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400年历史的白云观,吸引5省人来参加庙会,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选择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肯定有吸引我们的地方,或者是景色秀丽、风景独特,或者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总之,一定要名气大,这样才好玩。
出去浪的,无非就是图个开心,图个乐子,说好听的就是开阔眼界,长进见识。这种观点一定要有,否则就是给自己添堵,一场愉快的旅行就变成了突如其来的灾难。
说这话是有原因的,因为很多景点本身就是寺庙道观,自然求神拜佛、打卦抽签的不少,我不排斥这些,但是我要提示的是:我们是游客,不是香客。
这两者区别很大。游客是游览来的,见了庙里的诸位神仙、高僧大德,上前敬个礼是人之常情。信不信无所谓,最起码算是见了“长辈”吧,这些都是劝人积德行善,劝人做好人好事的神灵,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
至于“广种福田”,凭自己的心意,随缘。但是我要是吃了庙里的“舍饭”,喝了庙里的热水,拿了庙里赠送的经书,一定是要投币的。
有些人本来就想随缘烧香,结果被忽悠地“烧了个大香”,心里只要踏实,也就算了。最害怕的就是心里有事,本来想旅游散心,结果被诱惑着去抽签打卦,结果这趟旅行就福祸难料了。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许仙跑到金山寺里,不知给白娘子惹出了多大的麻烦。
有人喜欢游戏风尘,看见抽签打卦的就好奇,好奇害死猫,结果给自己惹上是非。《菜根谭》曰:“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无事是福,不要“无事生非”。
好了,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各位看官可能烦了吧,但是今天说的这个地方,我一定要把这个说清楚,不然你旅游回来,不要怪我“言之不预”。
这个地方就是佳县白云观,名气大吧?据说它的名气就是灵验,求神拜佛灵验,抽签打卦灵验。记着你是单纯去旅游的游客,不要受到这些诱惑,当然如果你是专门去拜山的,那请自便,这篇文章就不要看了。
位于陕晋之界黄河大峡谷的白云观,就在榆林佳县的白云山上,山不甚奇,有仙则名。说是始建于宋,其实主要是明清所建。
明万历年间,终南山道士李玉凤在此结庐而居,采药治病,普济众生,被百姓尊为“玉凤真人”。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道观,修建时常见白云缭绕而名。(说起来到合了我的“云水终南”之意,终南道士,黄河边上,白云缭绕)
明朝神宗皇帝赐御制《道藏》4726卷,敕封真人洞为“白云洞”,沾了“皇气”,自此白云山名声大震,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景区有两个入口,我建议导航南门上,这样的参观顺序是五龙宫、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白云洞、鬼子祠、四天门、白云观、真武大殿,从山脚下到山上,这就是拜山的顺序,显得有诚意,也能参观完,北门则刚好相反,人一懒就不愿意来回跑,不会专门跑到山下面了。
白云山上的神仙众多,以道教神灵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总计有二三百位神灵,各司其职。诸神荟萃,大部分道教神仙在这里都有其神殿,所以几百年来,秦、晋、蒙、宁、甘等省区来拜山的人之多、之广是有原因的。
所以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没有神仙我们要引进神仙,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搞企业的老总要注意了(敲桌子)。
具体从头天门到真武殿我就不介绍了,我也弄不大清楚这些神灵所职,说说让我惊叹的地方。
一是雕塑,石做的栏杆、旗杆、石狮、牌坊、台基、柱础、香楼等;有木做的梁、坊、雀替、门窗、神龛、神像、匾额、供器等;有砖做的勾头、滴水、墀头、钱檐、脊兽等。题材丰富,品类多样,有飞禽、走兽、花卉、风景、人物等。雕刻的表现手法浮雕、圆雕参差。这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是书法,各代壁画1000余幅,碑碣近二百通,匾额近百块(各类介绍数目不等,我就含糊其辞了),反正很多,书法风格从文人雅士到民间所好,书写人从古代贤达到现代名家,这里都有,能满足所有对书法喜好人的需求。
难得的是在这里,我看到敬爱的李老师所书的四个大字,贴图纪念一下。
三是最重要的,看形胜。“天下名山僧道占”,选择此地建立百年道观,自有其可观之处。到真武大殿的旁边,但见黄河一线天际而来,晋陕两省光秃秃的大山,唯独此地郁郁葱葱,自有神奇之处。大处看雄伟壮观,小处看精美绝伦,百年道观的气势自然卓傲不群。
白云观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故事是1947年秋,有位伟人在此抽得上上签:“上吉,日出扶桑。”随之有了一系列故事的诞生,列位看官,自己搜搜,我就不赘言了。
“山门无锁白云封 台阶有尘清风扫”,陕西的名胜,白云观值得一去,什么心态去,我想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道教圣地——白云观
