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个急救穴超清晰对照图,专穴专用,收藏
全身穴位众多,仅经穴就有360多个。综观穴位主病,一穴只治一病者极少;而一病对应的最有效的穴位,却比比皆是。专穴专用,今天就给大家带来超实用的88个救命穴超清晰对照图,赶紧收藏了!
1、救命穴——人中
人中: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
2、万能穴——合谷
合谷穴:此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之所以成为万能穴,是因为它的作用十分多,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头痛、发热、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等病症。
3、长寿穴、强胃穴——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4、消气穴——太冲
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5、瘫痪穴、高血脂穴——环跳
环跳:在臀外下部,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6、腰痛穴——飞扬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
7、疏筋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
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9、补肾穴——太溪
太溪穴: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10、止痛、冠心血管穴、心肌梗塞穴、发热穴——膻中
膻中: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
11、补血穴、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12、止咳穴——尺泽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13、皮肤病穴、治痘穴——曲池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14、消炎穴——商丘
商丘穴: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15、耳鸣穴——少海
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16、电脑病穴、颈椎病穴——天窗
天窗: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穴后,与喉结相平。
17、膝痛穴——内关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梁丘:该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处;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所在位置。
19、打嗝不止、呕吐穴、精神病穴——涌泉
涌泉: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20、鼻炎穴——手三里
手三里:肘横纹下2寸
21、护膝穴——曲泉
曲泉:屈膝时,处于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22、手脚麻木穴——复溜
复溜: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
23、糖尿病穴——地机
地机: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24、牙痛穴——肩井
肩井穴: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25、胆结石穴——中渎
中渎穴: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在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
然谷穴: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27、恐惧病穴——太溪
太溪: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8、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29、雀斑穴——丝竹空
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30、眼袋穴——承泣
承泣: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
31、鱼尾纹穴——瞳子髎
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32、噩梦穴——厉兑
厉兑:人体厉兑穴位于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33、肚子痛穴——下巨虚
下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34、胃肠炎穴——天枢
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当腹直肌及其鞘处。
35、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
水道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36、嗓子失声穴——大钟
大钟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37、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
四白穴: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38、减肥穴、便秘穴——带脉
带脉穴:位于腹侧部,章门穴下1.8寸。
39、月经不调穴——水泉
水泉穴: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40、脑供血不足穴——解溪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41、糖尿病穴——腕谷
腕谷穴: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42、扭伤穴——大包
大包:在侧胸部,腋中线上,第6肋间隙处。
43、厌食、脱发穴——太溪
太溪: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44、过敏性鼻炎穴——迎香
迎香: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45、脑血管穴——瘛(chì)脉
瘛脉:位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46、网球肘穴——肘髎(liáo)
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
47、手麻穴——支正
支正穴:取穴为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48、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
后溪: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49、腰椎盘突出穴——筋缩
筋缩穴:背部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50、美容穴、黄褐斑穴——天容
天容:其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
51、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
少商穴: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52、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
天突: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53、急性扁桃体炎穴、明目穴——中渚
中渚穴: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直上1寸处。
54、咳喘穴——中府
中府穴: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处即是本穴。
55、夜间咳嗽穴——鱼际
鱼际穴:此腧穴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
