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聊聊邓丽君
中华民国十五年,也就是一九二九年的夏天,赵素桂在黑龙江哈尔滨出生。
赵素桂祖籍山东东平,东平县的地界上有个东平湖,古时候又叫梁山泊。
赵素桂女士的父亲赵守业时任国民政府哈尔滨市邮政局局长,母亲赋闲在家。她跟随父母亲在哈尔滨生活了五年,直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人开进哈尔滨后,曾用数倍于其薪水的价钱拉拢赵守业,赵守业拒绝了。
赵家几口人辗转来到河南避难,赵素桂十五岁那年,在洛阳认识了邓枢。
△赵素桂与邓丽君
邓枢,字良岑,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氏,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址甘肃),十四期生(一说十一期生),时年二十六岁。
邓枢自幼父母双亡,随后跟着姑妈生活,十四岁时参加国民革命军,从此不愁吃穿。
邓枢与赵素桂,经赵素桂祖母的朋友介绍认识。见面时,赵素桂躲躲闪闪不知如何是好。订婚那天,母亲张氏对她说:“这个人是你未来的丈夫。”
两年后的一九四三年,邓赵二人结婚。当时,赵素桂正在西安的宋美龄育英学校读书,婚礼在洛阳举行,夫妻二人婚后则生活在西安。
一年后,小两口儿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取名“小狗”。此时的邓枢已经回到部队参加抗日。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暴行,赵素桂就往脸上摸土灰,扮成乡下老太太。
有一次,为了躲避轰炸,赵素桂带着孩子挤进满满都是人的防空洞。人们担心孩子的哭声引来日本兵,把她娘俩赶了出去。
刚过不久,日本军机把那个防空洞炸成了废墟。
赵素桂和“小狗”暂时活了下来,一路从华北到了西南讨生活。“小狗”长到十个月大,还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
赵素桂苍老了很多。后来,她打听到邓枢部队,夫妻相见时,邓枢差点没认出眼前的结发妻子。
一九四五年、一九四八年,邓长安、邓长顺先后出生,“长安”取自西安旧称,“长顺”寓意生活顺利。
一九四九年九月,邓枢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跟随兵败的蒋介石军队坐上从广东汕头出发的船只,东渡到了台湾。
途中,赵素桂晕船严重,水喝下去,又吐出来。船在基隆停靠后,赵素桂卧病不起,后来一家人到了台北有名的“温泉之乡”北投,在那的眷属军营里生活了两个月。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蒋介石的专机机长衣复恩驾驶“中美号”,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载着蒋介石离开了大陆。
后来,衣复恩曾说:“他坐在飞机上,一言不发。”
蒋介石抵达台湾后,重新做了部署,邓枢被编为“后备军”驻守宜兰。
一九五一年,赵素桂在宜兰生下第三子,取名“长富”。
又过一年,邓枢升为中尉军衔。这时候,邓家人已经搬到了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居住。
田洋村,是台湾数百个“眷村”中的一个。
一九四六年,台湾人口约610万。
一九五〇年,这个数字激增至约745万。
其中,绝大部分是从大陆到台湾的新住民。
在此背景下,用于安置军人及其家眷的“眷村”出现了,杨德昌、林青霞等艺人就都曾在眷村里生活过。
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九日,邓枢、赵素桂的第四个孩子出生,这次是个女孩。
邓枢为她取名“邓丽筠”。“丽筠”即为“美丽的青竹皮”。又过一年,丽筠有了胞弟邓长禧。
筠读“yún”,人们却慢慢叫成了“均”,多年后,邓丽筠取了个艺名,就叫邓丽君。
邓丽君还不满周岁的时候,邓枢由于工作调动,把家搬到了台东,后来又搬到屏东。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邓枢从部队退役,做起了摆面摊的生意。
生意不景气,赵素桂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卖面了。后来,邓家又开始卖馒头。
邓枢从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女儿“金鳞岂是池中物”。在他耳中,女儿的第一声啼哭都要比别的孩子嘹亮。
当时收音机流行放周璇的歌,邓丽君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哼唱。
