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周瑜一共活了多少岁?
周瑜也是三国中公认具有王佐之资的大人才,其实周瑜一生的成就很高,21岁就跟随孙策平定江东,为之后的东吴政权打下了基础。然后又在赤壁之战中担任总指挥官,献计打败曹操又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可以说这两件都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事情,而周瑜就是最关键的人物。不过对于周瑜来说最可惜的就是自己活的不够长,周瑜只活到35岁就去世了,也是非常的可惜。不过整个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就从来没超过30岁,但是对于周瑜这样的人物来说实在有些天妒英才,那周瑜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因为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但事后又不打算归还,所以这点让周瑜非常恼火,就想了各种办法要把荆州从刘备手里重新拿回来,只是周瑜每次的计谋都被诸葛亮给识破。最后一次当周瑜知晓自己的计谋又被诸葛亮看穿后,直接被气的旧疾复发卧床不起,临死前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就过世了。不知道罗贯中是不是和周瑜有仇,在三国中把周瑜塑造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如果周瑜真这么小心眼估计也不会让孙权继承孙策了。
所以说在演义当中,周瑜的很多事情包括最后的死因都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树立诸葛亮的正面形象,所以要牺牲一下周围的人。其实周瑜是三国中非常特别的人,三国里形容人的相貌很少会用英俊,但周瑜就是三国中绝对的美男,而且还懂音乐。“曲有误,周郎顾”,这句话意思就是,一首曲子只要有一个音弹错了,周瑜都能察觉出来,这种男人不管放在哪个时代估计都是抢手货。而周瑜的老婆小乔也是三国中出了名的美人,只是周瑜去世后,小乔的消息也就没有了。
其实周瑜真正的死因也是一个谜,在正史中记载周瑜是猝死的。赤壁之战以后,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因为曹操被击退后刘备就成了最大的威胁。虽然双方是联盟身份,但是也不愿看到刘备急需发展下去,所以孙权在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就同意了周瑜的计谋。孙权也是即刻动身前往巴丘,就是现在的湖南岳阳,但是在行军途中突然病猝。具体的死因也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想要查出真正的病因所在就非常困难了。孙权知道后也是非常的痛心,认为自己失去了一位王佐之才,自己也全是靠周瑜才能当上皇帝的。
当时周瑜不管是身份还是经验都远强于诸葛亮,而且周瑜也绝不是一位小心眼的人。所以说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诸葛亮根本就没参与过赤壁之战,所以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事情和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三国演义当中有太多神话诸葛亮的故事,大家想要了解真实的三国还是要多看看正史才好啊。
历史上周瑜是怎么死的?周瑜一共活了多少岁?
周瑜也是三国中公认具有王佐之资的大人才,其实周瑜一生的成就很高,21岁就跟随孙策平定江东,为之后的东吴政权打下了基础。然后又在赤壁之战中担任总指挥官,献计打败曹操又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可以说这两件都是能改变三国历史的事情,而周瑜就是最关键的人物。不过对于周瑜来说最可惜的就是自己活的不够长,周瑜只活到35岁就去世了,也是非常的可惜。不过整个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就从来没超过30岁,但是对于周瑜这样的人物来说实在有些天妒英才,那周瑜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是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因为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但事后又不打算归还,所以这点让周瑜非常恼火,就想了各种办法要把荆州从刘备手里重新拿回来,只是周瑜每次的计谋都被诸葛亮给识破。最后一次当周瑜知晓自己的计谋又被诸葛亮看穿后,直接被气的旧疾复发卧床不起,临死前说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就过世了。不知道罗贯中是不是和周瑜有仇,在三国中把周瑜塑造成了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如果周瑜真这么小心眼估计也不会让孙权继承孙策了。
所以说在演义当中,周瑜的很多事情包括最后的死因都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树立诸葛亮的正面形象,所以要牺牲一下周围的人。其实周瑜是三国中非常特别的人,三国里形容人的相貌很少会用英俊,但周瑜就是三国中绝对的美男,而且还懂音乐。“曲有误,周郎顾”,这句话意思就是,一首曲子只要有一个音弹错了,周瑜都能察觉出来,这种男人不管放在哪个时代估计都是抢手货。而周瑜的老婆小乔也是三国中出了名的美人,只是周瑜去世后,小乔的消息也就没有了。
其实周瑜真正的死因也是一个谜,在正史中记载周瑜是猝死的。赤壁之战以后,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因为曹操被击退后刘备就成了最大的威胁。虽然双方是联盟身份,但是也不愿看到刘备急需发展下去,所以孙权在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就同意了周瑜的计谋。孙权也是即刻动身前往巴丘,就是现在的湖南岳阳,但是在行军途中突然病猝。具体的死因也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想要查出真正的病因所在就非常困难了。孙权知道后也是非常的痛心,认为自己失去了一位王佐之才,自己也全是靠周瑜才能当上皇帝的。
当时周瑜不管是身份还是经验都远强于诸葛亮,而且周瑜也绝不是一位小心眼的人。所以说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诸葛亮根本就没参与过赤壁之战,所以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事情和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三国演义当中有太多神话诸葛亮的故事,大家想要了解真实的三国还是要多看看正史才好啊。
毛主席如何评价周瑜?多次提起他,说他是年轻干部的代表
【毛主席点评三国人物之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和诸葛亮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同样才华横溢,同样举足轻重,但周瑜却总是稍逊诸葛亮一筹,数次想陷害诸葛亮,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还被活活气死了。
当然,这只是小说的演绎罢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可没有这么小气,连刘备也称赞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
历史客栈昨天介绍过了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价,那么他对周瑜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今天就来看看。
1959年4月,毛主席在杭州主持召开会议,住在南屏游泳池。毛主席喜欢听京戏,但平时工作太忙,只好抽时间听,工作人员便经常在他吃饭的时候放给他听。
这天,浙江省公安厅长王芳陪毛主席吃饭,王芳也爱听京戏,还在《黄鹤楼》中扮演过周瑜,毛主席就笑着问他:“王芳,我问你,周瑜是怎么死的?”
