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敖
姓氏敖
拼音áo
人口约 26 万〔 常见姓氏 〕
排名第 280 位。
位于寇姓 之后,宣姓 之前。
敖姓 起源敖姓主要源自:芈姓、姬姓。
敖姓起源一
源于上古。是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太敖,一做大敖。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
敖姓起源二
出自芈姓。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都被称为敖,这类国君的后代,也被称为敖氏。
敖姓起源三
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改为敖姓的满族老姓包括:敖佳氏、鄂济氏、瓜尔佳氏、乌西勒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敖拉氏(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达斡尔族)、阿尔丹氏(达斡尔族)、额诺氏(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达斡尔族)等。
敖姓起源四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裔孙的封地敖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西周初期,有黄帝的裔孙被周武王姬发再次封于敖山(今河南荥阳),再建大敖国。
敖姓起源五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蒙古八旗姓》、《清朝通典·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的记载:
⑴.蒙古族翁牛特氏,源出扎萨克蒙古翁牛特部,以部为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engnot Hala,所冠汉姓中有敖氏。
⑵.蒙古族乌锡氏,亦称乌新氏、吴西勒氏,源出蒙古巴尔虎部,世居赫彻木(今辽宁新宾),西拉木楞(今黑龙江穆棱、鸡东、密山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Usi Hala,汉义“母水獭”,所冠汉姓多为敖氏、吴氏。
⑶.蒙古族特济氏,亦称台吉氏、唐基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家族,世居扎库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egi Hala,汉义“太子”,满义“后裔”。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云氏、鄂氏、赵氏等。
⑷.蒙古族翁高德氏,后有改为汉字单姓敖氏者。
⑸.蒙古族敖勒高努德氏,后有改为汉字单姓敖氏者。
⑹.蒙古族敖陶格图氏,后有改为汉字单姓敖氏者。
敖姓起源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敖辰氏,满语为Aocen Hala,世居黑龙江两岸,后冠汉姓为敖氏。
⑵.满族鄂济氏,满语为Wegi Hala,汉义“森林”,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乌喇(今吉林永吉)、辉发(今吉林辉南)、哈达(今辽宁开原)、松花江与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敖氏、鄂氏、陈氏、黄氏等。
⑶.满族敖佳氏,满语为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马察(今吉林浑江),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者。
⑷.满族鄂济氏,满语为Wegi Hala,汉义“森林”,世居叶赫、乌喇、辉发、哈达、松花江、黑龙江沿岸,后多冠汉姓为鄂氏、敖氏、陈氏、黄氏。
敖姓起源七
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氏。
⑴.达斡尔族敖拉托欣氏,世居黑龙江沿岸。为敖拉姓氏下五谋昆之一即托欣(多金)谋昆。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tosi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
⑵.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多金城(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以西)、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黑龙江流域等地。后有鄂温克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汉义“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
