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一口气看完西汉十五帝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四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西汉版图
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原为地痞无赖,后当上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定国号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汉惠帝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继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以至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葬在安陵。
汉前少帝刘恭,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惠帝刘盈庶长子,在位四年,汉后少帝刘弘,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四位皇帝。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刘恒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他在位的23年成为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与其子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母亲窦太后,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西汉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公元前87年,驾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昭帝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刘彻最小的儿子,母为钩戈夫人。幼年即位,继续实行刘彻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元平元年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刘贺,即海昏侯,又称西汉废帝,汉武帝刘彻之孙,荒淫无度,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因病崩于未央,葬于杜陵,庙号中宗。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兴”。在以制定庙号和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王朝,刘询成为拥有正式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
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竟宁元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
汉成帝刘骜,西汉第十二位位皇帝,“骜”这个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结果却连猪狗都不如。由于成帝昏庸失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留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他迷恋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汉哀帝刘欣,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西汉第13位皇帝,在位7年。汉平帝刘衎,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一公元6年在位。汉孺子刘婴,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器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
一口气看完西汉十五帝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四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西汉版图
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原为地痞无赖,后当上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定国号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汉惠帝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继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以至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葬在安陵。
汉前少帝刘恭,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惠帝刘盈庶长子,在位四年,汉后少帝刘弘,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四位皇帝。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刘恒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他在位的23年成为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与其子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母亲窦太后,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西汉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公元前87年,驾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昭帝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刘彻最小的儿子,母为钩戈夫人。幼年即位,继续实行刘彻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元平元年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刘贺,即海昏侯,又称西汉废帝,汉武帝刘彻之孙,荒淫无度,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因病崩于未央,葬于杜陵,庙号中宗。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兴”。在以制定庙号和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王朝,刘询成为拥有正式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
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竟宁元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
汉成帝刘骜,西汉第十二位位皇帝,“骜”这个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结果却连猪狗都不如。由于成帝昏庸失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留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他迷恋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汉哀帝刘欣,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西汉第13位皇帝,在位7年。汉平帝刘衎,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一公元6年在位。汉孺子刘婴,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器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
历史上的汉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楚汉争霸中,刘邦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立汉朝。西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在位期间集中精力削除异姓诸侯、韩王信、彭越韩信等,先后被杀。
公元前200年,刘邦中计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贿赂匈奴才得以解围。
公元前一九五年,刘邦与刘氏诸王杀白马,定立盟约约定非刘氏而亡,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盟。
同年,刘邦在长乐驾崩,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其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吕后、虎正匈奴派人写了一封国书来羞辱吕后。刘邦去世后,吕后残忍地将戚夫人的四肢砍断挖去眼睛熏聋双耳灌药,使他变成了哑巴,最后扔到了牢房为人质。戚夫人在茅坑里爬了三天才死去。汉惠帝在看到那个人质并知道是戚夫人后受到极大刺激,死痛不止,此后便生病了长达一年之久。
汉惠帝去世后,其子刘公即位,是为汉前少帝。汉前少帝是由汉惠帝刘盈与宫女所生。汉前少帝被汉惠帝皇后张嫣杀了母亲,并假装少帝亲生母亲。但是少帝知道他母亲不是张嫣,于是张嫣担心少帝长大复仇,暗中将他杀害。
吕后历汉惠帝的另一子刘洪为帝,史称汉后少帝。