56、补气穴——经渠
经渠穴:位于桡骨茎突内侧,腕横纹上1寸,桡动脉桡侧凹陷中。
57、感冒、白内障穴——肩髃(yú)
肩髃穴: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58、乳腺炎穴——天池
天池穴: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59、白发穴——浮白
浮白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60、胆囊炎穴——肝俞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1、晕车穴——关冲
关冲穴:在手环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
62、疲劳穴——液门
液门穴:位于手背部,当第4、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63、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
曲泽穴: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64、腰酸穴——风市
风市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
65、化痰穴——丰隆
丰隆: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到3分钟。
66、慢性肝炎穴——三阴交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这个穴位在摸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点胀,压的时候会有痛感。
67、 抽筋、扭筋穴— —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68、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率谷穴: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69、荨麻疹穴——风池
风池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70、鼻出血穴——内庭
内庭: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71、腰背痛穴——委中
委中:位于人体的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72、痛经穴——蠡(lǐ)沟
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73、口腔溃疡穴——间行
间行穴: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74、肌肉萎缩穴——大都
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75、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
76、痛风穴——筑宾
筑宾: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77、性功能穴——地神
地神:在双手拇指手掌面根部横纹中点,与双脚脚掌大趾根部横纹中点,压痛各取一个最痛点为高升点,共计4个点。
78、老花眼穴——光明
光明: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79、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
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举臂开腋取穴。
80、冠心病穴——云门
云门:位于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凹陷处。
81、肾结石穴——筑宾
筑宾: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82、落枕、偏头痛穴——外关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83、甲亢穴——天柱
天柱穴:该穴位于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颈椎骨)上端。
84、中风穴——百会
百会穴: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
85、水肿穴——承浆
承浆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86、口眼歪穴——颊车
颊车穴: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个。
87、耳炎穴——前谷
前谷穴:在小指尺侧,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
88、中暑穴——十宣
十宣穴: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中医穴位小妙招:浮白穴——头发白,找浮白
足少阳胆经/浮白
一、取穴步骤
【第一步】耳垂后的锥状骨性结构为乳突,乳突后的凹陷处为完骨穴。
【第二步】耳根靠项部为后缘;以“一夫法”取3寸,均分为3份后取上1/3点,为天冲穴。
【第三步】将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均分为3份;
【第四步】上1/3点为浮白穴,下1/3点为头窍阴穴。
二、重要结构
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上1/3。
三、主治
浮白(专治头发白)
①头痛、耳鸣、耳聋、齿痛等头面病证;
②瘿气。
四、定位
在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从天冲至完骨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耳郭弧度相应)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五、按摩
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各揉按浮白1~3分钟,可治经常熬夜不睡觉或者经常失眠而引起的头发白。
六、艾灸
隔物灸仪艾灸
时间:20-40分钟;温度:38-48℃;
艾条悬灸
时间:5-10分钟;
间接灸
时间:3-5壮。
一个穴位解决痛证 —— 肩痛、心绞痛、胆囊痛、痛经
■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导读:介绍9个“止痛如神”的穴位,一起看看吧~
1
针刺阳陵泉治疗肩痛
取穴: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方法:病人坐位屈膝垂足取穴,以快速捻转刺入,得气后施以泻法,每隔5分钟行针1次,留针半小时。
在行针的同时,嘱病人活动患肢,范围由小到大,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经筋受损。每日1次,针刺7次为1疗程。
体会: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又是筋之会穴,足少阳经循行路线过肩,根据“上病下取”的原则,选筋之会穴阳陵泉治之,则能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解除经筋受阻,使患肩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
《马丹阳十二穴歌》对阳陵泉的功效做了概括:“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
2
指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
取穴:至阳穴,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患者急性胸腹疼痛发作时,医者用大拇指尖端放在至阳穴上顺时针方向不断揉按,用力由轻到重,以患者感到穴位处有痛感为度。
一般按压1~2分钟,疼痛即可缓解。患者也可以自己握拳,两臂向后摆动,用拳尖敲击至阳穴,亦可迅速止痛。
体会: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病的范畴,多因胸阳痹阻,导致阴阳失调,气血瘀阻所致。
督脉为阳经之海,经气自下而上到至阳穴最为隆盛,故曰阳中之阳。
以指代针刺激此穴,可使阳气四布,通达胸腹,起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作用。阴阳燮理,气血调和,自无胸痹之患矣。
指压至阳穴,可以用于缓解多种急性胸腹痛,如胃痉挛疼痛、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疼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疼痛等。
