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梦见牛粪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梦见牛粪)

梦见牛粪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梦见牛粪)

牛粪居然可以用来炫富?据说连金子都能被它比下去

来源:乔穆朗宗微信公众号

大概每一个二十来岁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去西藏的梦。

图源沙沙野官网

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清晨茶香四溢,傍晚夕阳斜照,深夜灯火荧荧,不似人间,胜似人间,让你所有的苦痛与动荡瞬间山清水远。

仿佛只要一入西藏,便悟了终生。

图源沙沙野官网

世界的屋脊,最接近天堂的地方,缺氧但不缺信仰,一片珍贵的净土,这是我们眼中的西藏。

那么在西藏人的眼中,什么才是最珍贵的呢?

西藏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一块黑牛粪,一朵金蘑菇。

图源微博@丰贤-行走的记忆

你没看错,他们视若珍宝的正是牛粪,但不是所有的牛粪都能被如此重视哟,他们所说的牛粪一般指牦牛粪。

据说藏民们把它看得比金子还重要,用处可大着呢!接下来就让穆穆为你一一揭秘!

西藏可以芳草碧连天,可以牛羊满地跑,但是像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连成片的绿树都很难见到。

图源泼辣有图官网

因此,部分地区藏民们用于生火的柴薪更是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这个时候,牛粪可发挥大作用了。

众所周知,西藏地区氧气稀薄,引火自是不易,牛粪的优势就是燃点低,易生火。

可是牛粪那么臭,煮出来的东西真的……能吃吗?

这里可要好好科普一番了,关于它,当地人这样写道:

牛粪上烤馍,馍更甜

牛粪上熬茶,茶更香

牛粪的成分主要是青草和干草,燃烧起来不光没有臭味,反而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因此烤出来的馍馍更加香甜,可谓是炊食煮茶的上等燃料了。

牛羊好动,奔跑起来像极了撒泼儿的孩童,它们总能在偌大的草地上印上自己或深或浅的足迹,留下或大或小的粪团团。

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摄影:衡昌辉

藏民们看到牛粪就会喜笑颜开,乐滋滋地将它们捡回家去,而那些未被发现的、遗落下的,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呢?

当然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逐渐被雨水冲刷,与积雪相融,日子一长,它们便随之渗入地里,让土壤愈加肥沃。

图源中国西藏网 大草原上的桃源仙境 摄影:巫姗燕

它们是无声的存在,但来年却能赠与藏民们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草,养出膘肥体壮的牛羊。

小小的牛粪,在藏民手中可以说是将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它除了能当肥料与燃料,还有很强的保温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西藏有种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饮品——酥油茶,它是以酥油与浓茶加工而来,御寒又提神。

图源微博@子木旭旭

比较特殊的是,酥油茶不可煮沸,否则苦茶与浮油会油水分离,对其口感大有影响,但是凉的酥油茶喝下去又容易拉肚子。

怎么样才能让它既不凉也不沸呢?

藏民们想了个法子,即在火盆里放些还未燃尽的牛粪,在它上下再各铺一层碎牛粪,然后将装满酥油茶的水壶放在上面。

牛粪提供的热量让酥油茶一直保持着合适的温度,口感咸香,藏民们也可以随时饮用,方便极了。

听过用房、车炫富,那你听过用牛粪炫富吗?

在西藏,你会发现很多人家的墙上都糊着排列整齐的牛粪,像是贴瓷砖那样用心。

图源微博@老朱小弟

据说谁家房子上贴的牛粪越多,就代表着谁的家底更厚,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牛粪一多,那么养的牛羊必然也多,其勤劳与富裕的程度便不言而喻了。

图源微博@U炟炟U

但贴牛粪可不光是为了显示家底哟,它的实用性也是相当强的,将牛粪覆于墙面,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挡热量的散失与进入。

这就使得室内温度在夏季不至于太热,冬季不至于太冷,有着避寒降暑的功能,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居住了。