吕后逝世后,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努力后,铲除了吕氏家族势力,朝臣拥戴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并迎入长安诛杀汉后少帝及汉武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穿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黄直纪、北王、刘兴居和皇帝、淮南王、刘长先后发动叛乱,都被评定。
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富足,史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去世后,其子刘彻及皇帝位视为汉武帝。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令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导致诸侯国越分越小,诸侯王的势力被削弱,南方的动乱也被平定。汉武帝又派遣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在封囊居胥之后,汉朝北部的疆界达到长城。汉武帝晚年发生巫蛊之祸,太子自杀,汉武帝心灰意冷,下罪即诏。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于五诈宫,享年七十岁。其子刘福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遵循汉武帝的遗诏,由霍去病、霍光辅政,燕王刘旦等人阴谋叛乱,汉昭帝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成功平乱,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汉昭帝去世后,霍光等人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荒淫无道,被废黜,霍光等人拥立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刘询即位后,朝政几乎被霍光掌握。霍光掌握国家大权,生杀予夺,但汉宣帝逐渐清除霍家势力,废除霍光的女婿,收回禁卫军兵权,调离中郎将和齐都尉,提拔霍光的儿子霍山为乐平侯。通过一系列措施,霍家的实权被剥夺,权力逐渐集中在汉宣帝手中。霍家集团内部不满,发动叛乱,但失败了,与霍氏有关的数千户人家被诛灭。霍家势力被清除后,汉宣帝开始全面夺权,政治风气焕然一新。汉宣帝建立了完善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涌现出大批良吏。在汉宣帝的努力下,汉朝迎来昭宣中兴的大好局面,北方边境隐患也被彻底扫除。公元前72年,汉宣帝派遣16万大军攻打匈奴,联合乌孙骑兵5万,形成东西并进的攻势。由于实力过于悬殊,匈奴无力抵抗,大败而归。西域的广袤土地正式归属中华。很多学者认为,刘询在位期间是西汉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政治清明、国富民安,百姓富足,文化昌明。这是属于刘询的时代,也是西汉最好的时代。公元前四八年,汉宣帝逝世,太子刘失继承皇位,是为汉元帝。元帝时期,外戚、宦官和官僚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最终,宦官集团成为最大赢家,掌握了实权。但是,在这个时期,政治秩序混乱,官场腐败,各种弊端不断滋生。公元前三年,汉元帝去世,太子刘成为汉成帝。
汉成帝生活奢侈,外戚专权,对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十分宠爱。各地农民不断起义,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七年,汉成帝去世,年仅十九岁的刘欣成为汉哀帝。汉哀帝打击了王家势力,重新掌握了政权。但是,他不能坚持任用贤良之臣,导致政治腐败进一步加剧。
公元前一年,汉哀帝去世,年仅九岁的刘婴被拥立为汉平帝。汉平帝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受到王氏家族的控制。尽管身为皇帝,但他无法享受普通人应有的亲情。汉平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盐铁官营、奖励人才、修建学校等。这些措施是在王莽的操纵下进行的,成为了他培养自身势力和沽名钓誉的工具。
公元五年,汉平帝去世,年仅十四岁。王莽趁机自立为帝,建立新朝,史称王莽篡汉。从此,西汉历史结束,进入了新朝时代。
一口气看完西汉十五帝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四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西汉版图
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原为地痞无赖,后当上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建国时,定国号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汉惠帝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他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贤人曹参为丞相,政治比较清明,社会也很安定,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继位后期处处受母亲吕后牵制,以至最后抑郁而终,享年仅24岁,葬在安陵。
汉前少帝刘恭,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惠帝刘盈庶长子,在位四年,汉后少帝刘弘,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四位皇帝。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他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刘恒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他在位的23年成为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与其子汉景帝并列为“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母亲窦太后,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西汉未央宫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公元前87年,驾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昭帝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刘彻最小的儿子,母为钩戈夫人。幼年即位,继续实行刘彻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元平元年因病驾崩,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孝昭皇帝,葬于平陵。
刘贺,即海昏侯,又称西汉废帝,汉武帝刘彻之孙,荒淫无度,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黄龙元年十二月甲戌,因病崩于未央,葬于杜陵,庙号中宗。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综合国力最为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兴”。在以制定庙号和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王朝,刘询成为拥有正式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
汉元帝刘奭,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所生之子,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竟宁元年,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
汉成帝刘骜,西汉第十二位位皇帝,“骜”这个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结果却连猪狗都不如。由于成帝昏庸失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留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他迷恋酒色,荒淫无道,不理朝政,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汉哀帝刘欣,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西汉第13位皇帝,在位7年。汉平帝刘衎,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母卫姬,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公元前1年一公元6年在位。汉孺子刘婴,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器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居西汉皇太子位,没有当上皇帝,王莽呼之为“孺子”,世称“孺子婴”。
汉朝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之后的唐朝合称为“强汉盛唐”。汉帝国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与印度的孔雀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汉朝统治时期所确立的社会与政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到现在,中国人仍然称呼自己为“汉人”,而中华民族中以华夏族为主的中原部族集团亦慢慢被统称为“汉族”,其文字系统亦称为“汉字”。
汉朝:整整享国407年,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汉朝: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王朝之一!
