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探索辽沈回民春节习俗文化
<前言>
回族先民是13世纪由蒙古西征从中亚迁到中国生活的信仰伊斯兰的民族(在元明许多史籍都记录回回是“花拉子摸”(东伊朗人),说波斯语,关于回回来源和语言请参考当代历史学者刘迎胜教授的著作或胡振华、胡军主编《回回馆译语》,这里不啰嗦。
上图是元代各色目人,回回是花拉子模人(东伊朗人)
今天主题介绍辽沈回族(过年)春节期间的习俗:
辽沈回族过春节是这样的:回族信仰Islam,和汉族过春节有不同之处,例如:不放鞭、不贴对联、不在三十晚上吃饺子、不磕头等。即保持本民族特色春节习俗:
第一、年前准备
春节前两周,先要打扫卫生。清洁第一永远是回族特色。一般回族人家都喜欢种花草,经济好的人家会大动干戈装修房间。总之,一定要在春节前将房间收拾整洁一番。接下来是采购物品,包括牛羊肉(住在农村的回族人家会有宰牛羊的习惯)、鱼、枣、鸡蛋、苹果、糖果、新衣服等。苹果寓意平安,糖寓意生活甜蜜。鱼寓意富裕。枣寓意长久幸福。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要更换穿新衣服寓意从新开始,希望来年有好兆头。
住在农村的传统回族人家会有请阿訇到家里念知感经习俗,一般先宰牛或羊。以前笔者的外祖父家在郊区住,每年春节前都在牛或羊,然后请阿訇念知感经和提念亡人等。外祖父家是大户和阿訇都是亲戚,相互间走的近。
第二、除夕夜的白天要去清真寺和晚上吃烙盒子
在除夕夜(年三十)的白天,一般都到清真寺洗“乌斯里”或叫“冲头”(乌斯里是波斯语音译),口头语都管大净叫乌斯里或叫“冲头”“冲灌”,小净叫阿卜代斯(波斯语音译)。晚上,全家人团聚,吃烙盒子。汉族人都在这天晚上团聚吃年夜饭,区别和汉族不同,吃牛心馅烙圆盒子,取意全家人的心往一块合的意思。出嫁的女儿都是在婆家过年三十。
现在年三十晚上都是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看完春晚就睡觉。没有拜年磕头习俗。
上图是笔者在年三十做的牛肉馅盒子
第三、大年初一吃鱼和米饭及烧鸡蛋
烧鸡蛋是辽宁回族特色的一道年菜。用鸡蛋、炖肉汤做成。除了烧鸡蛋,还要有鱼,讲究炖胖鱼,取意富裕。大年初一主要是鱼和米饭。初一吃鱼和米饭,这个习俗和波斯新年纳乌鲁兹节一样。在明代波斯语著作《回回馆译语》时令门记录元明回回人有两个民族节日纳乌鲁兹节和捨卜夜勒搭(波斯冬至夜)。
上图是伊朗波斯新年大年初一的米饭和鱼,这个习俗和沈阳回民在初一一样
第四、在初三初四,讲究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访问和问候祝福即回族拜年。有出去郊游习俗。例如出嫁女儿都是在初三回娘家。这个习俗仍然和纳乌鲁兹节(波斯新年)一样。
第五、纪念亡人
请阿訇念知感经提念亡人的习俗,农村回族兴在家里办,城市回族都是在清真寺办,然后经堂席宴请来参加的客人。回族管这个活动称为“尔麦里(波斯语عمل 的音译,这个词汇在《回回馆译语》记录)。
以上是笔者见闻和整理辽沈回族春节(过年)习俗,河北、北京、山东等地的北方回族春节(过年)习俗基本如此这样过。
上图是来自《回回馆译语》波斯语新年快乐
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祝福所有朵斯达尼在牛年(2021年农历年)大吉、新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塔吉克语新年快乐:!наврӯз муборак
波斯语新年快乐:!عبد نوروز مبارک
文章由今日头条「波斯文学和语言」原创编辑和发布,最早创作于2013年左右,发布微信公众号、微博、美篇、豆瓣、企鹅号等平台!
我国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一般都是过节不过年,你知道吗?
