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风字框里面一个云是什么字(风字框里面一个止)

风字框里面一个云是什么字(风字框里面一个止)

语文知识体系框架-字词基础(1.2)

语文知识体系框架(总论)

一:字词基础

1.1:汉字拼音:声韵母/声调/规则/课本生字解析听写4200

1.2:汉字结构:六书/笔顺/笔画/偏旁/结构/检字法

1.3:汉字释义:易读错字/错别字/多音多义字/的地得用法

1.4:词的4种分类法概要:功能/释义/构成/色彩

1.5:实词和虚词概要与分类学习

1.6:单义词和多义词的释义/定义/方法/分析及近义/反义学习

1.7:单纯词和合成词概要与分类学习

1.8:褒义/贬义/中性词的感情语体色彩概要

以下为字词基础1.2:汉字结构:六书/笔顺/笔画/偏旁/结构/检字法

汉字基础知识

一. 汉字声调(5种): 一声阴平、二声阳平、

三声上声、四声去声、轻声

二.字形结构(8种):

1.上下结构:思、全 2.上中下结构:草、竟

3.左右结构:好、和 4.左中右结构:谢、树

5.品字形结构:品、森 6.包围结构:

上三包围结构:同、问、闹、周

下三包围结构:击、凶、函、画

右上包围结构:句、可、司、式

右下包围结构:斗

左上包围结构:庙、病、房、尼

左下包围结构:建、连、毯、尴

全包围结构 :因、囹

7.穿插结构:爽、噩 8.单一结构:日、月

三.汉字笔顺(7种):

1.先横后竖(如:“干”) 2.先撇后捺(如:“八”)

3.从上到下(如:“主”) 4.从左到右(如:“林”)

5.先进后关(如:“田”) 6.先中间后两边(如:“水”)

7.从外到内(如:“回”)

四.笔画关系(三种):相离、相接、相交

五.构字方法(6种方法也叫6书):

1.象形:象形(图画)是描绘事物形状的独体字造字法。

2.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

3.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合成新字。形旁与声旁的六种配合方式:(1)左形右声(2)右形左声(3)上形下声(4)下形上声(5)内形外声(6)外形内声

4.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

5.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

6.假借:指本来没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

六.查字典方法(3种):

1(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穷,音序查字法,先查(Q),再查(qiong)

2. (部首检字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

窠,部首查字法,先查(穴)部,再查(8)画,读音(kē)

3.(难检字笔画索引)数笔画查字法:不知道读音,部首又不明显的字如巷,用数笔画方法,查(9)画。查出读音(xiang)

中国第一部字典许慎著《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检字法;中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康熙字典》是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汉语大字典》四川编写,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常用笔画名称表(笔画关系:相离、相接、相交)