赵素桂印象很深的是,女儿三岁那年,一个人跑去照相馆跟照相师傅说:“妈妈让我来照相。”可是赵素桂记得自己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幼稚园毕业典礼上,邓丽君作为代表发言,稿子读几遍就可以背下来。她个子小,够不着话筒,还要在脚底下垫上凳子。
邓丽君长到六岁,邓家又搬到了台北县芦洲。后来,邓丽君读芦洲国小了,邓枢的好友李成清经常来家里串门。李在军乐团里拉胡琴,他很喜欢邓丽君,教她唱歌。
八岁那年的一个雨天,邓丽君在院子里唱周璇的《缥缈歌》,正巧被路过的一位长者听到。
长者跑到邓丽君父母那里,非要收下这个小徒弟不可。
这位长者就是邓丽君的恩师常荫椿。
时间来到一九六三年,那时香港电懋与邵氏两家公司正打得火热。邵氏麾下的李翰祥拍摄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东南亚地区大受欢迎,力压电懋一筹。
黄梅调一时成风。邓丽君跟母亲去看了几次《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的曲子她就都会唱了。
常荫椿瞒着邓丽君的父亲,帮她报名参加了“中华电台”举办的黄梅调比赛。
起初,邓枢瞧不上唱歌比赛,直到邓丽君打败五十几名参赛选手,拿到冠军,这才大喜过望。
邓丽君演唱的正是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访英台》。后来徐小凤、张国荣等人都曾唱过这首黄梅调。
得奖后,邓丽君跟随李成清的“康乐队”四处演出,每场下来赚得五块十块,可以补贴家用。
当时的邓家,生活可以说是窘迫的。听说加入天主教可以领到面粉、大米,邓丽君就加入了教会。邓丽君的英文名“Teresa”,就是在教会取的。
家里偶尔做一顿红烧肉,两个大不了几岁的哥哥总是让给妹妹和弟弟吃。
兄妹几个也做过不少“大事”,有一次,邓丽君跟着哥哥去偷番石榴,赤着脚踩到碎玻璃,血流不止,打了破伤风,家人才心安。
邓枢疼爱自己的女儿,见她唱歌有天赋,就经常带她去河边吊嗓子,一直到邓丽君的演出和学业多了才作罢。
邓丽君的功课,国文尚好,算数很烂。好在老师看重她是个苗子,经常帮她补习功课。
一九六五年,邓丽君进入台北金陵女中读书。后来,林青霞也曾就读于此。
△林青霞
邓丽君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去歌厅唱歌,一场演出下来大概一两千新台币,与台北普通职员的月薪相仿。
学校后来发现了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一九六七年,邓丽君放弃学业,正式出道歌坛,同年发行了个人首张黑胶唱片《凤阳花鼓》。
这一年,她十四岁。
邓丽君进入歌坛后,受到宇宙唱片公司的重视,到一九六八年底,已经发行了八张个人唱片,模仿邓丽君的打扮和唱腔,在台湾成为时尚。
同年,邓丽君受邀参加了台湾当时唯一的歌唱节目《群星会》。第一次登台,邓丽君就忘词了,这件事情也让她终身难忘。
节目组考虑再三,还是续用了邓丽君。
后来,她成为《群星会》的常驻班底。节目的制作人慎芝后来回忆,当时觉得邓丽君是个爱吃零食的小姑娘,尤其爱吃辣。
慎芝会写词,曾与凤飞飞、甄妮、蔡琴等人合作。一九八七年,慎芝还为邓丽君创作了《我只在乎你》。
至于吃辣还不伤嗓子这个问题,邓丽君说自己是“得天独厚”。
参加《群星会》之后,邓丽君经左元宏推荐,为台湾第一部电视剧《晶晶》演唱了主题曲。
这部催泪的电视剧,让更多的台湾人记住了这个“娃娃天后”。
一九六九年,新加坡总统夫人游莎夫突然向邓丽君发出邀请,希望她到新加坡去演出。
邓丽君的新加坡之行,为自己打开了东南亚市场。而同时期的歌手,还在台湾本岛销量榜上追赶她。
让邓丽君感到好奇的是,东南亚的饭菜口味与台湾类似,了解到当地有很多福建侨民后才恍然大悟。
这一年的冬天,应白花油药厂董事长颜玉莹之邀,邓丽君到香港参加《华侨日报》发起的“白花油之夜”义卖活动。那一晚,她募到了5150元港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白花油皇后”。
这是香港人第一次现场听到邓丽君的歌声。四年后的一九七三年,邓丽君当选香港十大歌星,同期获选的还有徐小凤。
一九七三年,香港发生了不少事情。功夫巨星李小龙去世,歌手罗文开始走红,谭咏麟加入温拿乐队。
也是在这一年,邓丽君决定赴日本发展。
此前,邓丽君已经离开破产的宇宙公司,签约“乐风唱片”,左元宏成为邓丽君的唱片制作人,为邓丽君创作《千言万语》。
七十年代初,与左宏元合作过的欧阳菲菲、翁倩玉已经双双在日本发展,欧阳菲菲还凭借《雨中徘徊》获得NHK新人奖。
左元宏的合作歌手,总与日本有缘,这或许是一个巧合。
日本宝丽多唱片公司从欧阳菲菲身上看到华语歌手的潜力,派出专员到香港物色新星。邓丽君一下子就被相中了。
专员听完邓丽君的唱片说:“她是台湾的美空云雀。”
美空云雀,何许人也?
