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2003年非典死亡人数多少万(2003年非典死亡人数多少)

2003年非典死亡人数多少万(2003年非典死亡人数多少)

2003年让人胆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为什么新冠却难以消除呢?

2003年,一场疫情席卷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那场疫情被人们叫做非典。非典之后17年,世界再次遭遇疫情,这一次是和非典病毒同家族的新冠状病毒。这场全球“瘟疫”持续了两年,全球依然没有完全将其控制。

新冠状病毒

人们都觉得,为何不能像当年的非典一样控制呢?很多人认为我们当年是消灭了非典病毒从而抑制的疫情,其实不然,非典的结束很突然,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并没有彻底消灭非典病毒。

非典病毒

让我们拨回时间的指针,回到2003年,回顾一下非典带来的影响,并且从中寻找到解决新冠的方法。令人胆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新冠为何难以消除?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病毒?如何科学防疫?让我们一一探索。

非典如何消失?

非典这个称呼并不是病毒的本命,而是“非典型肺炎”的简称,引起病因的病毒学名叫SARS,属于冠状病毒的一种。因此,2020年爆发疫情的时候,人们对比了两个病毒的DNA序列,发现2020年的毒株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所以得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

DNA序列

很多人一开始不重视新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当年我们消除了非典,所以不用担心。然而事实是,人类根本没有彻底消灭SARS病毒,当年的非典消失,更像是天气热了,病毒自己死亡。人类真正能消灭的病毒只有两种,一种是牲畜的牛瘟病毒,一种是人的天花病毒,除此之外,其他病毒人类还没有专门的办法消灭。

消灭病毒

那么为什么当初非典并没有引发全球的传染呢?首先,2003年的时候,全世界的人流量并没有今天这么大,因此可以做到很好的隔离与排查。

非典的首发地是在中国,中国当时很快采取措施控制了疫情,让病毒没有扩散至更远的地方。其次,比起自己的亲戚,SARS病毒的传染性没有那么强,在被控制住感染者后,传染链就被切断了。最后就是,SARS病毒的抗热性很差,进入6月份之后,全国各地天气变热,SARS病毒在入夏后逐渐消失了。

高温天气打败了SARS病毒

非典的时候,有一种动物很是冤枉,那就是果子狸。因为最开始查到的病例是一位厨师,他正好处理过果子狸,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是果子狸传播的病毒。

果子狸

直到十多年以后,人们发现,SARS病毒的源头是菊头蝠,果子狸只是“中间商”。而菊头蝠也重演了果子狸的悲剧,一开始被认定为了新冠的罪魁祸首。

菊头蝠

通过2003年的非典事件,我们不难看出,为何新冠难以消除了。

新冠为何难消除?

首先,2020年的世界格局与2003年完全不一样,各种人流量,想要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其次,新冠的首发地并不是中国,就算中国做出了百分之两百的努力,也无法挽救全世界。

人口激增

最后就是,比起SARS病毒,新冠简直是狡猾狡猾滴,它知道自己一开始下手狠了,不利于自己的传播,于是逐渐变异,从英国变异体到德尔塔变异体再到奥密克戎,传染性一次比一次强。

而且,新冠还有一点比SARS病毒强,那就是它演化出了抗热性。比如2021年11月份出现在南非的奥密克戎变异体,这对北半球的国家来说是冬天,可是对于南非来说是夏天。

变异的新冠

再比如之前的德尔塔变异体,出现在印度,印度所在的纬度,气候普遍比较热,可是新冠依然肆虐。由此可见,新冠在不停地适应人类,已达到让自己与人类长期共存的目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只是一个蛋白质外壳包裹着遗传物质组成的简单生命体,连细胞都算不上。可是病毒却体现了基因最原始的本能,将自己不停地复制下去。病毒结构很粗糙,做事毛手毛脚,导致它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变异,复制次数越多变异体就会越多。

