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渐行渐远的“认干亲”习俗
本报记者 陈金路
莘县退休教师王发社绘制的“认干亲”民俗画。受访者供图
很多年轻人对于“认干亲”或许并不熟悉,但事实上,“认干亲”的传统由来已久,不但在聊城有,而且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存在。只是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提高,“认干亲”的习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认干亲’的现象现在还有,只不过比之前少多了,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习俗是历史的产物。”11月15日,原市史志办副编审汪庆峰对记者说。
传统的“认干亲”形式多样莘县65岁的退休教师、《鲁西民俗画》作者王发社说,莘县现在还有“认干亲”的现象,但不多了。王发社说,以前莘县“认干亲”的形式大致有6种:一是,孩子母亲没有奶水,另找奶妈喂养,孩子就认奶妈为“干妈”;二是,两家关系密切,甚至是世交,其中一家有儿无女或有女无儿,而另一家正好有几个女儿,或者几个儿子,这样,就让其中的一个女儿或儿子认另一家的父母为“干爸”“干妈”;三是,一家孩子少或无孩子,另一家孩子多的,孩子多的这家就让其中一个孩子认无孩子或孩子少的那家的主人为“干爸”“干妈”;四是,单门独户的孩子认大家族中的一家主人为“干爸”“干妈”,这样单门独户的这家人就像是融进了大家族,以此拉近与周围人的关系,避免被人欺凌;五是,孩子生下来体弱,认个健硕的“干爹”“干娘”,以求孩子健康成长,还有的甚至会拜年代久远的石磙、古树等为干亲,以期孩子的身体强壮;六是,认在当地名望较高或家庭殷实的人为“干爹”或“干娘”,以求让孩子有个好出路或有更好的前程。
其实,以前“认干亲”的情况不仅仅是王发社所说的几种,还有其他很多情形,比如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请人看八字,如果孩子与父母“相克”,为了避免灾祸,往往就以“认干亲”的方式来“化解”,以期家庭和睦。旧时民间有“双爹双娘,福大命大,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的说法。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是因为老年得子或几代单传,即便孩子有姐妹,也要让独子认人丁旺盛之家的父母为干亲,以期孩子一生平安。
聊城民间文史学者刘洪山谈及“认干亲”时说,他知道的“认干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家无儿无女,也无近亲,但家产殷实,这种情况就会认一个家境贫穷、弟兄多的家庭的孩子当“干儿子”,一来继承自己的家产,二来为自己养老;另一种是,这家人有闺女无儿,这样就找个养老女婿上门为其养老送终,养老女婿上门后要更名换姓,成为主家的“干儿子”。
“认干亲”一般都举行认亲仪式“认干亲”一般都有一定的认亲仪式。认亲时,孩子的父母要洒扫庭除,备好丰盛的酒菜、香烛和礼物,礼物须是双数不能为单数。认亲当天,孩子的父母请前来认亲的孩子的干爹干娘坐上座,让孩子向干爹干娘行磕头礼,干爹干娘则将带来的礼物、红包赠送给孩子。随后,干爹干娘用从家里带来的碗筷象征性地喂喂孩子,将带来的衣服穿到孩子身上,寓意干爹干娘对孩子有了养育的责任。认亲仪式结束后,两家在一起开怀畅饮,热闹一番。至此,两家成为干亲。此后,逢年过节孩子都要到场,甚至要与干爹干娘的亲生儿女一样为他们养老。
“聊城现在还存在认干亲的事,我认识的一对老夫妻就曾认了干亲。”汪庆峰说,他身边的一对陈姓老夫妻,10年前认了一个干闺女,现在,陈先生夫妻帮干闺女带孩子,接送干闺女的孩子上学。而陈先生家里的大事小节,干闺女和其丈夫都会到场帮忙。
“过去,‘认干亲’时要摆上供品、跪下明誓:小子无能,改姓换名;离爹离娘,养老送终;如有不孝,送官问刑。”刘洪山说,他身边的一件“认干亲”的事,至今让他印象深刻。曾经有一名城西的家境不好的刘姓青年,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再后来,其母亲也去世,只剩下刘姓青年,生活非常困难。经人介绍,他成为城北一村庄王家的上门女婿,随后举行认亲仪式,刘姓青年更名换姓,并到外地发展,还成就了一番事业。
“认干亲”的习俗长期在民间流传,现如今已渐行渐远,但仍有存在。汪庆峰认为,这种习俗与民族性格、百姓情感密不可分,尽管呈现形式不一样,但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期望孩子能有个好的未来。
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认干妈有什么讲究,为什么
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认干妈有什么讲究,为什么
文/@成长新视点
子女,是家庭的未来,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每一个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子女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美满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出于这样的目的,有的父母会想着给孩子认个干妈,希望他健康茁壮成长。
认干妈一般是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主要有认亲理由、对象选择、流程仪式和关系维持等四个方面。
一、认亲理由。自古以来,民间就有认干亲的习俗,朋友之间彼此相处得好,志同道合、感情融洽,认个干爹妈经常走动走动,加深子女之间的感情,也可以给孩子多个贴心的亲人。
一个人的兄弟姊妹少,也希望多个朋友多条路,干亲之间优势互补,把资源最大化共享,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彼此都可以实现更好地发展。
认干亲,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为了让小孩容易抚养和顺利成长;二是双方情感一致,富有极为浓烈的人情味道,愿意把爱与他人分享。
二、对象选择。给孩子认干妈,是一件大事,也会在他之后的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带来重大影响,甚至有时候会在一起短期生活。
1.给孩子认干妈,要孩子有眼缘,他们双方之间彼此喜欢,不排斥。
2.干妈必须婚姻幸福完美,身体健康,最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般,不建议选择单亲家庭,或单身人士。
3.要认的干爹妈家子女,最好与自己的孩子性别为异性,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流程仪式。通常情况,认干亲都要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把亲朋好友邀请在一起,互相庆祝一下,也算是一个公示。
1.做父母的除了要准备丰盛的酒席外,还要替自己的孩子预备孝敬干爹、干妈的礼物。礼物中,最重要的是送给干爹的帽子和送给干妈的鞋子。不可能认了干妈,不认干爹。
2.作为干妈,如果认的是幼儿,送给干儿子或干女儿的东西,一定要有饭碗、筷子和一把长命锁,及一套小衣服、鞋袜、帽子、围嘴和兜肚等。若孩子已经是少年以上,可以送有纪念意义的礼物,及一定数量的红包。
3.举行仪式,一般在中午进餐之前,干妈、干爹穿上红衣服左右落座,孩子先给干妈和干爹磕三个头,并改口称呼干爹、干妈。
干妈给孩子戴长命锁、起乳名,送礼物(包括一双碗筷),给红包。然后,由他人抱着孩子从干妈的胯下钻出来,以表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完成认亲仪式。
4.仪式完毕的当日,有的地方,会让干妈留宿一宿陪陪孩子。
四、关系维持。认了干亲,彼此就是亲如兄弟姐妹般的人,虽不是一奶同胞所生,但应像一母同胞一样坦诚相对,更应该经常走动,特别是重大节日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每逢过年过节,小孩子都会在父母的带领下,去拜见干妈、干爹,送上祝福。干妈和干爹,也会适当回赠礼物。
在传统礼仪上,干亲是比堂亲、表亲更亲的人,等同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