你是否曾经好奇过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王朝中,最长久、最具影响力的是哪一个?没错,就是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时间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起,一直延续到公元220年,整整享国407年!想象一下,竟然有一个朝代能够经历四个人的寿命那么长久,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那么,汉朝究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其实,一切都源于秦朝的灭亡。在秦末天下大乱之时,一位名叫刘邦的英雄崛起,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并被封为汉王。就这样,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刘邦正式称帝建立了汉朝!
初创时期,汉朝经历了一段休养生息的时期,这种国策被后人称为“文景之治”。在汉文帝、汉景帝的睿智领导下,国家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然而,真正让汉朝的影响力达到高峰的是汉武帝的统治时期。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攘夷拓土、改制革新等,使得汉朝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被后人誉为“汉武盛世”。
汉朝的辉煌不仅仅体现在国内,还展现在对外交往上。汉宣帝时期,汉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整个社会发展繁荣昌盛,被后人称之为“孝宣中兴”。与此同时,汉朝还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使得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交流互鉴。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8年,汉朝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王莽篡夺了王位,引发了内乱,汉朝的力量开始衰弱。不久之后,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更加加剧了汉朝的衰败。
但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公元25年,刘秀在反抗外敌的斗争中崭露头角,最终称帝建立了东汉。东汉时期,刘秀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采取了息兵养民的政策,使得国家得到了重整旗鼓的机会,这也被后人称为“光武中兴”。
东汉时期延续了前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汉明帝、汉章帝继承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开创了“明章之治”。而汉和帝继位后,则大力打击了北匈奴,并成功收复了西域,使得东汉的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后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然而,东汉朝政权并没有维持很久,在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虽然最终得到平息,但是地方势力的壮大导致了后来董卓之乱的发生但是,我们不能就此结束对汉朝的讨论,因为它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加引人瞩目。公元220年,曹丕篡夺了皇位,东汉灭亡。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位英勇的领袖刘备站了出来,建立了蜀汉,继续延续汉室的传统,让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汉朝的兴衰,其实是一个历史的轮回。它的辉煌时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创新精神,而它的衰落则暴露了内外因素对王朝命运的影响。然而,无论是在光辉时刻还是陷入低谷,汉朝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的文化传承在许多方面都极为重要。例如,汉朝的文学艺术成就令人称道。在这个时期,诗、赋、曲、文等多种文体得到了广泛发展,代表作品如《九歌》、《陈情表》等流传至今。此外,在科技领域,汉朝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如造纸术、指南针、颜料等的发明,对后世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一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建立于公元前202年,享国407年,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汉朝经历了兴衰起伏,但它的文化遗产、伟大历史人物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让我们对汉朝这段数百年的历史保持充满热情的关注,继续发掘其中的精彩故事和独特价值!
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189年9月22日宦官诛何进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谁才是汉朝真正的罪人?189年9月22日:宦官诛何进,东汉外戚专权结束。
汉朝灭亡同董卓和曹操没有什么关系,第一是制度问题,第二是皇帝问题。
汉朝是从内部彻底崩溃的。
早在最后三代皇帝时,王朝就已经风雨飘摇。
我们就看看导致黄巾起义,全国大乱的汉灵帝是什么人!
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角兄弟有这么一段对话:张角与二弟商议曰“自古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
这是什么意思?
张角那套汉朝就要灭亡的邪说,已经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为什么会这样?
汉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严重,朝廷腐败到了极点,把老百姓害得很惨,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那么,是张角胡说八道吗?