患者每天用拳尖敲击至阳穴,每次敲击3~5分钟,可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增强心脏的功能。
3
针刺浮白治疗胆囊炎疼痛
取穴:浮白穴。属足少阳胆经,为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操作方法:取右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处浮白穴,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快速向下平刺,深度0.8~1寸,用强刺激手法,有酸、麻、胀感后,令作伸展运动,活动右侧胸腹部并对患者胆囊区作叩击,留针15分钟,其间行针2次,每日治疗1次,5天为一疗程,若未痊愈可进行针第2疗程治疗。
体会:胆囊炎是常见疾病,临床按发病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病多与结石、胆固醇代谢紊乱和细菌感染有关,使胆道功能异常,胆汁淤积,排空功能障碍,刺激胆囊,使胆囊强收缩,从而引起胆道疼痛。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并有右肩背部隐痛,有厌油脂餐、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查右上腹胆囊区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排空功能减退或消失。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结胸等病的范畴。
浮白穴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经膀胱经交会穴,具有疏风清热、通络止痛的功效,针刺此穴能使胆道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出,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4
针刺精灵、威灵穴治疗急性发作之痛证
取穴:精灵、威灵穴。奇穴名。精灵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隙后缘(中渚穴直下方);威灵穴位于第二、第三掌骨间隙后缘(合谷穴的尺侧)。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用1寸毫针,在精灵、威灵穴处施用泻法,中强刺激3~5分钟,得气时酸麻胀感传于指尖。
一般先针精灵穴,后针威灵穴。痛不减者,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
体会:《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中说:“威灵穴在虎口下两旁岐,有圆滑处,遇猝死症,摇掐即醒。”“精灵穴在四、五指夹界下半寸,治痰涌,气促,气攻。”
此处所谓“气攻”,则是指各种剧烈的疼痛。
《针灸学》中所述的“腰痛穴”位置与精灵、威灵相同,谓:“腰痛穴,手背指总伸肌腱两侧,腕横纹下1寸处。一手两穴,主治急性腰扭伤。由两侧向掌中斜刺0.5~0.8寸。”
治疗各种剧烈疼痛,此二穴当为首选,如急性腰扭伤、结石引起的肾绞痛、胆道蛔虫症引起的胆绞痛等均有特效。
6
针刺中冲穴治疗痛经
取穴:中冲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井穴。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用0.5寸毫针,刺入中冲穴0.1寸,行泻法,不留针。每日针刺1次,3次为一疗程。
在月经前1~2天或经期疼痛发作时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
体会: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病症。
其主要病机多为气滞血瘀所致,治宜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心主血脉,中冲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井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针之能行气活血,气血流通,疼痛自止。临床用于治疗痛经一症,效果极佳,特别是一些疼痛较剧的患者,疗效更好。
7
十七椎下穴针刺拔罐治疗痛经
取穴:十七椎下。奇穴名。位于脊柱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后,以1.5寸不锈钢毫针快速刺皮下,进针约1寸。针刺得气后,快速捻转,行强刺激手法,使针感向少腹传导,持续行针1分钟。
然后取医用玻璃罐拔火罐,用闪火拔罐法拔在穴位上,并使针在罐中。留置针罐10~15分钟。经前3~5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治疗10次。
体会: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病症。
其病机是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气血流行受阻,导致“不通则痛”。
十七椎下穴位于督脉,与任脉、冲脉相通,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取之可通调诸阳,经气流通,则疼痛自止;火罐具有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的作用。
针刺火罐协同应用,活血化瘀,散寒止痛作用更强。
临床用于治疗痛经一症,效果极佳。特别是一些疼痛较剧的患者,疗效更好。
8
针刺次髎穴治疗腰痛
取穴: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第二骶后孔中。
操作方法:病人取俯卧位,于第2骶后孔中取次髎穴,穴位处皮肤常规消毒。
取3.5寸毫针直刺入皮肤,进针2~2.5寸,待针下由沉紧变为落空感时缓慢调换针体方向,同时询问病人有无酸麻胀感并使之传入前阴后,行捻转泻法2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天针1次,5次为1个疗程。
体会:腰痛多因肾虚或感受风寒湿邪以及血瘀闪挫而成,往往伤在督脉,气逆损血,搏于脊膂,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难经·二十九难》中说:“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束诸阳,与诸阳经相通。次髎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刺之,亦有通调督脉经气之效,故可治腰痛。
《外台秘要》中说:“主腰痛怏快然不可以俯仰”。《针灸大成》中说“主腰痛不得转摇”其理一也。
余早年读大学时喜好打篮球,一次争抢之后,腰部扭伤,疼痛难忍,不能俯仰,不敢咳嗽,只好躺在宿舍静养。
适逢我同寝室一位同学的老父亲到校探望儿子,这位老人是个老中医,心地特别善良,见状就拿出一根银针,在我的臀部扎了一针。行针毕,折磨我半个多月的腰痛,竟不药而愈。问针何穴,曰:“次髎”。
从医之后,余用次髎穴治腰痛亦每每见效,常常赞叹:古人之言不虚,老医之技高超也。
9
针刺秩边穴治疗坐骨神经痛
取穴:秩边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骨正中旁开3寸处。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3寸或4寸毫针在秩边穴上深刺,捻转提插,进行中强度刺激,使局部有酸麻胀重感,并向下肢远端放射。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天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体会: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多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则痛。
症见由坐骨神经走向即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等处发生放散性、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常因行走、咳嗽、排便、弯腰、打喷嚏而加剧。
这条疼痛线路与足太阳膀胱经基本一致,深刺秩边穴,能疏通经气,祛风、逐寒、利湿,邪气去而经络通,通则不痛矣。
故《针灸甲乙经》中说:“腰痛骶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秩边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也说:“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
内容来源:《诊余漫笔话妙方》
作者:程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