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在有回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基本都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我国回族来历是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西方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我国的广州、泉州等地的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后又在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又大批迁入我国,他们吸收我国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一般都是过节不过年。他们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不过回历年,也不过阴历年——春节。
回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麦加迁至麦地那,称为“希吉来”。穆罕默德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就把“希吉来”定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该年教历一月一日(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定为岁首,即元年元旦。所以现在的回民也一般只记本民族的节日时间,不大注意伊斯兰教的元旦时间,也不过元旦节。回民不讲究过年,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回族一般也不过。新中国成立前生活在城市里的回民,春节期间,家门上不贴对联,晚上不放烟花和鞭炮,不让孩子叩头拜年和给孩子压岁钱。
散落在其他民族的回民也不过其他民族的节日,就如汉族的祭祀屈原的端午节,以拜月为主的中秋节,以及清明节、腊八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苗年、瑶族的盘玉节等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居住在城市里的一些回民或回汉杂居区的回民,也受汉族的影响,有的也过春节、中秋节等。虽然春节没有什么讲究,但是也会在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也会给汉族朋友拜年,在端午节时也有吃清真粽子,中秋节也购买清真月饼自己吃,或送亲戚朋友,祝福全家团圆。
开斋节,开斋后在斋月里,回民的人们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封斋后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能够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很多地方的回族称为“小尔德”,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
法图麦节是为了纪念圣人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法图麦节又被称为妈妈会、姑太节,时间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法图麦公元605年诞生于麦加,她是先知穆罕默德与赫蒂彻所生,是先知最心爱的女儿,也是德行最完美的穆斯林女性。一般认为法图麦在先知穆罕默德归真之后的半年随父而去,即公元632年,年仅27岁。
登霄节中”登霄”原意为"阶梯",一般时为每年教历7月27日,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匐讲"瓦尔兹"。登霄节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过,主要是一些笃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参加。
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回民在节日期间,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四面八方的穆斯林老小汇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亲朋好友的往来,一些平日有过误会、矛盾的,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
当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穆斯林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另外,回民每过一次节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过阿訇宣讲“瓦尔兹”,掌握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和教义、教律的基本知识,一些在机关、厂矿、学校工作的人还可以学习到穆斯林日常生活习惯中应注意和掌握的知识。同时,随着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回族在过节的同时也被越来越注意商业贸易。他们根据自己民族的消费特点,买卖牛、羊肉及其他饮食和蔬菜、民族用品,如汤瓶、吊罐、白帽、盖头、衣服等,以及各种伊斯兰经典书刊、卫生香等生活物资。
我国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一般都是过节不过年,你知道吗?
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在有回族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基本都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我国回族来历是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西方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我国的广州、泉州等地的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后又在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又大批迁入我国,他们吸收我国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一般都是过节不过年。他们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不过回历年,也不过阴历年——春节。
回民信奉伊斯兰教,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麦加迁至麦地那,称为“希吉来”。穆罕默德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就把“希吉来”定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该年教历一月一日(穆罕默德入麦地那的第二天)定为岁首,即元年元旦。所以现在的回民也一般只记本民族的节日时间,不大注意伊斯兰教的元旦时间,也不过元旦节。回民不讲究过年,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回族一般也不过。新中国成立前生活在城市里的回民,春节期间,家门上不贴对联,晚上不放烟花和鞭炮,不让孩子叩头拜年和给孩子压岁钱。
散落在其他民族的回民也不过其他民族的节日,就如汉族的祭祀屈原的端午节,以拜月为主的中秋节,以及清明节、腊八节等;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苗年、瑶族的盘玉节等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居住在城市里的一些回民或回汉杂居区的回民,也受汉族的影响,有的也过春节、中秋节等。虽然春节没有什么讲究,但是也会在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也会给汉族朋友拜年,在端午节时也有吃清真粽子,中秋节也购买清真月饼自己吃,或送亲戚朋友,祝福全家团圆。
开斋节,开斋后在斋月里,回民的人们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封斋后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能够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穆斯林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古尔邦节,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很多地方的回族称为“小尔德”,它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
法图麦节是为了纪念圣人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法图麦节又被称为妈妈会、姑太节,时间在每年的斋月十四,即伊斯兰教历九月十四日;法图麦公元605年诞生于麦加,她是先知穆罕默德与赫蒂彻所生,是先知最心爱的女儿,也是德行最完美的穆斯林女性。一般认为法图麦在先知穆罕默德归真之后的半年随父而去,即公元632年,年仅27岁。
登霄节中”登霄”原意为"阶梯",一般时为每年教历7月27日,登霄节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举行礼拜、祈祷,以示纪念。这天晚上睡觉比较迟,一般都要听开学阿匐讲"瓦尔兹"。登霄节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过,主要是一些笃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参加。
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回民在节日期间,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四面八方的穆斯林老小汇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亲朋好友的往来,一些平日有过误会、矛盾的,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
当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穆斯林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另外,回民每过一次节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过阿訇宣讲“瓦尔兹”,掌握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和教义、教律的基本知识,一些在机关、厂矿、学校工作的人还可以学习到穆斯林日常生活习惯中应注意和掌握的知识。同时,随着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回族在过节的同时也被越来越注意商业贸易。他们根据自己民族的消费特点,买卖牛、羊肉及其他饮食和蔬菜、民族用品,如汤瓶、吊罐、白帽、盖头、衣服等,以及各种伊斯兰经典书刊、卫生香等生活物资。
回族过年是什么节日
回族过年是什么节日,很多人都会在一年当中最期盼过年,但是过年的日期并不是全中国统一的,有的少数民族会有自己的特定过年节日,那么回族过年是什么节日?
