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七至八十岁老人征婚图片(七至八十岁老人征婚)

七至八十岁老人征婚图片(七至八十岁老人征婚)

70 多岁老人竟然也征婚了

昨天晚上十点多睡不着,看手机眼睛痛,于是打开收音机,调频了一个节目,专门为没有结婚的单身人士服务的。你可以拨通热把自己的基本资料介绍给主持人,然后主持人再把你的征婚信息发到各大网站。

有 80后的,有 90 后的,都是老人给自己的孩子征婚,因为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作为老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女的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这就是父母一代的思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大概听了半个小时左右,有一位老人拨进来电话,对着电话讲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不敢说,主持人在电话里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就简单介绍一下你家孩子的情况和征婚条件,老人突然笑着说我为自己征婚,主持人听了笑了笑,没什么。然后老人说自己已经 70 多了,儿女都不在。一个人在家孤单,想找个人说说话,讲了下自己的征婚需求。

听到这里我笑了,心里想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征婚,有点想不明白,征婚一般都是年轻人的事,越想越有点搞不懂。但是当我认真仔细听完之后,心里突然觉得不再那么矛盾,想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无论自己年龄大小其实都可以。

大家觉得老人应该为自己征婚吗?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四川一老汉身高不足一米,85岁登报征婚引关注,今百岁高龄仍健在

“同志你好,我要征婚。”

2006年的一天,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一家婚介所,走进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身材消瘦,满脸皱纹,鞋子上沾满了尘土,一看就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农。

但和普通老人不同的是,这位老人的身体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那就是他的身高还不到一米,形同两三岁儿童。

除此之外,这位老人的腿脚也有些不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因此,当婚介所工作人员听闻老人想要征婚的话语后,感到十分地惊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向他问道:

“老大爷,您确定是要征婚吗?”

“没错,我就是来征婚的。”老人的口气听上去很认真,并不像是开玩笑的。

经过一番交谈后,婚介所工作人员得知老人名叫毛少宣,同时了解到了他的身世,以及他前来征婚的原因,立即免费帮他发布了征婚启事。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则特殊的征婚启事登出去以后,有很多应征者打来电话,希望能和毛少宣见面洽谈。

那么,毛少宣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身世?这样一位生理上有残缺的老人,身上究竟有着哪些不同寻常的地方,竟会引得征婚者争相登门呢?

半生飘零

1921年的一天,四川省绵阳市一个贫苦农户的家中,传来了一个婴儿的啼哭声,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毛少宣。

尽管毛少宣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但他并没有享受到多少父母的宠爱,因为在他仅有一岁多的时候,父母就因染上了瘟疫,没有钱医治,相继撒手人寰。

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年代,像毛少宣这样的悲惨家庭比比皆是,已经成为孤儿的他,可谓无依无靠,接下来的命运可想而知。

幸运的是,村里的一个好心人家见毛少宣实在可怜,就把他抱回家里扶养,孤苦伶仃的毛少宣这才得以活了下来。

虽然是抱养回来的孩子,但养父母对毛少宣一直视若己出,这也让毛少宣真正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但到了毛少宣六岁的时候,随着养父母第五个孩子的出生,家里的负担越发沉重,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吃不饱饭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饥饿的滋味,让童年的毛少宣刻骨铭心,过早品尝生活艰辛的他,养成了懂事独立的性格,他经常帮养父母干农活,希望能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

有一天,一个外地的杂技班子到毛少宣所在的村子里演出,同时还贴出告示要招收儿童学徒,可以管吃管住。

得知这个消息后,村里很多生活困难且孩子多的人家,都把其中一个孩子送到了杂技团,毛少宣的养父母也决定这么做,因为这样不仅能让他填饱肚子,以后好歹也能有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

从情感上来说,毛少宣并不舍得离开养父母,因为杂技班子是要走南闯北的,这一走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面,但他理解养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他们这么做真的是迫于无奈。

临别之际,毛少宣跪在地上,给养父母磕了三个响头,含着热泪说道:

“爹,娘,孩儿不会忘了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长大后肯定会报答你们的。”

