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赋予的意思是什么(赋的意思是什么)

赋予的意思是什么(赋的意思是什么)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

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二、【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诗歌材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其中,A项考查对诗句内容的鉴赏和对诗人写作意图的理解,表述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B项鉴赏诗句的内容,表述正确;C项鉴赏诗中精卫的形象,表述正确;D项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表述正确。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2018·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答案】①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婉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陈廷焯两句评论的意思。“龙吟虎啸”形容声音宏大或叱咤风云的气势。这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结合对本词的理解,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作者对自己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

四、【2013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答案】①意象豪迈:“鹏”“凤”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雀,给人以豪迈之感;②意境开阔:“北海”“太阳”“路茫茫”等组成了开阔的意境;③气概刚健: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该题考核词风。“鹏”“凤”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雀,给人以豪迈之感;“北海”“太阳”,给人境界开阔之感;携书佩剑,自然显示出作者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这些意象的选择及装扮的描写体现了辛词豪放的特点。

五、【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上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②《宋史-刘敞(字原甫)传》: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真,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①描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栏远眺之景,气势磅礴。②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张手法,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③抒情积极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写人生感慨,体现了词人达观豪迈、笑对人生的风范。

【解析】结合内容,从意象(景物),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情感角度分析。和常规的语言风格题相比,这道题更像是逆道而行,告诉我们语言风格是什么,然后再让我们分析为什么,那么在解答这道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语言、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探究,但是一定要记住我们的中心是围绕着语言风格展开的。

★★实战演练★★

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①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②本诗的“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因为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

【解析】这是一首讽喻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当下权贵们趋炎附势、不识人才的讽刺,也表达对像松树一样风格高洁寒士之人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了要洁身自好、不媚流俗的高尚节操。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解析】该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注】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结合前两联,从描写方法这一角度,简要分析孟浩然诗风的特点。

【答案】这两联都用白描的手法,首联交代诗人出谷和回家的时间,次联写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显现其诗风“清淡”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风格。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前两联描写了诗人不到中午时去干活,到晚上才回来;回望下山的小道,只见成群的牛羊。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简洁清淡的图画。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边庭落日

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④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

2.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长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斗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诗词的格调,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题干内容“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结合诗歌的意境、人物形象塑造、情感等方面分析。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沙蓬,指蓬草丛生,黄沙飞扬,意即塞外。句意为:我辞去朝廷中的任职,不远万里,奔赴塞外从军。这是诗人追思自己毅然放弃赋闲无聊的京中小吏的职务,投身如火如荼的保卫边疆的经历。“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这是诗人回忆戍守边塞的激烈紧张、丰富艰辛的生活,为把握攻战的时机,随时保持警惕;为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而寻找水源,开辟道路。“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长虹,《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诗人一心为国,不以追求官爵为意;看到云气横蔽落日之景,突发奇想以此抒发自己精诚为国的雄心壮志。“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诗人以剑自喻,表达了为君而战,为边境的长治久安而战的矢志不渝思想。诗人由眼前景想到遥远的长安,驰骋想象中,回顾了自己对从戎的选择;随即生动地描写了战地上杀伐之气纵横、干戈之象满目的情景;承此而抒发了为报君恩,将更加奋勇作战,以澄清边塞烽烟的雄心壮志。

五、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之时,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

从语言特点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等。

【解析】在思想感情方面,可以抓住词中的“乡心”“故园”进行分析,并分析这些意象是如何把思乡之情婉约地传达出来的。在语言特点方面,要从作者的用词和音律等方面分析其婉约的体现,如词中的诸多“一”字的使用。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考生须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中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看注释,当不难作出正确回答。

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试赏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答案】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后两句写天气炎热得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解析】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活气息。诗的前两句是说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轻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后两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满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的炎热,化静为动。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

【答案】看惯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壮怀激烈,脍炙人口,再看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怀。所谓“一种壮怀能蕴藉”指的是岳飞的《小重山》用含蓄的手法、低沉的格调表达了壮志难酬的孤愤,表达抗金报国的心志,却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的风格。

【解析】“一种壮怀能蕴藉”其实已经点明了本词的艺术风格:“壮怀”主要是指悲壮的情怀,而“蕴藉”则是“含蓄”的意思。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点明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