佳县,旧称“葭县”,是陕西省榆林市所辖的一个县,也是陕西省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佳县最有名的旅游胜地莫过于白云观了。
西北道教文化圣地白云观,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黄河岸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又被公布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白云山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身,融古老的宗教文化与淳厚的黄土风情于一体,山前有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黄河,山后是沟壑纵横,广袤浑厚的黄土高原,风光秀丽,自古以“关西名胜”闻名遐迩。
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采药治病,普济众生。因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御马太监叶忠奏请神宗皇帝朱翊钧为白云观住持及道众请来圣旨一道,御制《道藏》4726卷,御赐“白云胜境”匾额一块。从此,白云观名扬四海,跨入全国名胜之列。
1947年秋毛泽东主席在佳县期间,曾两次登上白云山览古迹,赏名胜,看社戏。并指示县委书记张俊贤:这些都是文化遗产,都要保存下来,不要毁了,你明天就出个布告,要保护。毛主席与四乡群众一起看了佳县群众剧团演出的晋剧《反徐州》后,以亚州部名义为剧团赠送锦旗一面,上书“与时并进”。
随着宗教和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白云山每年吸引着百万以上人前来领略名山胜景,感悟道教文化。景区宗教和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成为陕北地区最具实力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2016年6月,佳县启动了白云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活动,并举办了陕西白云山首届黄河文化旅游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丑碑记!专门立碑记丑人丑事,成笑资、发深省!
一般刻石立碑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记重大事件,二是为某人歌功。但也有例外,专门立一块碑去记丑人、丑事,供后人深省,又资笑谈。只是这种碑极少,我有幸碰到几块,不敢私藏。
2003年到桂林看灵渠,这是一项与都江堰齐名的秦代水利工程,已造福中华民族两千年,渠边专门修有“四贤祠”,奉祀两千年来与灵渠有关的四个功臣贤人。想不到就像中学语文课上教你认“反义词”一样,四贤祠的碑廊里又立有一个贪官碑 。两相对比,黑白分明。碑文只有一句:“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原来,民国五年广西兴安县令吕德慎搜刮百姓,引起公愤,当地乡绅带领民众拦轿告状,终于免掉了他的官职,并立此碑纪以念。
如果上面这块碑是怒骂贪官,下面这块则是连骂带挖苦了。2017年过河南南乐县,拜谒仓颉陵。仓颉为传说中的造字圣人,全国有多处陵、庙纪念。明朝天启年间,宰相魏广微等四个南乐籍的大臣奉旨在仓颉陵旁修建仓颉庙。竣工时立大方碑两通以记其盛。当时大名府知府向胤贤命南乐知县叶庭秀负责此事。因南乐县小无钱,知府向胤贤就号召各县捐资,并带头许诺捐银十两,各县知县也许诺各捐银五两。叶廷秀见钱有着落,即迅速办成了此事。碑共左右两通,左碑的刻“三教之祖”,右碑刻“三教之宗”(见图一),各四个大字。左碑后刻了捐款人名单并银两。
方碑立毕,叶廷秀向各位收银,不料知府却赖账分文不出。各知县同僚碍于叶廷秀的面子只肯出一两银子。但方碑上的名字和捐献银数都已事先刻好。叶廷秀生性耿直,他发话说“你们让我为难一时,我让你丢人万世。”于是他命人在知府向胤贤“捐银十两”之后加刻两个字“未给”。其他知县“捐银五两”后面都加刻“止给一两”。而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刻上“足数色”三个字。就是说只有他一人在银子的数量和成色方面都是给足了的。知府与各位县官员只好喝下这杯苦酒。这通大方碑仍立到至今,十分完好,真的是“贪银一时,丢人万世”了。
仓颉庙右碑刻“三教之宗”
“未给”二字清晰可见
以上两碑虽是记丑,但都是他人愤而立碑,还算正常。下面更好笑的是自己立碑自己砸,徒留笑柄。2002年,河北正定县修公路时出土一块巨大石碑,只碑座就有一辆小汽车大。奇怪的是,虽经千年,字迹十分清晰,这显然是刚立不久便人为砸碎掩埋的。在盛唐之后,中国历史上进入到动乱的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大约每十年就换一个小王朝。军阀混战,有兵就有权,人人梦想当皇帝。经考,这是晋代时驻军河北的一个小军阀,也准备起事夺权登基。他事先为自己刻好了一块颂德碑,梦想如历史上许多皇帝登基留碑一样。这有点像袁世凯要做皇帝事先准备好了龙袍。不想事不机密,漏了消息。仓促间他慌忙毁灭罪证,自己砸碑埋石。但也没有免祸,还是被处死了。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成了一块野心未遂者的耻辱碑。
以上都是已经过去了的历史。不要以为现代人进入文明社会,已经再不干这种蠢事了。我亲见的又有两块,而且都发生在陕北,咦!陕人如此好名乎?