横竖: 土五中上

撇: 天禾

捺: 人尺

点: 头下

提: 虫把

横折: 口

横撇: 子水

横钩: 你

竖折: 山牙

竖提: 长比

竖弯: 四西

竖钩: 小可

弯钩: 了手

斜钩: 我

撇折: 去东

卧钩: 心

撇点: 女

横折钩: 力月

竖弯钩: 儿巴

横折弯钩: 几

竖折折钩:马鸟

常用偏旁名称表

秃宝盖: 写

宝盖: 它家

穴宝盖: 空穿

二点水:次冷准净冰

三点水: 江洞

三撇: 彩影参须

三角:允去

三拐:巢

八字头: 公分

倒八: 单首

京字头:衣高

大字头: 奇牵

人字头: 会金

斜刀头: 色兔

冬字头: 夏冬

反文:收政教放数

包子头: 包句

草字头: 莲花

竹字头: 笔笑

厂字头: 原

雨字头: 霜雷

老子头:考孝者

爪字头:妥受舀

春字头:奏秦

扁四头:罗罢罪

登字头:登凳

西字头:要票

虎字头:虑虚

父字头:斧

羊字旁:差羞盖美

卷字头:拳券

户字头: 房扇

麻字头:磨魔

四点底: 点黑

心字底: 忘想

丝字底:素紧累

仓字底:仓危

皿字底:益盔

弄字底:开异

手字底:拿

单人旁: 作们

双人旁: 得很

单耳旁: 却

双耳旁: 降都

示字旁:礼社祖

衣字旁: 裙初

走之: 远边

建之旁:延建庭

言字旁: 说课

提手旁: 把挂

口字旁: 叶吗

反犬旁: 猫狗

竖心旁: 快怀

女字旁: 好妹

绞丝旁: 红绿纯

王字旁: 玩

木字旁: 树桃

日字旁: 明晚

月字旁: 朋

目字旁: 睡

禾木旁: 和秋

鸟字边: 鸭鸦

虫字旁: 蛙

石字旁:泵砂碧

田字旁:界畴

白字旁:皂皑

舟字旁:航

羽字旁:翼翔

酉字旁:醒

角字旁:触

齿字旁:龄

鱼字旁:鲜

革字旁:鞍

骨字旁:骼

又字旁: 欢观

提土旁: 块场

弓字旁: 张弯

子字旁: 孤孩

牛字旁: 物

马字旁:驰驾

斤字旁: 新断

车字旁: 转辆

火字旁: 炼炮

金巾字旁: 钱铅幅带

病字旁: 病

欠字旁:款

止字旁:肯此

歹字旁:殊

戈字旁:战

立力字旁: 端站加

页字边: 颜领

见字旁:观觉

贝字旁:贬贵

瓦字旁:瓮

舌字旁: 甜乱

米字旁: 粽粮

走字旁: 赵赶

足字旁: 路跟

身子旁: 躺

幺字旁:幻幼

食字旁:饮饲饰

尤字旁:尤龙

将字旁:壮状装

广字旁:庄店席

黑字旁:墨默

横山:归寻当

立刀: 到

区字框:区匠匣

门字框: 闪问

国字框: 国回

同字框:网周

风字框:风凤凰

凶字框:画

反字框:反 后 盾

特殊:段,耕,雄

1.上下结构:思、全

2.上中下结构:草、竟

3.左右结构:好、和 ,

4.左中右结构:谢、树

5.品字形结构:品、森

6.包围结构:右下包围结构:斗

右上包围结构:句、可、司、式

上三包围结构:同、问、闹、周

下三包围结构:凶、函、画

左上包围结构:庙、病、房、尼

左下包围结构:建、连、毯、尴

全包围结构 :因、囹

7.穿插结构:爽、噩

8.单一结构:日、月

《说文解字》第214课:细说“止”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214课,只讲一个汉字,即《说文解字》“止”部的部首汉字“止”。“止”是《说文解字》540部部首汉字之一。又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现代字典201部仍然有“止”部,部中的字多与脚或走路有关系。“止”字详解如下:

止。读zhǐ。《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徐灏的《说文注笺》称:“凡从止之字,其义皆为足趾。许以为象艸木出有址,殆非也。考阮氏《鐘鼎款识·父丁卣》有足迹,文作止,正象足趾之形……三趾者,与手之形多略不过三同例。”

“止”是象形字。因此先考察字形。“止”字的字形发展如图:

(止字的字形发展)

在甲骨文里,或写实,或勾出轮廓,就是脚掌的象形文,像人的脚丫子,上半部是脚趾头,下半部是脚掌。古人以三代表多,所以用三趾代替五趾。这个构字概念跟“手”的构字概念相同,也是用三指手代替五指手。

止的本义是足,引申指脚趾,当“止”字当作“停止”讲以后,又造了形声字“趾”和作为脚的“止”区分。这种现象,语言学界称之为“本字后出”。

(石头摆出的脚丫子形状)

但正如徐灏所言,许慎并不是这样解释的,许慎认为止的本义是地基,亦指足部,也指出它是象形字,但解说时,认为“象艸木出有址”就象艸木长出的地方是固定的,上面是树的枝桠,下面是根基。这似乎并不正确,后世学者大多从甲骨文文字角度,认可徐灏的说法,止的本身就是足的象形。

止作本义讲,就是足;脚。后作“趾”。《广韵·止韵》:“止,足也。”《仪礼·士昏礼》:“御衽于奥,皆有枕,北止。”郑玄注称:“止,足也。”胡培翚《仪礼正义》:“北止,趾向北,首向阳也。”《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颜师古注称:“止,足也。”在这些例子里,止就是足,脚之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止字发展出来很多意义,比如:

(1)至,临。《字汇·止部》:“止,至也。”比如《诗经·鲁颂·泮水》:“鲁侯戾止,言观其旂。”《毛传》:“止,至也。”这句诗的大意是,鲁侯的大驾已经到达,看那大旗绣着龙纹。又比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怪术》:“群龙凡一十四处,皆化为老人,应召而止。”又指截止。比如:今年的国庆假期,从10月1日起至10月7日止。

(国庆假期截止)