并不是如此。
诸葛亮的《出师表》也这么说: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一下就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和胡乱施政。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看汉灵帝时代,国家混乱到什么地步。
汉桓帝没有儿子,11岁的汉灵帝是外戚窦氏扶持上台的,由此窦氏在朝中权倾一时。
汉灵帝不满窦氏掌握大权,暗中支持宦官集团进行武装政变。当时窦氏试图铲除盘踞汉朝百年的宦官集团,后者见横竖是死,干脆绝地反击,发动“九月辛亥政变”。宦官的武装一举杀死了窦武、陈蕃等人,将他们彻底灭族。
由此,窦氏外戚暂时被消灭。没想到,宦官集团缺少了政敌,权力变得非常强大,也开始掌握朝廷。
宦官比外戚还要恶劣,对于政敌一律诛杀。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暗中密谋对付宦官,就被全部灭族。
宦官逐步架空了皇帝,汉灵帝这个草包却竟然认为,太监们对其忠心耿耿,支持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党锢之祸。
宦官集团拿到尚方宝剑以后,诛杀了大量政敌,搞得朝廷中几乎成为宦官的天下。任何一个大臣只要不巴结宦官,不要说坐稳官位,连性命都保不住。
宦官没有后代,有权势也无法传给子孙,比较看重活着时候的享乐,很喜欢聚敛钱财。
宦官集团对社会各阶层进行残酷剥削敛财,搞得天怒人怨。
朝廷乱成这样,汉灵帝却躲在宫中骄奢淫逸。他耗费人力物力为自己的享受修建大量宫殿,其中包括一些‘裸宫’。在裸宫中,宫女随时要穿一种袒露下体的服饰,以便供其随时淫乐。
汉灵帝有很多变态的行为,甚至让宫女同动物发生关系,自己在旁边观看取乐。
宦官集团很快开始难以控制,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
太监张让与赵忠自称为皇上的父亲,汉灵帝终于感到了威胁。
很有意思的是,汉灵帝明明对外戚恨之入骨,此时也开始利用妻子的亲戚,也就是外戚何氏来对付宦官,走上了之前外戚专权的老路。
何氏上台以后,因为朝廷经济几乎崩溃,没有钱建立新的嫡系军队帮助皇上。
于是,汉灵帝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卖官保爵。
这就是明码实价的卖官,任何人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官。
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
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
很多史学家评价,卖官政策是压垮东汉的最后一根稻草!
通过买官上台的官吏,上任以后为了收回投资,只能变本加厉地压榨老百姓。
即便是非常富裕的时期,老百姓也经不起如此压榨,更别说东汉末年。
当时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小冰河时期,出现了频繁的天灾。由于气温降低,农作物严重减产,导致全国陷入饥荒,老百姓连最基本的口粮都没有,大量饿死。
这种情况下,各级官员不救灾,反而还在横征暴敛。
这就是标准的官逼民反,老百姓为了生存下去只能造反。
由此,汉灵帝还没死,全国就已经到处叛乱,黄巾起义也开始了。
汉灵帝由于纵欲过度,才33岁就暴毙而死。
他死前,还给后面的皇帝挖了好几个大坑!
第一, 汉灵帝为了对付农民起义,改变了汉代中央直接统治地方的制度,搞出了重置州牧,史称“废史立牧”。他以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等等。
这样一来,中国就出现了割据一州,实力强大的军阀。汉灵帝还没死,刘焉等人就已经不听指挥,甚至图谋篡位了。
随后各地军阀四起,东汉再也无力控制,国家名存实亡。
第二,汉灵帝死前刻意扶持外戚何氏,但没有给予外戚足够强大的实力。
汉灵帝想利用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牵制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自己则借机彻底掌握权力。
汉灵帝是个政治垃圾,根本就没有能力控制这两个势力。汉灵帝不断煽风点火,反而让两个集团矛盾高度激化,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汉灵帝死后,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立即展开激烈斗争,到了敌死我活的地步。
最终以宦官集团杀死外戚领袖何进,外戚军队把大小太监彻底杀绝作为结束。
至此,外戚集团同宦官集团等于同归于尽了。表面上是好事,却出现了中央朝廷的政治真空。而汉少帝只有13岁,刚刚上台不到1年,还没有执政的能力。
这种权力真空,加上地方上军阀割据局面,让野心家并州牧董卓找到了绝佳的机会,一举控制朝政,差点改朝换代。
早在外戚集团和太监集团同归于尽的时候,东汉就已经在内斗中灭亡了。
第三,汉灵帝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财政烂摊子。
汉灵帝时代,朝廷财政完全崩溃,只能依靠卖官鬻爵维持。地方上灾荒非常严重,老百姓大量饿死,朝廷却压根没有救灾的能力。
就连军队也无法通过征粮维持作战,要像曹操那样让士兵种地,才能维持生存。
由此可见,老百姓实在是没有粮食了,整个国家都陷入饥荒和死亡中,非常可怕。
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全国估计有1100万户,5500万人。
而汉灵帝死后的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计有300万户,1500万人。
前后对比一下,竟然减少了4000万人,这是什么概念?