2005年我到陕北佳县采访。当年毛泽东转战陕北一年,有100天工作在佳县,留下许多故事。你看,下面是一个官员随便捡了一个小故事,便借机把自己的大名留在碑上了。
碑文如下:
九六年五月八日,我偕同仁游白云观。
道长介绍:四七年九九重阳,毛泽东主席由当时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陪同,与四乡群众一起观看佳县群众剧团演出的晋剧《反徐州》。毛主席站在戏台前左侧。道长请主席在中间就座。主席说,我个子高,把后面的老乡挡住看不好。
我很感动:毛泽东主席看戏都想到群众。毛主席注定要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条政治规律,一切国家,一切朝代,一切政党都无法摆脱这个规律。对县委书记××讲,在此立碑,教育后人。
××× 敬撰
一九九七年九月九日
我当时看后觉得十分好笑,半个世纪前毛泽东看戏,与你何干?你又不曾亲历此事。这碑,就是轮到那个白云观的道长去立,也轮不到你呀?而且还“我很感动”,指示县委书记去立碑,教育后人。生怕人不知道“我”是比县领导还大的省级官员。怎么“教育后人”,看来只能反面教育了。当年毛泽东等在此浴血奋斗,然后过黄河到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特别通过了一个要戒骄戒躁的决议,规定少拍巴掌,少敬酒,不以个人名字命名。未想此地倒出了个反其道,生怕不能出名的人。当时我建议将此碑挪走,或覆盖。但事涉高官,地方上不愿惹麻烦。人人都在议论皇帝的新衣,但谁也不敢上去给裸身的皇帝披上一块遮羞布。时间一晃十年,2015年我有事又过佳县白云观,这块碑还立在原地。从立碑之时算到今年已经过了22年了。看来又要像前几块丑碑一样载入史册了。
发生在陕北的第二件丑碑之事,是在离佳县不远的绥德县。时在2004年。这个县委书记倒也能干,修桥补路,干了不少好事。但有一个毛病,每干一事毕,要立一块碑,而且自拟碑文,文中必有自己,不知是想要记事还是颂己。群众议论纷纷,当地报纸说不到十里路立了八块碑,还画了示意图,成一丑闻。《人民日报》记者也报道了此事。当时我在夜班还配了一篇评论《碑不自立,名由人传》。
这只是我看到的几块丑碑,为人不知的一定还会有。但有一条,这几块碑,丑则丑唉,倒都是真实的。而那千千万万的歌功颂德碑中又有多少是真的呢?
碑在人心,人心如镜,无形之碑,更胜有形。
陕北佳县被视为“天界”的这处道观,毛主席曾来此抽签,雄伟壮观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而在这种背景之下,有很多信徒都会前往道观寺院拜神求愿。商人求财问运,期望日进斗金。常人祈求平安,渴望万事顺遂。而一卦签的好坏,往往被有些人视为天意。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曾两度光临白云山,其中一次恰逢庙会,毛主席看了佳县剧团演出的晋剧《反徐州》,还为佳县群众剧团题词“与时并进”。传说当时毛主席还在祖师正殿抽了个上上签——日出扶桑,预示着中国革命胜利在望。如此神奇的求卦之地,倒是引起了我和好友的兴致。于是,腾出一日空闲,我们专门去拜访了这处久负盛名的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陕西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白云山上,对很多陕北人来说都很熟悉,但对于很多关中地区的人来说,却十分陌生,就连笔者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是不是有点儿孤陋寡闻了。说起白云山很多游客表示白云山在广州呀,怎么会在陕西,其实大家有所不知,全国叫白云山的名山不下30个,不过广州的最出名而已。而陕西的这个白云山是个4A级景区,门票60元,位于黄河之滨,景色蔚为壮观。
白云观创建于1605年,是全真教道人李玉凤主持所建,总建筑面积为8.1万多平方米,依山傍水,云雾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中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自万历皇帝将《道藏》4726卷赐予此地之后,白云观就开始声名大噪。尤其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九月初九这三个日子,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前去进香,场面浩大,热闹非凡。因为这三个时间分别是真武祖师降生之日、白云观修成之日以及真武祖师飞身之日。