(2)停止。如:止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广韵·止韵》:“止,停也。”如《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静而风不止)

(3)静止。《字汇·止部》:“止,静也。”《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这是孔子的话:“人没有在流动的水里照自己的,而是在静止的水里去照。”又比如《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孔颖达《疏》:“止如槁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槁之木,止而不动也。”

(4)处所;居处。《墨子·非攻下》:“九鼎适止,妇妖宵出。”九鼎迁移处所,女妖夜晚出现。再比如唐代皮日休《静箴》:“居不必野,唯性之寂;止不必广,唯心之适。”居处不必山野,只要性情寂静;居处不必宽广,只要心态安适(即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5)居住。《玉篇·止部》:“止,住也。”《广韵·止韵》:“止,息也。”比如《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领土辽阔上千里,人民居住在这里。又比如辛弃疾《六州歌头·晨来问疾》:“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用的也是居住的意思。

(6)停留;逗留。《广雅·释诂二》:“止,逗也。”《广韵·止韵》:“止,留也。”比如《孙子·九地》:“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搜神记》:“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

(7)留住;拘留;俘虏。比如《论语·微子》:“(丈人)止子路宿。”老人留子路住宿。又比如:《左传·僖公十五年》:“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将止之。”梁由靡驾韩简的战车,虢射作为车右,迎战秦穆公的战车,将要俘虏他。

(影视剧中的秦穆公)

(8)聚集。《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郭象注:“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虚至静也。”

(9)禁止;阻拦。《左传·桓公六年》:“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少师回去,请求追逐楚军。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劝阻。

(10)除灭;医治。《广雅·释诂四》:“止,灭也。”《集韵·止韵》:“止,已也。”《吕氏春秋·制乐》:“无几何,疾乃止。”高诱注:“止,除也。”没有多久,文王的疾病就治好了。

(11)减省。《周礼·地官·仓人》:“若谷不足,则止余法用。”郑玄注:“止,犹杀也。”孙诒让《周礼正义》:“止犹杀也者,犹廩人杀邦用之杀,谓减省之也。”

(12)容止,礼貌。《广雅·释言》:“止,礼也。”比如《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矣?”请看老鼠还有齿,这个人行为没有容止,既然行为没容止,还等什么不去死?这里的容止,其实是节止,控制奢欲,使行为合乎礼。

(相鼠有齿)

(13)乐器。击柷(zhù,古代打击乐器,像方匣子,用木头做成,奏乐开始时敲打)的槌子。《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郭璞注称: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挏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柷与止)

(14)用作副词。相当于“仅”、“只”。比如:止此一家;不止一回;比如唐代柳宗元《黔之驴》:“技止此耳。”

(15)助词。杨树达《词铨》卷五:“止,语末助词。”《诗经·齐风·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高亨注:“止,语气词。”既然已经嫁为人妇,为啥你还想着他?这里的止,只是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

(16)地基。后来写作“阯”或“址”。王筠的《说文句读》:“《阜部》‘阯,基也,或作址。’是许以止为阯之古文也。”许慎之所以认为止是下基也,即认为止是阯的古文写法。比如《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岰间有颓垣遗构,为玉峰寺废止。”

(徐霞客像)

(17)通“沚”。水中的小洲。清代朱珔《说文假借义证》:“《水部》‘湜’字下引《诗》‘湜湜其止’,《玉篇》及《集韵》、《类篇》皆作‘止’,此《毛诗》旧本也,《传》亦用止义。今《诗》作‘沚’,《笺》云:‘小渚曰沚,喻君子守初如沚然不动摇。’则以止为沚之省借矣。“

(18)通“之”。这个用法我们在篆刻中经常遇到。王襄《簠室殷契类纂》:“古止与之通。”有两个用法:其一,作指示代词。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九:“止犹之也,作指事之词也。《诗·车辖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释文云:‘仰止本或作仰之。’……宋本《史记·孔子世家赞》引《诗》‘高山仰止,景行行之。’《三王世家》云:”高山仰之,景行响之。‘是‘止’与‘之’古通用,故‘止’可训‘之’。”其二:往。《荀子·不苟》:“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

(19)通“豸”。无脚的虫。《庄子·在宥》:“祸及止虫。”俞樾《平议》:“止虫即豸虫也。”

此外,止还是姓氏。《潜夫论·志氏姓》:“止氏、朝氏……皆子姓也。”明代杨慎《希姓录》卷三:“止氏,微子之后。”

止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止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14,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