早在汉灵帝死后不久,国家人口就减少到惊人的地步。
兴平元年(194年),也就是汉灵帝死后才5年,全国饥荒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
临时首都长安也出现粮荒,一斛谷值钱50万,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因为粮食不够仍然有很多人饿死。
看看,汉灵帝的胡乱执政,到了连首都老百姓都人吃人的地步,国家还能不灭亡吗?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汉朝历代帝王列表:一、太祖高皇帝刘恭,千古一统的汉惠帝
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汉朝共历经29位皇帝,共统治405年,历经楚汉争霸和光武中兴等重要历史事件。秦末农民起义后,刘邦推翻秦朝并被封为汉王,后在楚汉争霸中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并定都长安。
汉朝的文帝和景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和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并开辟了丝绸之路。至汉宣帝时期,汉朝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了“孝宣之治”。
王莽于公元8年废黜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汉朝灭亡。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并统一全国,开创了“光武中兴”。汉明帝和汉章帝延续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天下安宁,百姓富裕,开创了“明章之治”。
汉和帝继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军事上,他迫使匈奴西迁,派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得以延伸至欧洲。公元100年,罗马帝国派遣使者来朝见汉朝,汉朝国力达到极盛,被称为“永元之隆”。
公元190年,天下大乱,军阀四起。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和强大帝国之一。在汉朝极盛时期,其领土包括东北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蒙古。自汉朝以后,华夏族逐渐被称为汉族,汉朝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例如,汉朝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朝代,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帝王,千古一统的汉惠帝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今天,小编将带大家详细了解汉朝历代帝王列表,快来一起看看吧!
·汉朝历代帝王列表:
一、太祖高皇帝刘恭,公元前两百五十六年至前一百九十五年在位,共42年。
朝臣认为少帝刘弘并非汉惠帝之子,在迎立代王刘恒为新皇帝(即汉文帝)后,废杀了刘弘及其四个兄弟。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刘恒(前203年至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为薄姬,是汉惠帝的弟弟,也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的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他为人宽容平和,政治上保持低调。在吕后专权期间,诸吕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将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即为汉文帝。汉文帝是汉高祖的第四子,母为窦太后,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为孝景皇帝,葬于阳陵。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夺了许多诸侯的封地,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文帝和汉景帝巩固了中央集权,实行勤俭治国,继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是千古一帝,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至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是一位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16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他设置了中朝,加强了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后来,他夺去了许多王、侯的爵位。汉文帝和汉景帝在地方设置了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开创了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行了推恩令,解决了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汉武帝时期,他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他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等地创举颇多,并设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至前74年),是汉武帝的少子,赵婕好(钩弋夫人)所生,并镇杀了他的生母,立刘公为太子。汉惠帝七年,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汉惠帝驾崩,吕后立刘公为皇帝。由于刘侗年幼,吕后临朝称至死后,刘侗前一百八十年,即西汉后少帝刘爽。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亿。
