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光绪十三年银元值多少钱一个(光绪十三年)

光绪十三年银元值多少钱一个(光绪十三年)

此人本是英国大学生,执掌清朝一部门五十年,受封三代世袭正一品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说到清朝,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一个词可能就是“腐败”。的确,清朝的腐败已经人尽皆知,《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中那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谓鞭辟入里,一个清廉的知府,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清朝其实有一个部门完全杜绝了任何贪腐,这不仅在清朝历史上实属罕见,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堪称绝无仅有。这个部门就是大清海关。

▲罗伯特·赫德旧照

这个奇迹的诞生,和一个英国人密切相关,他的名字叫罗伯特·赫德。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赫德出生在北爱尔兰亚尔马郡,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毕业。当时英国正在招募人才前往中国领事馆工作,赫德主动报名并被选上。赫德并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走就是五十多年。

刚到中国,赫德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汉语,并先后在宁波和广州的英国领事馆当翻译。在学习汉语的同时,赫德对中国传统的文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仅阅读四书五经等传统典籍,甚至连《红楼梦》这种名著也开始阅读。广泛阅读不仅使赫德的中文水平大有进步,而且对中华文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他的学识和才能也让清朝官员们心生好感,许多官员都愿意和他结交往来。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这时,赫德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人,那就是恭亲王奕䜣。当时的清廷面临内忧外患,英法联军刚刚打进北京,洗劫了圆明园,南边的太平天国更有席卷全国之势。留守京师的恭亲王奕䜣心里明白,大清迫切需要变法。为此,赫德指出海关作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若是善加利用可获取大量资金,然后再向洋人购买武器装备,一来可以剿灭太平天国,二来可以稳固提升财政收入。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恭亲王奕䜣下令解除前任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的职务,同时任命年仅28岁的赫德为作为新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

▲留守京师时期的恭亲王奕䜣

赫德上任后,主动引进英国海关的制度,比如行政制度,监督制度、薪酬制度、福利制度等,从申报、查验、估税、审核、征税、交款直至验放均有严格制度,建立了稳定且有保障的税收来源,消除了以前盛行的腐败行为。以前的清朝海关,经常被地方政府插手干预。赫德上台后,各地海关全部由总税务司领导,地方政府不得干预。以前海关收税,没有什么明确的法律规定,海关官员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而且名目繁多。赫德上台后,下令所有的税目全部按照律令来收,做到正大光明。此外,赫德还培养海关人员的公仆意识,精简办事程序,要求他们不得傲慢怠惰,商人们有任何诉求都力争迅速解决。

▲宁波海关旧照

为引进人才,赫德在上海、香港、广州、大连、青岛设置了数个考点,通过考试加以选拔。在此期间,赫德以身作则,坚决抵制搞关系走后门。赫德在广州有位老朋友,关系非常好,也是个英国人,他希望赫德能给自己儿子在海关安排个工作。赫德没有同意,要求朋友的儿子参加考试,以保公正。最后,赫德朋友的儿子没通过考试,也没有录取。

再来看看赫德制定的监督制度。有一次,广东海关的一个外班人员,大晚上交完班后提着一条大鱼回家,路上被一位监察长撞见了。监察长问他鱼是哪里来的?这个广东海关工作人员说是一个报关人送的。监察长立即带他回去写检讨,并把事情汇报给了上级,最后这位提着鱼的工作人员被开除了。不就是收了一条鱼吗?是的,在赫德治理的海关,一条鱼也不能收。

▲粤海关旧址

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清朝海关极具诱惑力的薪酬福利制度。在赫德执掌海关期间,海关薪酬水平比清朝其他部门要高得多,高级职员一年能拿到9000两白银。要知道,加上养廉银,正三品官员的年俸也才6130两白银,正二品巡抚则为13155两白银,可见其薪酬比起巡抚这样的地方大员也只是略低,海关的薪酬优厚程度可想而知。此外,海关人员每两三年晋升或加薪一次,退休后可领取相当于十年工资的慰劳金,还有探亲费、带薪休假、医疗费、抚恤金等福利待遇。

有人或许会问,赫德本人权力这么大,他会贪腐吗?答案是不会。从内部来看,赫德是大清的一位洋干部,大清随时有撤换他的权力,如果他贪污腐败,中国政府可以随时开除他。从外部环境看,大清海关这个职位正被美国、日本等列强盯着,赫德如果贪污腐败了,不仅他会被赶下去,他背后的英国的利益也会受到冲击。最重要的是,从制度上来说,赫德本人也处在他所建立的一整套海关制度里,这个制度会永远监视着他。