牛粪不仅象征着财富,还象征着吉祥。

据说在日喀则一带,每到藏历初一,人们出门纳新,看到谁家的牛粪好,就会喜滋滋地装起来,而后撒糌粑祝他们吉祥;

在藏民们举行婚礼的时候,他们还会根据习俗在特定的场所悬挂“司巴华”,即彩箭,然后在下面摆放牛粪与清水,再系上洁白的长哈达。

这里面便包含着对夫妇婚后生活红火,子孙满堂的美好祝愿;

图源微博@小水shj

不仅如此,过去有一些农牧区的贫苦姑娘,若是碰上了嫁人没嫁妆的窘况,就可以用牦牛粪代替,意指有勤恳的品格,能带来好运,送来吉祥;

图源微博@黄胜友

几乎比较有仪式感的地方就会有牛粪的出现,乔迁当然也少不了它。

当天新房里除了需要安放“唐东杰布”外,还要放一袋牛粪和一桶水,寓指这家的主人搬进新房后能够吉祥如意,长命百岁。

图源微博@七年阿乐

对他们来说,哪怕是做梦梦见了牛粪,都会被认为是好兆头,有着招财进宝、交好运的寓意。

可见牛粪对于藏民们而言真的是意义非凡,民间还有着这样一首歌:

牛粪、牛粪,宝贵的牛粪

你比金子还贵重

你把自己燃烧尽

变成了温暖和光明

想不到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风俗,即便是小小的牛粪也有它自身的重量。

图源微博@七年阿乐

所以,趁着年轻一定要多走走看看,还有更多你认知以外且有趣的东西等你去发现,永远不要停止丰富自己的内心,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参考文献:廖东凡《藏地风俗》、恶猪王520《藏族的牛粪文化》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丨米壳-妮婭排版丨妮婭—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系“乔穆朗宗”原创稿件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往期回顾↓↓↓

桐梓:牛粪变“金疙瘩”

人民网-贵州频道

“昔日臭烘烘,如今金疙瘩,莫嫌牛粪臭,卖钱用处大。”这是今年3月贵州同奔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位于桐梓县花秋镇的有机肥加工厂正式运营以来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该有机肥加工厂日产量可达30吨,而原材料就是牛粪,目前原材料主要来自桐梓县花秋等周边乡镇的养殖户,牛粪收购价约为110元/吨,这可乐坏了养殖户们。

花秋镇陈正永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家养了20头牛,以前处理牛粪是个大难题,要老远拉到土里面做肥料,自从有机肥加工厂开工后,陈正永家一年卖牛粪都能收入1万多元。“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好事,牛粪也能卖钱。”陈正永说着满脸笑开了花。

截止目前,有机肥加工厂已生产约500吨有机肥,已由该县部分乡镇、农户购买用于春耕生产,由于原材料近、运输成本低,这儿的有机肥较市场价每吨要便宜200元,目前已是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长期的原材料问题,该公司在有机肥加工厂旁边修建了一个存栏达1250头牛的养牛场,种植了200余亩的牧草。

有机肥加工厂、养牛场、牧草场的建立,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牧草场就是流转附近村民的土地,300元/亩/年,共计235亩,涉及农户42户,目前已向农户结清两年的租金。与此同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花秋镇李坪村赵其兴,自己家以前是个养牛户,五年积累了丰富的养牛经验,后经人引荐,从3月19日就在养牛场上班,每天工作8小时,双休、节假日也休息,厂里还包吃包穿,一个月工资3500元,

“活儿轻松,工资也不错,这儿离家近,每天都能回家……”对这份工作,赵其兴是极其满意的。

除了长期用工,有机肥加工厂、牧草场经常需要零工,工人都是请附近的村民,工资为130元/天,做完活当晚就结账,群众满意度很高。

据了解,下一步,该公司还将在桐梓县建一个肉牛及存储综合屠宰中心、一个牛羊交易中心和一个牛羊肉批发配送中心,全力助推桐梓县农业产业扶贫。目前,位于该县燎原镇的肉牛及存储综合屠宰中心正在挖地基,牛羊交易中心,牛羊肉批发配送中心还在选址。(陈娟)

