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为什么二月不能剪头发?(为什么二月不能剪头发)

为什么二月不能剪头发?(为什么二月不能剪头发)

“二月二”来了,现在剪头发,还安全吗?权威建议来了→

小观有一个灵魂拷问你有多久没理发了

一个多月没剪头发的你幻想中的自己↓↓↓

然而镜子中的自己↓↓↓

受疫情影响很多理发店一直在歇业见不到Tony老师的第30天

想他想他还是想他

不过明天就是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可是非常时期能理发吗?怎么理发才安全?

小观注意到,在上海街头,美容美发店正在逐步恢复营业。一家个体理发店负责人表示,根据市场规律,每年“二月二”前后,都是理发需求最大的时候。原本理发店会在正月十五左右恢复营业,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已经大大延迟。从同行交流的情况看,很多都计划从2月24日即“二月二”当天恢复营业。

“不过,现在消费者来剪头发,也很谨慎,进门会问有没有消毒。”这名理发店老板表示,为了对自己负责也对消费者负责,他们取消了洗头服务,也不提供流程较多的烫染、护理等服务,只剪发。理发师和消费者都需要全程佩戴口罩,所有的理发工具使用酒精消毒。

消费者保护组织也关注到市场对理发的需求,因此特意发布消费提醒,指出美容美发是需要贴身近距离提供的服务,服务环境较为封闭,如防控不善,对消费者与从业者的身体健康都会存在风险。

因此,消费者保护组织建议:消费者应当理性消费,避免在“二月二”当天扎堆理发。接受服务时一定要确保全程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减少与他人的言语交流,尽量不触碰公共设施。不建议消费者选择烫染等时间过长的美发服务,出现排队缴费等情况时应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回家后将外套和鞋子放于通风处,认真清洗双手。

同时,美容美发企业和理发企业要做好经营场所的日常防控,加强人员服务管理,员工进入经营场所须佩戴口罩,保持工位间的安全距离,理发所需用具及用品应做好一客一换一消毒。对同时提供美容和美发服务的企业,建议暂时不要恢复美容服务,减小感染风险。

此外,消费者保护组织建议美容美发企业采用预约制,合理安排接待人数,减少消费者扎堆等候的情况。

不要扎堆剪头发

这可是真心对你好因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民间兴“剃龙头”,2022年二月二龙抬头第二天为何又说不宜剃头?

正月为什么忌讳剃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中国民间有个习俗,正月不剃头,老话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我到熟悉的街头理发店了解了一下,还真有这个现象,正月理发店的生意是一年中最差的。

民间为什么忌讳正月剃头?这说起来挺复杂的,得从天干地支聊起。

天干10字中的第四个字——“丁”,便与剃头禁忌有关,民间流传的根据干支编的“彭祖禁忌”第4忌就是——

“丁不剃头,头主生疮。”

这就是老话说的,干支纪日逢“丁”那天不宜剃头,否则会生疮。

比如,2022年2月23日 ,虎年农历正月二十三,干支是“丁未日”,如果在过去,这天便“不宜剃头”。

不只如此,2022年3月3日,虎年农历二月初三,干支是“丁巳日”,也不宜剃头——“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剃龙头,但第二天就不宜剃头了,要再过一天,二月初四再剃。

二月二剃龙头

民间这一说话的由来,是因为“丁”与“疔”谐音,疔是易生于头面、手足等部位的毒疮,在过去是很可怕的,能要人命。

但逢丁日剃头生毒疮显然是没有根据的,没有科学道理,是老迷信。相反,老不剃头才易生疮呢。

不过,迷信也是传统文化,毕竟历史上存在过,过去人信以为真呢。

干支纪日60天中,共有6个逢“丁”,分别是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6天,他们相隔10天,也就是说,在老皇历中,每旬都有一天“不宜剃头”。

除了不宜剃头,这6天里还有其他禁忌,这里也顺便说一下——

古代穿井图,第一步开井口,要避开“卯日”