此后,年幼的毛少宣跟着杂技班子走了,当时的他并不没有意识到,他的人生将会因此而彻底改变。

加入到杂技班子以后,毛少宣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营生,他不仅要跟着杂技团日夜奔波赶场演出,而且还要负责打杂,几乎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但最辛苦的还是杂技训练,毛少宣和其他学徒一样,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日复一日地练习爬高、跳跃、翻滚等表演技巧。

尽管训练的强度很大,危险性也很高,但毛少宣和其他学徒一点儿也不敢偷懒,因为在他们训练的时候,老板会专门派人在旁边看守,一旦发现有人偷懒,轻则罚跪,重则就会被皮鞭抽打。

这种毫无人性的管理方式,也让少年毛少宣渐渐地意识到,他只是杂技团老板用来赚钱的工具而已,没有任何尊严可言。

毛少宣也曾想过逃跑,可身处在这茫茫乱世上,到处饿殍遍野,他一个半大孩子又能跑到哪里去呢?杂技团虽然又苦又累,但好歹还能有口饭吃,因此他只能打消这个想法,咬着牙坚持下去。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数十年后,由于抗战的爆发,杂技团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只能选择了解散,毛少宣也像一棵无根的浮萍,在乱世中四处漂泊着。

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毛少宣决定回到自己的四川老家,于是他带着身上仅有的一点盘缠,一路跟随逃难的人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但养父母家早已搬到了别的地方,毛少宣多方打听也没有找到他们的下落,报恩的想法只能暂时搁置了。

此后,当他出现在乡亲们的面前时,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毛少宣当时虽然已经16岁了,但他的身高却不足一米,手脚也很短小,不仅无法和同龄人相提并论,就连几岁的小孩都比不上。

其实,身高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毛少宣,他不明白自己的身体为何不像正常人那样生长发育。但他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不是先天性的生理残疾,而是因为童年时长期经受近乎畸形的杂技训练,导致他的身体机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实是毛少宣的身高不再增长,与侏儒没什么区别,这意味着他不能从事太重的体力劳动,但他又缺乏其他的生存技能,在当时那个乱世,该怎么样才能活下去呢?

就在毛少宣感到茫然无助的时候,他突然想起当年在杂技团演出时,偶然看到有人在街边卖老鼠药。这种营生既不花费多少本钱,也不需要繁重的劳动,对他而言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于是,毛少宣每天背着老鼠药沿街叫卖,收入虽然不多,但勉强能糊口,毕竟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抗战胜利后,毛少宣心里着实感到高兴,同时也准备着换一个稳定的行当,因为卖老鼠药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有一天,毛少宣在街边摆摊时,偶然看到有一个杂技团正在表演节目,吸引了很多的路人观看,不时传来掌声和喝彩声。

这时,毛少宣的头脑中萌生了重操旧业的想法,尽管已经离开杂技团多年,但他的一身手艺仍然没有丢。

于是,毛少宣等杂技团表演结束后,到后台找到老板说明了来意,并当场展示了一套杂技本领。看完毛少宣的精彩展示后,老板当即决定录用他。

就这样,毛少宣再次成为了杂技演员,开始走南闯北地演出,由于技艺精湛,再加上“特殊”的身高,他很快就成了杂技团的金字招牌,收入也水涨船高。

此时的毛少宣已经到了该成家的年龄,但他有自知之明,知道不可能有人看上他,因此从没有想过结婚的事。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一次杂技演出的时候,一段姻缘悄悄降临了……

坎坷情路

1952年5月的一天,毛少宣所在的杂技团正在江西南昌的街头演出,当他压轴出场后,立即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喝彩。

在这些观众中,有一位年轻女子也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毛少宣的表演,神情中似乎流露出对毛少宣的爱慕之意。

果不其然,杂技演出结束后,这位年轻女子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直接到后台找到毛少宣,和他打了个招呼,他们就这样戏剧性地相识了。

从那以后,女子经常前来观看毛少宣的演出,而且每次都会到后台看望他。一来二去之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近,在相处的过程中,毛少宣的乐观和幽默深深打动了女子,而女子的温柔体贴也让毛少宣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正所谓日久生情,毛少宣和这名女子走到了一起,成为了一对夫妻。尽管在外人看来,他们显得很不般配,身高悬殊太大,但他们还是不顾世俗偏见结了婚。

