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开店的技巧
作者: 龚文祥 来源: 中国营销传播网 图源:网搜 侵删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信息学习、交流,非商业盈利用途。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小编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对内容进行删除
如果你漫步在深圳的街头,你会很容易识别潮汕人开的店。首先他们的招牌店名一律是中国传统的“诚,昌,达,高”等这些吉祥字的组合,并没有特别的新意。潮汕人开的店形象设计一般也不很讲究,他们的店面LOGO(标志)一律是店面名字的拼音字母的组合,很少用英文的,一般也不专门设计。另外店门口一律功夫茶的摆设,穿着拖鞋守店的老板操一口难懂的潮州话,并且对不是说广东话的顾客总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这些都构成了许多潮汕人开的店面的外在形象特征。
可是就是这些形象不怎么样的潮汕人开的店,控制了深圳大部分的零售渠道。不仅潮汕人开的士多(STORE商店的音译)店无孔不入,满街都是,而且深圳主要的批发专业市场如深圳通信市场,电脑市场,深圳小店的主要进货地湖贝路批发市场等大都是潮汕人在经营把持。
很多深圳白领们开的店,还有一些大公司开的有着很好形象的正规连锁店,很多时候往往就是竞争不过这些“散兵游勇”。虽然他们心里往往看不上上面所说的形象不怎么好的“潮汕店”,甚至看低这些没有多少文化的潮汕人,因为他们有着普遍的初中没有毕业就经商的传统(所以一写潮汕人的发家史就一定要说某某初中没有毕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身价多少个亿,包括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但白领们又不得不佩服这些潮汕人的店比他们的店活的“滋润”多了,赚钱的本领高多了。敝人在打工之余也曾在深圳开过一家手机店,周围的竞争对手全部是潮汕人开的手机店,而且所有的手机批发商都是潮汕人,再加上本人曾经担任一家著名保健品公司的深圳经理,面对的经销商和小药店大部分也是“潮汕系”,于是有意识的观察与揣摩了一些潮汕人不为人知的开店“秘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潮汕人开店成功,或者说会开店,首先是源于潮汕人开店经商的传统优势。开店成为潮汕人的一种最基本生活方式。“饿死不打工”是专门针对潮汕人说的。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几岁帮助家里看店做生意,或在乡亲的店里帮忙,很早就学会了经商的本领。另外很多潮汕人把开店赚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这种非常现实主义的对生活没有其他幻想的专注心态,以及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是十分有利于他们的开店经商成功的。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优势就是潮汕人的团结与他们特有的相互认同的人际关系,这个优势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比拟的。批发渠道很多是潮汕系,零售渠道大多也是潮汕系,他们互相帮衬,互通有无,共同发财,总是能拿到最便宜的货源,开店赚钱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一些,况且他们往往还能吃苦耐劳。但这些因素不说大家也知道,而具体说到不为外人所知的开店赚钱的操作层面的技巧,潮汕人还是有着许多独特的经营手段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商者无域