丁卯日,不只不宜剃头,还不宜打井,否则打出来的井水质不好——“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丁丑日,不只不宜剃头,也不要穿得太正式隆重,否则想回老家不容易——“丑不冠带,主不还乡”;

丁酉日,不只不宜剃头,还不宜请人喝酒,否则会因为喝大出事——“酉不宴客,醉坐颠狂”;

丁未日,不只不宜剃头,还不宜吃药,否则容易药物中毒——“未不服药,毒气入肠”;

丁巳日,不只不宜剃头,还不宜跑得太远,否则容易丢失财物——“巳不远行,财物伏藏”。

如此看来,2022年2月23日这天,在过去还不能吃药。这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迷信者语,其实是提醒大家服药要小心。

古人请客也挑日子,逢“酉日”不请

“丁不剃头”一说有无道理?要论这个理,得从“丁”的字源说起。

丁,是笔划最简单的汉字之一,一横一竖钩,2划。此字很古老,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已发现了“丁”字,除了用于天干外,甲骨卜辞中的“丁”还有两层意思,一指天神,一指丁祭。

丁祭为陈列祭品之祭,在祭祀武丁、祖甲、康丁、武乙、文武丁等五名直系及母癸、妣己时使用。

初释卜辞时,专家的第一感觉这是个“口”字,但如果往下释读,看接下来的字,释为“口”字就不通了。

带卜辞甲骨

遗402片甲骨上的第2个字,是地支第六字“巳”;

甲243片甲骨上的第二字,是地支第8字“未”;

乙5327甲骨上的第二个字,是地支第10个字“酉”。

从干支组合来释读,那个“口”只能是天干第4个字“丁”,才是正确的,而不是“口”字,由此确定这个“口”就是“丁”。

这样 ,上面三句卜辞就可以正确地释读出来了——

遗402片甲骨:“丁巳,卜今日晵”

甲243片甲骨:“丁未,卜王令…田”

乙5327甲骨:“丁酉,卜侑岁于祖”

民国殷墟发掘现场

或许有网友会问,这个字为什么就不能是“口”字呢?或者说,在甲骨卜辞中“丁”与“口”是会不会同字呢?完全不是这样的,在甲骨卜辞上有单独的“口”字。

那么,甲骨卜辞上天干的“丁”字,为什么是“口”形?

“丁”字的形状为什么前后会变化那么大?郭沫若从《尔雅》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他认为甲骨卜辞中的“口”,是“晴”的古字。后世变化成横竖“丁”,和鱼的眼睛部位有关。

《尔雅·释天》:“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

鱼枕就是鱼头骨中两眼睛中间那块骨头,如篆书“丁”字形,《尔雅》的解释也是据篆书而来,并不是“丁”字之原本。

甲骨卜辞中的“口”,应该是“睛”的古字?郭沫若这一观点不无道理。

《淮南子·主术训》在讲到圣主明君时,有这么一句话:“夫据除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晴,借明于鉴以照之,则寸分可得而察也。”

其中的“达视犹不能见其晴”一语,为“丁”是睛的古字的推测找到依据——一个人视力再好,也看到自己的眼珠子。

古鱼谱

有一个成语叫“目不认丁”,形容一个人没有文化,连最简单的“丁”字也不认识。但这句成语最初的含义,并不是这样,而是《淮南子》说的,“达视犹不能见其晴”。

但是,即使甲骨卜辞中的“口”是“睛”之古字一说是正确的,也没有解释清“丁”之字形变化的原因,以及为什么会成为天干用字。

在古陶文中,“丁”字形已接近现代汉字的形状。

丁与人就此挂上钩,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丁即口,口即丁。“口”代表人,过去战争年代强行征兵俗称“拉壮丁”,也就是这么个意思,由此才有了“人丁兴旺”、“人口普查”这类说法。