【解析】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词中无一字交代,全靠读者自己去玩味。下片描写醉态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案】诗的语言没有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或“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感情真挚。诗歌第一联交代自己孤馆独坐的孤单寂寞,“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影伴身”等没有任何雕饰,朴实通俗。第二联写诗人想象家人也深夜难眠,“想得家中”“还应说着”等用语朴素,从对方亲人的角度写他们思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对家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感情真挚感人。

【解析】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本诗的语言口语化,平易通俗,但情意绵绵。

李白诗歌《月下独酌》,无情游是什么意思

我们读李白的诗歌,感觉他非常豪爽,朋友很多,讲义气重感情。他说“千金散尽还复来”,与朋友饮酒甚至不惜五花马、千金裘。虽然是诗家的语言,但确实是体现了他的真性情。

但是李白在写《月下独酌四首》的时候,怎么又那么孤单寂寞呢?他的境况到底怎么样,现在又有哪些朋友?

下面我们就来读他的诗歌《月下独酌四首》中的一首,看他所说的“无情游”到底是什么意思。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题目说是月下独酌,诗的开头也说是“无相亲”,那么写此诗时李白肯定是孤独的。为什么呢?因为李白此时在朝廷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等的排挤,已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他的大鹏展翅高飞的抱负不可能实现,他的才能也没有人理解,更是无处发挥,因此他很苦闷。于是他在月下花前饮酒,借此排解心头的寂寞。

“独酌无相亲”,独自饮酒,连亲人都没有。太孤独了,李白只有举起酒杯,向天上邀请月亮一起同饮,这样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加在一起就有了三人,那就热闹多了。

但是这样就真的管用吗?月亮它也没有知觉,没有感情,它不会饮酒呀。“不解饮”,就是指不理解、不懂得喝酒。而影子呢,也只会默默地跟着李白走动,它也没有任何意识。

李白明明知道月亮、影子这两个伴侣是虚无缥缈的,但是他又确实看到了它们的存在。所以人在极端孤独无助的情况下,也只能这样聊以自慰了。

于是李白在月亮和影子的陪伴下喝酒,唱歌起舞,他要忘记那些不愉快,及时行乐,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这美好的月明之夜。

“月徘徊”“影零乱”,是指李白歌舞时月亮和影子的动态。他唱歌的时候,仿佛看到了月亮在跟着歌声移动,他起舞的时候,影子也在跳跃晃动着身姿。

李白、月亮、影子三个伙伴,在花丛里就像演出一样,他们的精神境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李白希望趁着自己还没有喝醉,还是清醒的时候,和他们结交成好朋友。

这样他们就可以一起唱歌跳舞,享受欢乐。但是李白非常担心,怕自己醉酒后睡着了,它们都各自散去,那么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心朋友了。“同交欢”,就是一起分享快乐。

不仅如此,诗人在诗歌结尾再次提出了期盼,“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虽然月亮、影子是没有感知的物体,但也要跟它们结成深厚的友谊,并约定将来在遥远的银河再次相见。

“无情”,就是没有思想感情。“期”,指约定。“邈云汉”,指遥远的银河。我们知道李白信奉老庄,喜欢漫游,他曾经和杜甫一起游历,并吟诗作赋。

这里李白又提出来,要跟月亮和影子这两个“无情”的伙伴相邀,一起到天上去,到那遥远的银河去游历,去唱歌起舞。

但是现实中,“无情游”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里只不过是李白幻想的一个桃花源。同时也是李白受到打击排挤后,发泄心中不平和苦闷的一种方式。

再说这种“无情游”本来就是一种拟人的写作手法,本来就是李白浪漫豪放风格的应有之义。我们在读李白的诗歌作品的时候,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比如《蜀道难》等,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醍醐灌顶!千古奇文《寒窑赋》,揭示了3条通达人生的智慧

凡是弱的,会变强;凡是强的,会变弱。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600字,深度阅读需12分钟,受益终生|

北宋大臣吕蒙正写过一篇被称为千古奇文的《寒窑赋》。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

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也有人说,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过底层民众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世宠辱。所以写了《窑赋》。

《寒窑赋》以史事为例,结合作者切身感悟,逻辑严密,一气呵成,荡气回肠。

给时运不济,身处深沟的人以希望;给富贵权重,飞黄腾达之人以警醒。

让人无不深切感触,幡然醒悟。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它所揭示的三条人生之道,助你通达整个人生。

1

千古奇文《寒窑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2

君子固穷,小人斯烂矣

《寒窑赋》: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物上升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困境。

孔子说:困,德之辨也。一个人处于困境之中,马上就能分辨出他的品德修养怎么样。

《易经》中困卦说: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困”,怎么会“亨”呢?因为在困境中处之泰然,自然就亨了。

“贞”,即问心无愧。坦然面对困境,怎么能不吉祥呢?