细胞复制

当年的SARS病毒被控制住了,因此没机会得到变异。新冠就不一样了,它已经蔓延两年了,全世界各个地方就去了一趟。截止2022年4月,新冠病毒已经变异了5次,并且还有继续变异的趋势。科学家们使用希腊字母表给变异体命名,不过根据新冠的变异速度,希腊字母表估计会有不够用的一天。

由于病毒只能依托宿主的细胞完成基因的复制,如果宿主不小心死了,对于病毒来说也将是末日。离开了宿主的病毒,就会变成一个死物而非生命体。如果温度过高,它外表的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就会变性,病毒就会像打了羊胎素一样,由内而外地展开,然后被瓦解。

病毒瓦解

宿主死亡对病毒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全球的新冠病毒经历了多次自然选择,留下了传染性强的。那些让人迅速死亡的变异体,反而会被淘汰。

新冠不是人类遭遇的第一种病毒,也不会最后一个,人类一提起病毒,就会充满恐惧,然而实际上,病毒与我们的关系不单是致病与致死那么简单。

致死的病毒

如何看待病毒?

病毒感染是自然界的基因工程。生物中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同物种之间是没办法通过繁衍进行基因交流的,可是病毒却践踏了这一条准则,让不同生物之间的基因得到了交流。由于利用宿主细胞作为原料合成所需的遗传物质,加上病毒毛手毛脚,这就容易将宿主的一些基因片段给整合进新复制出的病毒里面。

这条片段又会因为传染,进入另一个生物的体内,然后在复制的时候,有几率与宿主细胞中的DNA发生碱基对互换。在这样的传播下,不同生物之间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基因交流。

基因交流

最典型的就是哺乳动物的胎生,大约是在两亿年前,感染上某种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这次突变恰好进化出了抑制母体攻击胎儿的基因,让胎儿不会被母亲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寄生。

如果没有这次感染,就不会有真正的哺乳纲诞生,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人类。而人类的胎盘为何与大部分哺乳动物不一样?同样是因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感染了一种病毒。

人类的胎盘

虽然科学家现在还无法确定这段基因到底来自哪种生物,但是可以肯定,病毒感染,自生命诞生之初就存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病毒的侵扰呢?

如何科学防疫?

很多人认为感染上病毒后,病毒是被药物杀死的,然而真正杀死病毒的,是人类自己的免疫系统,药物只能缓解这个过程的痛苦,让人类不用在这场免疫VS病毒的过程中遭过多的罪。

免疫系统

所以,免疫力比较差的人,更容易在感染病毒后死亡。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身体好的人就不怕感染,病毒带来的后遗症是人类未知的,也许后遗症带来的伤害远超过感染当时。应对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物理切断其传播途径。

戴口罩,让其无法进入人类的呼吸系统,减少感染概率;勤洗手,这样在吃东西的时候,就不会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勤换衣、勤洗澡,防止其在人体外表呆着伺机而动;勤打扫卫生,防止周围环境里潜伏着病毒。

物理防疫

病毒没有进入人体,就是一个蛋白质包裹着遗传物质的物品,轻易就能解决。可是一旦进入人体,任何物质拿它都没有用,只能依靠人类最后一道防线——免疫系统。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科学防疫手段,不管是什么病毒肆虐,都可以做到最大程度保护自己。愿每个人都能身体健康!

2003年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为什么新冠却难以消除?

相信许多朋友对2003年那场非典还有着深刻的印象。当时的非典病毒不仅传播性强,而且毒性强,给我国的公共卫生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然而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年,这场疫情就悄然消失,人们也纷纷摘下了口罩,迎回了正常的生活。

再把视线转回如今的新冠疫情。从2019年年底国内外开始有零星病例,到现在已经足足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然而疫情还在不停的反复,摘掉口罩的日子似乎还是遥遥无期。很多人都有一种疑惑,当初的那场非典是如何消失的呢?而为何如今的新冠却难以消除?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一、非典是如何消失的?

