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诗文翻译
青松
【作者】陈毅 【朝代】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译文
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这青松又高又直。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致敬!他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了抗洪一线
暴雨洪水来袭
总有人舍己为人冲锋在前
奋不顾身逆流而上
他们的身影
永远定格在了抗洪一线
熊丽:
“我是包村干部,我得去”
2023年7月31日
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包村干部熊丽
在王平镇色树坟村强降雨抢险救灾
那时山洪迅速围困了村庄
部分老旧危房周边出现险情
熊丽强忍着父亲突然离世的巨大悲痛
与其他村干部共同前往险情地点转移群众
途中铁道路基护墙突发坍塌
熊丽不幸被掩埋
因公牺牲 年仅36岁
7月31日上午
村委会二层楼道的监控画面
记录了熊丽生前的最后影像
这个出发前频繁出入、观察雨情的人
就是熊丽
△熊丽
“我是包村干部,我得去”
这是扎根基层13年的熊丽
和村委会主任说的最后一句话
丈夫刘继为说
熊丽不仅在工作上尽职尽责
教育子女也以身作则
一直培养女儿爱读书、爱劳动的习惯
女儿身上已经有了熊丽的影子
熊丽牺牲后
她的丈夫对女儿说:
“妈妈去做英雄了,可能很长时间不回来。”
刘捷: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
7月31日
同样在门头沟的大雨中
龙泉镇副镇长刘捷正在部署防汛工作
巡查、封闭危险路段
△左一为刘捷
驱车赶往村里的路上水越来越深
刘捷发现有群众准备去挪车使劲呼喊
让他们放弃挪车回到高地
这时山洪突然倾泻而下
刘捷来不及撤离
中门寺村村委委员李巧玲站在高地上
眼睁睁看着他的汽车被卷进湍急的洪水
刘捷2002年成为共产党员
把老百姓的事情挂在心头
是他作为一名党员始终践行的宗旨
△刘捷
他多年来的工作笔记
每一本扉页上都写着
“服务 服务 再服务”
骆旭东:
“我不放心,必须到现场!”
这段舒兰公职人员失联牺牲前奔赴一线的画面
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这是骆旭东、倪峰和张郅昭
匆匆奔赴抗洪抢险一线的最后影像
8月1日夜间开始
吉林省舒兰市强降雨范围越扩越大
8月3日
开原镇青松林场附近引发特大山洪
群众被转移后通信中断 形势危急
接到消息后的骆旭东立马起身
“我不放心,必须到现场!”
他带着水利部门专家倪峰
和熟悉当地情况的张郅昭
匆匆赶赴受灾一线
△左一为骆旭东
三人乘坐的车子在行驶过程中
被面前突如其来的水墙推下路基
洪水不到半分钟就漫过车顶
6日中午
在距离事发地点10多公里外的珠琦河附近
搜救人员陆续找到骆旭东和倪峰的遗体
据幸运生还的驾驶员王炳楷回忆
骆旭东一路上电话不断
一直在询问汛情和人员撤离情况
安排应对措施
事发前
骆旭东已经在防汛一线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
在骆旭东的办公室
一本没记完的笔记静静躺在办公桌上
上面还写着工作重点
“需转移双河村几个屯、房身村一屯……”
他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至上
冯振:
他的微信昵称叫“逆行”
日前 京津冀等地遭遇强降雨
7月31日12时15分
北京市海淀区消防队车组行驶至北安河北路时
看到一名被困急流中的群众招手求救
消防员冯振命令立即停车组织施救
走到路中间时水流突然变急
把冯振和队友申光星冲倒
冯振使劲推了申光星一把
“我知道,他是想把我往路边推,
让我站起来。”
申光星事后回忆时说道
“冯振班长救了我一条命。”
冯振一边朝岸边队员喊拉绳
一边竭尽全力将人推至安全区域
最终被困群众及队员脱险
冯振却因连续作战体力耗尽被洪水冲走
8月2日
应急管理部批准冯振同志为烈士
国家消防救援局为冯振同志追记一等功
冯振的微信昵称叫“逆行”
微信头像是一个卡通的消防员
背景是中国国旗
一边写着“我爱你中国”
另一边写着“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刘建民:
“23(王宏春),
把那个救生圈套上!”
7月31日凌晨3时左右
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的王宏春和刘建民
前往房山区佛子庄乡白草洼村救援
发现班各庄大桥地基损坏严重
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于是王宏春、刘建民二人
和其他4名队员
配合2名路政工作人员留守大桥
拦截劝导人员车辆
7月31日上午9时左右
班各庄大桥下的河道突发洪峰
王宏春等人被洪水围困
8人迅速穿好救生衣、戴好防护头盔
然而由于山洪迅猛,水流湍急
乘坐的橡皮艇翻船
船上人员均被急流卷走
在生命最后一刻
刘建民仍在关心战友们的安危
“23(王宏春),把那个救生圈套上!”
