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趋之若鹫什么意思啊(趋之若鹫)

趋之若鹫什么意思啊(趋之若鹫)

“趋之若鹜”不用于正面事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该家族在当时社会享有崇高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与文化地位,乃社会舆论引导者,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社会领袖。”其中的“趋之若鹜”用得妥否?谢谢。

上海读者 宁先生

宁先生:

“趋之若鹜”出自《史记·货殖传》。其中说:“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意思是,为了谋取钱财,像成群的鸭子一样不顾性命地奔向危险之地。后来,人们便将此语紧缩成“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事物,大多用于不正当的负面事物。例如:

(1)“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鹜。”(清·李渔《笠翁文集》)

(2)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历史上,也少数“趋之若鹜”用于正面事物,例如:

(3)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明史·萧如薰传》)

但是现在“趋之若鹜”只用于负面事物。权威工具书明确指出,这一词语“含贬义”。如《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新华字典》的释义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很多人争着去,含贬义。”《新华多功能字典》解释说:“‘趋之若鹜’是说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追逐名利。”这些诠释告诉我们,“趋之若鹜”含贬义的语意特点明显而确定。

下面是工具书中“趋之若鹜”的用例:

(4)不要对名利趋之若鹜。(《现代汉语词典》)

(5)只要有利可图,这些人就趋之若鹜。(《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例(4)至(5)中,“趋之若鹜”都含有明显贬义。有趣的是,《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9年版)中,给“趋之若鹜”列出的“近义词”是“如蝇逐臭”,贬义显而易见。可以说,“趋之若鹜”含贬义,是现今语文生活中的共识和通行、规范的用法。

“该家族在当时社会享有崇高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与文化地位,乃社会舆论引导者”是说,“该家族”是社会尊崇的“社会领袖”,意思是正面的,而“趋之若鹜”含贬义,不合句意。宜改为“众望所归”“深孚众望”等。

使用成语不仅要领会词义,还要把握感情色彩。“趋之若鹜”的感情色彩是贬义的,只宜用于负面事物,不宜用于正面事物。反之,褒义色彩的词语只宜用于正面事物,不宜用于负面事物。如“百里挑一”是说人或事物非常优秀、十分难得,是褒义的,只宜用于正面的人或事物,不宜用于负面的人或事物。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趋之若鹜”不用于正面事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该家族在当时社会享有崇高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与文化地位,乃社会舆论引导者,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社会领袖。”其中的“趋之若鹜”用得妥否?谢谢。

上海读者 宁先生

宁先生:

“趋之若鹜”出自《史记·货殖传》。其中说:“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意思是,为了谋取钱财,像成群的鸭子一样不顾性命地奔向危险之地。后来,人们便将此语紧缩成“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事物,大多用于不正当的负面事物。例如:

(1)“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鹜。”(清·李渔《笠翁文集》)

(2)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历史上,也少数“趋之若鹜”用于正面事物,例如:

(3)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明史·萧如薰传》)

但是现在“趋之若鹜”只用于负面事物。权威工具书明确指出,这一词语“含贬义”。如《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新华字典》的释义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很多人争着去,含贬义。”《新华多功能字典》解释说:“‘趋之若鹜’是说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追逐名利。”这些诠释告诉我们,“趋之若鹜”含贬义的语意特点明显而确定。

下面是工具书中“趋之若鹜”的用例:

(4)不要对名利趋之若鹜。(《现代汉语词典》)

(5)只要有利可图,这些人就趋之若鹜。(《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例(4)至(5)中,“趋之若鹜”都含有明显贬义。有趣的是,《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9年版)中,给“趋之若鹜”列出的“近义词”是“如蝇逐臭”,贬义显而易见。可以说,“趋之若鹜”含贬义,是现今语文生活中的共识和通行、规范的用法。

“该家族在当时社会享有崇高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与文化地位,乃社会舆论引导者”是说,“该家族”是社会尊崇的“社会领袖”,意思是正面的,而“趋之若鹜”含贬义,不合句意。宜改为“众望所归”“深孚众望”等。

使用成语不仅要领会词义,还要把握感情色彩。“趋之若鹜”的感情色彩是贬义的,只宜用于负面事物,不宜用于正面事物。反之,褒义色彩的词语只宜用于正面事物,不宜用于负面事物。如“百里挑一”是说人或事物非常优秀、十分难得,是褒义的,只宜用于正面的人或事物,不宜用于负面的人或事物。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四)#日军暴行

日本侵华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四)。

日本侵华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四)。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开启了淞沪会战。

·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在南市放火连烧9日,军民死伤无数,上海5255家中国工厂被占,损失超过8亿元。

·12月13日,日军攻下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造成了城内几乎无中国人的惊人局面。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并在城外制造数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数名五岁小女孩被奸杀掏心生吃,令人骇然。

·6月,日军攻占开封,导致蒋介石决定花园口放水,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被淹死。日军还在苏北决运河大堤,致使苏北数县成为泽国。

·9月,日军汇集5万余兵力,分25路进攻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连续烧杀淫掠两个月。

·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

·1939年2-6月,日军相继攻占海南岛、南沙群岛和汕头等地。

·7月,日军用14万兵力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长达两个月的9路围攻,打死打伤我民众15万余人,粮食被焚劫一空。日军还乘晋察冀边区淫雨成灾之机,决堤淹没1万多个村庄,使300万人沦为灾民。

·10月,日寇2万多人分12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1月,日军攻陷南宁。

·12月,日本与汪精卫在沪签订把中国完全变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兴关系调整要纲。其主要内容为:将东北割让给日本,绥远、察哈尔、山西北部、华北、长江下游和华南岛屿由日军长期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