美空云雀,原名加藤和枝,一九三七年生于日本横滨,九岁登台,十三岁前往夏威夷公演,一生演唱歌曲超过一千四百首,去世后被授予日本平民最高荣誉“国民荣誉赏”。
△美空云雀
一九七三年,邓丽君在母亲赵素桂的陪同下到日本发展。
同年,她发行了个人在日本的第一张专辑《是今夜还是明天》。最终,印制的三万张唱片“没有卖完”,在销售排行榜上位列第七十五名。
初到日本的邓丽君吃不惯日本菜,体重一直在掉。她不陪赵素桂逛街,关起门来练歌。
赵素桂负责邓丽君的衣食起居,为她烧爱吃的中国菜,还请公司的工作人员做了邓丽君的日语老师。
邓丽君配得上“美空云雀”的称呼,是在一年之后。
△《空港》专辑封面
一九七四年,邓丽君发行《空港》,她放弃此前的创新,恢复了“邓式唱腔”。这张唱片的销量达到了八十万张,排名挤进前十五位。同年,邓丽君获得了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
日本唱片大赏,相当于中国的金唱片奖。
邓丽君曾承认,自己在日本的几年过得不如意,尽管她发行的唱片销量早已超过之前的欧阳菲菲等人。
自始至终,邓丽君都没有取日本艺名,还经常演唱《小城故事》等歌曲。
相比之下,邓丽君更看重香港,她邀请日本工作人员到香港为她筹备演唱会,地点选在铜锣湾的利舞台。
民国时期,利舞台主要用于表演粤剧。上世纪七十年代,无线电视台开始在这里举办“香港小姐”决赛。
这场演唱会,邓丽君没有酬劳。
之后几年,邓丽君在日本、香港频繁开演唱会,在台湾签约唱片公司,并将演唱会收入捐作慈善基金。
一九七七年开始,两年间邓丽君先后发行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又见炊烟》。
好景不长,一九七九年,“假护照事件”发生了。
从始至终,邓丽君一直坚称:“护照是真的,是我委托朋友办理的。”
事情要从那年的二月十三日说起。
当天,邓丽君乘坐“中华航空”班机从香港飞抵台湾,准备立即办理飞日本的手续时,发现当天飞日本的航班已经客满。
邓丽君可以选择在台北留宿一晚再去日本吗?
按照当时的规定,因为邓丽君的台湾护照在此前一个月内已经办理过一次过境,她不能再以过境的名义在台湾停留。
日本公司方面正等着她去录音,邓丽君无奈之下问机场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外国护照办理过境吗?”
说着,她拿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角,一本印尼护照。
工作人员以“护照上没有台湾签证”再次拒绝了她入境。
邓丽君,一个台湾人,就这样被迫从台北返回了香港,另做打算。
此事并未就此结束,相反是刚刚开始。
邓丽君在台北机场的遭遇,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为了求证那本印尼护照的真实性,有人抄下护照号码,并给印尼“驻台湾代表处”打去了电话,称护照是伪造的。
十五日,印尼外交部紧急联系日本,将这一情况进行了通报。
十六日,已经身在日本的邓丽君,接受了日本会同印尼方面的询问。她承认了使用“印尼护照入境”,并表示对护照的真实性负责。
事关日本、台湾、印尼三方的关系,邓丽君又是知名歌星,谨慎考虑后,日本方面选择对邓丽君采取了“留置”措施。
所谓留置,限制人身自由是肯定的了。
那段时间的邓丽君经历了流泪到平静的过程,各路记者也在留置地点外观察事态进展。
二十二日,在邓丽君被留置一周以后,日本方面在与印尼方面调查核实后宣布:邓丽君所持护照及护照上的官方签字都是真的,但“取得程序不合法”。
二十四日,日本法务省裁决将邓丽君“驱逐出境”,一年内不得再次入境。
随后,邓丽君离开日本,直接赴美国读书。“假护照事件”就此结束。
邓丽君选择到美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台湾方面已经把她的行为定性为“背叛”。