年画《人丁兴旺》

行文至此,“丁不剃头”的禁忌,应该可以找一点根据了——因为丁是人,剃头寓意去人,不吉利,所以古人有意不在干支中有“丁”的日子剃头。

久之,“丁不剃头”成为禁忌。

而民间所谓逢丁日剃头会生疮的说法,显然是很肤浅的,乃村夫之言。

那么,为什么后来又有了“正月不剃头”的风俗?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明清以前,剃头不要说忌在丁日,在其他时间剃头也是要考虑考虑的,古人认为肤发不可去,否则是对父母的不孝。大家从古装影视剧中看到的秦汉人,一般都留着长长的头发,就是这一历史风俗背景。

秦汉人(剧照)

这一风俗的理论支持,应该是中国儒家圣人孔子的观点。《孝经·开宗明义章》引孔子的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意思是,我们的身体、毛发、肌肤都是父母给的,要好好保护,不要毁坏不要搞伤,这是最基本的孝行。

古人不剃头的风俗,还与先秦存在的髡刑有关。

髡刑就是剃去头发,这是很丢人的一种羞辱刑罚手段。

如果一个人主动要求剃头,这不是自取其辱么!四十年前,还有将犯罪有过错人员“剃头游街示众”的现象,我少时不只一次看到过。

曹操割发代首(剧照)

一年中,古人最讲究的月份是正月,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开年讲究吉祥如意,有诸多禁忌,至今这些禁忌风俗仍有效力。

动刀,是古人最忌讳的正月行为之一,刀为铁为金,在冷兵器时代,意味着杀戮,正月动刀便意味着一年动荡,家庭不安,这是非常不吉利的。

而剃头就是动刀,所以剃头师傅忌讳正月给人剃头——“正月不剃头”,并非对被剃头者来说的,而是针对剃头师傅的。特别是正月逢“丁”之日,剃头匠更是懒得动刀。

可见正月不剃头的风俗,最初是“剃头匠正月不给你剃头”,而非消费者不能剃头。

老剃头刀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据我考评,这一风俗的存在最长不会超过300年。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从满人五月剃头禁忌流变而来的,这是非常肯定的。

满人从东北入关,取代汉人统治中原后,便把自己的关外风俗“内销”给中原汉人,以示征服,其中就有“五月不剃头”的风俗。

一年中,满人忌讳五月份剃头(髡头)。清人留下的笔记记载有这一风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的五月宜忌中称,“五月多不剃头,恐妨舅氏。”

《帝京岁时纪胜》一书的作者是潘荣陛,他是北京大兴人,生卒不详。根据他于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入皇宫任事、乾隆十年(公元1746年)退休家居的记载来看,是雍乾时人无疑,故文中所记也是其时的风俗。

生活中的晚清人(老照片上色)

从潘荣陛所记来看,其时是“五月剃头死舅舅”,而不是“正月剃头死舅舅”,其时距今不到300年,也就是说,“正月剃头死舅舅”风俗是这之后出现的。

这一风俗影响到中原后,中原人应该又结合了天干纪日中的“丁不剃头”、“正月不动刀”等禁忌,才变成了“正月不剃头,剃头妨舅舅”,由此渐渐成俗。

满人为什么认为五月剃头对舅氏不利?我尚没有找到准确的民俗学根据,但很可能是因为五月是“毒月”之故,有了解这方面的网友欢迎补充。

契丹人的髡头

至于网传“正月剃头死舅舅”风俗,是因为人们思念灭亡的明朝——思旧,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隐称“死舅”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应该是编造附会之说。

因为最早的“死舅”,即剃头“恐妨舅氏”风俗,流行于清宫和满清贵族之家,他们会思念明朝?所以所以……

其实,民间“正月不剃头”风俗的形成,潜意识中是避凶趋吉的心理使然。

为什么人们喜欢在二月二及之后剃头呢?也是这个道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剃头也叫“剃龙头”,刮胡子则叫“剪龙须”,就是讨个吉利。