在2003年的八月,随着最后两名病例出院,我国宣告了非典疫情的结束。非典疫情一共造成五千多人感染,三百多人死亡。虽然感染人数不多,但是死亡率还是令人感到胆寒的。从开始到结束,非典疫情只持续了一年不到,非典的流行是如何结束的?回过头来看,以下几件事是非典结束流行的重要原因。

1.传播途径被严格控制。

非典和如今的新冠一样,也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而且非典和新冠一样,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进而引起病毒铜鼓飞沫传播。

在出现了非典疫情之后,我国的卫生部门果断的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切断非典的传播途径。首先就是限制人员流动。当时涉及疫情的区域均进行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这样做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也为后来的疫情结束埋下了伏笔。

面对非典疫情,卫生部门还要求所有需要外出工作的人都要佩戴口罩。口罩可以防止病毒通过飞溅的唾液传播,是应对新冠、非典这类可以导致呼吸道症状病毒的有效手段。当时很多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都收到了口罩等物资。

除此之外,非典的病原体是一种寄生于蝙蝠体内的病毒,它之所以能够在人类之间传播,是因为有一种中间宿主——果子狸。有人食用了感染了非典的果子狸,才导致病毒传播给人类的。在确认了这一个情况之后,我国的相关部门立刻采取措施,对中间宿主果子狸进行了控制。这一举措也防止了疫情的外溢。

2.有效的医疗措施

对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医疗措施,也是非典疫情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的医疗条件虽然不如现在,但是我国还是做到了应收尽收,尊重了每一个生命。

面对一种前所未闻的新病毒,无数医疗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努力拯救每一个生命。在治疗过程中,对中医药的大胆使用也是大部分病人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在那个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的年代,我国在明确了疫情的严重性之后,很快就建设起了一家专门用于收容非典患者的医院——小汤山医院。这里有着比较好的治疗设备以及传染病防控设备。当时,在小汤山医院的患者的治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

3.病毒的特性

病毒的特性也是导致非典疫情很快结束的重要原因之一。非典的病原体也是一种冠状病毒,但是这种病毒的耐热性很差。温度只要稍微上升,这种病毒就会失去传播能力。

而随着天气逐渐炎热,非典病毒的容身之所越来越少,很难通过环境传播给人,这使得非典病毒丧失了一个重要传播途径。这也是非典在天气转热了之后逐渐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认为非典的消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仁慈,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缺乏科学性的。非典的消失所依靠的也是科学的防疫政策,以及全国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

二、为何新冠至今难以消除?

和非典病毒类似,新冠病毒也是一种冠状病毒,而且他们都会引起肺和呼吸道的症状。所以有很多人将非典和新冠反复比较,甚至认为只要天气转暖,病毒就会逐渐消失。这种想法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了。新冠和非典并不相同,新冠至今仍难以消除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新冠病毒和新冠病毒的特点不同。

这两种病毒虽然都是冠状病毒,但是有着非常不同的特点。新冠病毒的致死率要低于非典,但是传播能力要远远强于非典。

在非典流行结束的时候,我国只有五千多个病例,而如今我国一天新增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就可以超过两万个。这两种病毒的传播能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而且和非典病毒不同,新冠病毒的适应能力更强。这不仅使得它们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依然可以传播,也使得它们有了更充裕的时间来不断进化出新的变种,更加适应传播。

所以说两种病毒虽然在结构上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两种病毒本质上就不是同一种病毒。它们的特性也完全不同,而更适合传播的新冠自然更加难以消除。

2.国际环境

当时的国际环境和现在的国际环境不同。在我国对新冠疫情的控制有了显著的成效之后,国外的疫情却成了我国防疫工作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困难。

因为如今的世界和那个时候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如今的世界是一个更加全球化的世界。国家跟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货物运输变得更加的频繁,这也了病毒更多的传播机会,导致疫情在全球流行。

而且国家跟国家之间的治理能力,体制的差异使得有些国家不能很好的处理新冠疫情,最终被迫选择与新冠病毒共存。这会使得那些认真做防疫工作的国家陷入被动之中,使得他们的防疫工作更难进行。我们如今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3.广泛变异