到了美国以后,重新拾起未完成的学业,在洛杉矶做了两年学生。
五弟邓长禧当时也到了美国,他后来回忆,那段时间的邓丽君喜欢穿牛仔裤,看起来却一点也不普通。
有时候,她会独自在房间里默默流泪,邓长禧就撞到过一次。
传言,邓丽君的护照是一位富商朋友托关系办理的。直到最后,邓丽君都没有供出这位朋友是谁。
一九八〇年三月,邓丽君没有被遗忘,她获得了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女歌唱演员奖”。获得“最佳男合唱演员奖”的是刘文正。
△1981年,第16届的台湾电视金钟奖颁奖典礼上,邓丽君、三毛和高凌风站在舞台上
邓丽君接受经纪人的建议,开始为复出做准备。随后的一段时间,她在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华人聚集的城市举办了多场演唱会。
同年,邓丽君又在香港利舞台开演唱会,并发行了个人首张粤语唱片《誓不两立》。
至于台湾这个伤心地,邓丽君曾说:“除非邀请,否则我不会再回去。”
一九八〇年,邓丽君受邀担任台湾金钟奖颁奖礼的主持,并到高雄等地进行《何日君再来》演出。
在台湾,她见到了分离多年的父亲邓枢,分外欣喜。
刚成名时,邓丽君就用赚来的钱给邓枢购置了新房、汽车和西装。等到后来邓枢患病时,邓丽君回家探望,第一句话就用山东方言问:“老邓,你这是咋咧?”
回家的感觉很亲切,邓丽君发现台北变化很大,而自己的新生活也即将到来。
一九八〇年,邓丽君发行了《何日君再来》,人和歌,名字里都有一个“君”字。
这首歌描述旧上海生活的歌曲,又在日本大受欢迎,曾遭遇过误解,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
其实,《何日君再来》出自一九三九年的香港电影《孤岛天堂》,电影讲述的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故事。
△《孤岛天堂》
从《何日君再来》开始,上世纪八十年代,邓丽君进入全盛时期。
一九八三年,邓丽君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连唱十五场。
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六年,邓丽君连续三年获得日本有线大赏。
一九八六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全球范围的“七大女歌星”,邓丽君位列其中。
《甜蜜蜜》《小城故事》的词作者庄奴曾说:“只有一个邓丽君,以前不会有,以后也不会再有。”
庄奴、乔羽、黄霑被称为“华语词坛三杰”。
大陆的年轻人也很喜欢邓丽君,搞不到邓丽君的正版唱片,听翻录的带子也津津有味。后来,港台流行音乐正式引入大陆后,邓丽君依然是人们的最爱。
《甜蜜蜜》之所以很长时间内位居华语唱片销量榜首,大陆听众功不可没。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日凌晨,邓丽君在新家坡刚过完自己三十二岁的生日,接到了一通远渡重洋的电话。
“什么,北京?”
当《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关键报上姓名,邓丽君很惊讶。她从未想过会有北京的记者给她打电话。
两人交谈甚欢,足足聊了五十三分钟,邓丽君在电话里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三、四年前我就听说内地有人喜欢我的歌。我在美国电视上看到有个美国记者报道了这件事,开始我半信半疑,后来,我在香港又碰到一些人,也说内地有人喜欢我的歌。我想这大概是真的吧。今天您能直接从北京打来电话,我很受鼓舞,感到非常高兴,心里很激动。我感激内地的青年朋友!”