汉惠帝刘营之子钱,少帝刘公一亩地,生母不降西汉。
汉第四位皇帝,前前八十四年六月十,五日前一百八十年十一月十四日在位,汉元帝十四年公。公元前一百八十四年,西汉钱少帝刘公死。同年五月十一日,公元前一百四十年六月十五日,刘青继任地位,娶吕吕吕之女为皇后。
周后八年八月前一百八十年九月,吕太皇太后逝世,经过周伯陈平等人努力后李氏家族力量被铲除。朝下说,少帝刘洪定非汉惠帝亲生子,在盈利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及汉文帝后,废杀了刘洪及其四个兄弟。五太宗孝宣皇帝刘询:两百零三年前一百五十七年,集汉文帝前一百八十年到前一百五十七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伯姬。
汉惠帝刘营之地,西汉第五位皇帝,前一百九十六年,汉高祖镇压了淮南叛乱后封刘王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
前一百八十年吕后义死,太尉周伯,丞相陈平等大臣把周吕一王打尽赢历代王刘恒入京为帝,视为汉文帝。
六孝敬皇帝刘启刘启:公元前一百八十八年腊月初五,公元前一百四十一年正月即汉景帝前一百五十七年前一百四十一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杜氏,即西汉为帝,视为汉文帝六孝敬皇帝刘启刘启公元前一百四十八年腊月初五,公元前一百四十一年正月即汉景帝。窦太后所生。
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十六年,时候孝敬皇帝葬于杨凌,尤其在位期间推行萧帆册,萧诸侯封闭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誓言,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禹锡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七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刘彻公元前一百五十六年到公元前八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魏家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周不次使令六百时级别的次,使督查二千时级别的郡国首相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妇眼的建议,推行推人令解决亡国事,并将掩铁和铸臂犬收回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栋书的建议,罢处百加,独尊儒术。
结束先秦以来诗意道家议论百家书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一思想。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致力于开拓疆土和增强威望,向东吞并了朝鲜,向南征服了百越,向西征讨了大宛和北匈奴,奠定了汉朝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此外,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在轮台、徐黎屯、田等地设立了机构,并派遣使者孝景帝,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并没有太多的贡献。
邢台学,影响深远,八孝招皇帝刘福陵、刘福陵前九十四年到前七十四年,是西汉昭帝、第八位皇帝,汉武帝的幼子,赵氏之女于勾一夫人所生。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今日地桑弘阳等的辅佐下,他延续了五帝时期的政策,注重与民休息,加强了北方的防御。
始元六年(前81年),他在盐铁会议上就五帝时期的盐铁政策、治国理念等问题召集了贤良文学进行讨论,会后实行了霸厨、缺酒、酒类专卖等政策,元凤元年(前80年),桑弘阳、上官杰等被以谋反罪处死,进一步改革了五帝时期的制度,减轻了赋税,内外措施得当,使得五帝时期遗留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西汉王朝的衰退趋势得到了扭转,百姓生活富足,军队实力不断增强。
九汉废帝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伯的儿子,出生于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是西汉第九位皇帝。
他于公元前92年至公元前59年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十中宗孝宣皇帝刘询,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是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至前49年在位,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太子刘据的孙子,皇孙刘晋的儿子,巫蛊之乱发生时,刘病已也被关押在监狱里。
后来,他被祖母史家抚养,汉武帝的遗诏被保留下来,并被送到宗政陆齐的蜀地抚养,因此刘病已在耶庭长大。元凤元年(前74年),刘贺被废黜,七月,霍光等人将他从上官里的住处接到了宫中,先封为杨武侯,随后即皇帝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元年。本史十一高敦煌皇帝刘氏,刘氏在前74年至前33年即汉元帝前49年至前33年在位,汉宣帝的父亲。