王芳回答说:“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毛主席笑了,说:“不对。周瑜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而是被孙权气死的。孙策死后,他的老婆大乔年纪很轻,住在后宫很寂寞,因此大乔经常请小乔去陪她,有时周瑜也陪小乔去后宫看大乔。他去的次数多了,在后宫留的时间又长,孙权因此对周瑜很有意见,但又不能当面讲,就处处刁难他,给他脸色看。再加上军事上不断失利,一再败给诸葛亮,孙权对他的看法更大,脸色更难看。周瑜是个十分高傲,器量又小的人,哪里受得起这种屈辱,忧郁成疾,不久就病死了。”
可见,毛主席对周瑜是非常了解的。
当年在东吴,周瑜的地位举足轻重,先后辅佐孙策、孙权,最大的功绩当属赤壁之战,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出击曹操,取得大胜,由此奠定了东吴与蜀汉、曹魏“三分天下”的格局。
然而,在历史演义中,并没有实事求是地描写这场著名的战役,尤其是《三国演义》,书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等等故事,几乎将赤壁之战最大的功绩都归到了诸葛亮身上,周瑜反而成了一个“小丑”型的人物。
对这件事,毛主席曾经做出过评论,认为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并非诸葛亮,而是周瑜。
1936年12月,毛主席在抗日红军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名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大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在这段话中,毛主席把赤壁之战叫作“吴魏赤壁之战”,就是认为这场战役主要是东吴和曹操打的,蜀汉在其中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1953年,毛主席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更是直接点明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说:“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时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现在要周瑜当团中央委员,大家就不赞成,这行吗?”
从毛主席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观点,第一,就是周瑜年轻有为,为赢得赤壁之战的大胜立下了头功;第二,周瑜是年轻干部的代表,他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因为年轻而被忽视,要看具体的功绩。
到了1957年,毛主席再次举了这个例子,说:“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27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新干部嘛!赤壁之战以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时候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大胆提拔?”
1967年,毛主席读清代姚鼐所著《古文辞类纂》,里面有欧阳修的《为君难论》,在这篇文章中,欧阳修重点分析了战国时期赵孝成王不用老将廉颇而用新将赵括、秦王赢政不用老将王翦而用新将李信,致使战败,欧阳修强调说,秦赵二国之君“乐用新进,忽弃老成,此其所以败也”,并阐述说:“大抵新进之士喜勇锐,老成之人多持重,此所以人主之好立功名者,听勇锐之语则易合,闻持重之言则难入也。”
毛主席看到这段后,在旁边批注道:“看什么新进。起、翦、颇、牧其始皆新进也。周瑜、诸葛、郭嘉、贾诩,非皆少年新进乎?”