邓丽君曾多次表示想到大陆演出,但她最终没有来到大陆。
央视第一次播放邓丽君的新闻,就是邓丽君的死讯。
一九九〇年,先是邓枢去世。邓丽君身在国外,因身体不适未能奔丧。
一九九五年五月八日,乙亥年四月初九,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因哮喘病突发,医治无效去世,终年四十二岁。
但愿人长久,何日君再来。
部分参考资料:
《邓丽君画传》,师永刚 等著
《邓丽君全传》,师永刚 著
《环球人物》: 邓丽君逝世15周年祭:多名歌手翻唱其歌曲走红
《绝响:永远的邓丽君》,姜捷 著
邓丽君诞辰68周年 民间的怀念跨越海峡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题:邓丽君诞辰68周年 民间的怀念跨越海峡
中新社记者 路梅
“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1月29日,北京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歌声甜美悠扬,邓丽君诞辰68周年小型纪念会在此举办。
1月29日,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几位“君迷”与餐厅员工一起举办邓丽君诞辰68周年纪念活动。 路梅 摄
这是唯一经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授权、以邓丽君名字命名的主题餐厅,在北京石景山台湾街开业已10年。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餐厅没有像往年一样举办大型活动,但邓丽君研究会发起人韵叶仍与餐厅创办人郑荣斌一起用心策划这场纪念会。
当天,也是身在台湾的邓丽君三哥、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邓长富忙碌的日子。他一早来到位于新北市金宝山“筠园”,看望长眠于此的小妹。
上午10时许,几位在北京的“君迷”打开专门订制的双层粉红色蛋糕,韵叶拨通了与邓长富的语音通话。
“三哥您好,现在我们在举办纪念君姐的活动。”韵叶说,“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君迷’不能到现场来,他们都让我转达对三哥的问候和对君姐的缅怀。”
邓长富说:“我此时正在筠园。今年由于疫情,大陆、日本、新加坡等世界各地很多歌迷都无法像往年一样到这里来,但一大早他们送的鲜花已经摆在墓园里。非常感谢大家对邓丽君的喜爱与热情,我作为家人也感到很光荣。邓丽君的歌曲带给大家快乐,希望她的歌能一直传唱下去。”
1月29日,位于北京石景山的邓丽君音乐主题餐厅,几位“君迷”与餐厅员工一起举办邓丽君诞辰68周年纪念活动。图为“君迷”演唱邓丽君歌曲。 路梅 摄
在主题餐厅的小舞台上,韵叶和谢爱君、于佳等“君迷”深情演唱邓丽君的《人面桃花》等歌曲,以及为怀念邓丽君创作的歌曲《夏日君再来》。
2020年底,邓丽君研究会策划并与全球邓丽君歌迷总会联合举办“我心中的邓丽君”征文比赛,至今已收到全球各地“君迷”投稿三百多篇。韵叶在纪念会上朗诵了一些片段。她告诉中新社记者,文稿中流露的真挚情感,常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小时候,谁过生日,家里就给谁煮个鸡蛋吃。”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时,邓长富回忆起邓丽君小时候的故事。“她的生日离春节很近,成名以后,她只要人在台湾,生日那天就会回家吃饭,也陪家人打打麻将。”
在邓长富心里,邓丽君永远是那个最贴心的小妹,“我时常想念她”。每逢农历春节的大年初一,他都到墓园去看望邓丽君和一同长眠在那里的家人。“她生日时我会去筠园陪她说话;有时候梦到了她,我也会到她的墓前待一个小时。”
邓长富说,邓丽君成名后,香港歌友会粉丝们每年都为她庆生,请她去一起切蛋糕、一起唱歌。直到现在,歌友会每年今天仍送一个蛋糕到筠园来。
为什么人们至今喜爱邓丽君,有很多“90后”“00后”也爱唱她的歌?“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邓长富说,除了歌艺受到广泛认可,她热心公益、慈善,对人友善,几乎没有负面新闻,因而更受到大家喜爱。
“邓丽君从小热爱传统文化,也希望能把中华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邓长富透露,用数字技术制作的“虚拟邓丽君”已经制作完成约20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除了唱歌,还能够和观众对话。他希望,疫情过后,能到大陆、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举办“虚拟邓丽君”巡回演唱会,“仿佛邓小姐又站在舞台上为大家歌唱。”
“作为‘君迷’,我很遗憾还没去过筠园。我们会把传播邓丽君文化、传播真善美的事情一直坚持做下去。”韵叶说,希望两岸文化交流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也愿意为此尽一份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1995年邓丽君病逝,国军少将:她是台湾间谍,此事当真?
1995年5月8日,享誉全球的乐坛歌后邓丽君于泰国清迈因哮喘病发作而去世,享年42岁。
生前,邓丽君凭借其曼妙的歌喉一度风靡华语、日语乐坛,许多经典乐曲至今依然脍炙人口。
英年早逝,巨星陨落,就在全球乐迷沉浸在悲伤之中时,一家名为《独家报道》的台湾杂志发布了一篇报道,语出惊人。
国民党少将谷正文爆料:“邓丽君是台湾国民党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工作人员,隶属于台湾国家安全局第三处,配合协同工作的是我所在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军事情报统计局。”
著名乐坛歌后居然是一名间谍?