“商者无域”是说潮汕人什么赚钱做什么,表现在开店方面,就是随时准备变化,灵活适应市场。我在深圳经常留意一条街的铺面变化,比如说,当一个新楼盘盖起来后,潮汕人会联合起来在一条新街上开一系列店,如装饰材料店,五金店,窗帘店等等,针对新房家庭需要,店面服务与产品互相补充,互相带来人气。一,两年后,潮汕系们就改头换面,纷纷变为餐厅,药店,发廊等。另外一个体现潮汕人什么赚钱做什么的“商者无域”理念的是潮汕人把所开的店作为一个“生意信息中心”,潮汕人在店里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他们谈的往往是谁谁谁怎么发财了,哪里又有一个赚钱的买卖机会,并不局限于现在店面的生意。所以潮汕人发家往往是开一个小铺的时候利用信息做成一个“大买卖”而完成原始积累的。
二、店库合一,破店经营的聚集人气的技巧
许多潮汕人开的大的店面都是店面与仓库连在一起的,表面上看起来很杂乱,哪儿都堆满了商品,有时都难以落脚,其实店堂大量存货并不会影响形象,反而往往会促进销售。有意把货堆在店内,让顾客觉得虽然拥挤,但是很热闹,而且产品离得近就看得清,找人咨询也很方便,并造成货源充足的感觉。这就往往会造成店铺商品与人气都很旺盛的感觉。如果你在深圳发现有小的店铺三面墙都打通,人可以方便的从四面八方进入店里,而且水果摊大面积的延伸出小店很多米远,那肯定是潮州人开的店,他们往往会懂得充分利用与拓展空间,而决不局限于小店的空间。
三、薄利多销,平价出货的技巧
潮汕人经商的传统就是薄利多销,并且将这一简单技巧发挥到极致。潮汕人只要有一点点利润必将货出手,他们比较看重现金流,用他们的方言说就是“百赊不如五十现”。不象其他地方的人一定要规定自己能赚一定的利润差价才肯出货。
卖电器的北京国美让人以为是北京人开的店,其实在背后操纵的是一个初中没有毕业18岁就在北京开店的汕头人黄光裕。在零售界须高看一眼的国美,其实是潮汕人将薄利多销的开店技巧发挥到极致的结果。他开始开店发家时利用的其中一个技巧就是平价出货,即国美的电器从厂家进货价是多少,就以多少价出货,一分钱都不加价。但潮汕人做生意从来是不亏本的。虽然国美卖电器不赚钱,但赚了人气。他靠人气赚钱,靠卖小配件,像电池,天线,耳机,磁带,机柜什么的利润赚钱,因为顾客一般不太计较这些产品的价格,又是急用,大多愿意一起买。这些小电器的利润都比较高,量一大利润也就很可观了。典型的“卖给你的灯,让你买我的油”策略。另外因为卖的量可观,家电厂家给国美打广告,国美免费赚了广告费,最重要的是厂家有年底销量返点,还是因为量很大,返利也就很可观。
四、低于进货价出货的技巧
我在做保健品深圳公司经理时,常与潮汕人开的批发兼零售店打交道,发现这些潮汕商人经常低于我给他的进货价出货,即我给他们的口服液的价格是21元一盒,他们往往20元甚至更低就卖去了,不是一次两次,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潮州老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很快知道了他们的“伎俩”,后来好事者的我还同时在学院派的“中国MBA网站”及营销实战派的“中国营销传播网”发了一个帖子,“考考大家:如果一个商家从厂家进货价为20元,它却已19元出货,而且他还能赚钱,你知道其中背后的原因吗?请给出3种以上答案”。结果学院派的营销朋友们没有几个能完整回答出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营销问题,而实战派营销网友中只要是和潮汕商人打过交道的,往往都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下面是这些潮汕系的店主经常“玩“的经商技巧:
(一)利用带货的技巧:
我的潮汕批发商是专门做批发下游潮汕小超市与小店的生意的,当时我的产品是保健品中最畅销的,为了吸引他的下游,他经常用我的产品作为诱饵,故意亏本出货,引来更多的小店进货,而小店肯定要进货其他高利润产品的,所以总体来说他是赚钱的。而作为零售的技巧手段,故意将一两种最畅销的产品低于成本价销售,造成整个卖场价格便宜,也能带动了其他高利润产品的销售.
(二)换货的技巧
这是潮州商人惯用的技巧.我的批发商是深圳最主要的保健品批发商之一,他经常与另外一些深圳大的潮汕系保健品批发商彼此都低价换货, 由于他们各自都能从厂家拿到最低的价格,这样他们就通过低价交换在此行业多了几种最低价的产品资源,于是就有更多的小店到他们的店进货.他们多了一种吸引客户的筹码,就能赚更多的钱.