回族过年叫做开斋节。
开斋节这天他们会在家炸油香、馓子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早上到清真寺参加完会礼后,穿上盛装去串亲访友,互送油香,邻居们也会相互拜贺,庆祝场面十分隆重。
斋月在回族人们的心中是最重要,最尊贵的吉庆之月。若是在这个月里做好事的话,那么就会获得安拉成倍的祝福或酬报。在入斋的当日早上凌晨4点样子,清真寺的师傅就会到邦克楼,也就是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时候还会遇见不辞辛苦的师傅会上街挨家挨户的进行敲打。当人们听到声音之后就会起床洗漱,然后做饭封斋。
开斋节一共三天,第一天家家户户早早起来打扫清洁,回族人要洗大净,沐浴净身,把头梳整齐,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早上八点以后,回族群众腋下夹一个小毯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和拜毛,脱下鞋子,立即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牧飒镜头下的回族婚礼
#旅途(宁夏牧飒)#
#回族#
今天看了牧飒直播他同学马小军的结婚现场,我看到了几点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喜勿喷。
新娘新郎颜值这个是大家最关注的一点,新郎长的脸圆圆的,还有俩酒窝,笑死了很帅气,很喜感,怪不得新娘一见钟情呢。特意定制的西装,西装革履,精神小伙。
新娘个子1米7,身材超级好,真的是天生丽质,拥有超模脸,看过新娘的抖音视频,平时的穿搭也是很飒的,是个很会穿搭的人,好像是学医的。
新娘子穿的白色婚纱真的太美了,我个人觉得她穿白色婚纱更好看,因为她的脸型是超模脸,红色秀禾服没有白色婚纱洋气。
可谓是郎才女貌。
我看到有位网友说方方圆圆结婚了,祝新婚快乐,似乎有点挺不错[呲牙][撒花]你们觉得呢?
回族的结婚习俗回族结婚习俗和我们不太一样,他们新郎是不去接新娘的,男方去几位代表去接回新娘子。
他们也不举行仪式,从早上开始吃流水席,没有我们的新娘不来不开席的说法。
新郎的衣服要舅舅给穿,喜婆婆喜公公的也是。
婆婆拿毛巾擦新娘子的衣服,还有说辞,应该是对新人的祝福语。
热闹我看了很多回族婚礼,真的是超级热闹,都是在家里举行,亲朋好友热热闹闹的办喜事,提前好多天就开始准备,热闹气息扑面而来。
席面丰盛牧飒同学家里宰了2头牛,12只羊,还有鸡肉,鱼肉,席面真的是很丰盛,直播间20几万人看着流口水。他们的顺序是先上干货,水果,然后是烩菜,最后是热菜,凉菜,主食,汤,果然美食都是大家的最爱。
新式婚礼新娘新郎都是读过大学的,他们的同学也是来了很多,新娘这边的闺蜜们送的横幅,也是头一份了,属于年轻人的婚礼纪录片。
伴郎牧飒牧飒作为伴郎,也是时刻直播解说,他们的同学来了很多,都感叹,以前是同学,现在是粉丝。直播间更是有500多万人看了结婚现场,让更多的人认识新娘新郎,了解回族结婚。
好友合影
家里人合影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