这一消息顿时引爆了当时舆论,各家媒体众说纷纭,然而这其中的种种缘由还得从邓丽君16岁时说起。
邓丽君(1953-1995)中国台湾女歌手,在日本的20世纪70至80年代时,具有代表性的日语女歌手之一
一、年少学艺,初有所成
1953年,邓丽君出生在台湾一个国民党军官家庭中,其父邓枢系黄埔14期毕业。
不过比不得那些南征北战立下威名赫赫的名将学长。邓枢在军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毫无建树。
即使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夕,也仅仅只是国军驻河北部队少尉,败退台湾后于1952年也就是邓丽君出生前一年晋升为中尉,不过这也就到顶了,此后邓枢再没提过一次军衔。
在接连生下三个儿子后,邓家终于生下了一个女儿,邓枢很高兴。
为了给女儿取一个好听的名字,邓枢特意找了军中同僚一位颇具才气的杨姓军官为爱女起名。
同僚为这个刚诞世的女婴起了一个很文雅的名字“丽筠”,不过也许是邓家人并无多少文化,“筠”被邓家人误读为“jun”,于是便有了“邓丽君”这一名。
邓枢——邓丽君的父亲
1959其父邓枢退出现役,而后一家人迁往台北芦洲乡眷村,邓丽君也在芦洲国小入学就读。在小学就读时邓丽君就无心学习,反倒是对朗诵歌唱十分热衷,一时愁坏了邓家父母。
恰巧当时邓家居住的中正路附近的信义路还有一个空军“眷村”,“眷村”中又恰好有一支空军军乐队。在军乐队二胡师李成清的指导启蒙下,邓丽君初步掌握了音乐奥义。
而在掌握窍门之后,邓丽君也多次跟随这支空军军乐队参加劳军演出,邓丽君开启她的演艺生涯时年仅七岁,之后不到五年时间便连夺两次大奖,如此实力想来足以令许多艺人汗颜了。
虽然邓丽君年纪轻轻便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但由于将过多的时间投入歌唱事业,所以邓丽君并没有如愿考上公立中学,只能就读私立金陵女中。
在步入初中后,邓丽君依然对唱歌事业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歌唱培训、在晚会献唱、成为“国之宾”歌厅的驻唱歌手……
歌唱事业占用了邓丽君越来越多的时间和功夫,于是1967年邓丽君决定休学,专注于歌唱事业,她正式成为了一名全职艺人,开启了自己传奇的演艺生涯。
二、特殊年代,身不由己
1969年,邓丽君收到兴和白花油业董事长颜玉荧邀请,前往新加坡参加慈善义演。
对于此前一直在台湾发展的邓丽君来说,这是一个拓展事业的好时机,自然不能错过。可是当邓丽君要办理护照时,却接到通知说:“如果想出国,就得为安全局效力。”
这其实也是台湾在特殊年代普遍存在的现象,那时的台湾人如果想出国就得受到严格审查,还得和安全局签一份合同。
合同内容大致是需要尽自己所能,利用身份之便利为安全局从事情报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间谍”。
经常有着出国需求的文艺界人士往往会为了出国发展事业而不得不向当局妥协,成为一名安全局的“情报人员”。据谷正文所讲,邓丽君也是在那时成为一名“间谍”的。
军统特务谷正文
在同意加入安全局的要求后,邓丽君前往了新加坡参加慈善义演并大获成功,翌年又在母亲的陪伴下前往香港发展事业。
在发展演艺事业的同时,邓丽君也热心于公益,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就这样,多才多艺又善良的邓丽君逐渐成为风靡整个华语圈的大明星。
1974年邓丽君还登陆日本,在日本出道,并且凭借八集《岛之情歌》系列唱片风靡日本。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邓丽君在日本大红大紫时,随着日本与中国正式建交。
日本政府宣布与台湾当局断绝邦交关系,而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国际局势,也对邓丽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改变了邓丽君的人生轨迹。
日本和中国建交
1979年2月邓丽君前往日本准备参加在东京举办的演出活动,但是此前台湾颁发的护照又不能入境日本。
好在一年前印尼移民局局长曾观看邓丽君演出时被邓丽君的魅力折服,于是便以一本印尼护照相赠。
就这样,邓丽君手持印度尼西亚的护照前往日本,而偷拍的狗崽队见邓丽君持印尼护照不分青红皂白便开始撰写报道,攻击邓丽君移民印尼,一时引起不少轰动。
