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徐天进书法(徐天进)

徐天进书法(徐天进)

考古学家徐天进受聘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4月14日,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举行院长聘任仪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受邀担任院长,这是良渚博物院首位外聘院长。受聘院长之后,徐天进将全面主持博物院的学术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徐天进是国内公众考古最早的组织者和推广者,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师从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教授攻读商周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他目前担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博物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徐天进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商周考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自1982年毕业以来,徐天进曾先后参与并主持陕西耀县北村遗址、铜川王家河墓地、绥德薛家渠遗址、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遗址、陕西周原遗址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发现周公庙西周甲骨文并长期主持周公庙遗址的发掘。

徐天进先后主持编写《考古探秘》《吉金铸国史》《弓鱼国玉器》等专著,担任《天马-曲村》大型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的主要执笔人;参与并承担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研究。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良渚古城官方微信公众号“良渚古城”4月14日还公布了徐天进的专访文章。

徐天进表示,“一定要说原因的话,那应该是源自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希望在博物馆实现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借良渚这样好的平台来实现一部分。况且良渚这边有极大的优势,从开始有想法到落地的执行速度是很快的。”

对于接任院长之后的设想,徐天进表示,“我觉得还是要以良渚为核心,这是核心的核心,一点都不能丢,还要强化,另外还是要不断地引进新的东西进来,要把跟良渚有关系的结合起来,做一些新的内容。”

谈到考古,徐天进介绍,“我自己的感受,(考古人和普通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时间尺度不一样,我们可能以千年或者五百年为单位,一般人可能就是以天为单位,这是一个特别大的不同,用千年为单位的时候,现在所有事都不是事,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给未来能够留下一点什么值得留的东西,这才是更重要的。”

责任编辑:蒋晨锐 图片编辑:胡梦埼

良渚博物馆院长徐天进:几代中国考古学人努力回答“何以中国”

视频加载中...

上海电视台《何以中国》摄制团队历经多年精心拍摄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即将正式播出。良渚博物馆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表示衷心祝贺。

“何以中国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命题,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就和回答这个问题息息相关。几代中国考古学人近百年的努力也是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到今天,通过大量的前所未见的考古证据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我们已经可以大致看清,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民百万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及其所创造的丰富而伟大的成果。何以中国,或许可以说是有了初步的答案。

如何将这些丰硕的考古成果,或者说是先民们留下的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全社会共享的文化资源,让它更广泛更深入地惠及当下,作用于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上海电视台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专门组建了拍摄团队,历经数年时间,走遍了所有相关的重要考古现场,走访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力求以最前沿的学术眼光、最精彩的视觉语言、客观准确的描绘何以中国的历史脉络。

据我所知,即将播出的这部大型考古纪录片,是迄今为止同类题材的纪录片中,学术阐释最严谨、叙事最完整、拍摄内容最丰富、制作也是最精良的作品、值得我们共同期待。我也希望摄制团队可以沿此方向,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和考古学家们继续合作,拍摄更多更好的同类纪录片。谢谢。”

(编辑:杨诗劼)

徐天进书作特展将开幕:这个书法展很特别,要和青铜器一起看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马黎 郭楠 综合

12月9日,金文艺术大展“不器——金文名品与徐天进书作特展”将在杭州市临平博物馆东馆临展厅展出,展览持续至2024年3月9日。

此次展览由杭州市临平区文物局指导,杭州市临平博物馆主办,借展文物来自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扶风县博物馆、茂陵博物馆、温州博物馆、嘉兴博物馆、平湖市博物馆以及杭州市临平博物馆馆藏。

“不器——金文名品与徐天进书作特展”是杭州市临平博物馆继2004年“吉金铸文明——宝鸡青铜国宝展”,与2022年“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后的又一青铜器主题大展。时隔20年,最终完成对青铜器“形、纹、铭”的完整诠释体系。展览从四个单元,遵从时间顺序,将金文的产生与纵跨千年的流变娓娓道来。