结婚后,毛少宣一直不习惯当地的生活,很想回到四川绵阳的老家定居,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

那时候的交通条件还很落后,从江西到四川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坐长途火车也得要好几天才能到达。

因此,毛少宣的岳父母坚决不同意他这么做,他们不希望心爱的女儿远离身边,到遥远的异乡生活。

由于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再加上性格不合等原因,毛少宣最终选择和妻子和平分手,独自一人回到了老家,他的第一段姻缘也就这样宣告结束。

虽然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土,但老家没有民间杂技团,身体条件严重受限的毛少宣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得重新做起了贩卖老鼠药的行当。

过了一段时间,村里的一个好心大婶见毛少宣孤苦伶仃,实在可怜,就给他介绍了邻村的一个女子和他相亲。

这个女子和毛少宣年龄相仿,长相也不错,但手臂有残疾,因此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正所谓同病相怜,这两个有着同样命运的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到了1960年的时候,,毛少宣在老家卖老鼠药赚不到什么钱,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他决定带着妻子到雅安讨生活。

毛少宣的第二任妻子是一个不太能吃苦的人,因此相处时间长了以后,她渐渐无法忍受整日奔波的贩药生活,夫妻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毛少宣第二次离婚了,此后前妻回了老家,他则继续留在雅安,还找了一家杂技团做兼职,忙的时候去表演,不忙时就摆摊卖药。

毛少宣本来就是杂技演员出身,再加上他能说会道,性格开朗,办事也很灵活,因此很得杂技团老板的欣赏。

有一次,杂技团老板在家里请客,毛少宣也在受邀的客人之列。在那次宴会上,风趣幽默的毛少宣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甚至吸引了年轻貌美的老板侄女。

再后来,老板的侄女竟然看上了毛少宣,主动提出要和他交往,而毛少宣的心里也一直对她颇有好感。但姑娘的家人却坚决反对他们的交往,因为谁也不想把貌美如花的女儿嫁给一个残疾人。

不过姑娘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她不顾家人的极力劝阻,和毛少宣去领了结婚证,见木已成舟,姑娘的家人只得接纳了毛少宣,杂技团老板也因此成了他的亲戚。

此后,两家人共同经营杂技团的生意,很快就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但就在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毛少宣的婚姻生活却再次亮起了红灯,原因就在于他的第三任妻子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当新婚的甜蜜期过去后,她的这种本性也就慢慢地暴露了出来。

尽管毛少宣平时处处小心翼翼,但妻子还是会隔三差五地发脾气,情绪激动时还会摔东西,甚至对他拳脚相加。

毛少宣这样的体格岂是妻子的对手?因此每次他都会被打得鼻青脸肿,有一次还被打断了一根肋骨。在他受伤住院期间,妻子也对他不闻不问。

这样的日子让毛少宣身心俱疲,他的第三段婚姻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经历了三次失败的婚姻后,毛少宣不敢再对感情抱有任何的奢望,从此他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

枯木逢春

1994年,毛少宣已经步入了古稀之年,人老了都想落叶归根,但思来想去之后,他并没有回绵阳老家,而是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的一个社区买了套老旧的民房,在那里定居了下来。

虽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但性格外向健谈的毛少宣,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因此他整个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平日里,毛少宣还很热心地参与社区的一些事务,尽管他的生活十分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当听说社区建活动中心缺乏资金时,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2千元,送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手上。

毛少宣的热心善良,让社区的居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而在居委会工作的王大娘,更是对他产生了好感。

王大娘的老伴几年前因病去世,子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不用她过多地操心,一向很勤快的她在家里闲不住,就到居委会当起了志愿者。

在开展社区工作的时候,王大娘和毛少宣接触的机会也就多了,他们之间逐渐产生了感情,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王大娘,让毛少宣重燃对爱情的希望。

1996年,他们正式登记结婚,和前三段婚姻不同的是,他们婚后相处得很和谐,从未红过脸吵过架,毛少宣感慨自己在晚年终于找到了真爱。

但天不遂人愿,这样的美满生活仅仅过了四年,王大娘就因为一场重病撒手人寰,这也让毛少宣悲痛不已,他不明白命运为何总是一次次打击自己。

操办完老伴的后事,毛少宣又成了形单影只的光棍汉,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他在房前屋后养起了鸡鸭鹅和猫狗,还给它们每一个都取了特别的名字,把它们当成了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