二月二,剃龙头

(注,因甲骨用字无法打出,涉甲骨卜辞的文章部分以图片插入)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疾控专家这样说

不少网友表示,天气暖和了,换新发型,为了迎接春天的“新气象”,也有人说:就专门冲着“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选择在这一天去理发店剪头发。

农历二月初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所以把这一天叫做“龙抬头”,有几种不同的来历。一种说法认为: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到了二月初二前后,逐渐从冬眠中苏醒、开始活动,所以这里的“龙”是在蛇、蚯蚓等动物的基础上,由古人想象加工出来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春回大地之后,老百姓也盼望“龙”能够镇住一切蝎子、蜈蚣等等有害的毒虫。另外,“龙抬头”还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传说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的地平线上会升起“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对于中国人来说,二月初二是个重要的日子,古时候中国人过年,自腊月初八正式开始、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象征着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二月初二这天,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二月初二,大人理发,则意味着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大多数人就冲着龙抬头的说法,赶在这天给自己剪个头,换个新发型。在气象上,二月初二龙抬头后,便是“惊蛰”节气,惊蜇后,除了气象台用科学的数据告诉我们春天正在一步步走近,传统的节序常识,也说明了这一点:做好准备,春天即将到来。

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但是,在今年这个特殊时期,是否还能像往年那样到理发店剪发?如果真要去剪发的话,又需要注意什么?

湖南省疾控中心的专家表示,目前可以到正规理发店理发。但需要注意的是,应选择做好疫情防控的店面,尽量避免感染风险。

那么,理发店满足哪些条件才可以去呢?针对理发店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人员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湖南市疾控中心专家给出了营业注意事项:

1、理发店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营业前首先打开门窗,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2、保持环境清洁,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顾客理(剪)发后落在座椅、地面的头发应一客一清扫,统一收集到塑料袋内,并扎紧袋口。

3、在洗手处要为顾(宾)客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有洗手间的应保持清洁和干爽。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

4、提供给顾(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一客一用(换)一消毒;例如:剪刀、梳子、推子等理(剪)发工具应一客一用一消毒。毛巾、围布等公共用品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5、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制度,进行体温的一个监测登记,一旦员工发现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不得带病上班,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来及时就医,同时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要求员工下班后不要参加私人聚会或聚餐等这样的集体活动。

6、工作人员在为顾(宾)客提供服务时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

7、疫情防控期间应建立顾客预约制度,顾客到店当天应提前电话了解顾客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顾客应提示更改预约时间。未预约临时到店的顾客,应登记姓名、联系电话,告知大致的等候时间。做好顾客的解释工作,取得顾客的理解及配合。

8、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

9、对不佩戴口罩的顾客应进行劝阻,遇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顾客可拒绝其入店。

10、店内每个美发座位服务面积不宜小于2.5平方米,座椅间距不宜小于1.5米,店内应设有流动水洗发设备。

11、要求顾客在进店后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必要不摘除。

12、工作人员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与顾客聊天。

大家可以对照上述12项防控措施,和想去的理发店做个简单的评估。在尽可能安全的前提下,再考虑前去理发。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如果能不去理发店,建议大家还是尽可能不去。毕竟闷在家里才是对抗病毒的“特效药”。

而且按照头发的生长速度每天0.27—0.4毫米计算,大多数人的头发一个月也就长出1—1.5厘米,更何况很多人在年前已经收拾过自己的头发了。长出来的这一点点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多大影响,说不定还能发现另一种美!

正月不理发是什么意思?2023正月不能剪头发几号到几号结束?

每当春节来临前,很多人都会去修剪头发。因为此时不去剪头发,在整个正月都不宜去剪头发,民间一直流传“正月不剃头”的说法。那正月真的不能剪头发吗?2023正月不能剪头发几号到几号结束?正月15前可以理发吗?针对这些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如下:

一、正月不能剪头发吗?

