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劳姓的起源(劳姓)

劳姓的起源(劳姓)

汉字探源:劳及劳姓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劳,会意字,繁体字写作勞,读作láo。本义火灸使病人发汗治病。

劳字的演变

  一、字形演变

  甲骨文字形有:一是上中下结构,上部为炏[yán](熒字省略),中部为亠(衣字的上半部),下部为衣(中间还有三个点);二是上下结构,上为炏,下为衣(第二种字形当是第一种字形的省略);三是省略第一种字形两肩上的火。

  金文字形有:一是春秋时期《齐镈[bó]春秋》金文字形基本承接甲骨文字形第二种,但是把炏与衣连接起来书写;二是战国时期《中山王鼎》金文字形把衣字下半部讹变为心。

  战国时期竹简字形有:一是承接甲骨文字形第二种(包山楚简);二是上下结构,只有衣字下半部(包山楚简);三是发生讹变,字形成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保留炏,下部的衣字变成上下两部分,为冖[mì],下为力,与现代繁体字一样。

  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勞,简化字进一步讹变,把炏变为艹,写作劳。简化字使的劳字与甲骨文字形相去更远,无法体会火灸治病的本义。异体字有労(日本简化汉字)、{炏+冖+米+心,上下结构}、{炏+冖+悉}。

  甲骨文字形明显是用火灸使病人身体发汗(衣服里的三个点是汗水)。秦简字形的讹变,使勞字完全失去了甲骨文字形,把后人对字的理解引致错误的方向,以讹传讹,然后约定俗成,逐渐固定下来。当然,也可以说,秦简字形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勞字的认知,甲骨文本义火灸治病已经由其他表达方式,导致勞字的本义消失,于是,就把衣字中有汗水变成了冖+力,甚至认为出汗是因为辛苦劳作引起的。

  《说文解字》认为,“勞,剧也。从力,熒省。熒,火烧冖[mì](覆盖物,房顶之类),用力者勞。”意思是,勞本义为(用力)剧烈。从力,熒省火。熒的意思是火烧房顶等覆盖物,人们需要用力去扑救,这就是勞。显然,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因此他的解释是以篆文而不是甲骨文为基础,因此不可能正确。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说不清,称{炏+冖+米+心(或悉)}字义“未可知也”。

火灸(网上图片)

  火灸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又称火疗、灸疗、灸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黄帝内经·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扁鹊心法》亦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如今,四川省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符氏火灸疗法”。据介绍,他是用一条陈年的麻绳,一盏桐油,一根81味独特天然中草药制成的灸条,以桐油点燃灸条,以明火烤灼经络,主治脑瘫、带状疱疹、中风偏瘫、面瘫、鼻窦炎、淋巴炎、部分妇科及肿块等疾病,疗效独到。

  二、劳字的引申义

  虽然本义火灸治病消失,但这一本义在劳的引申义及其衍生字中仍有体现。

  1.火灸这种治病方法,远古即有,并传承至今。或者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火不但可以烤制食物,还可以用来治病。由于当时技术手段和材料很原始,用火灸给人治病是一种非常辛苦的事情。引申为辛苦,受累,疲乏。《荀子·富国》:劳苦顿萃而愈无功。(劳累憔悴却更加没有成效。)如,劳苦。

  2.用火灸之法治病,和现在中医疗法一样,并不能立竿见影,费时费力,引申为费力,用力,费心,费神。①《尚书·周书·周官》:作伪,心劳日拙。(弄虚作假,费尽心力却每况愈下。)②《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君子从事脑力劳动,小人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先王定下的制度。)如,劳神,劳心。此义曾经写作憥或憦,后仍规范为劳。

  3.火灸治病是一种工作、操作、活动。《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遇到事情,弟子要为老师效劳或代劳。)如,劳动,劳作,操劳。

  4.火灸或是如同现在的按摩,给患者一种安慰,引申为慰问。①《诗经·国风·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劳。(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慰劳我。)②《礼记·曲礼下》: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出聘他国的大夫、士晋见主国国君,国君倘亲加慰劳,大夫、士要闪身躲避,并再拜叩头。)如,慰劳,犒劳。用物慰问可能用牛比较多,因此,此义曾经写作牛+勞,后简化为劳。