毛少宣平时的生活作息很规律,每天早睡早起,坚持锻炼和劳作,因此他的身体一直很好,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敏捷。

这样的生活过了六年以后,毛少宣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缺少什么似的。由于生理的原因,他虽然经历了好几段婚姻,但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他害怕将来哪一天自己身体不行了,没有人给他端茶送水,就决定再找一个年轻一点的老伴。

于是,他来到一家婚介所登记征婚,后来就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工作人员了解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后深受感动,决定免费为他发布征婚启事。

不久后,毛少宣的征婚启事刊登在成都的一家报纸上,立即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新闻,因为征婚启事上写着:

征婚者毛大爷,85岁,身高98公分,寻找50-70岁的单身女性,要求身体健康,品貌端正,无不良嗜好。

看到这些要求,人们不禁心生疑惑:这位老大爷家里有矿还是咋的?都85岁高龄了,身高还不到一米,找对象要求还这么高,这不是开玩笑吗?

一些记者出于好奇也登门采访毛少宣,询问他到底有多少存款,毛少宣伸出五个手指头,记者问道:“是五位数吗?”

“还要翻两番!”毛少宣再次比划着手指头,底气十足地回答道。

毛少宣很快就成了新闻人物,一时间有很多应征者打来电话,希望和毛少宣见面相亲,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急于求证毛少宣究竟有多少存款。

但对于这个问题,毛少宣从来都不给予正面回答,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人并不是真心来征婚的,而是看中了他的钱财。

在众多的应征者中,有一个人最为特殊,她的名字叫周应珍,年龄51岁,她在离毛少宣家不远的地方做清洁工,不忙的时候经常去看望毛少宣。

周应珍的丈夫多年前因病去世,她独自一人把三个子女扶养大,如今子女们都已结婚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她也终于有时间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了。

和其他应征者一样,周应珍也是被征婚启事吸引的,但她在和毛少宣相处的时候,从不问他关于存款的问题,只是默默地照料着他的生活。

毛少宣也觉得周应珍是真心实意对他好,而不是贪图他的钱财,于是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近,最终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但得知母亲要找一个身高不足一米的残疾老头时,周应珍的子女们都表示坚决反对,他们还以为母亲精神出了问题。

虽然子女们极力劝阻,但周应珍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认为毛少宣为人踏实,心地善良,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见母亲的态度很执着,子女们也就不再反对,毛少宣和周应珍顺利地领到了结婚证。在民政局门口,毛少宣手捧大红的结婚证书,乐得合不拢嘴,甚至还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因为他从心底里感到高兴,高兴他晚年终于找到了幸福。

此后,毛少宣在酒店摆了两桌宴席,宴席两家的亲朋好友,忙完后带着自己的第五任妻子回到了家,邻居们都跑来向他道喜,毛少宣忙前忙后给邻居们递烟倒茶,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时光如梭,转眼间已经是2022年,101岁高龄的毛少宣老人依然健在。他每天都会出门遛弯,周应珍则在身旁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他,这样一对恩爱的老夫老妻,也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

而周应珍的子女们也渐渐接纳了毛少宣,经常回去看望老俩口。

身世坎坷,半生飘零的毛少宣老人,在历经了四次失败的婚姻后,终于在垂暮之年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这样的结局也让人感慨不已。

无论命运如何对待毛少宣,他始终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他就像一棵石缝间顽强生长的小草,虽然平凡渺小,但却始终向着阳光,向着希望,最终他也收获了美好的人生结局。

看完毛少宣的故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生活呢?