▲上海江海关关署旧照

在赫德的掌管下,海关成为晚清时期中央财政的重要来源,甚至堪比“摇钱树”。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也就是赫德主管海关的前两年,清朝海关税收只有500万两不到。到了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大清海关税收就达到了2000万两,占清朝总财政收入的24.35%。这让清廷对赫德更加信任于倚重,也使得赫德一直掌管大清海关到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接近半个世纪。有意思的是,与赫德手下的“新关”相比,主管国内贸易的“旧关”却是贪污横行。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干脆把旧关也交给了新关管理。在移交之前,旧关税收一年最多45万两,交给新关后立马变为200万两。

▲二等第一双龙宝星勋章

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73岁的赫德从海关卸任,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三年后去世。为表彰赫德为大清作出的功绩,清廷曾下诏授予其二等第一双龙宝星勋章、正一品顶戴花翎、三代正一品封典,去世后又追封赫德为太子太保。此等殊荣,莫说是洋人,就是清朝重臣都很少获得。在获得清廷封赏之余,英国政府也授予他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大十字最高级勋位爵士,国王后来又封他为男爵,英国外交部甚至多次聘请他出任驻中国、朝鲜大使。毫无疑问,赫德为晚清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并非不能解决腐败。

参考文献:

《赫德日记》《粤海关志》

微信公众号: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清朝湖南籍进士名录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湖南自古人才辈出,特别是晚清至近代中国,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湖南人的历史,而这些书写历史的湖南人大部分又是读书科举出身。“进士”,进而为士,意味着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了。湖南到底出了多少个进士?各个朝代我们湖南又有多少进士?这些进士都来自湖南哪些地方呢?为此,笔者经过一番考究,收集整理一下湖南进士名录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进士

从唐代开始计,到满清结束封建科举,湖南的进士总人数是:2432人,其中唐代:27人,五代:4人,宋代:948人,元代:143人,明代:565人,清代:745人。湖南人开始在历史上显露锋芒以满清为盛,所以,笔者今天就和大家盘点一下清朝湖南籍的那些进士,很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有一些就在您身边的人只是您没有去了解过。

岳麓书院

科举考场

顺治时期湖南籍进士

顺治九年(1652年):陈维国(湖南武陵)、田郡玉(湖南澧州)、尹惟日(湖南茶陵)、黄 鈊(湖南善化)、俞崇修(湖南澧州)。

顺治十二年(1655年):刘昌臣(湖南武陵)、胡虞潢(湖南武陵)、戴 斌(湖南武陵)。

顺治十五年(1658年):王世英(湖南澧州)、于登俊(湖南澧州)、邓永芳(湖南攸县)、陈觐圣(湖南武陵)、石 鲸(湖南武陵)、彭之凤(湖南汉寿)、李开早(湖南武陵)。

顺治十六年(1659年):沈可选(湖南武陵)、廖联翼(湖南衡阳)、廖应召(湖南永兴)、史甲先(湖南沅陵)、杨柱朝(湖南巴陵)。

顺治十八年(1661年):罗人琮(湖南桃源)、陈于逵(湖南酃县)、唐世徵(湖南湘潭)。

康熙朝湖南籍进士

康熙三年(1664年):车万育(湖南宝庆邵阳)-《声律启蒙》的作者、刘 恂(湖南辰溪)、吴李芳(湖南宝庆邵阳)。

康熙十二年(1673年):金门楫(湖南安乡)。

康熙十八年(1679年):刘鸿诰(湖南巴陵)。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张召华(湖南华容)、张明先(湖南安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李朴大(湖南永兴)。

康熙三十年(1691年):陈鹏年(湖南湘潭)、文志鲸(湖南桃源)。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黄中理(湖南善化)、谭尚箴(湖南衡山)、海凤翥(湖南衡阳)、邹世任(湖南酃县)。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车鼎晋(湖南宝庆邵阳)。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裴正时(湖南善化)、陈雅琛(湖南益阳)、吴 堂(湖南华容)、张 谦(湖南沅州)。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杨 绪(湖南武陵)。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彭维新(湖南茶陵)、段巘生(湖南常宁)、杨为棫(湖南巴陵)、潘 楷(湖南华容)。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蔡祖班(湖南攸县)、张 玢(湖南湘潭)、曾世琮(湖南湘潭)、黄承祖(湖南湘潭)、吴承捷(湖南新化)、白 兼(湖南华容)、杨 绍(湖南武陵)。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徐永祜(湖南武陵)。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车敏来(湖南宝庆邵阳)、敬 籗(湖南宝庆邵阳)。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杨超曾(湖南武陵)、杨 缵(湖南武陵)、杨枝建(湖南湘阴)、胡虞继(湖南湘潭)。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韩 楷(湖南善化)。