  5.火灸治病,治好了就是一种功绩,贡献。①《管子·地图》: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行。(按照所作贡献的大小来行使奖赏或处罚,不敢存有私心,埋没了贤才。)②《战国策·赵策》:奉厚而无劳。(俸禄丰厚却没有什么功劳。)如,功劳,苦劳,劳苦功高。

  6.火灸时,双肩要放平,引申为耙平翻耕过的土地。《齐民要术·耕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只耕地而不耙平,不如暴晒不耕。)进一步引申为一种农具,后来加耒写作耢[lào],与耙的样子和作用相似。

  7.火灸治病引起出汗,会使人有一定的损耗,甚至可能烧伤,引申为损失,损伤,损耗。如,劳神费力,腰肌劳损。

  8.火灸会使人发汗,引申为指派,命令,指使。《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派军队远程奔袭,闻所未闻)。如,劳师动众。

  9.火灸也不是都能见效,付出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报偿,医患都不开心,引申为忧愁,愁苦。《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远望不见你人影,实在痛心又悲伤。)

  10.引申为无偿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强取。《管子·小匡》: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祭祀时不强取黎民的牛马作牺牲,那么他们的牛马数量就会增加。)此义后加扌,写作捞。

  11.敬辞,引申为辛苦。巴金《家》: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如,劳驾,有劳,烦劳。

  三、劳字的衍生字

  劳字的衍生字,都与劳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有关,读作lāo,láo,lào。

  (一)读作lāo

  1.捞,繁体写作撈。本义水中取物。火灸后,身体排汗,导致衣服像从水里泡过一样,用手拿这种衣服,就像从水中取东西。如,捞鱼。引申为:(1)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如,捞钱。 (2)顺手拿。

捞鱼(网上图片)

  (二)读作láo

  2.崂,繁体写作嶗。本义累出汗才能登上的山。崂山山势陡峻,上山会使人累出一身汗,于是得名崂山。另外,崂山如遇大雨,会突发洪涝灾害,这也是崂山名字来历的一种。总之,离不开汗水和洪水。

崂山(网上图片)

  3.痨,繁体写作癆。本义人病体虚弱,一干体力活就会出虚汗。中医指积劳损削之病:五痨,即心劳、肝劳、肺劳、脾劳、肾劳的总称。又是结核病的俗称。如,肺痨,骨痨。

  4.朥,无简体。本义猪肥肉熬出的油,如同火灸时人排的汗。引申为掺了很多猪油的食品,如,朥饼(潮州人制作的月饼)。

潮州朥饼

  5.憥,无简体。本义心情疲惫,此字义可见中山王鼎金文字形。后规范为劳。

  6.憦,无简体。同憥。

  7.磱,无简体。本义滑石。其中药效用可利尿通淋,如同火灸使人发汗,因此称为磱。

  8.蟧,无简体。本义小寄居蟹,因生长快,必须不断寻找可寄居的螺壳,甚是劳苦。

蟧,小寄居蟹(网上图片)

  9.髝,无简体。本义急躁。人在劳苦的时候,心情会烦躁不安。如,髝髞[sào](性情粗鲁急躁貌)。又同軂,身体高大的样子。

  10.僗,无简体。本义做火灸的人,加单人旁(亻),写作僗。

  11.铹,繁体写作鐒,音译字。一种人造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第103号元素,1961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被用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命名,英文写作Lawrencium,简写为Lr。

  (三)读作lào

  12.涝,繁体写作澇。本义里外都有水。引申为降雨过多,屋里屋外都被水浸,并增加了氵。如,旱涝保收。

城市内涝(网上图片)

  13.耢,繁体写作耮。一种传统农具,由荆条或藤条编成,用来荡平翻耕过的土地,与耙的功能相似。火灸时双肩要放平,便于点燃的艾准确移动到下一个穴位,引申为耙平翻耕过的土地,借指上述农具。耢荡平土地以掩土保持水分,又称保墒,类似于火灸使人体发汗,汗闷在衣服里。

耢地(网上图片)