(三)利用销售返点
我们的对经销商销售有返利政策,而每当他销售到达一定量时为了拿到返利,他就低于进货价出货冲量,而潮汕人都有算帐的天才,赚多少亏多少,最终手上的现金如何得到最大的利用与增值,他们心里算的很清楚。另外潮汕商人喜欢大批量的现金交易,对以月结、代销等交易政策的厂家,当然对这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潮汕系们另眼对待。潮汕系们就上下其手,利用现金赚钱。
上述价格运用的技巧并不是潮汕人所独有,却是他们应用最多的赚钱手段,当然这会带来厂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混乱的问题。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恰好深圳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安徽小伙子讲述他受潮州人开店启发从而成为身价千万的大型商场老板的真实故事:这位小伙子90年代初是深圳一家商场的业务主管,一天来了一个很不起眼的潮州人要租商场门口被弃置不用1平方米的地方卖水果,租金为1000元一个月,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潮州人一个人卖水果第一个月就上交商场货款17万元,给他相当大的冲击与启发,他于是辞职如法炮制,学这个潮汕人在另外一家商场门口租了几平方米的地方卖水果,结果第1年就赚了30万完成了原始积累。我想作为一个小型的开店创业朋友们,我们不需要看那些动不动就以宝洁,沃尔玛为案例的遥不可及的经营技巧,我们只需要向我们身边的潮汕系们,温州系们学一招半式就有可能创业成功。当然,潮汕人 “目的就是一切,手段是无所谓”的赚钱哲学如今也使他们赢得不诚信的名声,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
记忆泰州海陵老字号
建囯前,泰州海陵是一座典型的商贸城市,是苏中里下河地区的重要门户。全城虽说只有几万的人口,却有4成以上在为商贸事务奔忙。
古城内外,一派繁华,海陵路贯穿南北八九里大大小小的商业街就有:演化桥八大家、孙家桥、杨桥口、通仓桥、彩衣街、篮子行街、西坝囗、坡子街、城门口、人民路、王家桥、大林桥、税务桥、八字桥、昇仙桥、南门高桥;东西向的东大街、西仓街、下坝大街、月城大街;县前街、府后街、鼓楼街、税务桥街;升仙桥街、南门大街、高桥南街…一路走来两边街铺林立人头攒动极其热闹…成为周边四乡八镇乡民购物必到之地,故有小上海之称。
那时候,泰州海陵的商业店铺星罗棋布比比皆是,城市虽小各行各业行当齐全门类广泛几乎包括衣食住行玩各个方面。大店家、小商铺一家接一家,一档连一档,几乎把各条街都撑得满满的,街上不少老住户都把可供作铺面、摊面、门面房的房屋腾让出来,提供给做生意的人租用,图的就是赚些租金。
俗话说:“吃了五谷难免不生灾。”买中药,老字号有四家:坡子街的德新元、斜对杨桥东口的存济昌、东大街坛场巷头的张曙家药铺子,还有一家是德恒新。卖西药,名老字号有三家:一是坡子街的中法大药房,老板邵彬甫,是位进步开明士绅,据说当年跟陈老总有私交;二是五洲大药房,老板姓钱,店就开在大林桥北侧;三是瑞林大药房,是位陈姓的人家开的,药房就座落在储巏解元坊与会元牌坊中端的街面上……
外地人到泰州,开房间、住旅馆,有钱的进万华楼、去文明旅社、住大陆饭店;腰包不鼓的,就住杨大房、悦来客栈、蓉芳旅馆,虽说它们比前三家要低个档次,却也是响当当的老字号。泰州人讲究休闲,喜欢进浴室泡个澡。老字号的澡堂也是三家,一是大观园,二是甘雨香,三是斯文雅堂。除了这三家高档次的,东大街的东城浴室、西仓街的西泉浴室、新巷中段的新新池、通仓桥口的温泉浴室以及下坝的北海浴室,也都是颇负盛名的老字号。