如果一碰到困境,就愁眉苦脸,怨天尤人,进而自暴自弃,那当然不是大人了。

“大人吉”,另外一层意思,如果是小人的话,一定凶。而对大人而言,不但吉,而且还无咎,即没有后遗症,可这是有条件的。

“有言不信”,是什么意思?言跟信之差就一个“人”字,说的是当一个人处在困境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讲的话。

这个时候只有用德行来表现,人家自然能体会到这个人到底是大人,还是小人。

《论语》: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是说君子穷困时固守着原则,小人穷困时就不守本分乱来了。

穷困是老天爷给人的一道关卡,考验人们因应的态度,促使人们了解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

若能不惧困难,守得住原则底线,不欺人,不自欺,诚心不妄,终会吉祥。

3

反者,道之动

《寒窑赋》: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易经》告诉我们,物极必反。一般人听到“物极必反”这四个字,还不大明白。所以老子就直截了当地说“反者道之动”。

道是要动的。如果道不动,它就没有作用。但是怎么动呢?用“反”的方式来动。

凡是弱的,会变强;凡是强的,会变弱。宇宙是动的,不是静的,一切都是变动的。

你现在看他是小孩子,不久他长大了。你现在看到他很有权势,很快就被剥夺掉了。这个就叫做风水轮流转。天底下没有不变的东西。

“反者道之动”,就是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物,当它发展到极点时,一定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

富而有礼,才不至于昙花一现,迅速衰败;安贫乐道,才不至于自暴自弃,翻盘无望。

4

时也,命也

《寒窑赋》: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孔子晚年读《易经》,心得只有四个字:时也,命也。

时到了,我的命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由老天决定。

这个“时”是孔子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读《易经》最应该读懂的一个字。

孔子最伟大的贡献,就在“时”,时间的时。

孟子赞美孔子,讲过这样的话:“圣之时者也。”

孔子告诉我们,就算你是圣人,也没有办法选择时间,你不能说我不投胎,我等到盛世再来投胎。就算你可以选时间,到盛世你一投胎,天下开始大乱,糟糕了。

就算你是圣人,也只能随着时去做自己的调整,叫做顺时应命。

这样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对时非常重视,时辰一到,你没有把握住;时一失掉以后,你是白白花力气。

这样你才读懂孔子为什么讲“时也,命也”,他其他都不讲,就讲这四个字。

时,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时配合我们,它主动,它愿意配合就配合,它不愿意配合就不配合。

比如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我们支配不了。我们只能尽人事,最后还要听天命。

我们读《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要读懂一个“时”字。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情势就都变了。

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

同样的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中国人知道,一定要守时待命。一切都准备好了还不能动,一定要守到那个时。

时一到,马上就出动,自然很快就完成了。

时没有到就动,别人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反而干不成事。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造化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运,天命使然,自有因果轮回,丝毫不爽。

既然我们选择不了出生的境况,时机也瞬息万变,我们唯有“尽人事”而“听天命”。

而上天有好生之德,也无绝人之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只要能做好自己,遵道贵德,运气就会变好,命运就可改。

莫愁路行坎坷,踏平即成大道,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诗词歌赋是个什么玩意儿

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这句话放在古代,无疑是形容一个人有才的最基本语言。而放在现代,估计是“宿儒”或者“大师”才能全部掌握。

其中的琴棋书画分别指,古琴,围棋,书法,国画。围棋怎么下,古琴怎么弹,毛笔怎么拿,很多人是一问三不知;而诗词歌赋,每个人在语文课本里接触过,但是要问里面的“歌”是什么?估计知者应该有数。

我们就简单说说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之“诗”