日本海关见此新闻为了确认真相,向印尼方面询问邓丽君是否入籍印尼,印尼方面也不知道其中原委,自然是否定回答。
而日本方面也怀疑邓丽君涉嫌护照造假,并直接扣押了邓丽君,直到七天后印尼移民局解释清楚后才释放了邓丽君。但是日本法院却宣布禁止邓丽君再次入境日本。
见此状况,邓丽君原本计划返回台湾,可是此事一出,台湾方面却认为邓丽君丢尽了台湾的脸,一度喧嚷着不让邓丽君回台湾。
见此,邓丽君也只得前往美国继续履行此前和各公司签订的合同。
邓丽君
三、力捧回归与投桃报李
就在邓丽君出走美国后,又恰逢当时国际局势变换。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与美国建交后,不少国家开始与台湾当局断交,转而与我国建交。
国际舆论和形势对台湾越来越不利,引起了台湾当局的恐慌。
再回想当初邓丽君被岛内舆论逼走一事,台湾当局也开始担心邓丽君的立场会倒向大陆,这对台湾当局的形象宣传是极其不利的。
为了挽回邓丽君,台当局在经过审议之后,定下了力捧邓丽君回台出道的方针。台局首先与邓枢和三哥邓长富进行商议,在得到邓家人肯定答复后,便开始正式执行方针。
为了体现台湾对邓丽君的重视,1980年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楚崧秋亲自出马奔赴美国会见邓丽君,提出请邓丽君回归台湾,邓丽君思乡心切便欣然同意了请求。
在邓丽君同意返台后,台湾当局便以盛大排场欢迎邓丽君回归,算是为此前对邓丽君中伤攻击的舆论进行昭雪平反。
邓丽君知晓其中深意,在回归台湾之后开始对当局投桃报李,数次参加劳军等政治性极强的演出活动,台湾当局也开始大力宣传邓丽君。
可以说此时的邓丽君已经成为了台当局的宣传利器,也是台湾向外展示自己形象的一面镜子。
楚崧秋
四、猝死清迈爆猛料
时间来到1995年5月8日,已经淡出乐坛八年之久的邓丽君在泰国清迈下榻的酒店突然因为哮喘病发作而猝死,令无数人感到惋惜。
也正是在身死一个月之后,《独家报道》刊登了谷正文抖出的间谍猛料。而这则爆料也受到了各方质疑,大名鼎鼎的邓丽君居然是间谍,这个消息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邓丽君
而要判断这则消息的真假,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
首先是爆料人谷正文的身份
谷正文原名郭同震,是个从事情报工作的老手,按照今天的说法那就是妥妥的“王牌间谍”。
曾追随汪伪政府,数次破坏了国共两党在日伪地区的地下情报组织网络,令许多地下工作人员对其恨得咬牙切齿。
日本投降后这类汉奸理应受到罪罚,但是戴笠爱其才能,并没有将他送上法庭接受判决。反而让他隐姓埋名重新做人,以谷正文这个名字成为军统一员。
从戴笠给他“郭同震读书甚多,才堪大用”的评价之中就能看出谷正文能力之强。
而且谷正文向来以心狠手辣闻名,数次策划暗杀事件,被冠以 “活阎王”之名,就连戴笠的继任者毛人凤都坦言军统之中没人能狠过“活阎王”。
谷正文
国民党败退之后,谷正文依然受到重用,成为了安全局的重要成员,并且一路官晋少将,身为情报人员却能跻身将军行列,足以见其在国民党情报系统之中的地位。
更何况邓丽君去世的1995年,谷正文已经是85岁高龄,如此身份,又是如此年纪,谷正文自然也不需要通过制造热点话题去炒作些什么。
而在邓丽君加入台湾情报机构这一事件上,谷正文对其中的来龙去脉也是交代得极为清楚,甚至坦言台湾安全局保留有邓丽君参加间谍工作的全部资料档案。
谷正文的爆料传出后,不仅华语圈深受震动,邓丽君的死讯和相关消息在日本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邓丽君是间谍”这一传言更是引起了不少日本人的关注,甚至还有人专门去调查考证此事。
日本记者宇畸和渡边也寸两人在邓丽君猝死后花费了长达数月的时间,对邓丽君的一生轨迹经历进行了详细地调查探访,并将结果汇编为《邓丽君的真实》一书。
关于邓丽君身上的间谍疑云,二人给出的结论是“关于邓丽君是间谍一事,我们的结论是肯定的……冷酷的国际政治硬将邓丽君推上了政治舞台。”
所以从日本方面传出的消息来看,邓丽君确实是一名间谍。
邓丽君
五、军旅世家,拥军典范
除了到处传出的爆料外,邓丽君的家世背景也是我们怀疑其间谍身份的重要原因。
正如前文所说,邓丽君的父亲邓枢在国军败退之前,曾经是一名国军驻河北部队的少尉军官,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也依然继续服役,并于1952年晋升中尉军衔且一直服役到1959年退役。