正月半个剪头发,按照民间的说法是正月剪头发会妨舅舅,这是我国大多数地方一直流传的习俗。近日,有朋友邀约我一起剪头发,但是在我们老家那边有一直流传正月不剪头的说法,所以每到春节来临前,妈妈都会叫我去把头发给修剪一下。

跟朋友说了之后,她不怎么相信,说自己的头发太长了需要去修剪。我也没再奉劝,因为这是旧时的思想,并不一定每个地区都一样。但我保持着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还是等到正月过完之后再剪头发吧。

二、2023正月不能剪头发几号到几号结束?

2023正月不能剪头发从2023年1月22日(正月初一)到2023年2月19日(正月廿九)都不能剪头发。而一般过了正月剪头发最佳时间是在二月初二龙抬头,也就是2023年2月21日这一天。因为农历二月二日为龙抬头,节日习俗有祭社神、吃龙食、采龙气、剃龙头等。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三、正月15前可以理发吗?

2023正月十五之前不能剪头发,必须要等到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剪。因为在古代时,人们旧时民俗比较多,其中就包含了“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且老一辈人都遵循黄历上的说法,表示在正月十五之前都是祈福的好日子,是不能理发的,会把自己积累的福气剪掉。

在我国民间诸如此类“禁忌”数不胜数,如《遵生八笺》甚至规定了夫妻何时不能同房甚至不能“问疾”,可见“剪头发妨舅”实是古代一种普通的迷信说法。

以上就是小编带来的正月不能剪头发的效果说法介绍。像问下大家,您们那边的习俗正月可以理发吗?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为何农历二月二才是“剃头日”?

农历二月二,旧称龙抬头,古今都有哪些习俗?“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二月二龙抬头,才是“剃头日”!

农村有个旧俗,就是正月里不能剃头,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其实,“正月剃头死舅舅”并非迷信之语,而是源自一段血腥的历史。不剪头的含义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1644年(大明崇祯十七年,满清顺治元年),清廷颁布了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中原子民所无法接受的剃发令——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

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多尔衮再次重申“剃发令”:“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在发布剃发令的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汉人被强制剃发留辫,他们怀念前朝,心有不甘,就在辞旧迎新的正月,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是,这样的动机又不能明说,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有人便借“思旧”与此“死舅”谐音,以“正月剪头死舅舅”为由,给正月不剃头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

正月不剃头,在满清那将就着能敷衍过去,过了正月再不剃头,就没“正当说法”了,于是,过了正月,剃头之事就真成了“头顶大事”。选择何时剃头?这也大有讲究,得讨年吉利与希望,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农历二月初二,因为,二月初二是个特殊的日子。

龙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常用来象征祥瑞。“龙”在二十八宿中又为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在农耕文化中表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所以,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

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汉民族对于“龙”的崇拜由来已久,但是,“龙抬头”真正成为约定俗成的节日,是到元代之际了。据《析津志》载,“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所吃的食物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明清之际,“二月二”龙抬头的节俗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明朝时,人们会在这一天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到了清朝,龙抬头的节庆中,除了上述祈福消灾之仪外,更加入了“食俗元素”,因为,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都有一个重要的构成因子,那就是“吃”,比如冬至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等等,二月二的龙抬头,中国的食文化当然也不会缺席。

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就有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另外,清末的《燕京岁时记》中也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可见,二月二这天,不仅家家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这也算是给妇女一个约定俗成的假期了。

妇女享受不事针线的清闲,男人们则选择在这一天外出剃头,也是期望能剃去三千烦恼与旧愁,赢得一年好时光,所以,每到农历二月二,大家都会去找理发师将自己的头号发认真地拾掇拾掇,久之成俗,所以,二月二又被称为“剃头节”。

​今年的二月二有些特殊,还处于紧张的抗“疫”时期,好多地方的理发店,仍处于关门歇业的状态,蓄了一个多月的长发,只有留待“疫”退花开之日,在找人料理。相信,有雷神、火神之威,“龙抬头”祛灾驱祸之助,击退“疫魔”之期不远矣!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