⑶.达斡尔族额诺氏,亦称鄂嫩氏、鄂诺氏、鄂内氏、斡难氏,世居黑龙江北岸、鄂嫩河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no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鄂氏、吴氏等。
⑷.达斡尔族敖勒多尔氏,亦称索多哩氏、索都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敖拉索都尔氏等,为达斡尔族敖拉姓氏下的一个谋昆,世居黑龙江北岸。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odol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敖氏、贡氏、索氏、阎氏等。
敖姓起源八
源于清朝满洲部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在清朝时期的满洲部族中,有一脱谱姓氏叫作欧寇氏,满语为Oko Mongu,人数很少。
奇怪的是,至今满族人皆认为欧寇氏纯属于蒙古族的姓氏,而蒙古族人则声称在蒙古族中没有此姓。在满语中,oko义为“犁铧”;而在古代通古斯语、突厥语中,ocoa义为“苦”;本书疑其为中亚古花喇子模国人(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之间),在古代中亚西部地区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的花喇子模国人中,有贵族欧寇哈氏。
在中国历史上,“老满州人”实际上只是一种泛称,并非专指女真族人,而是包含有多种民族,因此,欧寇氏的族源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清朝中叶以后,欧寇氏多冠汉姓为敖氏、欧氏、区氏等。
敖姓 分布历史上敖姓的迁徙与分布
先秦时期,敖姓活动主要在长江以南。宋朝时期,敖姓人数很少,主要集中在福建地区。明朝时期,敖姓大约有7万7干人,江西为敖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湖北、河南、湖南、贵州等地。
当代敖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敖姓的人口大约有25万,为第二百六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自宋朝至今的1000年中,敖姓人口增加率是呈A形的态势。贵州为敖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敖姓人口的27%。其次分布于河南、湖南、云南、广西、江西等地。敖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黔云桂、广东大部、海南北部、川渝、湘鄂西部、陕甘南部、豫皖鄂交接区、江西西部,敖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为0.06%,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3%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7%,居住了大约68%的敖姓人群。
今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富源县,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襄樊市,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绵阳市、铜梁县、资阳市安岳县,江西省德兴县、新干县、新余县,重庆市,浙江省乐清市,福建省邵武市光泽县,湖南省邵阳市,陕西省汉阴县,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中旗,黑龙江省富锦市,河南省固始县等地,广东省阳江市平岗镇,均有敖氏族人分布。
敖姓 郡望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敖姓 堂号谯国堂:以望立堂。
鲁国堂:以望立堂
寀庵堂:宋代有敖陶孙的,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奸臣韩侂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侂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敖陶孙,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敖姓 姓氏源流一、敖áo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湖南之芷江,广东之新会,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云南之路南、河口、陇川、邱此、马关等地均有分布。汉、蒙、白、土家、傈僳、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颛帝师太敖之后。”