西汉历代皇帝的年龄寿命 皇位继承顺序和在位时间
从汉王元年冬十月,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长安自称汉王开始计算,到建武二年正月,公元26年,刘盆子退位结束,西汉王朝一共经历了十八位皇帝,他们的寿命、登基顺序和在位的时间,大致如下。
第一位 太上皇刘太公
西汉太上皇刘煓
他是刘邦的生父,汉朝的时候,人们称他为刘太公。前四史的史书里,并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唐朝的时候,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一书中,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刘煓。
汉王二年,刘太公和吕太后,被项羽俘虏,一直关押到汉王四年九月,才被释放。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称帝,第二年,汉王六年,刘邦尊刘太公为太上皇,因此,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汉朝皇帝的一世祖。
刘太公,前后一共做了四年太上皇,汉王十年七月,公元前197年去世。史书里没有记载他的寿命,但是,根据刘邦去世时的年龄推算,太公去世的时候,年龄应该在70岁至80岁之间,可以说以寿终。
第二位 汉高帝刘邦
汉朝太祖高皇帝刘邦
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世公认的汉朝一世祖,但是,从刘氏家族的世系传承角度来说,他是二世祖。
刘邦一共做了五年汉王,七年皇帝,总计有十二年帝王生涯。汉王十二年夏四月甲辰,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在长乐宫去世,去世年龄,有53岁和62岁两种说法,历史上没有定论。
第三位 汉惠帝刘盈
西汉惠帝刘盈
刘盈,是刘邦和吕太后的儿子,16岁的时候,他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了皇位,史称汉惠帝。他名为皇帝,然而,实际的朝政权力,一直掌控在吕太后和吕氏家族的手中。惠帝七年秋八月戊寅,公元前188年,做了七年傀儡之后,刘盈去世,终年23岁。
第四位 汉少帝无名
西汉前少帝刘恭
他是汉惠帝后宫某个美人的儿子,历史上称他为前少帝,和刘太公一样,前四史里并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后来,唐朝人司马贞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刘恭。
刘盈去世后,前少帝刘恭以太子身份继承了皇位。刘恭的身世,在历史上是个谜,他在位的时间也比较短,只做了四年皇帝,就被吕太后杀害了,去世时的年龄不详。
第五位 汉少帝刘弘
西汉后少帝刘弘
与前少帝一样,刘弘也是吕太后从惠帝后宫选出来的子女,历史上称他为后少帝。刘弘原名叫刘山,高后二年,公元前187年,改名为刘义;高后四年,刘义被吕太后拥立为皇帝之后,才将名字改为刘弘。
刘弘在位时间很短,只有四年,高后八年秋七月辛巳,公元前180年,吕太后去世。闰月己酉,汉文帝即位,当天夜里,刘弘被秘密处决,生卒年不详。
第六位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刘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仁义之君,史称汉文帝,中学历史课本中“文景之治”的“文”,就是指的汉文帝刘恒。
他是刘邦和薄太后的儿子,高祖十一年春,公元前196年,刘邦攻破陈豨,平定了代国之后,刘恒被立为代王。高后八年闰月己酉,吕太后去世后的第二个月,刘恒被大臣们拥立为皇帝。
从公元前180年闰月登基,到后元七年六月己亥,公元前157年去世,汉文帝刘恒一共做了23年皇帝,他在位期间,西汉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增长,逐渐从秦末汉初的乱世中走了出来。
第七位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
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窦太后。汉文帝在代国做代王的时候,前后生过三个儿子,窦太后被宠幸之后,汉文帝之前生的三个儿子接连去世,因此,刘启才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157年六月,刘启以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史称汉景帝,从登基到后元三年春正月甲子,公元前141年去世,汉景帝一共做了十六年皇帝,终年47岁。
第八位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汉景帝和王美人的儿子,后元七年六月,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之后,刘彻出生;汉景帝前元四年夏四月己巳,公元前153年,栗姬的儿子刘荣,被立为皇太子;刘彻,被封为胶东王,当时年仅四岁。
三年后,前元七年春正月,公元前150年,栗姬失宠,皇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夏四月乙巳,刘彻的母亲王美人,被立为皇后;夏四月丁巳,刘彻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七岁。
刘彻十六岁的时候,汉景帝刘启去世,景帝去世当天,刘彻以皇太子身份继承了皇位,史称汉武帝。武帝一共做了54年皇帝,公元前87年二月去世,终年70岁。
第九位 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母亲是历史上著名的钩弋夫人,武帝去世之前,为了防止吕太后把持朝政的事情,发生在昭帝的身上,就在昭帝即位之前,秘密处决了钩弋夫人。