从高原牧区走入现代社区——探访帕米尔高原搬迁牧民的新生活

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6日电 题:从高原牧区走入现代社区——探访帕米尔高原搬迁牧民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董亚雷、于涛、高晗

在新疆阿克陶县现代农业开发区生态园育苗基地,道路两旁是整整齐齐的设施农业大棚。65岁的吐尔干·阿依达尔此刻正在自家大棚里忙碌着。郁郁葱葱的藤蔓爬满了整个大棚,到处都挂着绿油油、圆溜溜的西红柿。再过十几天,这些西红柿就可以上市了。

但在3年前,这种生活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

吐尔干·阿依达尔的老家在距离县城360公里的恰尔隆乡巴勒达灵窝孜村,一家人居住在帕米尔高原大山深处,终年以放牧为生。2014年,村子被识别为深度贫困村。全村208户中,181户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村子地处偏远山区,仅是去乡里就要翻越两座山,走100多公里山路。” 吐尔干·阿依达尔说,和村里其他的柯尔克孜族牧民一样,他觉得这辈子的生活不是放羊就是耗费在路上。

帕米尔高原是南疆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这里海拔高、环境恶劣、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对于世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偏远贫困山区的牧民来说,易地扶贫搬迁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选择。

2017年,吐尔干·阿依达尔一家主动报名参加了村里组织的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从高原牧区来到了距阿克陶县城仅10公里的昆仑佳苑社区。社区里不仅建好了一排排崭新整齐的住宅楼,还配有幼儿园、小学、商铺、卫生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广场等设施。一家人从此住进了水、电、气、暖、网一应俱全的楼房。

为了让搬迁牧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在离社区不远的地方,政府还建了1400余座温室大棚和2座共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小区作为搬迁户的“脱贫基地”。

搬迁下来的吐尔干·阿依达尔分到了一座温室大棚。通过县上和州上派来的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自己的辛勤努力,吐尔干·阿依达尔对大棚种植早已轻车熟路,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去年的收入就达到了3.5万元。

“我还要教会周围的亲戚、邻居怎么种大棚,带着他们一起致富。”他告诉记者,随着自己大棚种植技术越来越高,今年的西红柿预计也有个好收成。

村里第一批从山上搬迁下来的还有38岁的库尔班尼亚孜·铁力麦其。搬迁后他把山上的牛羊全卖了,又申请了小额无息贷款,还跟亲戚朋友借了钱,在社区里开了一家商店,一年的纯利润能达到5万元。

“经过两年多的经营,我的贷款和欠债都已还清,手上也攒了不少存款。”他对记者说,以前家就在河边,夏汛时河水上涨,总是担心房子被淹。寒冬时家里只能烧牛粪取暖,味道大不说,还不卫生。平时一家5口人,3个劳动力都守着一群羊。现在一家人不仅住上了舒适安心的楼房,他和爱人经营商店,妹妹在广东务工,家里每个劳动力还找到了适合的工作,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2019年9月,巴勒达灵窝孜村整体完成搬迁。加力力·托兰是最后一批从山里搬入社区的村民。刚开始,他对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很担心,他不知道下山后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但在参观完社区后,他马上报名要求搬迁。

如今,加力力·托兰一家住进了布局合理的房子,80平方米、三室两厅、独立卫生间,屋里摆着崭新的沙发、冰箱、电视柜……和以前用石头、泥巴垒的房子相比,他觉得不可思议,“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加力力·托兰激动地说,多亏了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不仅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作也有了着落。他准备去疆内一家公司务工,合同已经签了,一个月可以挣到4500元至7000元。

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巴勒达灵窝孜村第一书记买尔旦·买合木提向记者介绍说,在易地扶贫搬迁计划的支持下,通过设施农业大棚建设、商铺经营,还有转移就业等,村民拓宽了致富途径。眼下,在脱贫攻坚的总攻时刻,越来越多的贫困牧民离开高原牧区,他们放下牧羊鞭、扛起锄头、走进工厂,从牧民转变为居民,融入了现代化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