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机动能力差会怎样?北洋水师告诉你:会被团灭!
【军武次位面】 作者:皮岛总兵
北洋水师,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但是因为落后的思想和政治因素,这支相对近代化的海军最终只能成为守卫海岸线的一支近代化水师,而不是成为了一支纵横大洋的海军,但是北洋水师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却一直被后人传颂着,无论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还是吞食鸦片自杀的刘步蟾,亦或是将提督印截角作废之后自杀殉国的丁汝昌,这些为国献身的英灵们一直守候在新中国海军身侧,或许他们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中国自产的航空母舰会下水吧。北洋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历史上也流传着众多不属实的地方。
▲中国的国产航母(图片来源:网络)
▲北洋水师无畏精神的代表——致远舰(图片来源:网络)
▲指挥战舰撞向敌人的邓世昌管带(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电影《甲午风云》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一句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让所有人热血沸腾,的确作为一艘弹尽粮绝的穹甲巡洋舰,既无法充当编队中的炮弹磁石,也不能擅离战场成为人人愤恨的逃兵(没错,方伯谦!我说的就是你!),所以能够成为武器的仅剩下排水量超过2000吨的船体了。
▲在《甲午风云》中邓世昌最重要的台词就是“撞沉吉野”(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根据中国海研会著名专家陈悦老师的根据战况记录的实时推演却发现,在这次战役中致远舰和吉野号是背道而驰,邓世昌如果想要撞到吉野号必须将船头调转180度。而当时的日本海军被编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吉野号为首的第一游击编队,另一部分是以旗舰松岛号为首的日本联合舰队本阵,拥有的火力甚至要胜过吉野号带领的游击编队,所以在这次战役中邓世昌撞向的并不是吉野。而且即使吉野丢给致远舰去撞也是撞不到的,这艘巡洋舰的航速已经达到了23节,这个速度已经不是老旧的致远舰能够比拟的了,即使是刚刚下水的致远舰的航速也仅仅只有19节,根本追不上吉野号巡洋舰,但是北洋水师将士们不怕牺牲的精神确实应该得到作为后人的我们传唱。
▲航速达到惊人的23节的吉野号巡洋舰(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说到吉野号,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上面的那个老佛爷没有挪用海军军费去修园子,这艘排水量达到了4568吨的高速巡洋舰就会成为北洋水师的一员,对于这样的想法我只能用一个英语单词来形容 Naive!对于英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远东的平衡,毕竟大陆制衡那一套英国人在西欧已经玩得非常熟练了,在日本海军被扶持起来之前,整个远东只有一只近代化海军,那就是世界第八的中国北洋水师,如果让中国在购买到吉野号这艘先进的巡洋舰,将影响到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所以在中国求购这艘巡洋舰的时候智利才会在英国人的指示之下多次提升价格,最终让日本人拿到这艘战舰。
▲吉野号在日俄战争中被队友撞沉(图片来源:网络)
▲北洋水师的中坚力量——定远号铁甲舰(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认为北洋海军航速慢对战争毫无影响,因为定镇两远炮强甲厚,但是事实上正如同英国皇家海军的约翰费舍尔爵士认为的那样——速度将改变海战,这个理论在黄海大东沟战斗中暴露无遗。因为存在燃煤质量低下、舰体老旧等问题,所以北洋水师的战舰的航行速度根本无法达到战舰的设定指标。比如平远号重炮舰的设计航速可以达到10.5节每小时,但是在战斗中航速却只有3-4节每小时,这也导致北洋水师从一字雁形阵到夹缝雁形阵变阵的失败,如果北洋水师的变阵速度再快一点,发挥出定镇两远的火力优势,那么海战的结果将难以预测。
▲安装有一门重炮的平远根本跑不出自己应有的航速,而且与其说他是巡洋舰倒不如说是一艘浅水重炮蚊子船(图片来源:网络)
▲走向深蓝的中国海军(图片来源:网络)
黄海大东沟的战败不能归罪与北洋水师,这场战斗的失利真的是非战之罪,如果北洋水师使用的是高质量的燃煤,如果没有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拖累,如果能够配备足够的高爆弹和穿甲弹,如果定远号开炮时没能震塌飞桥导致丁汝昌摔伤间接导致指挥系统奔溃,最后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北洋水师五艘战舰沉没/搁浅,日本联合舰队五艘重创的结局,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我们只能记住曾经的伤痛并且砥砺前行,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而现在中国的海军实力一步步增加,已经到了世界第二/三,而我们的对手也不再是挡在我们门前的日本,而是更为强大的美国海军相信终有一天中国的蓝水海军能够在大洋上驰骋和美国海军面对面,而中国海军正式那样努力的。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图说古代阵法:常见的7种气势恢宏的阵形,看你了解几个