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种,这是新冠疫情难以结束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疫情的传播,即使不能在短期之内找到特效药以及疫苗,只需要把握病毒传播的规律,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疫情的控制。

而新冠病毒至今已经出现了很多各变种毒株,这不仅使得疫苗的研发和特效药的研发面临大量的困难,而且还使得防疫政策难以按照一个标准长期执行下去。

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都需要无数的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心血,需要制药企业投入大量的金钱。病毒的不断变异可能会导致之前研发的特效药和疫苗作用丧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是一种抑制。

而且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新冠病毒还在不断的表现出新的特性。比如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和之前的各种毒株相比,就具有了更强的传染性,而且导致了更多的无症状感染者出现。

因为新冠病毒伴随着不断的变异产生的这些新特点,使得病毒的传播变得非常的有隐匿性,而且也使得防疫工作的推进变得更加困难。这也是新冠疫情的流行难以在短期之内结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新冠疫情的流行可能还会继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最终和病毒共存,还是彻底消灭新冠病毒,这场疫情是必然会结束的,而我们的生活也将必然回到正轨上。但是在仍要面对疫情的现在,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免受病毒的侵扰。

三、面对仍将持续的新冠疫情,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新冠疫情虽然会持续,但是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大家对这种病毒的流行也有了一定的适应。但是新冠病毒的不断变种,也给我们的防疫工作不断提出新的挑战。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1.要坚持佩戴口罩。

我们回顾新冠病毒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这种病毒无论怎样变异,飞沫传播都是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尤其是病毒在进化为奥密克戎毒株之后,会导致感染者出现更多的上呼吸道症状,引起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口罩中的无纺布是一层防水材质。无纺布可以有效的防止新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说口罩是我们应对新冠病毒的一个重要工具。

随着天气的炎热,很多人开始对佩戴口罩感到不适。但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科学的佩戴口罩。不佩戴口罩既是对自己安全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人安全的伤害。

此外,目前市场上口罩的种类繁多。在挑选口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口罩的执行标准,确认口罩可以有效的对新冠病毒形成防护之后再进行选购。

2.要完整的接种疫苗。

虽然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但是目前来看,疫苗对已知的毒株都有很好的防护效果。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疫苗的接种。

目前,大部分疫苗需要接种三剂次,接种疫苗一定要进行完整的接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疫苗对我们的保护作用。对于那些身体不好,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朋友来说,接种前可以跟医生进行沟通,只要医生准许,也可以进行接种。

疫苗的大量接种会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这是我们战胜病毒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接种疫苗不仅是我们为今天不受病毒影响做出的努力,更是对未来彻底战胜新冠病毒做出的贡献。

3.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面对新冠疫情,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不同的防疫政策。有些人可能会因为防疫政策而需要被长期隔离或者是封控。在这期间,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是保持身体免疫力不下降的必要条件。

此外,一定要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要均衡,蛋白质的摄入要充足,而且要多进行锻炼。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提升自身免疫力,防止被新冠病毒侵扰。

4.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手是我们身体中最容易被污染的部位,所以说每次在回到家中或者是居所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双手进行彻底的清洁。

结语:

新冠疫情和非典疫情虽然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也使得新冠疫情可能在短期之内不会像非典疫情那样消失。但是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只要坚持我们科学的防疫政策,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很快会迎来没有疫情的明天!

2003年让人胆寒的非典,是如何消失的?为何如今新冠却难以消灭?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2003年,我们经历了21世纪首次爆发的新兴传染病,其全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简称SARS。SARS病毒初次在中国广东省的顺德爆发,之后迅速传播到东南亚乃至全球,当时,SARS病毒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但自2004年中期以来,全球再未有新的SARS病例报告,这让人们不禁思考:为何SARS病毒突然消失了?

一、历时九个月,SARS走向何方?