康熙六十年(1721年):李天龙(湖南湘潭)、黄 秀(湖南巴陵)、彭士商(湖南衡山)。

雍正朝湖南籍进士

雍正元年(1723年):王纯鏳(湖南攸县)、陶士倧(湖南宁乡)、罗国珠(湖南攸县)。

雍正二年(1724年):王文清(湖南宁乡)、彭心鉴(湖南湘乡)、陶良瑜(湖南浏阳)、刘良璧(湖南衡阳)、唐传鉎(湖南衡阳)、李大章(湖南华容)、郭 振(湖南武陵)。

雍正五年(1727年):黄 琰(湖南善化)、孟启谟(湖南湘阴)、陈其嵩(湖南衡山)、周命育(湖南衡阳)、郑士玉(湖南耒阳)、伍泽荣(湖南祁阳)。

雍正八年(1730年):刘暐潭(湖南长沙)、刘暐泽(湖南长沙)、常 琬(湖南长沙)、王邦光(湖南湘阴)、段海生(湖南常宁)、刘元燮(湖南湘潭)、阳 晼(湖南祁阳)、高以永(湖南华容)、唐效尧(湖南辰溪)。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张九钧(湖南湘潭)、陈大受(湖南祁阳)、徐日毅(湖南益阳)、张 瑗(湖南湘潭)、罗源汉(湖南长沙)、李 元(湖南衡山)、刘元炳(湖南湘潭)、周宣猷(湖南长沙),李 德(湖南衡阳)、张荣伦(湖南衡阳)、杨 琨(湖南新化)、扶道弘(湖南酃县)、康曾诏(湖南衡山)、瞿信昭(湖南湘阴)、周 儒(湖南祁阳)。

乾隆朝湖南籍进士

乾隆元年(1736年):杨景曾(湖南武陵)、旷敏本(湖南衡山)、伍泽梁(湖南祁阳)、罗源浩(湖南长沙)、张汝润(湖南善化)、邓泌科(湖南常宁)、栗荣训(湖南会同)、范宗佺(湖南桂阳)、龚乃愈(湖南澧州)、张光华(湖南攸县)、周宣徽(湖南长沙)、周昌德(湖南零陵)、杨明伦(湖南安乡)、戴 鳌(湖南临澧)。

乾隆二年(1737年):张九镒(湖南湘潭)、刘天位(湖南武陵)、丁一焘(湖南衡阳)、旷牧本(湖南衡山)、胡师孟(湖南湘潭)、潘世晓(湖南湘潭)、朱庆旦(湖南平江)。

乾隆四年(1739年):周 焘(湖南茶陵)、聂 焘(湖南衡山)、蔡扬宗(湖南湘潭)、黄澍綸(湖南善化)、黄玉衡(湖南善化)、孙良贵(湖南善化)、邓承齐(湖南桂东)、谢 才(湖南安仁)。

乾隆七年(1742年):皮殿选(湖南善化)、黄遇隆(湖南宁乡)、周宣武(湖南长沙)、张载远(湖南常宁)、向廷柱(湖南沅陵)、向 岚(湖南溆浦)、汪 菼(湖南善化)、罗以纯(湖南嘉禾)、胡泽潢(湖南宁乡)、许伯政(湖南巴陵)。

乾隆十年(1745年):欧阳正焕(湖南衡阳)、刘元熙(湖南湘潭)、何又爽(湖南道州)、杨 瑝(湖南湘阴)、曾光先(湖南湘阴)、李名得(湖南湘潭)、袁 芳(湖南衡阳)、魏 绍(湖南沅陵)。