2、《姓氏词典》引《新纂氏族笺释》注云:“羋姓的分支,系春秋时楚国公族后代。凡被废弑不成君者(按:原引作‘郡者’误。径改。)曰敖,如若敖、诸敖之类,其后为敖代。”
3、清代满族姓敖佳氏、鄂济氏,均改为敖氏。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4、或为达斡尔族之敖拉氏、敖嫩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敖而为单姓。又,爱协金氏出自敖拉哈拉(姓),故从其哈拉(姓)或改为单姓“敖”。
二、敖
敖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敖姓起源:
1、相传颛顼之师大敖之后有敖氏,见《风俗通》。
2、相传高阳帝别号大敖,其后有敖氏。
3、黄帝裔孙封于敖,谓之大敖,见《姓谱》。《诗经》:搏兽于敖(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北之故河阴县西),是其地,故因地为氏。
4、清满洲八旗中鄂济氏、敖佳氏等,后均有改为敖氏者。满族仍有此姓。
5、达斡尔族敖沃勒氏、爱协金氏等,汉姓均为敖。今达斡尔族仍有此姓。
6、鄂温克族敖拉氏,汉姓为敖。
7、鄂伦春、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敖姓名人:
敖知言,宋时朝散郎,大观中知尚安军。敖文祯,明时江西高安人,万历进士,累官礼部尚书。
郡望:谯郡,谯国,鲁国。
敖姓 历史名人敖姓古代名人
敖陶孙南宋(公元1154~1227年待考),字器之,号臞庵、臞翁;福建福清人。著名诗人.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宋光宗时为太学生。宋宁宗执政时期,朝廷由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敖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便不顾禁忌去探望了他,还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祭赵汝愚。奸臣韩佗胄知道以后大怒,要派人逮捕他,敖陶孙连忙改名换姓逃掉了。敖陶孙是江湖派诗人之一,曾因《江湖集》被毁版而受株连贬官。其诗多为古体,往往放意而行,风格雄浑深厚。如《秋日杂兴》:“阵云起西北,中原暗黄尘。岂无康时算?无路不得陈!书发亦过计,夜夜占天文。匣剑似识时,中宵哑然鸣。我亦发悲歌,沾衣涕纵横!”其它如《中夜叹》、《一日复一日》等,忧国伤时,激奋之情,溢于言表。,但他也有一些古体诗失之粗率,或过于苦涩。近体诗偶有佳句,罕见浑成之作。敖陶孙兼擅评诗,其《臞翁诗评》用象征手法来形象地说明魏晋唐宋诗人风格,很受后人推许。如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等,鉴裁精致,造语隽妙。敖陶孙是江湖派诗人之一,曾因《江湖集》被毁版而受株连贬官。其诗多为古体,往往放意而行,风格雄浑深厚。如《秋日杂兴》:“阵云起西北,中原暗黄尘。岂无康时算?无路不得陈!书发亦过计,夜夜占天文。匣剑似识时,中宵哑然鸣。我亦发悲歌,沾衣涕纵横!”其它如《中夜叹》、《一日复一日》等,忧国伤时,激奋之情,溢于言表。 但他也有一些古体诗失之粗率,或过于苦涩。近体诗偶有佳句,罕见浑成之作。敖陶孙兼擅评诗,其《臞翁诗评》用象征手法来形象地说明魏晋唐宋诗人风格,很受后人推许。如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等,鉴裁精致,造语隽妙。
敖铣明朝,号梦坡。明朝著名大臣。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进士,中第二甲四十六名,历官至国子监祭酒。为人醇和,而是非所在,则界限分明。
敖文贞明朝,著名大臣。明万历五年进士,中第三甲二十八名。改庶吉士,授检讨,官至礼部侍郎,掌翰林院事,教习庶吉士。生平以直道自任。
敖宗庆明朝,贵州思南人,明嘉靖十七年戊戌科进士,官至明代云南巡抚。
敖山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及山西提学副使,以诗文著名。
敖英明代,正德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右部正使,工於诗。
敖国琦清朝,贵州贵阳人,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进士,曾任江南知县。
敖姓近代名人
敖家熊浙江平湖人,与秋瑾一同参与革命。
徐梦嘉:“敖”的阐释
温和气候的阳历五月最宜旅行,我谈一个与旅行有关的汉字“敖”。