可见,在毛主席的眼里,事业的成败不在于人的新进和老成,而在于人有多大的才能,有没有真本事,这才是立身的根本所在,也是为将的基本要求。
在毛主席革命生涯中,就很注重提拔年轻干部,并多次在谈话中提及周瑜。
1953年6月30日,毛主席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跟他们谈到要多选青年干部当团中央委员,说:“团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名单,30岁以下的原来只有9个,现在经过中央的讨论,增加到60几个,也只占六分之一多一点……60几个青年人是否都十分称职,有的同志说没有把握。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绝大多数是会胜任的……青年人不比我们弱。”
1954年秋天,总政治部给毛主席汇报干部授予工作进展情况,毛主席在听取汇报后很高兴,还专门举了肖华等人的例子,说我们的将领年轻有为,要多选一些青年干部,并强调说:“现在必须提拔青年干部。赤壁之战,群英会,诸葛亮那时27岁,孙权也是27岁,孙策起事时只有18岁,周瑜死时不过36岁,那时也不过30岁左右,鲁肃40岁,曹操53岁。事实上,青年人打败了老年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1958年5月,毛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再次举了周瑜的例子,说:“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学问少的人打倒学问多的人,这种例子多得很。周瑜、孔明都是青年人,孔明27岁当军师。程普是老将,他不行,孙权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胜仗,周瑜死时才36岁。”
由此可见,毛主席一直都把周瑜作为“年轻干部”的代表,并充分肯定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号召领导干部们要多提拔像周瑜这样的青年才俊。
【毛主席点评三国人物】已发表文章——
毛主席为什么要给曹操翻案?英雄重英雄,称他是“真男子”
毛主席评价刘备:有两个致命缺点,注定了他无法统一三国
毛主席评价诸葛亮:有三个欠缺,注定无法统一三国
毛主席如何看待关羽?早年很崇拜,后来渐渐持否定态度
侯宝林给毛主席说相声,提到了张飞,毛主席笑得前仰后合
毛主席对韩先楚说:赵子龙是卖年糕的,我老了也要卖年糕
开国将军普遍文化不高,毛主席号召说:向这位三国名将学习
两世三公,三国将领周瑜背后的显赫家世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在这个时代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但是在这个年代,也是中国古代社会走向士族门阀社会的一个必经之路。汉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空、太尉这三个皇帝之下的最高官职,一向是天下士人所能得到的最高官位,可以称为百官的领袖、士人的楷模。在这个背景下,四世三公的袁绍和袁术也曾经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东吴将领周瑜,一直被人以赤壁之战的功劳所铭记,其他还有风流倜傥精通音律的历史记载,还有小肚鸡肠的小说情节。
但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东吴大都督,其实也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出自两世三公的舒县周氏。周瑜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朝太尉之职。而周瑜的父亲也担任过东汉王朝首都雒阳的县令,相当于直辖市市长一职。
周瑜:刘备世之枭雄,不可不除,今乘机诱而杀之,为国家永除后患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上)三江口曹操折兵,与正史无关。
周瑜自从发现诸葛亮智谋高其一筹后就动起了要除掉他的心思,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而是因为诸葛亮不能为东吴所用,他属于刘备集团。刘备是当世英雄,只是因为没有地盘和军师才多年漂泊不定,如今有了诸葛亮为辅,可谓如虎添翼,周瑜预见到刘备将是江东日后的大敌,为防患于未然,不如及早除之,但刘备目下不在身边,能除掉诸葛亮也算是断刘备一臂。
所以当诸葛瑾汇报说诸葛亮不肯来东吴工作时,周瑜对诸葛瑾讲:“公既忠心事主,不必多言。吾自有伏孔明之计。”何计?当然是要害诸葛亮,只是不方便在诸葛瑾面前说而已。
周瑜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于是仅支给诸葛亮一千人马,请他出兵劫曹操粮草,诸葛亮欣然应允。作为《三国演义》实至名归的忠厚人,恐怕也是唯一的忠厚人——鲁肃,不忍心诸葛亮前去送死,试探地问:“先生此去可成功否?”听到鲁肃有此一问,诸葛亮笑了,他说:“吾水战、步战、马战、车战,各尽其妙,何愁功绩不成?非比江东公与周郎辈止一能也。”
诸葛亮在自夸的同时极力贬低江东诸英杰特别是周瑜,他说:“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公等于陆地但能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鲁肃又将此语转告周瑜,周瑜气得血压飙升,要亲率人马去夺曹操粮草以证明自己能陆战。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这个时候采取陆战是不明智的,杀孔明也是不明智的。周瑜只好作罢。
诸葛亮出使江东日久,刘备久久得不到消息,便派糜竺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周瑜遂请糜竺转达想见刘备的愿望。周瑜为什么想见刘备呢?还是那句话,他要防患于未然,杀诸葛亮的目的就是要杀刘备,与其绞尽脑汁最后反被诸葛亮愚弄,倒不如杀了刘备来的直接,周瑜对鲁肃讲:“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机诱至杀之,实为国家除一后患。”
鲁肃苦劝不听,周瑜安排五十刀斧手于宴席内,只等摔杯为号,击杀刘备。刘备为显诚意,只带关羽和随从二十余人,应约而来。诸葛亮听说刘备轻身而来,大吃一惊,想要去救刘备,却见关羽按剑立于刘备身后,诸葛亮这才放心而去。
关羽武力自不必提,过五关斩六将时,汜水关卞喜也曾埋伏刀斧手欲要将其加害,当时埋伏了二百刀斧手,被关羽三两下解决,卞喜也被一刀砍为两段,周瑜的五十刀斧手能有多大本事?酒过数巡,周瑜想要摔杯,猛然看见刘备后面站着一位拿剑的人,心下不安,他问刘备这是何人,答:“吾弟关云长也。”又问:“非向日斩颜良、文丑者乎?”答:“然也。”
周瑜顿感压力倍增,瞬间汗流浃背,他害怕了,始终没敢摔杯。
刘备走后,鲁肃问周瑜:“公既诱玄德至此,为何又不下手?”答:“关云长,世之虎将也,与玄德行坐相随,吾若下手,他必来害我。”
周瑜想杀诸葛亮,可算计不过人家,欲杀刘备,武力上又不如,只好暂且搁置“除后患”的计划,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周瑜带兵冲了一波曹军,曹兵不习水战,输了一阵。曹操责骂蔡瑁、张允这两位水军都督不称职,二人献计:“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这个规划不错,却存在一个极大的隐患,最后被周瑜利用,间接导致蔡、张二人丧命。欲知是何隐患,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