乾隆十三年(1748年):余 潮(湖南攸县)、陈天宠(湖南靖州)、马宗良(湖南澧州)、陈梦麒(湖南湘阴)、陈长镇(湖南武陵)、王昭熙(湖南湘潭)。

乾隆十六年(1751年):罗 典(湖南湘潭)、周世盛(湖南长沙)、徐名彝(湖南湘阴)、刘家珙(湖南衡阳)、陈在璣(湖南武陵)、林愈蕃(湖南宜章)。

乾隆十七年(1752年):李亦梅(湖南浏阳)、汤 堮(湖南祁阳)、王世瑞(湖南衡山)、熊道陞(湖南巴陵)。

乾隆十九年(1754年):陈梦元(湖南攸县)、林学易(湖南衡山)、邓正琮(湖南益阳)、李仕清(湖南巴陵)、卢世昌(湖南桂阳)。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刘亨地(湖南湘潭)、黄道恩(湖南宁乡)、翁 燿(湖南湘潭)、简昌璘(湖南宝庆邵阳)、蒋载熹(湖南浏阳)。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刘权之(湖南长沙)、张世渌(湖南湘潭)、黄楚彦(湖南长沙)、蒋一璁(湖南桂东)。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余廷灿(湖南长沙)、蔡 灿(湖南益阳)、刘校之(湖南长沙)、周克遵(湖南华容)、陈 时(湖南桂东)。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易文基(湖南长沙)、张世法(湖南湘潭)、费志学(湖南巴陵)、潘 相(湖南安乡)、刘启秀(湖南宝庆邵阳)。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周恭先(湖南新化)、罗国章(湖南长沙)、张世泽(湖南湘潭)、王 恩(湖南宁乡)、邓文泮(湖南湘乡)。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罗国俊(湖南湘乡)。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刘诏陞(湖南衡山)、刘文徽(湖南武冈)、吴俊升(湖南沅江)、龚大万(湖南武陵)、吴思树(湖南新化)、范宗裕(湖南桂阳)。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王坦修(湖南宁乡)、贵逢甲(湖南武陵)、张尚怀(湖南长沙)。

乾隆四十年(1775年):罗修源(湖南湘潭)、石养源(湖南湘潭)、周锡溥(湖南湘潭)、黄昌禔(湖南湘潭)。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张九镡(湖南湘潭)、张德安(湖南华容)、谢最淳(湖南益阳)。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张国泰(湖南安乡)、罗楚望(湖南新化)、陈培英(湖南长沙)、谢振定(湖南湘乡)。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张经田(湖南湘潭)、石鹧翥(湖南湘潭)、黄昭著(湖南桂东)、旷楚贤(湖南衡山)、张廷仪(湖南湘潭)。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张世濂(湖南湘潭)、刘若璪(湖南长沙)。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陈士雅(湖南长沙)、周 锷(湖南长沙)、龚鹤鸣(湖南善化)。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王斯飏(湖南衡阳)、吴 灼(湖南湘阴)、周 栻(湖南零陵)。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黄齐焕(湖南湘乡)、罗廷彦(湖南衡山)。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周系英(湖南湘潭)、朱声亨(湖南湘潭)、唐仲冕(湖南善化)、王启聪(湖南衡阳)。

乾隆六十年(1795年):向曾贤(湖南平江)、周有声(湖南长沙)、杨业万(湖南宁乡)。

嘉庆朝湖南籍进士

嘉庆元年(1796年):周 圭(湖南零陵)、谭景韩(湖南衡阳)、杨 健(湖南桂东)、赵慎畛(湖南武陵)、张再英(湖南长沙)。

嘉庆四年(1799年):蒋云官(湖南道州)、李象鹄(湖南长沙)、方应綸(湖南巴陵)、彭昌运(湖南巴陵)、罗志谦(湖南安化)、欧阳厚均(湖南安仁)、尹 澍(湖南湘潭)。

嘉庆六年(1801年):余正焕(湖南长沙)、袁名曜(湖南宁乡)、傅承缃(湖南湘乡)、聂镐敏(湖南衡山)、罗 琦(湖南善化)、方同煦(湖南临湘)、丁公路(湖南宁乡)、饶先睿(湖南长沙)、范仲映(湖南桂阳)、黄思芝(湖南溆浦)、卢兆鳌(湖南安仁)。

嘉庆七年(1802年):陶 澍(湖南安化)、林文竹(湖南巴陵)、喻宣孝(湖南宁乡)、欧阳㑺(湖南宝庆邵阳)、刘开诚(湖南宁乡)、申启鑣(湖南祁阳)、向 序(湖南巴陵)、马倚元(湖南衡阳)、张如相(湖南新化)。

嘉庆十年(1805年):彭 浚-状元(湖南衡山)、何凌汉(湖南道州)一甲第三名、聂铣敏(湖南衡山)、向肇嶐(湖南溆浦)、符 鸿(湖南益阳)、蒋湘垣(湖南湘乡)、李新祐(湖南临湘)、王泉之(湖南桂东)。