泰州老照片老坡子街
在各行各业众多老字号的商家里,有三家名牌工厂是不可不提的,它们是:大东桥东的振泰电厂、万字会内的华泰纱厂和座落在西郊九里沟的泰来面粉厂……
拓宽改造前的坡子街
拓宽改造前的坡子街
老坡子街两侧商铺林立
坡子街是泰州海陵的商业地标1951年坡子街拓宽
海陵坡子街商圈
一条商业街的繁华与著名,靠的当然不是长度。泰州海陵坡子街,特色恰恰在于“老字号”林立与“小而全”的行业种类。它构成的气象就是“精致”。
也许“东亚病夫”这顶帽子戴在国人头上年久日深,最初入住坡子街的正是药店。据《吴陵野记》载:清康熙初年开业的谭广裕药铺,广集省外名贵药材,兼营批发零售,名噪一时。清赵瑜在《竹枝词》中称“谭家药铺旧招牌,是冠通城一字街”。
道光二十五年(1845)开业的德兴元药铺,亦货皆道地,非他铺所及。之前还有嘉庆年间开业的曹鼎盛,作为南货业的老辈,一百多年虽然数易其主,解放前夕仍有王姓、蒋姓等人经营,店号仍称鼎盛。其时,德新元的膏药、鼎盛的蜡烛皆见称独步。
南货店鼎盛后是杂货铺(大兴昌),杂货店后是绸布店,这便是三十年代的天福绸缎局与天成泰布店,布店之后是珠宝店,自坡子街至大林桥就有十多家接着是洪三泰、方广大茶叶店、钱泰昌帽店、五云斋茶食店、萧万兴五金店……
旧时坡子街的饮食文化颇有品味,正由于饮食名店或老字号在此。道光前后开业的绿雨楼茶社,设于街东侧中段,相传楼址原为北宋查宰相府查小姐的梳妆楼,木楼二层,结构古雅,厅堂宽敞,正中悬“绿雨楼”匾额。是昔时骚人墨客品茗研讨诗文之地。清人朱赊庭《竹枝词》赞曰:“莫言天上神仙府,且说人间宰相家,富贵浮云嗟过眼,楼开绿雨试新茶。”绿雨楼茶社是泰州茶寮中最为古者。
1925年,居士吴静安等人将茶社改建为泰州唯一的素食茶馆,易名功德林。一时,僧尼、居士和素食者咸乐趋此,构成坡子街又一特色。具有特色的传统食品大炉烧饼、小磨麻油也以坡子街为最。挡军楼东侧弯子街口的大炉烧饼味美诱人。
城门吊桥口向东五十米左右沿河有一小磨麻油坊,在桥口就闻到奇香。难怪储树人《竹枝词》赞曰:“拣匀淘净炒微黄,小磨麻油特擅长。同在一城分水土,南门不及北门香。”
旧时坡子街不但商贾云集,市面繁荣,小商小贩也将此视为“活水”之源头。每日清晨四五点钟,坡子街各商店尚未开门,众多菜农、渔民、小贩纷纷挑来蔬菜、鱼虾等物集聚于此,进行交易。还有挑担卖饺面的,“剥剥剥”地敲着竹梆子在街上来回走动。近乡的瓦木工人,每天上工前都聚在“功德林”(或富春茶馆)门前,等候各坊的瓦木“作头”即“工头”前来分配去处。
下午卖香干臭干、茴香螺蛳、油炸臭干、蜜酒酿等小吃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而“斜角烧饼(早晨是圆的),则像专门提示“下午到了”而永不失约地散布出芝麻的香味。坡子街的名气与商品大全,客观上也形成区域商业中心。每年农历一进腊月,北边里下河一带(港口、朱庄、边城、周庄等),南边(姜堰、泰兴西北部)及西边(江都、吴桥、嘶马、周家楼、王家河等)四乡八镇的人流纷纷涌入坡子街购买年货,推独轮车、肩挑大箩筐的络绎于市。
坡子街的东侧至东上河边,西侧至西上河边,都是大片民宅,是旧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如果说坡子街是泰州商业的主动脉,那么分布于坡子街两侧的东河路、天德巷、天禄街、弯子街、新民街、益民街、新巷、严家巷席行巷就是若干“毛细血管”。故而大、小行应运而生。东河路有木行,上河边有鲜货(水果)行、盐行、粮行。新桥口有铁匠铺,大至犁头、大锹,小至门塔、剪刀均有,锅铲尤为著名。故而,泰州人称言辞机敏锋利之人便叫:“新桥口的铲子!”