与其说中国的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如说中国一直是一个诗歌之国。

现在,“诗歌”是并列于散文、小说、戏剧的四大文学形式之一,是通过非常凝练的、有韵律的文字来抒情的文学类型的统称,但是古代分的很清楚,诗就是诗,歌就是歌,简单来说,不合乐的、不可以吟唱的称为“诗”,合乐的、可以吟唱的称为“歌”;放到现代,现代诗是“诗”,流行歌是“歌”,统称“诗歌”,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位美国的民谣歌手能拿到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他的颁奖词就是“鲍勃迪伦在美式歌谣的传统下,创造了全新的诗意的表达。”

现在,我们学诗更多的是基于它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而古代的诗还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化”,也称“诗教”,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礼”是周代社会贵族教育和社交礼仪中必须掌握的东西,也是孔子传道授业的基本内容,《诗经》被列为“经史子集”中级别最高的“经”,就有这个道理。

其实,诗从一开始,就是双线并行发展,一条是王室当中的雅乐,比如《诗经》里的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多是王朝礼赞,祭祀颂词,好比“阳春白雪”;一条是从民间的劳动号子演变来的俗乐,比如《诗经》里的国风,好比“下里巴人”,但往往是,来自民间的,贴近现实的,比那些高高在上的,不接地气的更容易打动人,被人记住。两千年后的今天,《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依然打动人心,依然为人熟知,“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有几个人读过?

诗就发展来说,最开始诞生的是古体诗,直至东汉末年乃至建安文学的出现,近体诗才算发展起来,隋唐则是格律诗的高峰期。目前最早的诗册是被称之为文学代名词的“风骚”,即诗经(国风)、楚辞(离骚),这是以南北为界并行的两条线(这两条线与以王室、民间发展的脉络所并列)。再到后来,东汉的秦嘉徐淑夫妻诗人出现,文人们专门创作的《古诗十九首》出现,拓宽了诗的语言范畴(以前多是四言以及杂言),迎来了五言诗的辉煌,让诗的发展上了一大台阶。《古诗十九首》里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与文学价值。

而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的喷涌出现,更是为诗歌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曹丕创作的两首《燕歌行》,更是七言诗的鼻祖。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的诗歌大放异彩,谢灵运的山水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并驾齐驱,为诗的最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来到唐朝,诗歌终于迎来了震古烁今的灿烂时期,科举考试中的诗赋比试,直接刺激了一波又一波具有高超思想和写作技巧的诗人的诞生。

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到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再到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刘禹锡,以及晚唐的李商隐、杜牧,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他们在当世就享有崇高的诗歌地位,那仿佛是一个偌大的江湖,风格多样,门派众多,谁都可以出来走两步,谁也不会瞧不起谁。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唐朝以后,诗歌的最高峰渐隐,出现了宋朝重理学、哲学的说理诗,比如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其中,所蕴含的多是“以文入诗”以及“佛门禅机”。

明清诗歌,已失去生机,就不必再提了。

诗词歌赋之“词”

词,有别于“诗”,但又与诗不可分割。

词从一开始,就是伴着诗而来的,很多人说词是诗的变体,是古体诗的长短句与格律诗的韵律相结合的一种文体,被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也就是每一个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填词依据,可以吟唱。

词根据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类似于现在的歌曲),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关于词牌的来历,有这么几种:1、本来就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如《踏歌行》《舞马词》《唉乃曲》《渔歌子》《浪淘沙》《抛绣球》《更漏子》。

词的发展,用一句话概况,就是成于唐代,兴于五代,盛于宋代,延于清代。

我们先来看唐代,据《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长安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另据《敦煌曲子词》考证,现存的160多首敦煌曲子词,大都作自唐玄宗时代直至唐末五代,可能还有玄宗以前的作品。其中除了5篇已经考知为温庭筠、欧阳炯、李杰等人所作,绝大多数的作者是无名氏。这些民间作品有的虽经文人的修改润饰,但大部分仍保留着朴素、真率的民间风格。从以上可以推断,词受到了胡乐影响,起源于民间,后来被文人加工,带到一个新的维度。

唐词的代表作当属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白居易的《忆江南·风景旧曾谙》,李白的《秋风词·秋风清》《长相思·在长安》《忆秦娥·萧声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清平乐·禁庭春昼》,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到晚唐时候,花间派的温庭筠的出现,将词的数量一下子提升了,花间派的代表作《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集,共收集了由18位词人写的500首词,其中温庭筠就有66首。