人在旅途就是“敖”字要表达的初义。《说文解字》:“敖,出游也。”甲文敖(图一),人迈步行走,头上有棵草。金文左边也是迈步的人,人头(大圆点)上有一棵草(图二)。在没有帽子没有伞的远古时代,人们出远门,烈日肆虐,晒得难受;雨天又被淋得够呛。于是想出办法,就地取材,把在地上的青草薅下来,编扎成草环戴在头上遮阳。这样一来,就不怕顶着烈日走远路了。草环往往夹着野花,漂亮又拉风。金文敖的右边是攴(手拿棍形)。那时,还没有真正的道路,人们离家远行,一路上会有毒蛇猛兽攻击,有湍急河流和崇山峻岭挡道。木棍在手,就有防身与辅助行走作用。
西周时期的金文“敖”(图三)发生变化,把敖头上草环的符号替换成青字头,强调这是青草。青字头即“生”,本栏拙文(《“情”为何物》)曾解析过青的生:“上为草形,下为大地,会芊芊植物从地上萌生,其色青葱。”
迨至秦代小篆的敖(图四),敖上青草活脱脱演绎成出行的“出”构形,蛮有意思。隶变楷定后敖的“出”中凵形放平作横画,攴作反文的攵,遂成今字,不再变化。
寻绎敖的属字,大都和出行义及其衍义有关。
1.敖加辶(辵)的遨,由于从正体字形上看,已看不出敖字的出行意,于是人们又给敖字加一个走之“辶”,写作遨。遨遊,遨翔。不过仍与无辶的敖通。
2.敖加贝(貝)的赘(贅),远古藉贝壳为货币,持杖远行者要带大量沉重的贝壳作为盘缠,显然这是无奈的累赘。后来发展到分量轻的纸质货币,到今天更是能刷卡、刷手机、刷脸等支付消费,而且不受距离限制,出行在外已无实体盘缠之累赘。如此汰换更新,古人是无法想象的。
3.敖加灬(火)的熬,古代出行难,严寒酷暑风餐露宿,日子如同在火上煎熬。有煎熬义的熬字成语不少:熬枯受淡,熬心费力,熬清守淡,熬姜呷醋,熬更守夜等。
4.敖加亻(人)的傲。《说文解字》:“傲,倨也。从人,敖声。”同太多的所谓形声字一样,囊者许慎编著《说文》时不了解先人造字不会无厘头地将一个仅表声的字根拉郎配成新字。傲之敖更表傲的形义,并与傲通,《诗·小雅》:“彼交匪敖。”匪敖即不傲慢。有着曾经沧海停辛伫苦人生历练的强者,粉丝多多,因而这方面强者在与人交往中往往自豪中夹杂骄傲。“慠”是傲的异体字。从忄(心)自豪与骄傲都源自于内心活动的驱使。有傲的成语:倨傲不逊,恃功而傲,傲不可长,傲世轻物等。
5.敖加耳的聱,从旅途的艰辛不顺引申文辞艰涩,拗口难读。聱牙(又作聱齖),有聱的成语:佶屈聱牙,聱牙戟口,聱牙诎曲等。
6.敖加山的嶅,山之高耸;敖加石的磝,石之坚硬。高耸与坚硬都扣威猛勇士的形象特质。
7.敖加口的嗷(仍与敖通),音量大。凶猛动物的吼声,丹田气足的人物呼喊。“百姓欢敖”(《荀子·强国》)。
8.“鳌、獒、螯、骜”等表示强劲桀骜特征的与动物有关字,都有敖字头。
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龙极具能耐,故四海龙王都姓敖: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小文阐释“敖”,旅行于敖的天地间。此时此刻,我的身躯似在祖国浩瀚无垠的汉字海洋上敖(遨)游;我的思绪则在华夏璀璨神奇的汉字星空中敖(遨)翔。我陶醉了,我骄敖(傲)了。(徐梦嘉 文\图)
这些稀有姓氏,怎么起名都好听!
这些稀有姓氏,怎么起名都好
听!
一人的姓不仅是血缘的象征,而且还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并且一个姓氏也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美好祝愿。同时,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姓氏,既有大众姓氏,又有小众姓氏,在这些姓氏中,特别是一些稀有姓氏,即使配上一些爆款名字,也很有韵味。
沐姓“沐”这个姓氏我们经常在小说中见到,或者是在历史人物身上见过,但不得不说,这个姓氏真的是太美了,给人一种阳春三月,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且沐姓,多由端沐姓简化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汉代有东平太守沐宠,自述祖上原姓端沐氏,为避仇而省文为沐氏,现在很多沐姓人士是少数民族,同时,用这个姓氏起名,很有诗情画意感。这个优美的姓氏还能弥补名字的一些缺点,但是不管怎么说,取名字真的要多费些心思。
竺姓说到“竺姓”,我想很多人都想到了,古代印度这个天竺国,带有一些玄幻的色彩,所以,这个姓氏很美,并且这个姓氏也确来自天竺国,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同时,这个姓氏的名人也很多,例如,竺渊、竺法深、竺道生、竺时英等,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姓氏搭配上简简单单的汉字,就是一个超级有意境感的名字。因此,拥有这个姓氏的人,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苑姓
苑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姓氏之一,读作“yuàn”,不仅给人一种美妙和婉转的感觉,而且用来起名,颇有一股文艺气息,而且苑姓起源于河南,历商周近千年之时光,到现在依然还存在,可谓是太有韵味了。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苑姓与武、宋姓为同宗,尤以武姓血缘关系最为密切,给人一种霸气和高贵的感觉。所以,拥有这个姓氏的朋友,真的是太幸运了,因为其家族文化真的是太丰富了!