说到阵法,恐怕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说中那些具有强大威力,且玄妙莫测的“阵”。例如,在《封神演义》中的十绝阵,《三国演义》中诸葛武侯的“八阵”,《杨家将》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总之,这些活跃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阵法,玄之又玄,纯粹是为了迎合观众和读者的口味,那么抛开这些“玄幻”的外衣,古代的阵法,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用图解的形式,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的常用阵法。
中国古代很讲求阵法,所谓“阵”,就是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的战斗队形,从基础的一兵、一伍、一列开始,一直到全军,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纵横”。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临阵作战,十分注意阵法阵形,要使军队“止如堵墙,动如风雨”。指挥上只能利用金鼓和旗物,并通过一定阵形来予以运用。在《周礼》中记载教战时,主要在于辨别旗物、金鼓之用以教民众坐下、起立、前进、后退、快速、慢速,以及距离疏密的节度,就是在一定的阵形中进行的。金鼓旗物与阵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全面体现两者的综合功用。
下面简单介绍7种古代常见的阵形。
01 紧急防御阵形——圆阵圆阵多用于防守。此阵形多用于兵力不足的时候,对敌军采取防御的时候使用。将部队布置成圆周形,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集中兵力,这样敌军就很难攻破。
可以说方阵是攻守并重的较好阵形,而圆阵则是以守为攻的较好阵形。圆阵多用于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和在被追击、被包围的极端危急、极端紧张的情况下,阵欲圆而不方,踞而不锐,能密而不能疏,缓中有急,首重防御。只有战势稳定后,才能逐步向攻击方面转化。
项羽该下大败后,以二十余骑抵抗汉军几千人的追击和包围,羽“因四山为圆阵外向”,给汉军以重大伤亡。
此战可以看出,项羽是善于置阵的名将,乌江自刎之前,能够使用圆阵,以几十个骑兵对抗几千名汉兵步骑,布阵出击兼以自卫,还能坚持一定时间,没有熟练的阵法,早就束手就擒了。
02正面攻击阵形——方阵此阵多用于正面攻击敌军时使用。指挥官坐镇部队中央后方,掌握全局变化,增加正面兵力,加强攻击力,以取得作战的胜利。
孙膑说:“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右”,意思是说,布设方阵的方法,中间宜广,四方宜厚,居阵在后。
也就是说,方阵中心的部队更少,周围的部队更多。中间力量很小,你可以虚张声势。周围有许多部队,可以更好地防御敌人的攻击。方阵是相对平衡的攻防阵型。金鼓等队一般部署在方阵的后方。
著名的方阵有斯巴达方阵、马其顿方阵、罗马方阵等,都是当时比较著名的方阵。
03 中央突破阵形——锥形阵中央突破阵形,其形像斧头一样,用尖端利刃劈开敌阵,前曲两列深入,后曲的强韧部分切断敌阵,接着后续主力部队对敌军实行各个包围歼灭。
孙膑说:“锥形之阵,……未必锐,刃必薄,本必鸿。然则锥形之阵可以决绝矣。”
这就是说:圆锥形阵列就像一把钢剑,叶片必须锋利,即前锋部队必须锋利而灵活,叶片必须薄,即两翼部队必须擅长机动,剑身要粗壮,也就是说,后续部队必须有强大的冲击力。
04 应对变化阵形——钩形阵孙膑说:“钩形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必钩。”
此阵将方阵的左右两边弯成钩形,就形成了钩形阵。左右钩形不仅能确保侧面的安全,还可以成为队形变化的支点。即多用于变换战斗队形。
钩形阵的战例在《左传》中曾讲到“越子为左右句卒”。左右句卒为中军之外的两支部队,如同左角右角,左拒右拒等。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乘吴国发生旱灾,大举攻吴。两军夹笠泽(水名)对峙。勾践为渡江进攻,决定采取“两翼佯动、中路突破”的战术。他在主カ的两翼派出“左、右句卒”,令“左句卒”溯笠泽水上行五里隐蔽待命;令“右句卒”顺笠洋水下行五里隐蔽待命,到夜半时分,令预先潜伏的“左、右句卒”同时鸣鼓呐喊,佯渡进攻。大差中计,将吴军一分为二,分别抵御越军上下相距十里的左、右句卒进攻。于是勾践率中军从中间潜行行渡江,直插吴中军大本营。吴军猝不及防,全线崩溃。
05 野战防御阵形——车城这是战车部队在野战中的防御阵式,当形势不利于我方时,部队则由方阵变换为圆阵,接连战车形成圆环形状,然后在阵前设置障碍物,使敌军无机可乘。
在小说《大秦帝国》中曾讲到车城阵法。
“上将军但说,何法可固守待变?”
“车城圆阵。”
“车城圆阵?”
“正是。”
……
次日清晨,赵军开始轮番忙碌轮番歇息,将长平城堡内所有老旧战车与可用物资都搬运了出来,整整五日劳作,一座旷古未见的车城圆阵终于巍巍然矗立在了长平大战场!
06 攻守两用阵形——箕形阵攻守兼备的阵形,适合缓慢的推进作战,各兵种间能很好地协调,起到不错的进攻和防守作用,对于注重攻击轻防御的鱼鳞等阵形有很好的打击作用。
07 包抄迂回阵形——雁形阵所谓雁形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形。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缺点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
结语研究阵形,是离不开战略战术的。研究阵形,也大有助于战略战术的理解,相辅相成,会是必然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对于爱好研究古代战史的朋友们,在研究兵法的同时,可以相应的对阵形做些研究,以填补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