  14.唠,繁体字写作嘮。本义和人聊天,如同用话语慰劳别人。如,唠嗑。

  15.橯,无简体。古书上说的一种农具,或许就是耢。

  16.軂,无简体。组词为軂軇[dào],身体很高的样子。

  17.簩,无简体。古书上说的一种有毒的竹子,或许最初是用这种竹子做火灸的。

  四、劳姓的来源

  劳姓,可能源自远古掌握火灸治病技术的人及其家族。他们把用火灸疗法使人发汗治病的过程,用勞(劳)这个符号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标识,人称劳氏。

  据文献记载,劳姓来源有:

  1.源自地名。(1)山名。崂山,古称劳山,或牢山、鳌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汉朝曾赐此地人为劳氏,属于以山为氏。(2)地名。江陵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部,三国孙吴时期所建。后人常在此送别远行的亲友。李白曾作诗《劳劳亭》。这里的劳劳,当是送别亲友时双方话别,共叙亲情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唠唠家常”。住在此地的人,以亭为氏,称劳氏。

  2.源自禽名。先秦时期,有酷吏博劳,是一种官职称呼。原本是一种小型候鸟,性情威猛,善于捕捉小动物,撕碎了吃。所以,用这种鸟的名字称呼酷吏。博劳鸟,古代称为鵙[jú],亦称伯劳、百劳、浊温。在医药典籍《本草》中称作博劳,今动物学书籍中通称伯劳。或许在伯劳鸟很多的地方,人们以鸟为名,称劳氏。

  3.源自少数民族。满族中有劳氏分布。

  劳姓如今人口约23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304位。

  诗曰:

  劳指火灸汗湿衣,

  辛苦劳作卖苦力。

  劳苦功高气盖世,

  以逸待劳等时机。

  参考文献:

  1.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4.《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5.《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6.《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7.《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汉字探源:劳及劳姓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劳,会意字,繁体字写作勞,读作láo。本义火灸使病人发汗治病。

劳字的演变

  一、字形演变

  甲骨文字形有:一是上中下结构,上部为炏[yán](熒字省略),中部为亠(衣字的上半部),下部为衣(中间还有三个点);二是上下结构,上为炏,下为衣(第二种字形当是第一种字形的省略);三是省略第一种字形两肩上的火。

  金文字形有:一是春秋时期《齐镈[bó]春秋》金文字形基本承接甲骨文字形第二种,但是把炏与衣连接起来书写;二是战国时期《中山王鼎》金文字形把衣字下半部讹变为心。

  战国时期竹简字形有:一是承接甲骨文字形第二种(包山楚简);二是上下结构,只有衣字下半部(包山楚简);三是发生讹变,字形成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保留炏,下部的衣字变成上下两部分,为冖[mì],下为力,与现代繁体字一样。

  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勞,简化字进一步讹变,把炏变为艹,写作劳。简化字使的劳字与甲骨文字形相去更远,无法体会火灸治病的本义。异体字有労(日本简化汉字)、{炏+冖+米+心,上下结构}、{炏+冖+悉}。

  甲骨文字形明显是用火灸使病人身体发汗(衣服里的三个点是汗水)。秦简字形的讹变,使勞字完全失去了甲骨文字形,把后人对字的理解引致错误的方向,以讹传讹,然后约定俗成,逐渐固定下来。当然,也可以说,秦简字形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勞字的认知,甲骨文本义火灸治病已经由其他表达方式,导致勞字的本义消失,于是,就把衣字中有汗水变成了冖+力,甚至认为出汗是因为辛苦劳作引起的。

  《说文解字》认为,“勞,剧也。从力,熒省。熒,火烧冖[mì](覆盖物,房顶之类),用力者勞。”意思是,勞本义为(用力)剧烈。从力,熒省火。熒的意思是火烧房顶等覆盖物,人们需要用力去扑救,这就是勞。显然,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因此他的解释是以篆文而不是甲骨文为基础,因此不可能正确。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说不清,称{炏+冖+米+心(或悉)}字义“未可知也”。

火灸(网上图片)

  火灸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又称火疗、灸疗、灸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黄帝内经·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扁鹊心法》亦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如今,四川省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符氏火灸疗法”。据介绍,他是用一条陈年的麻绳,一盏桐油,一根81味独特天然中草药制成的灸条,以桐油点燃灸条,以明火烤灼经络,主治脑瘫、带状疱疹、中风偏瘫、面瘫、鼻窦炎、淋巴炎、部分妇科及肿块等疾病,疗效独到。