敖姓
如果你看过古代神话,那你一定看过,在神话中,几乎所有的龙族都姓“敖”,所以,这个姓氏给人一种霸气和高贵的感觉,相传帝颛顼的老师叫太敖,他的子孙以此为荣,就以他的名为姓,称为敖氏。古有地名为敖山,当地的部分居民以敖地名为姓,古代若敖,堵敖氏的后代中就有取他们的名为姓氏的。因此,用这个姓氏起名,真的是太有感觉了,而且还很有气质。
杨泓姓
杨泓姓源于西亚帕提亚帝国(安息国)泰西封权贵世家,因杨泓梵音与杨泓梵谛兄弟二人冲突矛盾日益加剧,杨泓梵谛(波斯第六代,中国第一代杨泓姓氏)携妻沿丝绸之路于贞观年间到达长安。杨泓梵谛为防止兄弟反目成仇,立下世代单传,无论男女只生一个,生男孩娶妻,生女孩招婿,以此延续杨泓姓氏的家规。自唐朝贞观年间起,杨泓梵谛后人一直恪守家规,历代单传,出现人丁凋零的现状,到杨泓文吉这一代已是第55代(波斯第60代)单传。杨泓姓属外来复姓,并非由杨姓和泓姓组成,更不是我国历史学研究员杨泓的后代,应当加以区分。话说,如果用这个姓氏+双字起名,是不是很独特?
芈姓
“芈姓”是我国非常古老和稀有的姓氏,读音是“mǐ”,这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贵族的姓氏,为“荆楚十八姓”之祖,极具特色和韵味,而且我们很熟悉的电视剧《芈月传》中就有这个姓氏,其是一个很有气质的姓氏。但是遗憾的是,现在拥有这个姓氏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也不常见,也容易读错,当用这个姓氏起名时,真的是太有特色了,可能在姓氏的读音上就被难住了。
爱新觉罗家族父系类型的错误信息和最终发现确定
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帝国,其还有大量皇族后裔存在,其皇族父系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清代皇族分三等:
①康熙的后代,称为近支宗室,姓名要按照统一辈分命名,这一等级的人数最少;
②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后裔,称为宗室,其中非康熙皇帝后裔称为远支宗室,系黄色腰带,命名不用排辈分;
③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其他后代,称为觉罗,系红色腰带,命名更不用排辈分。
这些人应该具有相同的父系Y染色体。
一、早期的错误尝试(2005年)
最早分析爱新觉罗皇族父系的,是2005年八月《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uman Genetics》(美国人类基因学协会杂志)发表的《Recent Spread of a Y-Chromosomal Lineage in Northern China and Mongolia》(发生在中国北部和蒙古国的较近历史时期的父系Y染色体扩张)。
这篇文章是最早研究清朝皇族的论文,文章通过研究16个STRs数据,分析认为中国北部和外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有一个TMRCA(最近共祖时间)大约500 years的Y染色体,属于C北-M48下游,有150万后裔存在,这个数据后被证明是完全搞错了。
至今,仍然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这些错误的数据被转来转去,比如随便搜索一下,可以看到甚至2021年还有人在传播觉昌安有150万后裔这一错误信息。
2005年这篇文章的荒谬之处,在发布之初就广受质疑,理由很多:比如没有爱新觉罗后裔与之匹配;比如清朝没有统治过俄罗斯的evenki地区,但为何当地20%是觉昌安后代;外蒙古地区,甚至欧洲的卡尔梅克蒙古人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觉昌安后裔,这与历史也完全不符合。
后来这篇文章被证明完全搞错了。
二、初次发现真实的爱新觉罗家族父系(2014年)
2014年,严实发表了《爱新觉罗皇族》的Y染色体,该论文有中英文两个版本,英文版本叫《Y chromosome of Aisin Gioro, the imperial house of the Qing dynasty》,发表在《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人类基因学杂志)。