嘉庆十三年(1808年):石承藻(湖南湘潭)一甲第三名、贺长龄(湖南善化)、唐业谦(湖南善化)、郑世俊(湖南长沙)、瞿家鏊(湖南浏阳)、谭鹏霄(湖南桂东)、蒋舒惠(湖南宝庆邵阳)、李象溥(湖南长沙)、易焕暄(湖南湘阴)、孙均铨(湖南辰溪)。

嘉庆十四年(1809年):刘教五(湖南长沙)、彭永思(湖南长沙)、曹德赞(湖南桂阳)、蔡信芳(湖南善化)、唐 鉴(湖南善化)、贺懋椿(湖南宁乡)、常英瑚(湖南衡阳)、王 育(湖南安化)。

嘉庆十六年(1811年):周树槐(湖南长沙)、黄崇光(湖南安化)、王继昺(湖南湘潭)、李在青(湖南湘潭)、易良俶(湖南黔阳)、尹作翰(湖南湘潭)、蔡世英(湖南湘乡)、李象鹍(湖南长沙)、戴南昆(湖南武陵)、黄元吉(湖南宁远)。

嘉庆十九年(1814年):张学尹(湖南湘阴)、贺熙龄(湖南善化)、郑敦允(湖南长沙)、张延阀(湖南长沙)、伍先准(湖南耒阳)、魏 湘(湖南长沙)、毕光尧(湖南善化)、汪 璨(湖南湘潭)。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刘祖焕(湖南衡阳)、赵先雅(湖南益阳)、龙 瑛(湖南湘潭)、黄德濂(湖南安化)、余昌泮(湖南新化)、谭 骧(湖南宝庆邵阳)、陈信芳(湖南浏阳)、罗 瑛(湖南善化)、袁汝嵩(湖南宁乡)、张士醇(湖南临湘)。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胡达源(湖南益阳)一甲第三名、刘梦兰(湖南武陵)、黄世名(湖南湘阴)、郭维城(湖南长沙)、谢兴峣(湖南湘乡)、尹荣组(湖南酃县)、张家栻(湖南湘潭)、陈道隆(湖南黔阳)。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王德宽(湖南武陵)、张星焕(湖南善化)、陈启伯(湖南善化)、杨延亮(湖南长沙)、方功钺(湖南巴陵)、易卓梅(湖南湘乡)、张世翼(湖南常宁)、欧阳光(湖南桂东)。

道光朝湖南籍进士

道光二年(1822年):杨上容(湖南宁远)、周树棠(湖南长沙)、舒梦龄(湖南溆浦)、谢兴宗(湖南湘乡)、吴登选(湖南武陵)。

道光三年(1823年):郭如翰(湖南湘潭)、周含万(湖南宁乡)、郑敦亮(湖南长沙)、曹春晓(湖南长沙)、刘功傑(湖南长沙)、魏 崧(湖南宝庆)、丁善庆(湖南桂东)、陈盛朝(湖南临澧)、熊光大(湖南零陵)、常大淳(湖南衡阳)、汤 鹏(湖南益阳)、余宗训(湖南平江)。

道光六年(1826年):俞东枝(湖南善化)、成章瓒(湖南宁乡)、李嗣棠(湖南新化)、易 桐(湖南湘乡)、刘守坤(湖南宝庆邵阳)、李毓锺(湖南桂东)、邓亮功(湖南桂东)、单朝诏(湖南平江)、罗登举(湖南安乡)、方宗钧(湖南巴陵)、杨邦隽(湖南湘潭)、洪 燮(湖南衡阳)。

道光九年(1829年):李兴元(湖南长沙)、彭舒萼(湖南长沙)、夏 恒(湖南攸县)、王 寅(湖南武陵)、罗绕典(湖南安化)、易 棠(湖南善化)、陈起诗(湖南郴州)。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陈本钦(湖南长沙)、谭显相(湖南攸县)、李 翔(湖南武陵)、李星沅(湖南湘阴)、劳崇光(湖南善化)、黄维同(湖南善化)。

道光十三年(1833年):周有簠(湖南长沙)、童 翚(湖南宁乡)、杨蔚春(湖南长沙)、邹新照(湖南宝庆)、陈芝龄(湖南桂东)、方大淳(湖南巴陵)、黎光曙(湖南湘潭)、罗象晨(湖南善化)。