  二、劳字的引申义

  虽然本义火灸治病消失,但这一本义在劳的引申义及其衍生字中仍有体现。

  1.火灸这种治病方法,远古即有,并传承至今。或者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火不但可以烤制食物,还可以用来治病。由于当时技术手段和材料很原始,用火灸给人治病是一种非常辛苦的事情。引申为辛苦,受累,疲乏。《荀子·富国》:劳苦顿萃而愈无功。(劳累憔悴却更加没有成效。)如,劳苦。

  2.用火灸之法治病,和现在中医疗法一样,并不能立竿见影,费时费力,引申为费力,用力,费心,费神。①《尚书·周书·周官》:作伪,心劳日拙。(弄虚作假,费尽心力却每况愈下。)②《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君子从事脑力劳动,小人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先王定下的制度。)如,劳神,劳心。此义曾经写作憥或憦,后仍规范为劳。

  3.火灸治病是一种工作、操作、活动。《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遇到事情,弟子要为老师效劳或代劳。)如,劳动,劳作,操劳。

  4.火灸或是如同现在的按摩,给患者一种安慰,引申为慰问。①《诗经·国风·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劳。(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慰劳我。)②《礼记·曲礼下》: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出聘他国的大夫、士晋见主国国君,国君倘亲加慰劳,大夫、士要闪身躲避,并再拜叩头。)如,慰劳,犒劳。用物慰问可能用牛比较多,因此,此义曾经写作牛+勞,后简化为劳。

  5.火灸治病,治好了就是一种功绩,贡献。①《管子·地图》: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有私行。(按照所作贡献的大小来行使奖赏或处罚,不敢存有私心,埋没了贤才。)②《战国策·赵策》:奉厚而无劳。(俸禄丰厚却没有什么功劳。)如,功劳,苦劳,劳苦功高。

  6.火灸时,双肩要放平,引申为耙平翻耕过的土地。《齐民要术·耕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只耕地而不耙平,不如暴晒不耕。)进一步引申为一种农具,后来加耒写作耢[lào],与耙的样子和作用相似。

  7.火灸治病引起出汗,会使人有一定的损耗,甚至可能烧伤,引申为损失,损伤,损耗。如,劳神费力,腰肌劳损。

  8.火灸会使人发汗,引申为指派,命令,指使。《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派军队远程奔袭,闻所未闻)。如,劳师动众。

  9.火灸也不是都能见效,付出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报偿,医患都不开心,引申为忧愁,愁苦。《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远望不见你人影,实在痛心又悲伤。)

  10.引申为无偿夺取别人的劳动成果,强取。《管子·小匡》: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祭祀时不强取黎民的牛马作牺牲,那么他们的牛马数量就会增加。)此义后加扌,写作捞。

  11.敬辞,引申为辛苦。巴金《家》: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如,劳驾,有劳,烦劳。

  三、劳字的衍生字

  劳字的衍生字,都与劳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有关,读作lāo,láo,lào。

  (一)读作lāo

  1.捞,繁体写作撈。本义水中取物。火灸后,身体排汗,导致衣服像从水里泡过一样,用手拿这种衣服,就像从水中取东西。如,捞鱼。引申为:(1)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如,捞钱。 (2)顺手拿。

捞鱼(网上图片)

  (二)读作láo

  2.崂,繁体写作嶗。本义累出汗才能登上的山。崂山山势陡峻,上山会使人累出一身汗,于是得名崂山。另外,崂山如遇大雨,会突发洪涝灾害,这也是崂山名字来历的一种。总之,离不开汗水和洪水。

崂山(网上图片)