70 多岁老人竟然也征婚了

昨天晚上十点多睡不着,看手机眼睛痛,于是打开收音机,调频了一个节目,专门为没有结婚的单身人士服务的。你可以拨通热把自己的基本资料介绍给主持人,然后主持人再把你的征婚信息发到各大网站。

有 80后的,有 90 后的,都是老人给自己的孩子征婚,因为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作为老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女的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这就是父母一代的思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大概听了半个小时左右,有一位老人拨进来电话,对着电话讲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不敢说,主持人在电话里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就简单介绍一下你家孩子的情况和征婚条件,老人突然笑着说我为自己征婚,主持人听了笑了笑,没什么。然后老人说自己已经 70 多了,儿女都不在。一个人在家孤单,想找个人说说话,讲了下自己的征婚需求。

听到这里我笑了,心里想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征婚,有点想不明白,征婚一般都是年轻人的事,越想越有点搞不懂。但是当我认真仔细听完之后,心里突然觉得不再那么矛盾,想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无论自己年龄大小其实都可以。

大家觉得老人应该为自己征婚吗?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征婚广告觅趣(“自贡记忆·副刊作品”系列之三十七)

闲来无事,爱读征婚广告。众多征婚广告,形式和内容都大同小异,但那些“小异”,却横生妙趣——经当事人反复推敲过的词语和句子,读之颇令人玩味。

“某男,48岁,国家公务员,有调动女方工作的能力……”“公务员”前缀上“国家”,令人肃然起敬,较之表明“正科级”“副处级”,更让人浮想联翩,又补充“有调动女方工作的能力”,其万丈光芒,足以照亮女方前程。还有则类似的:“某女,48岁,美籍华人,继承前夫千万资产回国发展……”与“美籍华人”相对,有人如此广告:“某女,25岁,华籍美人……”比通常所写的“汉族,漂亮”“扎秤”得多。

“某男,25岁,父亲研究生文化……”“某女,45岁,儿子在美国读书……”“某男,48岁,原籍上海……”这些内容运用了语文老师教的衬托手法,无非是借此加重筹码。不过这还是“小巫”。

“某男,32岁,父亲是正县级干部(未退休)……”“正县级干部”已让人向往,未退休即大权在握,有位大权在握的父亲会有多少人垂涎?

“某男,31岁,家中有存款……”“某男,38岁,有一定经济基础……”“某男,37岁,生意人……”“某女,白领,公司有本人股份……”这些征婚广告语意极不确定,“家中存款”1元?万元?百万元?“一定经济基础”是仅仅不愁吃穿,还是有豪车别墅?“生意人”摆的是个体地摊,还是开有多家连锁店的巨贾?“白领”“白”到什么程度?“公司有本人股份”,公司有多大?股份占多少?“有意者”慢慢地猜吧!

还有与众不同的,“某女,42岁,有生育能力……”“某男,30岁,无小孩,因前妻不孕而离异……”还有一则渴望众星捧月:“某男……欲觅条件相当的城镇女士为伴,也欢迎广大农村妇女加盟。”

有将征婚广告写成打油诗的:“某男,40岁,乡镇基层干部,年薪三万余元。爱妻不幸去世,空留丰厚家产。白日工作繁忙,夜间孤枕难眠。爱子劝寻佳偶,恢复往昔欢颜。欲觅经历坎坷,重情女士为伴。”声明子女同意甚至渴望找个后爹(妈)的不是个别。

读某些征婚广告如读《诸子列传》,性别、年龄、发财史、家庭状况……尽在其中,从字里行间可看出征婚者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追求,甚至不同的目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征婚广告,“有意者”们不仅需要锤炼一双洞若观火的明亮眼睛,更需要一颗冷静、理性的心灵,辨清真伪,择而应征,方能觅得真爱。

70岁老汉征婚,要40多岁的女子生孩子,给20万,被现场女嘉宾嘲笑

70岁老汉征婚,要40多岁女子生孩子,给20万,被现场女嘉宾嘲笑

为什么中老年相亲节目会火起来呢?答案很简单,老年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有强烈需求!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67亿 占总人口的18.9%。随着人们对传统的婚姻爱情观的转变,“黄昏恋”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单身老年人看淡了独居,而是希望找个称心如意的老伴安度晚年。

中老年婚介应运而生,红娘专门为中老年人量体裁衣,电视荧屏上的相亲节目也随时可见。

很多单身老人找老伴的目的就是为了相互扶持照应,不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陷于空虚、孤独的泥塘,从而提高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然而,有一位70岁的老汉却是与众不同,他择偶的目的很明确,不是为了爱,而是找一个45岁以下的女子,为他生孩子,为他传宗接代,条件是给女方奖励20万。

