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求木之长者”的“长”字和“必积其德义”的“其”字辨析
今日切换到高中必修下册,读《谏太宗十思疏》。
只读了开头几句,有两个字颇不好理解,特辨析之。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问题一:“臣闻求木之长者”的“长”字。
课本P144注“长”为“zhǎng,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教参P304译作“臣听说,想要树长得好。”
有疑问如下:
首先,如果此处的“长”作动词“生长”讲,则后面的“远”和“安”字怎么办?它们本身都是形容词,难道要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吗?
其次,如果“长”作动词,其前的“之”字则作取消句子独立性用,那其后的“者”字又起什么作用呢?通常情况下,“者”字缀于动词后,将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啊。
所以,我认为,此处“长”的词性应该和后面的“远”和“安”相同,都应该是形容词,因此应读cháng。同时,当形容词位于“其”字或者“之”字后面充当它们的中心词时,往往用作名词。
而“者”则作语气词,可不译,如果要译,可译作“…的话”,见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P599。
故,长,形容词,译作“繁盛”。
问题二:“必积其德义”的“其”字。
教参P304译作“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打死就是不译出“其”字来,到底是要“厚积”谁的“德行和道义”呀?为什么前面两句的“其”字都译了,分别译作“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和“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单单这个“其”字就是不译呢?
查《古文观止》唐文卷,大都也是只译前两个“其”字为“它的”,而最后一个“其”字则不译。
始作俑者是谁呢?
我想最初这个给《古文观止》作译注的人,定然犹豫良久而不决,最后选择了含混过去。后世诸多《古文观止》的译注者,有样学样,就是视“其”而不见。
好恨啊,我就是看不惯这样的人。哪怕译注者译错了都不要紧,但这么骗人就不应该。一定有很多的人认为,这种小事,译或者不译都无关宏旨,纠缠于此实无必要。果真没有必要吗?那不如把这个“其”拿掉算了?行不行呢?如果不行,那为什么不译?如果行,那为什么还保留?
如果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无所谓,那么换一个字也应该无所谓,那我们国家为什么一定要说日本是向太平洋排“核污水”呢?为什么日本说“核废水”不行?说“核处理水”也不行呢?
所以,对文字没有敬畏心的人,就不要无志者无畏了。
好了,我们来分析一下。
“必积其德义”的“其”字,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的”,一种是“它的”。
“他的”指“思”这个动作的发动者,这个人是谁呢?我们知道,魏征上疏的对象是李世民,因此,“思”这个动作的发动者就是“他”。
“它的”是指“思”这个动作的对象,即“国”。
那到底是“他的”还是“它的”呢?
赞成“他的”人认为,“想国家安定的话,一定(要)积聚他的德行和信义。”意思是,你要把国家治理好,你就要有德行。这有点像路易十四说的“朕即国家”。按照路易十四的说法,“他”就是“它”。
赞成“它的”人认为,国家也是有德行和信义的。国家有德行信义,就能赢得民心。国家有民心,就能安定。
我赞成译作“它的”,即“想(要)国家安定的话,一定(要)积聚(它)的德行和信义。”
理由有两点:
第一,“固其根本”,“固”的是树木的根本;“浚其泉源”,“浚”的是水流的源头;那么,“积其德义”,也应该“积”的是国家的德行。
第二,下文接着有几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可译作:“(水流)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长远,(树木)根基不稳固却谋求树木繁盛,(国家)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秩序安定。”
从这接下来的一句可以看出,魏征说的“(国家)德行”明显就是指“国家是否得民心”,而不是指“皇帝是否有德行”。
总结一下: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试译:为臣听说,寻求树木繁盛的话,一定(要)使它的根基稳固;想要水流长远的话,一定(要)疏浚它的上游水源;想国家安定的话,一定(要)积聚它的德行信义。
《古文观止》的诸多译注者,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受了经济原则的影响,但为什么教孩子的课本也这样呢?难道课本编辑们也受经济原则的影响不成?