在这些“毛细血管”中,“吃、住”的服务业最为兴旺。除了街面上的功德林素食馆,挡军楼东侧紫滕花架附近有海陵春(后改为富春),天禄街东头大东桥附近有大东酒楼、大陆饭店等。
浴室有天禄街老字号大观园(后改为“泰州浴室”),新巷内有新巷浴室(后改为“新新池”)。浴室对门有“蓉芳客栈”,天禄街有“文明旅馆”(陈毅东进在此下榻),新民街有大方旅馆。规模较小、房价低廉的小客栈,多集中于上河边码头附近,面对城河,门前悬挂灯笼一只,上书店名,每至夜间,月色溶溶,旅人徘徊,灯笼如在水中招唤。其时,大东酒楼临河东窗,往往传出王石青的清曲与张氏弹词,悦耳动听,成为“天滋”(“天滋亭”位于东城河)一景。
到了清代,泰州城最繁荣的地段,要数城北门外的坡子街了。此街南北走向,长约300米。在街的北段有一条横着的小街,街西叫林家巷,街东称天禄街,寓有“天赐福禄”的吉祥之意。就在坡子街与天禄街的拐角处,在同春杂货店东隔壁和大观园浴室西隔壁,有一座新型的旅馆,虽不大,但居住条件很好,名为“文明旅馆”。
旅馆,旧称“客栈”,“客寓”或“下处”(即下塌之处)。清代前期,泰州旅馆以扬郡试院(扬属八县考秀才的地方)附近居多。民国时期,因泰州未遭战祸,旅馆业发展较快,由49家发展到1949年的93家。其中有文明、大陆、大方、绿扬等,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上,而位于大东桥的“留春社”可谓是泰州最早的一家老字号了。由于整个城市商贸经营得异常繁荣,各条大街上的老字号、新门面也就越修越时尚,越建越气派。先是坡子街上几家老字号的绸缎店进行了装修。
天福、同福、义大、伦昌、久泰、永泰、天成泰等几乎同时在自家店门前支起脚手架,大兴土木,大搞起门面改造的装潢。他们先是在原平瓦房的前端,另外加砌了一道假二层,亦或是假三层的单墙面,然后再浓墨重彩地大肆进行装潢,或邀书法家榜书字号,或请大名头题写店名。本坊书道的髙人分別为各家题写牌号、店名,一时里,成了满城争说的盛事。天福布店收钱时,用那半空来回穿梭的铁夹子,成为一壮丽风景,几道铁丝票夹来回穿梭,常常吸引人们驻足观看。那时从收银台到各个柜台都有铁丝相连,就像一张辐射的大网。夹着钱和发票的铁夹子,被用力一推,就随着小滑轮嗖嗖地飞过头顶,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呀。
天福布店
更为甚者,义大的大股东与一家电料商合作,为义大绸缎店新装修的门楼上首先设计安装了一组以自家字号为标志的霓虹灯。按说霓虹灯这种新光源,在上世纪40年代实在是太新奇的玩意儿,居然当时能出现在泰州的街面上,这在当时是十分新鲜加稀奇的事。果然,待到家家拆除脚手架,又各自以其高大的门楼、全新的店容准备迎接众多蜂涌而至的顾客时,突然于一日的傍晩时分,在老字号义大的新门楼上,竟亮起了五彩绚丽、闪烁跳动、似星若萤的霓虹灯来。这一下子,就把新装修的几家绸缎店的主人们惊呆了……到头来,他们只得重支脚手架,重挖墙打洞、埋线接电,又忙乎了半个把月。待到家家都把霓虹灯、日光灯安装齐全,古老的坡子街因此而焕发了新容……
铜锡店,晚清、民国期间,泰州也有多家铜锡店,泰州旧商会资料显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城内此类店铺有二十余家,南门大街的李同兴、北门的杜兴隆、彩衣街的姚佑和及徐长记、税务桥南大街的华万兴和时庆记、挡军楼后街的源茂泰、东坝口的姚万和、三民街的王义兴、严家巷的福兴祥、旗杆巷的同泰源、清化桥大街的藤茂盛等店铺是其中规模较大的几家。
老字号茶馆店,有犂头街北口的富春、紫藤花架南角的海陵春、且乐桥东侧的斌园、北门桥的回春馆和坡子街的功德林;茶叶店老字号有洪三泰、方广大、胡源泰,还有后来的洪义泰和。
烧腊美食,就奔老字号老山珍(专卖熏魚、熏鸡、熏烧雀子)、老正兴(专卖猪头肉)、小腊龙(专卖盐水卤鸭)。
茶食,著名老字号有吉呈祥、吉陞、五云斋;要拍照片了,最有名的老字号要数支资、二我、留缘、兄弟、摩登,还有大同。
如果无聊休闲,那就去听评书、赏清曲。要听评话,听王少堂说《水浒》、康重华讲《三国》,就到饮香书场。要欣赏王万青、尤庆乐唱清曲,听张氏弹词,就得到城北大东酒楼。那里东窗临河,风光佳美。毎到下午二时过后,只要走进场内,选好座位,便马上有堂倌捧来一碗香茗,等先生拍了醒板、拨了弦子,就可听弹唱了…….