武帝去世的时候,刘弗陵只有八岁,考虑到他年龄比较小,又失去了母亲,武帝就安排霍光、上官桀和金日磾三位大臣共同辅佐昭帝成长,可惜的是,昭帝即位之后,只做了13年皇帝,2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第十位 汉废帝刘贺
汉废帝昌邑王刘贺
刘贺的父亲昌邑王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天汉四年夏四月,公元97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
昭帝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女继承皇位,根据汉朝的皇位继承规则,昌邑王刘贺作为汉武帝的孙子,被霍光选为继承人。
元平元年六月丙寅,公元前74年,刘贺即位,但是,由于他赴京的途中,以及在昭帝丧礼举办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出格行为,惹怒了霍光,导致他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皇位。
汉宣帝即位后,元康三年三月,公元前63年,故昌邑王刘贺,被封为海昏侯。
第十一位 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他的爷爷刘据,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子,父亲是史皇孙刘进,母亲名叫王翁须。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宣帝刚出生几个月,太子刘据因为卷入巫蛊之乱,兵败之后在湖县自尽,史皇孙刘进和王翁须,在朝廷实施的追捕过程中遇害,宣帝因此流落民间。
元平元年六月,刘贺被废黜之后,秋七月庚申,大将军霍光迎立宣帝继承了皇位。宣帝一共在位25年,黄龙元年冬十二月甲戌,公元前49年去世,终年42岁。
第十二位 汉元帝刘奭
汉元帝刘奭
汉元帝刘奭,是汉宣帝和许皇后的儿子,本始三年春正月癸亥,公元前71年,许皇后被毒杀的时候,汉元帝只有4岁,后来。元帝被安排给王皇后照顾并抚养长大。
地节3年四月戊申,公元前67年,刘奭被立为皇太子,时年八岁。黄龙元年冬十二月癸巳,太子刘奭继承了宣帝的皇位,史称汉元帝。元帝一共在位16年,竟宁元年五月壬辰,公元前33年去世,终年42岁。
第十三位 汉成帝刘骜
汉成帝刘骜
汉成帝刘骜,是汉元帝和皇后王政君的儿子。汉成帝三岁的时候,汉宣帝去世;初元二年夏四月丁巳,公元前47年,被立为太子;竟宁元年五月,汉元帝去世,六月已未,刘骜,以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史称汉成帝。
汉成帝一共在位二十六年,绥和二年三月丙戌,公元前7年去世,终年45岁。
第十四位 汉哀帝刘欣
汉哀帝刘欣
汉哀帝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他的父亲刘康,是汉成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母亲是丁姬;祖母傅氏,是汉元帝的宠妃。
阳朔二年八月甲申,公元前23年,刘康去世,刘欣继承了定陶王的爵位,时年三岁。绥和元年二月癸丑,公元前8年,由于汉成帝没有子女,定陶王刘欣被立为皇太子,第二年三月,汉成帝去世,四月丙午,刘欣以太子身份即位,史称汉哀帝,当时十八岁。
哀帝身体不好,常年患病,只做了六年皇帝,元寿二年六月戊午,公元前1年去世,终年24岁。
第十五位 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
汉平帝刘衎,也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他的父亲刘兴,建昭二年被封为信都王,两年后被转封到中山国,史称中山孝王,绥和元年秋八月庚戌,刘兴去世,刘衎继承了中山王的爵位,时年三岁。
元寿二年六月,哀帝去世;秋九月辛酉,刘衎被拥立为西汉第14位帝王,史称汉平帝,当时年仅九岁。
与汉哀帝一样,汉平帝也是一位长期患病的帝王,在位时间也不长,只坐了五年皇位,元始五年冬十二月丙午,公元5年去世,终年14岁。他的死因,在汉朝的时候就存在争议,王莽说他是自然死亡,但是,朝中的大臣和民间的百姓,认为他是被王莽毒杀身亡。
第十六位 孺子婴刘婴
孺子婴刘婴
刘婴,是汉宣帝的玄孙,他的父亲是广戚侯刘显,属于旁系诸侯王,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不应该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因为他的年龄小,比较好控制,被王莽看中,居摄元年三月己丑,公元6年,年仅2岁的刘婴,被王莽立为皇太子,史称孺子婴。
两年后,居摄三年十一月戊辰,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天下之号为“新”,孺子婴被废为定安公,西汉灭亡。
地皇四年十月,公元23年,王莽被杀的时候,孺子婴身在长安,更始二年,公元24年,孺子婴被平陵人方望拥立为天子,更始三年正月,更始帝刘玄派兵将其杀害,终年18岁。
第十七位 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
刘玄,号圣公,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刘邦的九世孙,他和刘秀既不是诸侯王,也没有皇位继承权,不能算作西汉的皇室大宗直系。
地皇四年三月辛巳朔,公元23年,刘玄因为祖上跟汉景帝沾亲带故,被讨伐王莽的起义军拥立为帝,史称更始帝。
刘玄的领导力比较弱,只做了两年半皇帝,就被另外一支起义军击败;更始三年十月,公元25年,刘玄兵败被杀,寿命不详。
第十八位 刘盆子
刘盆子
刘盆子,是城阳景王刘章的后代,属于庶出诸侯王的旁系亲属,连小宗的直系都不算,更谈不上皇位继承权。他的老家在太山郡式县,早年,刘盆子和两个哥哥,被赤眉军劫为人质,此后随军转战各地。
更始三年六月,公元25年,赤眉军击败更始帝刘玄之后,刘盆子被拥立为皇帝,时年十五岁。
刘盆子在位仅六个月,赤眉军就被刘秀击败,建武二年正月,公元26年,刘盆子退位,得以善终,寿命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