再到五代十国,倚声填词更蔚为成风。西蜀与南唐二地,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成为词人汇集的两大基地。西蜀词人的词大多收集在《花间集》里。西蜀花间词人中,以韦庄的成就最高;而南唐词人中则以李璟、李煜、冯延巳最为出色。南唐后主李煜被俘之后的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开拓了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进入宋代以后,名家辈出,词的主流依然是沿袭晚唐五代,吟风弄月,注重词的抒情性与音乐性,如二晏、张先等。词的创作在苏轼、辛弃疾等大词人的手上大胆革新,开创豪放派,与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并驾齐驱,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与发展。宋词也脱离“靡靡之音”的狭隘范畴,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得以与唐诗并称,被后人尊为一代文学之胜。不过在这同时,民间词也随着被忽略甚至被埋没了。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被更为口语化、生活化的散曲所取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在清代又再次苏醒。其中清词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名声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当然是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生一世一双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片伤心画不成”,他的词直追唐后主李煜,他的人生际遇也和李后主极为相似,王国维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诗词歌赋之“歌”

说到歌,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流行歌曲,民谣、摇滚、民族、古典、西部音乐,这些确实都是“歌”,而且和文学作品中的“歌”不可分割。

对比古今,当代我们的艺术形式太多了,舞蹈、戏剧、电影、话剧、音乐会、蹦迪、相声、小品、电视,古人的娱乐形式则相对拘于歌舞。我们抛开少数民族的舞蹈的话,古代的“舞”一般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观看的,而“歌”则相对容易,也来得快。

其实,正如上面所说,从诗诞生的那一天,就和歌从未分开过,歌早于诗,诗最初是从歌词演化而来,后来被文人不断发扬了。《诗经》里所有的篇章都是可以入乐歌唱的(所以又被称为《诗歌》,是“音乐文学”的鼻祖),再往前推,最早的古风《弹歌》写“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击壤歌》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腊辞》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南风歌》写“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荆轲歌》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越人歌》写“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些古诗题目就是“**歌”,都是上古先民在生活当中,发自内心的感叹和最真挚的吟唱。

《诗经》之后,汉乐府跟随而来。这里需要说一下,“乐府”是个政府部门,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这和《诗经》里的国风的来源又很类似),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诗”,或简称“乐府”。汉乐府中最有名的就是《孔雀东南飞》,它歌颂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死不渝的爱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除此之外,《陌上桑》《白头吟》《长歌行》《上邪》《江南》《有所思》等也很有代表性,《羽林郎》《东门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汉乐府之后,南北朝民歌迎来了大发展。它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意识到,所谓的“诗”是大雅之堂的,专业的,多由文人创造;而所谓的“歌”,大部分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歌唱的。回到正题,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由于南北的长期对峙,北朝又受鲜卑贵族统治,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都大不相同,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乐府诗集》所谓“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正扼要地说明了这种不同。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木兰诗》又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加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这里的乐府已非本来面目,属于形式范畴了)。

再往后,唐代的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人发起的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口号的“新乐府运动”成为这一命脉的延续,他们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这里的“新乐府”是相对“汉乐府”而言的,不同之处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相同之处是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的《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关于“歌”,这里再补充两点:一是古代的歌分为三大类: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雅乐是汉魏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清商曲的简称,大部分是汉魏六朝以来的“街陌谣讴”;宴乐(或作谯乐,燕乐,是当时宴会时演奏的音乐)主要成分是西域音乐,是中国西部各兄弟民族的音乐,以及中亚细亚和印度的音乐;二是古代的歌所依据的是“宫调”作曲,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

唐代以后,宋词、元曲虽然皆可吟唱,也被称为“乐府”,但已非原本的“诗歌”面目,成为一种多用于娱乐,放松情绪的音乐载体,“歌”从《诗经》、汉乐府、南北朝民歌、新乐府运动承载的“现实主义精神”已经很少了。

诗词歌赋之“赋”