而邓氏一家除了父亲邓枢外,三哥邓长富也曾进入国军服役,所以说邓丽君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军旅世家出身。
邓长富,华人著名歌唱家、音乐艺术家邓丽君的三哥、台湾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曾任华视文化公司总经理
此外,邓丽君的父亲邓枢退役后,举家搬迁前往台北芦洲乡眷村定居生活,而眷村正是国民党安置军人与家属的主要方式,所以邓丽君的成长环境自然也少不了其他军人与军人家属。
何况邓丽君的音乐启蒙老师李成清也是一名空军军乐队成员,正是他引导邓丽君步入音乐殿堂。
而那时邓丽君也时常伴随这支空军军乐队参加劳军慰问演出,积攒宝贵的舞台经验,为日后的巨星之路打下扎实的根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邓丽君无论是家庭出身还是成长成才都离不开国民党军队的影响。
而邓丽君也是自那时起,便培养了浓厚的军旅情结并与军方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尤其是在80年返台后,邓丽君更是屡次前往军营劳军,努力营造一种“军中情人”的形象。
除了在岛内劳军外,邓丽君还五次登上金门岛劳军,在这一敏感地带劳军,其目的明显不止是给岛上的驻军看,更像是一种对大陆的宣传。
第一次在金门劳军时演唱的歌曲也是彼时被批为“黄色歌曲”的《何日君再来》。
而当时为了进行宣传,台湾当局也数次以气球飘带的方式向大陆投送邓丽君的唱片,其中用意自然不用多说。
邓丽君
邓丽君与军方背景运营的光华电台也素来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多次受到光华电台邀请参加活动节目。
甚至还主持《丽君时间》并对大陆进行直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军方一直将邓丽君视作一张王牌宣传工具。
除了光华电台外,军方运营的电视台“华视”也长期和邓丽君保持密切关联,例如1992春晚,华视在三军基地进行劳军演出,邓丽君受到总经理张家骧邀请后一听是劳军演出,毫不犹豫同意了邀请。
除了受到军方邀请的劳军活动外,邓丽君还数次自费劳军,不收取一分钱报酬。
邓丽君
1987年后,邓丽君开始逐渐淡出乐坛,虽然从那时起邓丽君不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内,但是依然坚持参加劳军演出。
1991年,邓丽君再次踏上金门岛进行劳军演出,此次劳军演出完全由邓丽君自费,未收取任何费用。
在那次劳军后,邓丽君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那就是“有生之年可以在三军基地内都完成劳军演出”并为此付诸实践行动。
1993 年3月,在台中清泉岗空军基地举办“永远的情人”劳军晚会。翌年六月,在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之际,邓丽君又在凤山举行“永远的黄埔”劳军晚会。两次劳军演出皆为自费。
如此之拥军热情与行径,实在让人怀疑邓丽君是否真的在为台湾当局效力做事,也更让人愿意相信邓丽君的间谍身份。
六、高规葬礼,堪比两蒋
不过邓丽君终究没能实现自己走遍三军基地的愿望,1995年5月邓丽君猝死清迈,同月28日出殡并举行极高规格的葬礼。
而那次高规格的葬礼也是我们怀疑邓丽君间谍身份的重要依据。
邓丽君出兵当日与其他艺人相比,有一点特殊之处就是邓丽君虽身为歌手,但是遗体上却裹着国民党党旗,这与其歌手身份是极不相衬的。
何况在邓丽君出殡当日,不仅连战、郝伯村、王金平等蓝营大佬悉数到场,绿营也有大佬出席。
时任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甚至亲自为其追颁“艺苑扬芬”挽额,并颁发国民党最高荣誉“华夏一等奖章”。
要知道如此之高的葬礼待遇,在台湾可以说是仅次于蒋家父子二人。
而当时举办葬礼的费用也是高达一百万台币之巨,邓家人并未为此买单,而为邓丽君的天价葬礼付费的是前文中提到的具有军方背景的华视电视台。
如此之高的葬礼待遇,使我们不难看出邓丽君与台湾军政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也更加证实了我们关于邓丽君间谍身份的怀疑。
就这样,邓丽君带着无数疑团下了葬,世间再无邓丽君,但是她的歌曲至今依然广为传唱,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