道光十五年(1835年):郑敦谨(湖南长沙)、王 政(湖南善化)、周颐昌(湖南宁乡)、王家勋(湖南新化)、李 谟(湖南长沙)、欧阳时(湖南新化)、何庆元(湖南桂阳)、周振之(湖南益阳)、黄辅辰(湖南醴陵)、张敬修(湖南善化)、李汉章(湖南平江)。

道光十六年(1836年):罗源一(湖南长沙)、罗洪赓(湖南桂东)、胡林翼(湖南益阳)-湘军名将、唐李杜(湖南祁阳)、何绍基(湖南道州)。

道光十八年(1838年):梅锺树(湖南宁乡)、成 毅(湖南湘乡)、陈源兖(湖南茶陵)、李湘甲(湖南湘潭)、曾国藩(湖南湘乡)-湘军创始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陈洪钟(湖南长沙)、黄兆麟(湖南善化)、黄 倬(湖南善化)、黄赐履(湖南善化)、邹正杰(湖南浏阳)、王继阀(湖南湘潭)。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徐 棻(湖南长沙)、胡 焯(湖南武陵)、陈启迈(湖南武陵)、吴荣楷(湖南湘乡)、曾广渊(湖南湘乡)、胡廷弼(湖南湘潭)。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周玉麒(湖南长沙)、刘应祥(湖南新化)、杜学礼(湖南临武)、黄庆蘐(湖南醴陵)、李 杭(湖南湘阴)、吴英樾(湖南湘阴)、周 琛(湖南湘阴)。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魏 源(湖南隆回)《海国图志》的作者,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肖锦忠(湖南茶陵)状元、周寿昌(湖南长沙)、黄廷瓒(湖南长沙)、李朝仪(湖南桂东)、黄辅相(湖南醴陵)、孙鼎臣(湖南善化)、夏家泰(湖南善化)、袁芳瑛(湖南湘潭)、周辑瑞(湖南善化)、谢邦鉴(湖南湘潭)。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徐树铭(湖南长沙)、周道治(湖南长沙)、陈星焕(湖南长沙)、廖宗元(湖南宁乡)、黄彭年(湖南醴陵)、孙颐臣(湖南善化)、贺桂龄(湖南善化)、郭嵩焘(湖南湘阴)-湘军创始人之一、李得春(湖南湘阴)。

道光三十年(1850年):童秀春(湖南宁乡)、李文澜(湖南武陵)、杨彝珍(湖南武陵)、张允熙(湖南澧州)、邹溥霖(湖南新化)、何拔秀(湖南湘潭)、欧阳藜照(湖南新化)、钟昌勤(湖南平江)。

咸丰朝湖南籍进士

咸丰二年(1852年):王 楷(湖南长沙)、陈名傑(湖南长沙)、冯德珍(湖南武陵)、黎福畴(湖南湘潭)、张家鈺(湖南宝庆邵阳)、龚显章(湖南巴陵)、夏家升(湖南善化)、易堂俊(湖南湘阴)。

咸丰三年(1853年):覃远琎(湖南石门)、张 沄(湖南长沙)、李新庄(湖南宁乡)、袁榘实(湖南宁乡)、聂 泰(湖南衡山)、刘澍覃(湖南桂阳)、朱联奎(湖南郴州)、龙 云(湖南常宁)。

咸丰六年(1856年):首调元(湖南郴州)、李寿蓉(湖南长沙)、涂觉綱(湖南长沙)、谭锺麟(湖南茶陵)、颜卓之(湖南桂东)、陈彬绶(湖南善化)、陈国鼎(湖南善化)。

咸丰九年(1859年):金庆鹏(湖南长沙)、左 隽(湖南长沙)、黄锡彤(湖南善化)、王成骧(湖南武陵)、皮宗瀚(湖南善化)。

咸丰十年(1860年):欧寿橒(湖南长沙)、黄道让(湖南临澧)、谢宝鏐(湖南湘阴)、谭继洵(湖南浏阳)、黎培敬(湖南湘潭)会试第一。

同治朝湖南籍进士

同治元年(1862年):郑业骏(湖南长沙)、柳熙春(湖南长沙)、龙湛霖(湖南攸县)、谢维藩(湖南巴陵)、张铭焕(湖南巴陵)、饶继惠(湖南临湘)。

同治二年(1863年):姚 暹(湖南湘阴)、李端棻(湖南桂东)、罗重熙(湖南浏阳)、周声澍(湖南善化)一甲第二名、龚承钧(湖南湘潭)、刘双缘(湖南华容)、谭定澍(湖南益阳)、夏声律(湖南善化)。