这里的赋,我们可以有多重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之一,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手法的模式化归纳,即“赋、比、兴”,按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第二种理解是我们常说的“赋诗一首”,这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按事先规定的题目或者主题去写诗,以及广泛用于科举的“试帖诗”或“应制诗”,就是“赋诗”,南朝梁元帝的《赋得兰泽多芳草》,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都是这样的代表。这种理解,其实还是没有脱离前面的“赋比兴”的范畴,“赋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写诗”的意思。

第三种理解应该是更大众的理解,那就是如果把诗、词、歌统称为“诗歌”的话,赋则是“文”了,虽然它不是四大文学形式中的“散文”,但是放在“诗歌”门类里也并不恰当。所以这就略显尴尬了:赋的韵律感、节奏感,偏向于诗歌,但它的语言又偏向于散文,这样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竟有些不伦不类了。

通常,我们把赋按时间轴和形式分为这么几类:

一是“短赋”,以先秦诸子百家中的荀子为代表,创作了《赋礼》、《赋知》、《赋云》、《赋蚕》、《赋箴》等多篇叙事性短赋。

二是“骚赋”,作品以《楚辞》为代表,人物以屈原、宋玉为代表,屈原的《离骚》体中的“……兮……”至今是很多赋文的常用词,宋玉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则开创了赋的别样空间。

三是“辞赋”,又被称为“汉赋”,“大赋”,这是赋在中国文学中的最高成就和最高代表,汉赋与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相并列,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印象,它与唐诗反映盛唐一样,代表了不可一世的大汉气象。汉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分别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长门赋》、《大人赋》、《凌云赋》;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和《归田赋》。

四是“骈赋”,以魏晋时期为主,曹植的《洛神赋》,晋代潘岳的《闲居赋》,左思的《三都赋》都是骈赋的典型代表,还有“骈文”代表王勃天才般的作品《滕王阁序》,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庾信的《哀江南赋》。

五是“律赋”,以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为代表。

六是“文赋”,以宋代苏轼的《赤壁赋》,欧阳修的《秋声赋》为代表,宋赋或者文赋和汉赋已经大相径庭,内容更现实,形式更自由,更偏向于散文化了,在这里面,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可谓光耀千古,比司马相如、扬雄的汉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我们也不得不说,不管是散文、骈文、诗、词,都是一种文字载体罢了,最重要的还是里面所体现的思想,就像苏轼一样,什么文体在他的笔下都被运用的出神入化,来去自由。

七是“小赋”,以明清的部分性灵派作家为代表,写的赋文很空灵,注重意境的表达和节奏、韵律等形式上的美感。

说到这里,诗词歌赋就告一段落了,不希望你全部掌握,信手拈来,最起码在别人提到的时候,在书上看到的时候,能区分不同的文体,能说出来。

更多精彩,关注“林泉观”

到底什么是“赋比兴”,在诗词创作中如何使用?

“赋比兴”之说从何而来?我们搞清楚起源,就知道了原本的具体含义,再看一些在诗歌中的应用实例。

关于“赋比兴”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这是不是诗的六种形式呢?非也。《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

故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这里就解释得比较清楚了。《诗经》从内容和音乐的乐调上来划分,分三个门类,就是“风、雅、颂”,是为“《诗》篇之异体”。

“赋、比、兴”,是创作诗的三种不同修辞方法,“《诗》文之异辞耳”。用三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写出来三大门类的诗歌作品,共同称为“六义”。

因为中国诗词以《诗经》为万世之宗,这三种修辞手法被总结出来之后,一直沿用在诗词创作中,成为写诗的最基本的几种手法。虽然不断有新的手法出现,但并不影响,也无法离开这三种基本手法的范畴。

赋,就是说事。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联想。

因为是从《诗经》而来,我们就举几个《诗经》中的例子,至于后来诗歌中的赋比兴实在太多,大家可以自行分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子之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句诗前面写景,后面写事情,两者之间有没有关联?也许有,但是联系不紧密,这里首要的是把景色和事情说清楚。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但是我们看到因为桃花的灿烂,产生了这个女子旺家的想法,这里面隐藏了类比吗?是不是由景色联想到女子的性格和当家才能?都有可能。

所以,赋、比、兴,特别是赋和比、兴一般是共同存在,互相作用的。

这两句还是以赋为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国风·魏风·硕鼠》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诗歌创作者从一开始创作这首诗的目的,就不是唱给大老鼠听的。这里非常明显的有所指代,也就是用硕鼠来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者。但是又不敢直言,所以才会有这种“指桑骂槐”的讽喻诗歌的出现。

