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政治经济成语:“日中必彗”(159)
日中必彗:“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六弢·文弢·守土)
“日中必彗”本黄帝语,在《六弢》中被姜太公引用。“彗”的本义是扫帚。因为晒东西后可能要扫一扫,故在这里引申为晒(还有别的说法。这别的说法是专业用语不通俗,所以没引用)。
引文的前三分句的意思是:在太阳正中时要曝晒东西,手拿着刀时就要割东西,手执着斧头时就要砍东西;后两分句的意思是:太阳正中时不晒东西就会错过炎热的时间,拿着刀时不切东西,就辜负了刀的锋利。引文告诉人们:做事情应该不失时机。理政更是如此。
由于这前后两大分句讲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所以许多史书都有引用。如《汉书·贾谊传》中,贾谊给汉文帝上书就引用了此语,只是把“彗”写成了“熭”。两字通假。
姜子牙《六韬》十句经典名言,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六韬》相传是周朝的姜尚(姜子牙)所著,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所以又称《太公兵法》。
1、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出自先秦《六韬·文韬·赏罚》。贵,贵于。信,讲信任。必,坚决。行赏的人贵于讲求信任,施罚的人贵于执行坚决。这句话说明赏罚贵在执行到位。
2、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军势》。利,指有利形势。时,时机。善于用兵作战的人看到有利的形势绝不会放过,遇到适当的机会决不会犹豫不决。这句话说明用兵之人要善于抓住有利战机而且行事要果断。
3、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将威》。将,将领。诛大,指惩罚地位高的人。威,威严。赏小,指奖赏地位低的人。明,明智。将领以惩罚地位高的人为有威严,以奖赏地位低的人为明智。这句话说明治军者不畏权势,公平、公正行赏罚,才能真正显示出其威严与明智,才能服众而赢得信任。
4、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出自先秦《六韬·武韬·发启》。大兵,指伟大的军队。战争获得全胜不必经过战斗,威武之师所向披靡,自己不会受一点点创伤。这句话说明与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意思相同,强调用兵作战要以智慧取胜。
5、善战者,居之不挠,见胜则起,不胜则止。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军势》。居,指军队停下待命。挠,扰乱。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驻扎待命而不会被扰乱,看到有取胜的机会就立即行动,不能取胜时就主动停止。这句话说明用兵作战要根据情势变化灵活处理,该停则停,该战则战,该止则止。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疾如流矢,击如发机者,所以破精微也。
出自先秦《六韬·龙韬·奇兵》。疾,快。如,像。流矢,飞动的箭。发机,指弩机发射。所以,用以。军事行动快如飞箭、出击像弩机发射,是用以破除敌人精微的军事谋划的。这句话说明速度是破解敌人任何军事谋划。
7、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出自先秦《六韬·文师》。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天下是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8、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出自先秦《六韬·守士》。彗:本意指扫帚,这里是指洗刷晾晒之意。正午的时候,要赶快晒衣服,手里拿着刀,九要赶快去割肉。比喻不要错过机遇。
9、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出自先秦《六韬·军势》。最神妙的行动是出其不意,最好的谋略是不能被敌人识破。
10、大智不智,大谋不谋。
出自先秦《六韬·武韬·发启》。大的智慧让人看不出智慧,大的谋略让人觉不出是谋略。这句话说明军事谋略的最高境界,颇与老庄思想有相通之处。成语“大智若愚”,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鬼谷思维:三千条经典谋略之《操刀必割》
“谋略人生,启迪智慧”我是沐华风少高子墉!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四十七计《操刀避割》
操刀必割 谋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六韬·文韬·守土第七》:“太公曰:“.....日中必普,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
操:拿。拿着刀一定要割东西。比喻做事要及时。用兵作战,要不失时机。
时机总是千载难逢的。要抓住时机,才能成功或胜利。如果坐失良机,则一事无成,嗟悔不及。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 年)七月四日,李渊命李元吉留守太原,亲率甲士3万向长安进军。14日抵达贾胡堡,距霍邑仅50里,遭到隋将宋老生在霍邑、屈突通在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的阻击。道路狭隘,大雨不止,军中乏粮,大军难于推进。李渊只好派府佐沈叔安等回太原运粮,使刘文静到突厥请兵,又卑词折奖李密以求连和。
因刘文静久去未归,又有突厥与刘武周联兵乘虚袭击晋阳的谣传,李渊束手无策,召集诸将商议,准备回师。裴寂等说:“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未易猝下。李密虽说连和,居心叵测。突厥贪而无信,唯利是图。刘武周事胡媚外,肘腋之患。太原一方都会,且义兵家属在那里,暂应回师,徐图再举。”
李世民急忙反驳说:“眼下正是秋收季节,遍地庄稼成熟,不乏军粮。宋老生轻躁少谋,一战可擒。刘武周与突厥外和内争。刘武周远取太原之利,不能近亡马邑之忧。(马邑是刘武周驻地)我军本兴大义,奋不顾身地拯救百姓,应当先人长安,号令天下。
今遇小敌,尚未交战就匆匆撤兵,跟随我们的人就会大失所望,再以义兵号令天下也没有人听了。退守太原也不能自保,进取更无指望。”李建成也认为此言有理,但是李渊却听不过去,仍决定回师太原。
李世民准备再次劝说,但是为时已晚,李渊已进帐就寝了。李世民无可奈何,便在帐外号陶大哭起来,惊醒李渊。李渊召问原因。
李世民回答:“今举义兵,进则得民心必胜,退则失民心必散;我散于前,敌攻于后,全军覆没在即,我能不悲痛欲绝吗?”李渊恍然大悟,问道:“现在大军业已开拔,如何是好?"李世民说:“右路大军纪律严明,尚未出发;左路大军也刚去不远,可以追回。"李渊笑道:“成败全在于你,就照你说的办吧!"李世民和李建成连夜追回左军。就在这时,沈叔安从太原运来粮食。不久天晴,大军直指霍邑,擒斩宋老生,攻克霍邑,然后过黄河,人关中,下长安,奠定了唐朝基础。
李渊操刀不割。险些坐失良机;李世民操刀必削,不失时机。夺取长安,为强大的唐朝帝国奠定了基础。
操刀必割者须具备超常眼力,非凡勇气,果敢精神,坚强意志。
一般来说,“操刀必割”是进攻性谋略。它与“不失时机”相似而又不同。
我们常说“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能有价值,智慧远比知识更重要,而过人的智慧只有转化为实用的计谋才有意义!
关注我,持续为您更新三千多个奇谋妙计!每天学习一点!总有一天我们会用更多的智慧换取更多的财富!
149,政治经济成语:“日中必彗”(159)
日中必彗:“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六弢·文弢·守土)
“日中必彗”本黄帝语,在《六弢》中被姜太公引用。“彗”的本义是扫帚。因为晒东西后可能要扫一扫,故在这里引申为晒(还有别的说法。这别的说法是专业用语不通俗,所以没引用)。
引文的前三分句的意思是:在太阳正中时要曝晒东西,手拿着刀时就要割东西,手执着斧头时就要砍东西;后两分句的意思是:太阳正中时不晒东西就会错过炎热的时间,拿着刀时不切东西,就辜负了刀的锋利。引文告诉人们:做事情应该不失时机。理政更是如此。
由于这前后两大分句讲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所以许多史书都有引用。如《汉书·贾谊传》中,贾谊给汉文帝上书就引用了此语,只是把“彗”写成了“熭”。两字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