最近在湖北的一次相亲节目中,这位70岁老汉发出这样的“宣言”。

70岁老汉和45岁大妈做配偶,相差25岁,在年龄差距上还可以让女方接受,问题是给男方生孩子,女方算得上高龄产妇了,要担当一定的风险,女方愿不愿意就是一个问题了。

70岁老汉齐愿(化名)精神矍铄地来到相亲节目现场,当他提出这个相亲要求时,全场中老年女嘉宾全都给他亮着灯,好奇、嘲笑、肯定、赞许、质疑,她们是各怀心思。

齐愿也不寒暄,直截了当地向女嘉宾宣言:“我要寻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女友,实现三口之家的美梦。只要女同志在45岁上下,愿意实现我的梦想的,都可以成为我的心动女友。”

70岁的单身老人祈愿很明确,就是要和女友实现三口之家的美梦,老来得子。

对齐愿的“爱情宣言”,现场的一位48岁的女嘉宾对他大加嘲弄:“你跟我的父亲差不多,哈哈哈!”

齐愿可不惯她的毛病,对她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你都48了,也太老了,不能生孩子了,根本不符合我的条件。再说,大老板,八十多岁都可以找二十多岁的女孩子,还怀孕生孩子,我为什么不能?女方可以短婚,短婚给她20万,孩子跟我!”

这个48岁的女嘉宾不符合齐愿的年龄要求,看热闹也就罢了,嘴巴还这么损人,难怪她离婚,她即使再婚,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让她搞得鸡飞狗跳的,一看她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女嘉宾们都各显神通,纷纷质疑、嘲弄齐愿,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和女友生孩子,身体状况根本不行了。就连男主持人也随帮唱影,和女嘉宾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竟然没有科学论断地断言,齐愿在生育方面不具备这个功能了。

对现场的一些女嘉宾种种非议,齐愿不以为然,而且直接怼过去,“愿者上钩,我就是要大胆往前闯。如果不能大胆往前闯,这个人就是懦夫、懒汉,就是没有前途的人!”

齐愿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追求自己的所爱,是他的权力,女嘉宾也只是图的嘴巴痛快,根本改变不了他的决心和选择,他在现场放言:“在这里找不到合适的,我就不来了,我每个月拿出1000元,在全国做征婚广告,我一定会找到我的意中人。我不会听你们的,我就是要找个能生孩子的45岁以下的女友你们这些老太太造不出孩子。你们说其他的没有用,唯我独尊。”

齐愿把结婚生子做成了生意,看起来不可取,令人质疑,可是,早在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就留下了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又有谁不是为利益而生存呢?齐愿的做法没有错,他完全应该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走一条自己的阳光大道。

齐愿表示,他每个月有6300多元养老金,有自己的房子,生两个孩子也能养得起。他有这个能力和实力,他就是要享受三口之家的幸福。

齐愿每月有6300多元养老金,这在普通的老人中算是很富有了,城镇的老年人像他这个年龄的普遍是两三千元的养老金,像现场那些五十多岁的女嘉宾,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就两千多元而已。看他的养老金,想必他在退休前也是一个处级干部,或者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自身素质还是不错的,所以,他敢提出找一个45岁的女友,还是很有底气的,也不过分。

现场的那些五十多岁的大妈嘲笑齐愿,然而,还是有女嘉宾被他给的优厚的条件打动了,一位45岁的女嘉宾李慧(化名)表示可以和他“牵手”。

李慧来自农村,没有子女,没有社保、没有医保,没有房子,没有存款,纯粹是个“五无”单身女,她不嫌弃他年纪大,可以答应他的条件……

花恋仙子认为,现实生活中,老夫少妻并不少见,尤其是年轻妻子为年老的丈夫生下孩子的也为网友津津乐道,最为出名的就是,著名画家韩美林82岁得子,钢琴大师刘诗昆81岁得女,著名导演张纪中将近70岁时得子……

韩美林、刘诗昆、张纪中都是名人,他们都可以在晚年和年轻貌美的妻子生儿育女,齐愿虽然是普通人,但是他有条件找个40多岁的女子结婚生子,那是他的个人权力,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又有什么可指责他呢?

古今中外,单单是名人,晚年得子的就数不过来,祈愿能找到意中人,心想事成,我们为何不为他祝福呢?

说明:文章原创,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