同治四年(1865年):周瑞松(湖南宁乡)、肖晋卿(湖南长沙)、柳正笏(湖南长沙)、王先谦(湖南长沙)、刘凤苞(湖南武陵)、严成仪(湖南武陵)、刘大方(湖南桂东)、黄中瓒(湖南永顺)、茹 芝(湖南衡山)、肖玉春(湖南蓝山)、周开铭(湖南益阳)、周庆恩(湖南湘潭)、张家槐(湖南善化)。

同治七年(1868年):黄自元(湖南安化)一甲第二名、陈启泰(湖南长沙)、曹燮湘(湖南长沙)、苏大治(湖南茶陵)、刘常德(湖南攸县)、刘昌岳(湖南新化)、李郁华(湖南新化)、周崇傅(湖南零陵)、王裕嵘(湖南湘潭)、龚镇湘(湖南善化)、王逢年(湖南善化)、张惟㑺(湖南善化)、周譓枝(湖南湘阴)、易鉴章(湖南湘阴)。

同治十年(1871年):毛松年(湖南长沙)、曹昌祺(湖南长沙)、陈理泰(湖南长沙)瞿鸿禨(湖南善化)、郭庆治(湖南长沙)、魏傅熙(湖南长沙)、潘宗寿(湖南善化)、杨开第(湖南善化)、方功渤(湖南巴陵)、何秉礼(湖南巴陵)、雷俊章(湖南武冈)、苏开镕(湖南澧州)、刘廷钺(湖南浏阳)、黄兴树(湖南浏阳)。

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百熙(湖南长沙)、任贵震(湖南浏阳)、刘集勋(湖南益阳)、郑秉成(湖南宝庆邵阳)、李 蕊(湖南祁阳)、袁锡龄(湖南长沙)、翁寿(湖南湘潭)、陈闻锦(湖南沅江)、张 坤(湖南华容)、张福恒(湖南善化)、胡均学(湖南长沙)、张鹏翥(湖南湘潭)、田苏游(湖南益阳)、曾延里(湖南宝庆邵阳)、龙 驹(湖南益阳)。

光绪朝湖南籍进士

光绪二年(1876年):朱卓英(湖南湘潭)、尹锡綸(湖南宝庆邵阳)、郑 芝(湖南长沙)、刘 锋(湖南浏阳)、周绂麟(湖南长沙)、黄均隆(湖南湘潭)、唐大琬(湖南零陵)、陈兆文(湖南桂阳)、王金映(湖南长沙)、黄潆之(湖南善化)、余嵩庆(湖南武陵)、涂景濂(湖南长沙)、黄显瓒(湖南宁乡)、陈焕新(湖南巴陵)、黄国瑾(湖南醴陵)。

光绪三年(1877年):曹 变(湖南桂阳)、孙宗锡(湖南善化)、孙宗穀(湖南善化)、周銮诒(湖南道州)、成明郁(湖南新化)、杨先俊(湖南长沙)、周克宽(湖南武陵)、易炳奎(湖南浏阳)、刘兆梅(湖南巴陵)、陈熙昱(湖南武陵)、袁宝彝(湖南绥宁)、谭肇松(湖南湘潭)、刘人熙(湖南浏阳)、杨孝宽(湖南临澧)。

光绪六年(1880年):冯锡仁(湖南沅陵)、谭鑫振(湖南衡山)一甲第三名、祝松云(湖南衡阳)、汪 概(湖南善化)、曹诒孙(湖南茶陵)一甲第二名、杨澍先(湖南善化)、陈 鼎(湖南衡山)、李和卿(湖南巴陵)、张铭和(湖南善化)、谢树熿(湖南湘潭)、戴辅(湖南湘潭)、杨依斗(湖南衡山)、蔡枚功(湖南湘潭)、李肇庚(湖南长沙)。

光绪九年(1883年):何维栋(湖南道州)、郑祖焕(湖南湘阴)、俞成庆(湖南善化)、黄传礼(湖南长沙)、陈毓光(湖南衡山)、张荀鹤(湖南华容)、彭清藜(湖南长沙)、葛庆同(湖南善化)、陈阜嘉(湖南衡阳)、盛昌华(湖南武陵)、谭福泉(湖南桂东)、谢池春(湖南耒阳)、田应达(湖南凤凰)。