这篇文章的可贵之处,是选取了7个爱新觉罗后裔,其中3个人的家谱明确记载在《爱新觉罗宗谱》之中,4人为自称后裔,但无法提供家谱。
7个志愿者包括:豫亲王多铎后裔(北京2人,完整家谱)、肃亲王豪格后裔(北京1人,完整家谱)、郑亲王济尔哈朗后裔(北京1人,未提供家谱证明)、索长阿后人郎球的后裔(北京1人,未提供家谱)、豫亲王多铎后裔(辽宁1人,未提供家谱)、不清楚支系后裔(辽宁1人,未提供家谱)
通过STR对比,结果表明,其中的3名志愿者具有一致的STR(或相差1个step),包括提供家谱的多铎后裔、豪格后裔和未提供家谱的郎球后裔,应该均为爱新觉罗后裔。
这些事实与我们的历史常识是相符的:一是清代严格的宗谱(玉牒)管理体系,保证了皇族和重要亲王家族后裔传承准确有序,有官方家谱记录的多铎后裔1人和豪格后裔1人,父系都是准确的;二是不在清代官方家谱(玉牒)的一些人员,除年代久远遗失外,可信性不高;三是清皇族后裔主要分布在北京和辽宁,但北京地区的准确性更高一些。
三、清代之前的爱新觉罗家族父系研究(2016年)
2016年《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发表了韦兰海为第一作者(韦兰海就是著名的兰海论坛的创立者,但现在该论坛已经封闭)的《Genetic trail for the early migrations of Aisin Gioro, the imperial house of the Qing dynasty》,明确爱新觉罗家族的父系为C3b1a3a2-F8951(C北-F8951)。
这篇确定了2014年严实论文的准确性,并通过STR和谱系图,分析了该父系源头应该是在东北北部的达斡尔、呼伦贝尔蒙古、鄂伦春、布里亚特等人群中。
对这一家族的分化时间判断,该类型BATWING–TMRCA时间为586年,BATWING–Expansion时间为503年,这一时间也与爱新觉罗家族发迹的历史记录较为匹配。
四、新的一些研究(2019年)
2019年,仍然有些文章在继续讨论这一个话题,内容又有新的惊喜,比如2019年《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的《Relating Clans Ao and Aisin Gioro from northeast China by whole Y-chromosome sequencing》(通过Y染色体全序列分析中国东北的敖姓和爱新觉罗的家族相关性)
文章展示了令我们更加惊奇的一个事实,通过STR分析,爱新觉罗家族的远亲,大部分分布在蒙古语族的达斡尔、布里亚特等民族中,其中,尤其是,达斡尔族的敖姓(Ao family),与满族的爱新觉罗家族的父系Y染色体存在联系。
是否爱新觉罗家族来自600-700年前达斡尔人中的敖姓人群?达斡尔人在清代为何受到特殊优待?这个线索后续可能会有更多发现。
五、现代大数据信息的分析
大数据是目前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中某公司(23魔方)对2938名现代满族的分析发现,C2a1b2a1c1-F14752 约占到中国男性人口的 0.019%(其中占满族的0.95%),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北京的满族群体中,属于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
这个大数据分析结果与之前201、2016年、2019年的论文相符,基本上今天爱新觉罗家族的存在数量已经大致清晰,在满族中,大约有5万男性后裔,另外,有些人已经改为其他民族。
清朝灭亡后,溥仪小朝廷保留了清室优待条例的特权,曾经在1915年统计过一次全部皇族的人数,宗室男性16454人,觉罗男性11430人,男性皇族共计27884人。这个统计数字写入了1922年最后一版《玉牒》,并被1938年的《爱新觉罗宗谱》所引用。此后再无正式统计数字。
对比民国初期全国人口约4亿,增长至现在,灭亡后的皇族增长率,计算下来,大致与平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