以上。
景区仿木长廊多少钱
景区仿木长廊是一种形象生动、美观实用、堪称传统文化代表的木制建筑。良好的景观效果、优良的防腐特性和长久的使用寿命,成为许多景区开发中的首选建筑材料。那么景区仿木长廊到底有多少钱呢?这是景区开发商和游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景区仿木长廊的构造。所谓仿木长廊,是指利用浸渍防腐木材,通过模拟木材的自然色泽和纹理纹理,达到张扬原木风格与与稳定使用的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防水、防腐性和不易变形的特性。仿木长廊的构造大致分为基础和架构两个部分。其中,基础一般采用预制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进行固定,以保证承载能力和基础牢固性。架构主要由框架结构、支撑柱、楼梯和护栏等部分构成,总体上由木材构件和金属部件组成。
在价格方面,影响景区仿木长廊的价格高低因素较多。首先是材料的选用,不同的使用用材质量和种类会造成价格区别。一般来说,国内松木、樟木、柿子木、榉木、柳树木等常见木材价格低,而北美松、北美胡桃、非洲柚木等进口相关木材价格则会比较高。其次则是建筑框架的构造,高档仿木长廊采用的是金属材料,相应的成本也随之提升。第三是工程难度,所以不同厂家制造技术不同,也会导致价格的不同。在购买时,总体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除了价格因素之外,景区仿木长廊的材料也有很多优点。它不仅具备浓厚的自然美感,让游客在漫步长廊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而且功能上也很实用。强度大、稳定性好、耐久性强,不易受潮、不易开裂、不易变形,防火防腐、维护保养简单等特性让它成为商业景区娱乐休闲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游玩。
总结:景区仿木长廊作为一种经典的建筑材料,优美时尚,价格也随着材料质量和工艺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良好的建筑效果和实用特性使得景区仿木长廊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如果你正在策划景区建设或游玩路线,可适当加入仿木长廊这个元素,让游客感受到更多与自然相关的体验。
神奇的形声字(26)“冃”(mào) 字大家族
冃,mào。象形字。古文像一顶帽子。冃”是“冒”的本字,“冒”又是“帽”的本字。它们发展过程是:“冃”→“冒”→“帽”。
以“冃”为声符的常用形声字:
冒 mao
曼 man
冡 meng
以“冒”为声符的二代形声字:
帽,瑁 mao
以“曼”为声符的二代形声字:
幔,鳗,蔓,墁,漫,慢,谩,馒 man
以“冡”为声符的二代形声字:
蒙 meng
以“蒙”为声符的三代形声字:
朦,蠓,獴,艨 meng
冒,mào。“冃”就是帽子的样子,后来下面加个意符“目”,表示脑袋,后来左面又加了一个意符“巾”表示做帽子的布料。“冒”是二代声符。
曼,màn 。意符为“又”(手)和“目”(横写,眼睛),声符为“ 冃”,合在一起表示用手张大眼睛往远处看。本义是长,引申为绵延,柔和。“曼”是二代声符。
冡 ,méng 。意符为“豕”(猪),声符兼意符为“ 冃”。合在一起表示覆盖(把猪蒙起来)。“冡”是二代声符。
二代声符 冒
帽,mào。见上面“冒”字。
瑁,mào。意符为“王”(玉),表示此字与玉石有关。声符为“冒”。“瑁”本是周代一种礼仪,诸侯拿圭玉朝见天子,天子用瑁玉覆盖之(如戴帽子)。声符“冒”有戴帽子之意。又,玳瑁,一种爬行动物,甲壳很漂亮。
二代声符 曼
幔,màn 。意符为“巾”,表示此字和布巾之类有关。声符为“曼”。“幔”字本义是帐幕。声符“曼”有长的意思。
鳗,mán 。意符为“鱼”,表示此字和鱼类有关。声符为“曼”。“鳗”字本义是鳗鱼,体长,圆筒形。声符“曼”有长的意思。
蔓,màn 。意符为“艹”(草),表示此字和植物有关。声符为“曼”。“蔓”字本义是植物细长能缠绕的茎,这个意义也读做wàn 。声符“曼”有绵延之意。“蔓”又读做mán ,指蔓菁。
墁,màn 。意符为“土”,表示此字和土有关。声符为“曼”。“墁”字本义是用砖或石块铺地。声符“曼”有漫延的意思
漫,màn 。意符为“氵”(水),表示此字和水有关。声符为“曼”。“漫”字本义是水满外流,引申为随意。声符“曼”有绵延之意。
慢,màn 。意符为“忄”(心),表示此字和心理有关。声符为“曼”。“慢”字本义是懒惰,怠慢,引申为缓慢,声符“曼”有绵长之意。
谩,mán 。意符为“讠”(言),表示此字和语言有关。声符为“曼”。“谩”字本义是欺骗。“谩”又读做màn 。声符“曼”有“慢”字的轻慢之意。
馒 ,mán 。意符为“饣”(繁体写做“食”),表示此字和食物有关。声符为“曼”。“馒”字本义是面粉蒸的食品。声符“曼”含义待考。
二代声符 冡
蒙,méng 。意符为“艹”(草),声符为“冡”。“蒙”字本义是一种草的名字,即莵丝,但后世“蒙”主要用的是声符“冡 ”的本义——覆盖,并引申为承受,无知,昏迷,欺骗等。“蒙”是三代声符。
三代声符 蒙
朦,méng 。意符为“月”,表示此字与月亮有关。声符为“蒙”。“朦”字本义是月光不明,引申为景象模糊。声符“蒙”有模糊不清之意。
蠓,měng 。意符为“虫”,表示此字与昆虫有关。声符为“蒙”。“蠓”字本义是一种类似蚊子的小昆虫,喜欢在早晚昏暗时叮人。声符“蒙”有昏暗之意。
獴,měng 。意符为“犭”(犬),表示此字与犬类有关。声符为“蒙”。“獴”字本义是一种哺乳动物。声符“蒙”可能是标音。
艨,méng。意符为“舟”,表示此字与船有关。声符为“蒙”。艨艟:古代的一种战船。声符“蒙”可能是标音。
檬,méng。意符为“木”,表示此字与树木有关。声符为“蒙”。“檬”字本义是柠檬树。声符“蒙”可能是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