光绪十二年(1886年):孔宪教(湖南长沙)、任祐观(湖南巴陵)、吴国镛(湖南湘阴)、李子茂(湖南衡山)、李子荣(湖南衡山)、李宗裕(湖南长沙)、李 垚(湖南沅陵)、李梦莹(湖南长沙)、袁楚藩(湖南祁阳)、彭 述(湖南桂东)、姚际虞(湖南衡阳)、戴朝普(湖南长沙)、陈兆葵(湖南桂阳)、余肇康(湖南长沙)、常 牧(湖南长沙)。

光绪十五年(1889年):唐右桢(湖南武陵)、谭汝玉(湖南湘潭)、王世琪(湖南宁乡)、夏声乔(湖南善化)、夏时泰(湖南衡阳)、吴嘉瑞(湖南长沙)、吴 獬(湖南临湘)、李登云(湖南衡山)、黄传祁(湖南长沙)、杜本崇(湖南善化)、陈嘉言(湖南衡山)、陈昌昙(湖南武陵)、陈长橿(湖南浏阳)、曾广钧(湖南湘乡)。

光绪十六年(1890年):王龙诏(湖南宝庆邵阳)、王以慜(湖南武陵)、王燿文(湖南宁乡)、李长郁(湖南桂东)、彭文明(湖南湘乡)、萧受祺(湖南益阳)、萧大猷(湖南益阳)、黄履初(湖南善化)、杨觐圭(湖南善化)、罗维垣(湖南善化)、陆承宗(湖南长沙)、陈乃绩(湖南长沙)、陈守晸(湖南长沙)。

光绪十八年(1892年):夏时济(湖南衡阳)、汪诒书(湖南善化)、洪汝源(湖南宁乡)、李华芬(湖南耒阳)、叶德辉(湖南湘潭)、赵启霖(湖南湘潭)、曹广植(湖南长沙)、刘润珩(湖南湘阴)、刘 铎(湖南善化)、俞鸿庆(湖南善化)。

光绪二十年(1894年):谭诏裘(湖南善化)、谭先节(湖南宁乡)、尹铭绶(湖南茶陵)、熊希龄(湖南凤凰)民国总理、黎承礼(湖南湘潭)、邹铭恩(湖南善化)、萧文昭(湖南善化)、薛炳善(湖南善化)、黄凤岐(湖南安化)、胡汝霖(湖南长沙)、胡矩贤(湖南长沙)、马瀛焕(湖南长沙)、周楙谦(湖南宁乡)、郑 沅(湖南长沙)一甲第三名。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方朝治(湖南巴陵)、章 华(湖南长沙)、王龙文(湖南湘乡)一甲第三名、任锡纯(湖南长沙)、黎敬先(湖南湘阴)、李发宜(湖南醴陵)、李最高(湖南临湘)、袁绪钦(湖南长沙)、戴展诚(湖南武陵)、萧 榘(湖南宝庆邵阳)、萧荣爵(湖南长沙)、黄瑞兰(湖南平江)、罗长裿(湖南湘乡)、刘 鍠(湖南攸县)。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许邓起枢(湖南湘乡)、夏寿田(湖南桂阳)一甲第二名、张百禥(湖南长沙)、张鸿基(湖南长沙)、张兴慧(湖南宁乡)、伍毓崧(湖南新化)、冯 由(湖南衡阳)、李树松(湖南桂东)、薛倓善(湖南益阳)、杨詠裳(湖南善化)、刘重堪(湖南新宁)、周 渤(湖南长沙)、周国光(湖南湘乡)、周荣期(湖南善化)。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郭立山(湖南湘阴)、郭宗熙(湖南善化)、王景峨(湖南益阳)、张忠沅(湖南浏阳)、吴建三(湖南长沙)、袁大琖(湖南长沙)、彭绍宗(湖南湘阴)、黄 霦(湖南祁阳)、黄纯垓(湖南郴州)、黄兆枚(湖南长沙)、曹典初(湖南长沙)、易顺豫(湖南武陵)、周 旭(湖南湘阴)、曾 熙(湖南衡阳)、郑家溉(湖南长沙)、许岳锺(湖南沅陵)、张通谟(湖南湘潭)、梁焕奎(湖南湘潭)、罗良鉴(湖南善化)。

光绪三十年(1904年):童锡焘(湖南宁乡)、谭延闿(湖南茶陵)会元、龚福焘(湖南善化)、王景崧(湖南益阳)、张称达(湖南永绥)、苏 舆(湖南平江)、黄瑞麒(湖南善化)、杨济时(湖南祁阳)、陈 毅(湖南湘乡)、陈继舜(湖南长沙)、陈兆槐(湖南新化)、余维翰(湖南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