这是两人最后的对话
7月31日凌晨的公共视频
记录下了王宏春整装出发的现场
这是她生前留下的最后影像
在蓝天救援队
每一名队员都有自己的代号
△王宏春
王宏春的代号是“23”
因为在23岁那年
她特别想投身军旅
成为一名保家卫国
守护人民的军人
△刘建民
刘建民的代号是“追梦人”
刘建民生前曾说
“我向往蓝天、崇拜蓝天
每次穿上队服
就是我出战的时候”
痛别暴雨洪灾中牺牲的英雄
向所有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员致敬
愿所有逆行者都能平安归来!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郑弘 张庆
策划丨关美璐
编辑丨隋博宇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和苏东坡“生同室,死同穴”的女人,到底是谁?
苏东坡可谓妇孺皆知,林语堂曾说:“每个中国人一谈到苏东坡,都会不自觉地露出一抹微笑。”
苏轼,苏东坡
他会写诗,会作词,会做菜,还逗比搞怪,性情跳脱,又非常有生活情趣,生前就是无数女性的偶像。光是宋代,有才又有趣的他就有着万千脑残粉,上至太后,下至民间普通女子,很多人一辈子以一睹东坡风采为荣。就算到了今天,也还有无数现代的小女子为苏轼疯狂打call、大胆表白:“嫁人当嫁苏东坡!”
陆毅版苏东坡
正经说起来,苏轼一生中有过三个爱人。巧的是,三个姑娘都姓王——妻子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如果要问,三位王家妹子,苏轼究竟最爱谁?我想,恐怕东坡本人也很难给出答案。
电视剧中的三位王家妹子
今天小唬狸就来扒一扒她们的故事,看看最后苏东坡选择和她“生同室,死同穴”的到底是谁?
王弗/德珍 绘
爱妻王弗,是十六岁上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少年夫妻,自然情热,琴瑟相和,恩爱有加。他们一起生活了11年,王弗也为他生下了长子苏迈。可惜27岁那年,王弗在京师病逝了。29岁的苏轼遭受的打击可想而知。第二年,他扶柩归蜀,将王弗葬在了老家——四川眉山。在王弗埋骨的山头,他亲手种下了三万株松苗,把自己的相思化身青松,沐雨栉风守侯在爱人身旁。
十年后,他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闰之
继室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东坡小11岁。她温柔贤惠,事事迁就东坡,和他同甘共苦,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陪他度过了坎坷不已的二十多年。最困窘的时候,她和苏轼一起采野菜、赤脚耕田,体贴关心,无微不至。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25年,是真正的贤妻良母,生下了苏迨与苏过,并将三个儿子一手抚养成人。
王闰之46岁去世时,苏轼已57岁。不过庆幸的是这时候,苏轼又被重新启用而且还是个三品大员,王闰之享尽了尊荣,还得到了太皇太后的召见,死的时候也有一个风风光光的葬礼。苏轼原打算将她的灵柩运回眉山,与王弗合葬。不过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王闰之的灵柩就一直安放在了京郊寺院内。
王朝云
侍妾王朝云,聪慧过人,比苏轼小26岁。她艺姬出身,多才多艺,擅长琵琶歌舞,又精于煮茶。她在苏轼和王闰之教导下学会了识字品词,而后一步步成为颇具才情的如夫人。真正与东坡情趣相通相知至深的,正是这个小小的朝云,笑说苏轼“满肚子不合时宜”的就是她。据说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明面上写的是西湖旖旎风光,实际上就是在抒发苏轼初遇朝云为之心动的感觉。在三个女子中,苏轼写给朝云的诗文是最多的。
朝云曾为苏轼生下第四子苏遁,可惜不到一年就夭折,悲伤过度的朝云此后再没生育。后来苏轼被贬当时被视作瘴疠之地的惠州,王朝云不离不弃,万里随行。曹雪芹曾在《红楼梦》里,将她看作和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一样的情种情痴。到惠两年后,34岁的王朝云染上疫症,最终病逝在惠州,葬在了惠州西湖孤山东麓。此时,苏轼60岁,此后再未娶亲,一直鳏居。
王弗陪苏轼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东坡与她,是情深意笃的深爱;王闰之陪伴苏轼走过了最重要的二十五年,东坡与她,是相濡以沫的挚爱;王朝云,在王闰之过世后陪苏轼走过剩下的时光,东坡与她,是知己相惜的钟爱。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6年后,东坡在江苏常州过世。第二年,长子苏迈与叔父苏辙按照他的遗愿,将停放在京西寺庙里的王闰之灵柩,与他合葬于汝州郏城嵩阳小峨眉山,实现了他在王闰之祭文中的承诺:“惟有同穴”。
也许,真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此永伴他身侧的,便是他大起大落的人生中一直在他身边的那一个,那个给了他家庭温暖的糟糠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