  3.痨,繁体写作癆。本义人病体虚弱,一干体力活就会出虚汗。中医指积劳损削之病:五痨,即心劳、肝劳、肺劳、脾劳、肾劳的总称。又是结核病的俗称。如,肺痨,骨痨。

  4.朥,无简体。本义猪肥肉熬出的油,如同火灸时人排的汗。引申为掺了很多猪油的食品,如,朥饼(潮州人制作的月饼)。

潮州朥饼

  5.憥,无简体。本义心情疲惫,此字义可见中山王鼎金文字形。后规范为劳。

  6.憦,无简体。同憥。

  7.磱,无简体。本义滑石。其中药效用可利尿通淋,如同火灸使人发汗,因此称为磱。

  8.蟧,无简体。本义小寄居蟹,因生长快,必须不断寻找可寄居的螺壳,甚是劳苦。

蟧,小寄居蟹(网上图片)

  9.髝,无简体。本义急躁。人在劳苦的时候,心情会烦躁不安。如,髝髞[sào](性情粗鲁急躁貌)。又同軂,身体高大的样子。

  10.僗,无简体。本义做火灸的人,加单人旁(亻),写作僗。

  11.铹,繁体写作鐒,音译字。一种人造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第103号元素,1961年被美国科学家发现,被用著名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命名,英文写作Lawrencium,简写为Lr。

  (三)读作lào

  12.涝,繁体写作澇。本义里外都有水。引申为降雨过多,屋里屋外都被水浸,并增加了氵。如,旱涝保收。

城市内涝(网上图片)

  13.耢,繁体写作耮。一种传统农具,由荆条或藤条编成,用来荡平翻耕过的土地,与耙的功能相似。火灸时双肩要放平,便于点燃的艾准确移动到下一个穴位,引申为耙平翻耕过的土地,借指上述农具。耢荡平土地以掩土保持水分,又称保墒,类似于火灸使人体发汗,汗闷在衣服里。

耢地(网上图片)

  14.唠,繁体字写作嘮。本义和人聊天,如同用话语慰劳别人。如,唠嗑。

  15.橯,无简体。古书上说的一种农具,或许就是耢。

  16.軂,无简体。组词为軂軇[dào],身体很高的样子。

  17.簩,无简体。古书上说的一种有毒的竹子,或许最初是用这种竹子做火灸的。

  四、劳姓的来源

  劳姓,可能源自远古掌握火灸治病技术的人及其家族。他们把用火灸疗法使人发汗治病的过程,用勞(劳)这个符号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标识,人称劳氏。

  据文献记载,劳姓来源有:

  1.源自地名。(1)山名。崂山,古称劳山,或牢山、鳌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汉朝曾赐此地人为劳氏,属于以山为氏。(2)地名。江陵劳劳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部,三国孙吴时期所建。后人常在此送别远行的亲友。李白曾作诗《劳劳亭》。这里的劳劳,当是送别亲友时双方话别,共叙亲情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唠唠家常”。住在此地的人,以亭为氏,称劳氏。

  2.源自禽名。先秦时期,有酷吏博劳,是一种官职称呼。原本是一种小型候鸟,性情威猛,善于捕捉小动物,撕碎了吃。所以,用这种鸟的名字称呼酷吏。博劳鸟,古代称为鵙[jú],亦称伯劳、百劳、浊温。在医药典籍《本草》中称作博劳,今动物学书籍中通称伯劳。或许在伯劳鸟很多的地方,人们以鸟为名,称劳氏。

  3.源自少数民族。满族中有劳氏分布。

  劳姓如今人口约23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304位。

  诗曰:

  劳指火灸汗湿衣,

  辛苦劳作卖苦力。

  劳苦功高气盖世,

  以逸待劳等时机。

  参考文献:

  1.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4.《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5.《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6.《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7.《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劳姓的冷知识

#多彩夏日生活##高考,加油#​

1. 劳姓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而且在唐朝时期已经出现了劳姓。2. 根据《百家姓》记载,劳姓在中国是非常罕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7%。3. 有关劳姓的起源还有一个比较传奇的说法,就是劳姓始祖曾是一位著名的高山族酋长,他后来被封为“劳世”(意为“劳苦百姓”),从而得到了“劳”姓。4. 在古代,劳姓主要分布在山区和边远地区,因此劳姓人口数量一直较少。直到现代,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劳姓逐渐扩大了其家族和族群规模。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姓人士开始积极探索和传承自己的家族文化和历史,有些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劳姓家族组织,希望通过联合和互助的方式,为劳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