“不器”展览小序

绵延不绝的书写系统是中华文明最具意义的特征之一。

汗牛充栋的文字记录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了解过去、认识历史最直接的依凭,同时还产生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书法。

考古证据表明,成熟的汉字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今天所称之“甲骨文”、“金文”是汉字发展脉络中第一个阶段的“书体”。由数以万计的“金文”篇章来看,不论是字的结构,意趣还是章法,都已经具备今人所追求之书法旨趣。

我的“金文”书写,缘自几点理由:

首先是识字之需。研究商周考古,多少得认识几个字,而识字的最好办法,就是一遍遍的摹写。

二是深信这种日常摹写也是亲近古人、并对其产生“了解之同情”的有效途径。正所谓“观其器、诵其言,形容髣髴,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矣”。

三是由衷喜欢“金文”所独有的、超出字意之外的朴厚、静穆感。

我的“金文”书写,只是日常的作业和消遣,不可作“书法”视之。

——徐天进

第一单元为“象形·符号”,揭示了孕育于造字伊始的书法象本原则与禀承自然,回归自然的审美境界。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从距今六千年前,尚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即已发明了简单的刻画符号。

良渚刻符玉璧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藏

商代刻辞卜甲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

商代中晚期,在与鬼神沟通思想的甲骨刻辞上,在为先公先王宗庙献祭的青铜器铭上,便已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汉字早期形态。

商代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父己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第二单元为“秩序·流变”,展示了西周至秦汉的金文艺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及载体特征。

西周中期青铜器“图片簋” 扶风县博物馆藏

西周金文在古汉字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以秩序感、图案化为特征的大篆书体的成熟,标志着象形字已经由实际上的象形,转化为观念上的象形,汉字进入了第一个正体符号化发展阶段。

西周中期青铜器墙盘 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西周中期青铜器墙盘 宝鸡周原博物院藏

春秋战国时期,金文书体演进和书法风格因地域、国别及其历史文化的差异,显示出审美的多元选择与创造。

西周中期青铜器“图片簋” 扶风县博物馆藏

秦国秉承《史籀篇》字书,并藉以改定规范新体小篆,推行全国,成为古今文字的重要转折。

西汉青铜器羽阳宫鼎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第三单元为“传拓·书写”,呈现了在宋代金石学、清代碑学影响下焕发新生命的金文书法艺术。

大克鼎全形拓 上海博物馆藏

宋代开端的“金石学”延续了青铜器与金文的文化生命,士大夫、文人学者虽以收藏鉴赏青铜器、考释著录金文为雅趣,但金文书法仍归于沉寂。

邓石如篆书七绝诗联 浙江省博物馆藏

至清代碑学兴起,为走出传统帖学的藩篱,一批金石学家、书法家转向钟鼎尊彝临池取法,创作出形式各异、别开生面的金文书风。古老的金文书法从此焕发出崭新的艺术魅力,流韵至今。

吴昌硕篆书病禅诗案横披 嘉兴博物馆藏

第四单元为“茹古·涵今”,展现了徐天进先生以考古学家的身份和学养,跨界书法艺术,既表现出传统文人孜孜求索的严谨学风与谦和儒雅的君子风度,又传达出当代创作者活化传统、重塑经典的大胆尝试与消弭古今边界的艺术精神。

徐天进书法作品《顺事》

徐天进书法作品《龙》

此次展览突破传统的汉字艺术的展陈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文物展示,又有别于单纯的艺术欣赏,在遵循从古至今的时间线索的基础上,贯彻“历史+艺术”的展览展示理念,将金文名品与徐天进书作相结合,青铜名器鉴赏、金文源流传承与书作艺术欣赏穿插并行。

虽然是书作展,但徐天进强调,这不是“书法展”。这个有点另类的展览要怎么看?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将带来现场深度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