西仓商业一条街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鉴于江水直灌里下河之患,在北门外下官运盐河人口处建东西二坝。以消弭水灾。从此上、下河被隔开,往来船只必须过坝。东西两坝口及北城河沿地段遂成盐、粮转运中心。
清代在郁浦东设泰坝监掣署,泰属十一场(富安、安丰、东台、丁溪等)的盐引,由场船运至泰州后须经坝署称掣,然后另雇屯船运送仪征批验查核,再运往皖、赣、湘、鄂各引岸。当年稻河三浦——马浦、大浦、郁浦和老西河边西浦,挑夫千计,抬盐过坝,邪许之声,日夕不断。西仓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商贾云集,百业兴旺。
旧时粮店
西仓街有两多。一是米店多,在近十家米店中,首屈一指者是百花潭巷西侧的泰丰米号,店房九十间,备有柴油机一部,机器碾米,是西仓街第一家具有机械加工能力的作坊。二是油店多,坝署东蒋氏油店,资金最为雄厚。其对面是全街最“洋气”的建筑——万花楼旅馆,二楼有廊沿临街,旅客可凭栏观望街景。
坝署东较大的店铺还有盛成南货店、大吉祥茶食店、鼎盛馆茶食店以及黄春源酱园店。小磨麻油是泰州特产,1929年曾获西湖博览会一等奖,同年省农矿厅举办的农产物品展览质量评比中,黄春源酱园店生产的麻油荣获三等奖。水巷口姚恒和酱园店生产的麻油,亦香味浓郁,色泽清纯。西浦迤西,较大的商店有庄恒昌南货店、孙丰泰茶叶店、赵广春中药店与汪恒顺酱园店。
四家老字号浴室:小三元、小沧浪、百花潭、西泉是西仓历史悠久的四家浴室,分布在马浦与西浦之间。道光时州人王广业在《海陵竹枝词》中曾咏道:“大浦西来马浦过,屯船麋集老西河。浴堂茶肆知多少,到此招牌小小多。“
诗后注日:“泰邑浴堂茶肆约五十余所。小龙团、小沧浪、小蓬莱、小三元。以小为名者,多在于西,亦奇。”民初,小沧浪更名新兴。建国后,不少工厂自建浴室,一些老浴室相继被淘汰。四家老字号,最后仅存西泉浴室,2003年迁至都天庙东营业。小蓬莱茶社在青年桥北小蓬莱巷口,此巷得名于茶社。茶社后改名西来轩,以后改作米店。
如果你是文人,想在泰州买点纸张,那就到觉正寺西侧的徐家纸坊,亦或去小菜场往东的来家纸坊,再就是北门月城南侧的强生纸店。倘要买毛笔,就到月城南的老字号卢鸿儒店。选购毛笔,他们家是狼毫、羊毫,大楷、小楷,斗笔、排刷,品种多样,花式齐全。经营文具、簿本的老字号有三“堂”:怀德堂、九经堂、会文堂。当然,还有专门卖书的:大同书局、新泰书店、翰文书店。如果再要印个请柬、帖子什么的,最老的字号就是大林桥口的张仲湘印社、坡子街南端的文化印刷局和歌舞巷对街的美捷印刷厂了……
泰州的百年老字号,最初都与药有关。清康熙初年开业的“谭广裕”药铺是泰州历史上最早的药房店号。
泰州历史上有酿酒传统,其中最有名的枯陈酒就是某种药酒。据清代李汝珍著名小说《镜花缘》记载,当时泰州枯陈酒就在全国55种名酒之列,民国时亦有“泰州枯陈酒与沛县高粱齐名”之说。
清乾隆二年(1737),邑人陈应芳在泰州城北门外通仓桥河西开了片“陈德兴”糟房,以糯米、小麦为原料,加入广木香、当归、陈皮、松丁、松芦、丁香等草药及红枣、麦芽糖配制而成。酒色橙黄而汁甘爽、醇厚而带药香,颇有活络筋骨之特效。故取名枯陈药酒。而陈应芳的技术与配方恰恰受于清雍正年间泰州老中医邹文卿。邹在城北天清巷开设了泰州最早的“邹天德药坊”。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陈德兴枯陈酒仍在生产,注册商标为“陈德兴”。名副其实,正所谓先有德性才要德兴。与二百年青史留名的陈德兴”一样,坡子街“德新元”中药店也是如此。德新元开业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为浙江宁波人杜家祥所开,至民国初年转由浙江人姚元魁接替,仅在德新元招牌“德”字前加“森记”二字。