这里就是典型的比喻、类比。孔颖达曾言:

“比”者,比托于物,不敢正言,似有所畏惧,故云“见今之失,取比类以言之”。

古代老百姓对统治者、臣下对君上,都有很多不敢言的时候,这个时候用打比方来让人明白,不失为一种婉转的劝谏方式。

当然,到了今天,我们的比喻就更加丰富,使用场景也就更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关雎》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那么“兴”和“比”有什么不同呢?就是思维先后的不同。假如我们这里改写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都爱淑女啊,就好像雎鸠在河中相向和鸣。

这就是“比”了。也就是说由事物、景色引发联想、思考,我们称之为“兴”。而主动的选用事物、景色来类比我们的心思,则是“比”。

现代例举

总的来说,赋比兴是最基础的三种诗词修辞手法。这个并非诗词独有,我们在写文章、说话中都会使用,只不过古人很早就把这几种方法总结了并提出来。

即使在今天的现代诗歌中,也是必然使用到的。

比如我们说“伟大祖国的山河壮丽”,这就是“赋”。我们高歌“祖国山河美如画”这就是“比”。我们看到山河壮丽,说“山河多娇,祖国伟大。”这就是“赋”中带“兴”。

这样说,是不是更直接明白了呢?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写上林赋得心上人什么意思?司马相如《上林赋》全文完整版

为什么写上林赋得心上人?最近网上很流行写上林赋得心上人,但不少小伙伴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写林赋得心上人的原因,想了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为什么写上林赋得心上人

一、原因

这个梗源自于古装电视剧《周生如故》。剧情当中男女主的爱情触动了不少人,男女主就是用上林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全篇最为触动人心的是这句:色授魂与,心愉于侧,大家对这句话的印象非常深。

后来为了表达爱意在网络上纷纷开始抄写上林赋,主要是表达对恋人的真挚情谊。

“写上林赋,得心上人”的意思是:只要坚持抄写完《上林赋》,就可以得到心爱的人。

这是因为上林赋的篇幅非常的长,并且字也很难写,很少有人能坚持住抄写完。所以喜欢一个人的话就选择为他抄写上林赋,抄写完的话也是表达自己的心意。

全篇抄写完成表达自己的爱意,对对方从一而终,并且满怀深意,在网络上是爱一个人的表达方式。

二、上林赋完整版

上林赋 西汉司马相如著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滭弗宓汩,逼侧泌瀄。横流逆折,转腾潎冽,滂濞沆溉。穹隆云桡,宛潬胶戾。逾波趋浥,涖涖下濑。批岩冲拥,奔扬滞沛。临坻注壑,瀺灂霣坠,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汩濦漂疾。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太湖,衍溢陂池。于是乎鲛龙赤螭,䱭䲛渐离,鰅鰫鳍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讙声,万物众伙。明月珠子,的砾江靡。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鸿鹔鹄鸨,鴐 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䴔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参嵳,九嵕嶻嶭。南山峨峨,岩陁甗崎,摧崣崛崎。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阜陵别岛,崴磈葨廆,丘虚堀礨,隐辚郁垒,登降施靡,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揜以绿蕙,被以江蓠,糅以蘪芜,杂以留夷。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槀本射干,茈姜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苎青薠,布濩闳泽,延曼太原。离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肸蚃布写,晻薆咇茀。

“于是乎周览泛观,缜纷轧芴,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入乎西陂。其南则隆冬生长,涌水跃波。其兽则㺎旄貘嫠,沈牛麈麋,赤首圜题,穷奇象犀。其北则盛夏含冻裂地,涉冰揭河。其兽则麒麟角端,騊駼橐驼,蛩蛩驒騱,駃騠驴骡六庵注。