带着这份敬重之心,我们终于有机会去拜访了,见到了白云观的山门就知道这里人杰地灵,钟流毓秀。这处官式形制的门坊,以其独有的雕刻将山门衬托的威严霸气,让人刚一冒头,就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声。有很多游客都在歇脚之余,拿出相机拍摄这处四柱三门七楼牌楼,无不赞叹。山门之上,还雕刻着“白云山”三个遒劲大字,此乃万历皇帝敕谕,地位可见尊贵。
踏进山门之后,紧接着映入眼帘的就是滴翠园,此处风景秀丽,绿山温溪,感觉一下子就变得柔和起来。还有一处古代贤者专门用来净身的地方,名为洗心泉,意思是洗去尘世间的俗物。探眼望去,泉水清澈明净,让人顿觉寓意极好。穿过滴翠园,会有一处小石牌坊,因为它是二柱单跨石构建筑,看起来比较低矮,所以我们在经过的时候,必须低头。而游人这样做,也有以示虔诚之意。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登山考验。站在石阶底下,抬眼一望,又长又直的石阶,足有三百多层,只看一眼,就让人两腿发软。据说在建观之时,建造者将高高在上的白云观视为天界,所以,为了考研善男信女的虔诚之心,这些由青石板铺就而成的石阶,又被称为“神路”。人们只有不畏辛劳,才能成功登顶进观参拜。虽说现在已经修通了直通山顶的公路,游人可以直接坐车上去,但还是有很多人选择诚心攀阶。当天甚至连六旬老人都在登阶而上,我和友人相视一笑,两个懒人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走。
虽然这一路有些费力,但是在成功登顶之后,那种豁然一览的舒畅感,简直太爽了。随后,我们站在道观之前,俯瞰雄奇的黄河大峡谷,此时凉风习习,燥热和疲惫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带着这股浓浓的兴致,我们开始探寻白云观。
穿过精美的青石牌楼,紧接着就是一座木牌楼。其结构精巧,甚至不用任何依靠,就能在风雨之中,坚守四百多年。继续往里走,前面就是白云观庙群。这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庙观文化,它不仅将道教、佛教以及儒教全部容纳于此,还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殿宇楼阁,直接将众神荟萃于此,令人惊叹不止。
紧接着,我们去了五龙宫,这里是白云观的重要建筑之一。而它其实就是一个小四合院,其分别由正殿、两廊和观音楼组成,处处古柏青松,极为庄严。这里也是追溯真武大帝成仙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五条龙,有着五龙择圣的象征意义。殿内的壁画,呈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故事,倒也值得观赏一番。
下一处景观,就是四道巍峨的天门。这里的头天门也被称为蒙汉庙,象征着两族人民的团结友爱。两侧的护法神殿,供奉着正一和黑虎两位灵宫。穿过二门山,就能看到一座干净整洁的庭院,其北边是白云洞,里面有开山道人李玉凤的塑像。南边是点墨廊,典藏着很多书法作品。
继续前行,我们登上三天门之后,就在两侧看到了哼哈二将,怒目圆睁,震慑人心。穿过四天门,便是真武祖师殿,这里是进行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正殿两边建有五祖祠,七真祠。其对面是乐楼,上面的彩绘很亮眼。
望眼一圈,整个殿院内的布置极为考究,古朴典雅。踏进殿内,我们便看到了端坐于前的神武祖师塑像,两侧还有十大元帅,威风凛凛。殿内悬挂着一方金匾,上面写着“玉虚宫”。桌子上供奉着花灯和香烛,前来拜神求签之人,面容诚恳,络绎不绝。
随后,我们又往里走了一段距离,直到看见“三宫殿”。此处供奉的神,专门掌管祸福之事,记录人间善恶。殿内的壁画是《三官出巡地狱图》,粗看一遍很有意思。来到藏经阁后,我们发现这里有一处“圣旨”碑,上面刻着神宗皇帝曾经御赐的圣旨,意义非凡。整个藏经阁之内,存有4726卷道经,堪称一座宝库。穿过此处,我们又看到了玉皇阁,此处供奉着玉皇大帝。为了彰显万神之主的地位,这里比任何楼阁都要高。乍一看,玉皇之尊自然彰显无遗。
当然了,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我们还参观了文昌楼、超然阁、三清殿等殿宇楼阁,可是手机和相机都没电了,所以没有拍照片。这些殿阁不仅在风格雕塑上各有特色,供奉的神像也很久讲究,而且十分全面,不然也不会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远看雄伟壮观,近观精妙绝伦,怪不得人们常说,知白云山神,亦知天下神,其影响力绝非一般。希望下次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得更全,用一颗沉稳的心,去感受包罗万象的白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