旧中药店都是前店后坊,各家都生产丸散膏丹等成药门售。为了取信于民,德新元曾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从东北购回一头活鹿,屠宰生产“大补全鹿丸扩大业务。店主在购得活鹿后,即以铁笼运抵泰州,屠宰前先雇吹手,将鹿身披红挂彩置于笼内,由人拾着铁笼游遍全城然后又将装着活鹿的铁笼陈列在店堂,让人参观近一月。当时城内尚无动物园,市民尚未见过活鹿,大家争相目睹,参观者络绎不绝。屠宰日择在当年五月初五午时,当众开刀,以全鹿煨烂炼丸。此举果然奏效,德新元的“大补全鹿丸”名噪苏北,行销多年。
老字号,它承载的是一方地域百姓的信任度,它显彰的是一座城市商贸繁荣的文明史。老字号,是众望所归的口碑;老字号,是诚信经营的标志;老字号,是人文历史的记忆……
追溯老字号,主要目的是探寻它们成功的奥秘,是来弘扬它们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诚信经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是来研究它们的用人之道和企业文化理念等等。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最需要弘扬、最不可或缺的东西。”
\"奥运五金店\"宁波,店名最有文化底蕴的餐厅,我是想不出别家了
单从这家餐厅的名称来看,我就觉得其很符合月湖盛园的定位。
“礼,行事之相;舍,立足之本”妥妥是我大中华千年文化之道,其择址于以江南院落为改造蓝本的月湖盛园,从深厚的历史深处,渲染出时尚的美味。
进入餐厅,上下二层,一楼方桌为主,二楼包间、雅座,整体是以日式装修风格为主,大量使用了轻快的木制构件,木头独有的清香增加了就餐舒适感,并且散发的香气让我感到就餐更自然,再配上暖黄色的灯光,心也跟着沉静了下来。
我们拾阶而上,来至二楼包房,移门关闭,就餐私密性有保障。
弯月形的蘸料盘上,胡麻酱、柑橘酱油、沙茶酱依次摆放,我最喜欢中间的柑橘酱油,酸爽鲜美,想来是最适合和牛的蘸汁了。
寿喜锅底,应该是先热锅将黄油、香葱爆香,再加入汤底,这样的锅底越煮,鲜甜的香气越浓郁。
用“唇红齿白”来形容和牛牡蛎肉、雪月花、和牛保乐肩这三款肉,很是恰当,红白相间,极具诱惑力,放入寿喜锅内,区区数秒既色变熟透,STOP,先别忙着入口,此时,就需要用到服务员刚开始帮我们调和打散的生食级鸡蛋了,牛肉充分被柔滑的蛋液包裹住,牛肉纤维丝丝入味,再蘸点柑橘酱油,送入口腔,瞬间柔软甘甜肉感就会通过舌尖、味蕾直达内心深处。
刺身拼盘
撒尿牛肉丸
湄公河巴沙鱼
日式椒麻鸡,顾名思义,此椒麻鸡非起源于新疆的中式椒麻鸡,腌制入味,花椒增香添麻,鸡肉带皮已然炸至酥香,收汁紧实,鲜咸之余带辣透麻,超级好吃。
水果沙拉
海鲜蒸蛋
盐烤阿根廷大虾,一坨粗盐打底,一掌长的阿根廷大虾盐烤后,咸滋滋的虾肉一丝丝,很有嚼劲。
蔬菜拼盘
就餐全程,服务员招呼还是很周到的,给予我们的就餐体验感不错!