“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华榱璧珰,辇道纚属,步櫩周流,长途中宿。夷嵕筑堂,累台增成,岩窔洞房,頫杳眇而无见,仰攀橑而扪天,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扦于楯轩,青龙蚴蟉于东箱,象舆婉僤于西清,灵圄燕于闲馆,偓佺之伦,暴于南荣。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盘石振崖,嵚岩倚倾。嵯峨磼礏,刻削峥嵘。玫瑰碧琳,珊瑚丛生,琘玉旁唐,玢豳文鳞,赤瑕驳荦,杂臿其间,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崒丘陵,下平原,扬翠叶,扤紫茎,发红华,垂朱荣,煌煌扈扈,照曜钜野。沙棠栎槠,华枫枰栌,留落胥邪,仁频并闾,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夸条直畅,实叶葰楙,攒立丛倚,连卷欐佹,崔错癹骫,坑衡閜砢,垂条扶疏,落英幡纚,,纷溶箾蔘,猗狔从风,藰莅卉歙,盖象金石之声,管籥之音。偨池茈虒,旋还乎后宫,杂袭絫辑,被山缘谷,循阪下隰,视之无端,究之无穷。

“于是乎玄猨素雌,蜼玃飞鸓,蛭蜩蠼猱,獑胡豰蛫,栖息乎其间。长啸哀鸣,翩幡互经。夭蟜枝格,偃蹇杪颠。隃绝梁,腾殊榛,捷垂条,掉希间,牢落陆离,烂漫远迁。若此者数百千处。娱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乘镂象,六玉虬,拖蜺旌,靡云旗,前皮轩,后道游。孙叔奉辔,卫公参乘,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鼓严簿,纵猎者,河江为阹,泰山为橹,车骑雷起,殷天动地,先后陆离,离散别追。淫淫裔裔,缘陵流泽,云布雨施。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壄羊,蒙鹖苏,绔白虎,被班文,跨壄马,凌三嵕之危,下碛历之坻。径峻赴险,越壑厉水。椎蜚廉,弄獬豸,格虾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于是乘舆弭节徘徊,翱翔往来,睨部曲之进退,览将帅之变态。然后侵淫促节,儵夐远去,流离轻禽,蹴履狡兽。轊白鹿,捷狡兔,轶赤电,遗光耀。追怪物,出宇宙,弯蕃弱,满白羽,射游枭,栎蜚遽。择肉而后发,先中而命处,弦矢分,艺殪仆。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历骇猋,乘虚无,与神俱。躏玄鹤,乱昆鸡,遒孔鸾,促鵔鸃,拂翳鸟,捎凤凰,捷鹓鶵,揜焦明。道尽途殚,回车而还。消遥乎襄羊,降集乎北纮,率乎直指,晻乎反乡。蹷石阙,历封峦,过鳷鹊,望露寒,下棠梨,息宜春,西驰宣曲,濯鹢牛首,登龙台,掩细柳。观士大夫之勤略,均猎者之所得获,徒车之所轥轹,步骑之所蹂若,人臣之所蹈籍,与其穷极倦谻,惊惮詟伏,不被创刃而死者,他他籍籍,填坑满谷,掩平弥泽。

“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颢天之台,张乐乎轇輵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巴渝宋蔡,淮南干遮,文成颠歌,族居递奏,金鼓迭起,铿鎗闛鞈,洞心骇耳。荆吴郑卫之声,韶濩武象之乐,阴淫案衍之音,鄢郢缤纷,激楚结风。俳优侏儒,狄鞮之倡,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嬛绰约,柔桡嫚嫚,妩媚孅弱。曳独茧之褕绁,眇阎易以恤削,便姗嫳屑,与俗殊服,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粲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

“于是酒中乐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览听馀闲,无事弃日,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于此。恐后叶靡丽,遂往而不返,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于是乎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隤墙填堑,使山泽之人得至焉。实陂池而勿禁,虚宫馆而勿仞,发仓廪以救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

“于是历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鸾,游于六艺之囿,驰骛乎仁义之涂,览观《春秋》之林,射《狸首》,兼《驺虞》,弋玄鹤,舞干戚,载云䍐,揜群雅,悲《伐檀》,乐乐胥,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述《易》道,放怪兽,登明堂,坐清庙,次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内,靡不受获。于斯之时,天下大说,乡风而听,随流而化,芔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王,而功羡于五帝。若此故猎,乃可喜也。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垦辟,而人无所食也。夫以诸侯之细,而乐万乘之侈,仆恐百姓被其尤也。”

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逡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受命矣。”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为什么写上林赋得心上人,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来源:游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