回顾当年的SARS疫情,与如今的新冠病毒一样,它迅速爆发,然而,经过整整9个月的肆虐,SARS最终悄然消失,如今已过去18年,但关于它的命运仍然没有确凿的解释。然而,关于SARS消失的几种假设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

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控制疫情需要关注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这三个要素。通过严格隔离传染源并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地遏制病毒的传播。此外,在感染初期,病毒的传播能力相对较弱,这有利于医护人员在传染性增强之前识别患者并采取防控措施,从而控制SARS病毒的传播。还有一种假设认为,与冠状病毒不同,SARS病毒在夏季突然停止传播,有学者猜测气温的升高可能与患病人数的逐渐下降有关。

二、新冠病毒的挑战:面临四大难题

SARS是21世纪首个新兴传染病,而新冠病毒则是21世纪迄今为止最新的、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03年SARS疫情造成8096人感染,774人死亡。而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5亿例,累计死亡病例已超过600万例。新冠病毒就像一场狂风暴雨,无所不至,无法避免。

为什么新冠病毒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专家认为,新冠病毒难以根除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

传染性强,症状轻微:与2003年的SARS不同,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但患者症状较轻微,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SARS感染后,患者出现发热、肺炎等症状后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然而,新冠病毒具有长达12天的潜伏期,甚至更长,且患者可能症状不明显。

根除难度大:与其他传染病相比,根除新冠病毒的难度巨大。目前尚不清楚新冠感染后的免疫保护能持续多久,也存在患者二次感染的案例,这表明新冠的免疫保护可能具有一定期限。

短期内难以实现共存:要实现人与病毒的共存,首先需要普及疫苗接种,其次需要有效的特效药物,还需要等待病毒自然演化出毒性更低的毒株。此外,新冠病毒的病死率是流感的近7倍,且没有季节限制,因此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后果难以被接受。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没有高覆盖率的疫苗接种,基本上不可能消除新冠病毒。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并没有迹象表明新冠已被遏制,唯一取得成功的是中国,成功控制了新冠疫情。

三、新冠病毒在常温下存活多久?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般情况下,像新冠病毒这类病毒在零下温度的环境下可以存活几周到几个月。然而,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不同变异株在常温下的存活时间也有所不同。

原始毒株,即2019年的新冠病毒,能在塑料表面存活56小时,在皮

肤表面平均存活8.6小时。而阿尔法变异株,其毒性增强,能在塑料表面存活191.3小时,在皮肤表面平均存活19.6小时。贝塔变异株则可以避免人体免疫细胞的追踪,毒性更强,能在塑料表面存活156.6小时,在皮肤表面平均存活19.1小时。伽马变异株存在再次感染的风险,能在塑料表面存活59.3小时,在皮肤表面平均存活11小时。至于德尔塔变异株,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等特点,能在塑料表面存活113小时,在皮肤表面平均存活16.8小时。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可能影响多数抗体对其的识别,是常温状态下存活最长的变异株,能在塑料表面存活193.5小时,在皮肤表面平均存活21.1小时。可以看出,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在常温环境下具有相当顽强的生存能力。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消毒呢?以下是一些方法:

首先,市面上的消毒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作用于病毒核酸的,例如紫外线消毒;二是作用于蛋白质使其失活的,如高温和化学消毒剂。

对于家庭使用,可以考虑以下方式进行环境消毒:

医用酒精:乙醇可以有效杀灭带有包膜的病毒,对新冠病毒也有效。通常,使用浓度约为75%左右的酒精溶液,可以喷洒在物体表面,也可以用酒精棉球擦拭。常接触的物品,如手机、遥控器、门把手、按钮、钥匙、键盘和鼠标等,都可以用酒精消毒。

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市面上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包括漂白粉、漂白水和84消毒液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双氧水也可用于消毒。这些消毒剂可用于桌面、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扶手等表面的居家环境消毒。

在当前,新冠病毒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家务必注意日常防护,正确消毒,以确保新冠病毒无法找到“可乘之机”。愿我们共同努力,战胜这一挑战,实现疫情的最终控制。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2003年令人胆寒的非典,是怎么销声匿迹的?为何新冠如此难消灭?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

1992年,印度、孟加拉国发生了大范围的0139型霍乱,前后大约有20万人发病;

1995年,苏丹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该传染病病死率高达77%;

1996年,日本大阪地区爆发了出血性结肠炎,不到一月时间里,发病者就高达6524例……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人口迁移流动、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细菌耐药性增强等等因素,即使一种病毒被控制或消灭了,也还是会出现另一种新的病毒。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03年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SARS)疫情肆虐中华大地,给人类的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回顾令人胆寒的非典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典”?