#寻找头条生活家#
#818生活好物#
赚钱分享之五金店
大家好!今天聊聊五金店里面的一些门道,今年听好多朋友都在说实体生意做不下去了,确实传统实体生意很依赖人流量,加之疫情影响就导致很多实体店生意惨淡,做不下去了。这里我就聊聊为什么街边的五金店几乎没什么生意却不会倒闭?我了解的一些五金店一年赚个四五十万不是问题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在我们常人的认知中,一个店面的生意好坏主要取决于人流量的大小,人流量小就直接导致店铺的转化率低,那么生意肯定不会好到哪去的。但是五金店的生意和你们想的不一样。我楼下的五金店我经常光顾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熟络了起来,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一个这样一个小小的五金店经营的秘密。他这个五金店虽然不大但是货品真的很全,而且客户的购买意愿也都很明确,进店的客户几乎都是要买点东西走的。不然你想嘛,平常人谁逛五金店啊。还有就是五金店的经营成本一般多不高,因为不需要太高的人流量自然也就不需要开在繁华的商业中心,绝大部分都开在一些小区的角落,而且不像奶茶店,服装店,不需要很高的加盟费和装修费用,最重要的是人力成本。像我小区楼下的这家五金店就是小两口开的,而且据我观察大多数五金店一般都是夫妻店,如果实在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再雇一个店员就可以了,当然仅仅是这些还不够。老板跟我说啊,现在都是信息时代了,他自己建了一个微信群,只要是客户去他店里购物的,他都会想办法试着加微信,只要你愿意加微信,买东西就给你九八折的优惠,虽然折扣不大,但是大部分人都会愿意加微信的。这样凡是来购买了东西的就会把这些客户拉到自己的微信群里面,提高与用户的粘稠度,而且我发现现在大多数实体店都是这样的,这样有利于二次客户转化。因为他的店是开在住宅区的,客户一般都是周围的住户,老板就会让这些顾客拉他进小区的业主群。这个老板也是很聪明,进群不会打什么广告啊,他把自己的群昵称改成自己五金店的名字,然后时不时地发红包,这样久而久之大家对他的也就有了印象。老板给我分析一般进他店里买东西的顾客都会有一个特点,就是需求特别迫切。我每次去买五金店啊要么就是家里水龙头坏了,要么就是新买的电器不会安装,这些都是很着急的事情,这个时候自然就会有一些人想到:业主群里是不是有个买五金的。凡是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没有一个不着急的。当他们知道你这里还可以送货上门的时候,大多数人们都不愿意专门再出去买的,运费10块钱起步,一般都是老板自己出去送货,老板娘就在家里看店子,有的时候一趟送个七八单,这样一算就是每天光送货上门也有一百多了吧。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家里的水龙头坏了,买一个回来很容易,但是想要装上去却很难。打电话找专门的水电师傅过来安装,对方开口就是100块的上门费,然后这个老板也瞅准了里面的需求,那就是包安装的服务,并且只收50块的安装费,还负责以后的售后维修服务,如果你是客户,你愿不愿意?时间久了,客户积累也就越来越多了,口碑也传出去了,生意也就越来越好了。当然了很多五金店还会做一些像上门开锁、上门接电线、接网线、更换电器、疏通下水道、维修小家电等。假设一天两到三个活,每个赚100元到200元,一天就会有500元左右,通常一个月加起来总有几十个小活儿可以干,收入大概有6到7千元。再除去店租、进货成本,水电费等杂项大概2千元,这方面的收入就有5千元左右。最后一点是被很多人忽视的就是五金店的货品呢,既不像服装店那样会过时,也不像水果店那样会坏掉,时间长了虽然说不会增值哈,但是这些货品保值是没问题的,这也是经营五金店的一个优势啊。最后厚着脸皮和大家求一个强烈推荐,很简单,只需要长按点赞三秒钟就可以了。小编在这里再次谢谢大家了,关注我,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