非典,也称为非典型肺炎,全称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称这种疾病为严重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2002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就已经出现了非典病例,一位名叫黄杏初的厨师是至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非典病人。

2003年1月,广州市第一次出现SARS超级传播现象,一名非典患者造成了19名亲属和50名医务人员感染。

疫情爆发初期,病原体尚未知晓,出于对新病毒的未知,当时醋和板蓝根一度成为了“香饽饽”,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口罩告急、消毒液告急、体温计告急……繁华的都市失去了往日的喧闹。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令人胆寒,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国是非典疫情的首发地,更是“重灾区”,机场、车站、各大出入口都有医护人员冲锋在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统计数字,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达11%。

2003年7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范围内的非典疫情基本结束。此后,非典病毒除实验室感染和2003年12月、2004年1月广州4名轻症病例外,在人群和动物再也未见病例。

令人胆寒的非典,是怎么在自然界中突然销声匿迹的?

专家们推断总结出来以下原因:

实施了有效的隔离

“非典”疫情突如其来,这是21世纪第一次遇到的新发传染病重大疫情,国家和世界都呈现出一种紧急状态,各国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了有效的隔离,很好的阻断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而我国更是对“非典”病毒严防死守,这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的日夜付出。

病毒的传播力受限制

“非典”病毒致病性和致命性较高,人患病快且重病死亡的概率都大一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传播力。

还有专家猜测,“非典”病毒具有一定的怕热属性,天气逐渐变热,病毒适应环境变差,就很难在自然界存活。

为什么新冠病毒却如此难以消灭?

19年过去了,如今人类又面临传染形势更为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疫情波及了160个国家,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

当年非典疫情历时大约9个月,而后并未有新的病例出现,为什么新冠病毒却这么难以消灭?

病毒更为“狡猾”

“非典”病毒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以及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常见3-5天,实际传染性没有那么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传染性。

而新冠病毒的潜伏期,短则7-14天,最长有24天,潜伏期以及无症状患者都具较强的传染性。

目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不断持续扩散,在全球范围内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达上千种,变异速度快、种类繁多,导致人类很难发现其变异的规律性。

例如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的变异株,具有较强的传播力和致病性,有专家通过大数据建模发现,其传染力比“德尔塔”高37.5%。

更重要的是,只要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接种疫苗或者对其没有免疫力,新冠病毒就还有可能在传播过程中不断“繁衍壮大”。

未来新冠病毒还会如何变化,在目前阶段仍然难以预料,只能不断严密监控。

没有严格执行有效的隔离措施

随着交通便利性的提高,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如今的人口流动性远远大于2003年,为新冠病毒的大范围传播提高了条件。

再加上一些国家对新冠的防控措施实施不到位,甚至持“躺平”状态,稍不注意,病毒就可能再爆发一波。

目前来看,全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是控制新冠病毒导致疫情爆发和扩散的有效手段。

结语

有专家表示,很多病毒在销声匿迹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又会重新开始流行,而且致病性更高。因此,目前没有在自然界发现非典病毒的存在,也并不代表以后不会重新出现。

非典来无影,去无踪,它到底去了哪里?即使是现在,也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然而,不管这场新冠疫情什么时候会终结,不管人在哪里,作为一个微小的个体来说,保持信心、积极地生活、科学防疫,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即使是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承认的已经消失的病毒,也仅是天花病毒而已。新发和死灰复燃的传染病,是人类永恒的挑战。

渺小的人类,需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