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五行香意,六识人感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
你见,或者不见,她都在那里
香,是生活中美的存在
香形,纤柔曼妙,是为美
香味,升降沉浮,是为美
香韵,参差律动,是为美
香意,五感联动,是为美
香,生来就是让人去品鉴的。经人品鉴过的香,才有了完整的生命,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一炷香的时间不长,却绽放出春的明媚,夏的绚烂,秋的静美,冬的静穆
香气袅绕,直达苍穹,通抵寰宇
调动人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与万物,与宇宙相联
意识仿若洪荒之初的清明,又如沧海桑田的幻变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何去品鉴香,既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后天培养的能力
每个人因为生活的环境、阅历、身体状况有所不同,对气味也有其特殊的偏好
但无论爱怎么样的香气,又不论个人的喜好,还是有一些普遍可行的标准,去品鉴香
观形
香以外形分,有线香、盘香、塔香等。其中,线香最为普遍
点燃之前,先将线香拿到手中摩挲,感受肌肤与香摩擦的触感。如果触感略感粗糙,有颗粒感,不绝对平滑,说明这支香配料多天然之物,少或者没有化学物质,为手工打造
点燃后,赏烟。看烟量的多少,烟的轻重、姿态的飘渺与曼妙
闻味
点燃之前,生闻。拿起香,大口一吸,小口一闻。香在点燃前后,往往会有不同的气味
点燃中,出香。最直观的,就是你觉得好闻,还是不好闻。此外,凉、温、酸、甘、甜、辛、苦、涩、腥……这些都是香可能有的味道
燃完后,留香。香的气味,讲究的是一个升降浮沉。香料挥发的气味,随着空气的律动,温度、湿度的不同,不断变化,可绕梁三日,可浸染物饰品
品韵
一柱香,入百人眼,进百人鼻,动百人心
香的韵味,因人而异,你感受到了什么,就是什么
或是那滚滚红尘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或是那车如流水马如龙美人如玉剑如虹
或是那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云深不知处
又或是那吟啸且徐行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总之,香韵, 是层次感,是节奏, 是变化, 是一种律动,有让人不断去追溯的欲望,耐人寻味
寻意
人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寻香意,就是调动你的六识
超越嗅觉,可以是身体其他部分的感受,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不仅是你的鼻子有感觉,你还可能觉得舌头发甜,耳边有空气的颤动,皮肤有轻微的毛刺感……
你的意识开始发散,头顶是浩渺幽深的星河,脚下是宽阔汹涌的大川
意境、联想、想象开始奔流而出……
香,赋予生活以美。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也是一地琐碎的鸡毛
一半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半琴棋书画诗酒花
满头霜雪走半生
抬眼之处,愿你仍是少年处事之年华
乾恒秘制六度菩提香
“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对应的四季
五行说是一种将自然界存在的所有事物分成“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的理论。
炎热的夏天就像太阳,属于燃烧的“火”。寒冷的冬天是“水”,就像从地下涌出的泉水一样,安静地孕育着生命。茁壮成长的春天给人以不断向上生长的感觉,所以属于“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草木凋零,金克木,所以秋季属“金”,代表收敛和稳固。最后是“土季”,它代表大地,培养、保护万物。出梅时期闷热的长夏和四季交替之际都属于“土季”。
五行,是春夏秋冬养生的重要指针。
五行分类表
91健康助手,不止于健康
欢迎关注《91健康助手》
版权声明:内容摘自书籍仅供学习参考,本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会24小时内删除并表示歉意。
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天干十个汉字各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人很早就创造了天干地支,其中天干有十,分别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汉字表示;其中地支有十二,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汉字表示。古人创造天干地支的初衷就是为了纪时,故表示天干地支的所有汉字的本义都必然与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变化,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并显示各阶段的不同属性,也就是天干地支都有五行属性。天干十字的五行属性分别是甲、乙属木,季节在春天;丙、丁属火,季节在夏天;戊、己属土,季节在夏秋之间;庚、辛属金,季节在秋天;壬、癸属水,季在冬天。下面,我们就结合五行属性及季节特点,谈谈表示天干的十个汉字的意义。
甲与乙,五行属木,季在春天。春天是阳气发泄,万物出达的时候,故甲与乙必是春天的状态及属性。甲字的甲骨文是草木含苞顶壳而欲出的形象。《说文解字》说:“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的解读无疑从阳刚的一面说出了“甲”是春天的本质状态及其属性。不过,所谓“东方之孟”的说法似有待商榷,因为“从木戴孚甲之象”并不符合孟春之月的物候,而是仲春之月的物候,或笼统讲是春天的物候。
《说卦传》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后天八卦中,震居正东方之位,为仲春之卦也,是万物始出之时。《礼记·月令》云:“是月(仲春之月)也,日夜分,雷始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从惊蛰开始,才是草木萌发,蛰虫咸动,万物始出之时。严格地,做为天干之首的“甲”,应是仲春之月,春分日前后的物候。《易·蛊卦》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蛊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的,正是仲春之卦,节气包括惊蛰和春分。所谓“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就是指《蛊卦》的天时正是在春分日前约十五天加春分日后约十五天。“三”在古文中泛指多,“三日”就是多日,这里约为十五日。
“甲”作为天干之一的本义是指草木含苞顶壳而萌发的形象,突出春天阳气发泄,生机盎然的特征,象征阳刚进取的春天。由于“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包裹草木花芽的硬壳,故引申而泛指起包裹作用的坚硬的外壳,譬如盔甲。这就突破了“甲”作为天干的本身意义。《易·解卦》曰:“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这里的“甲”就不再是作为天干的本义,而是指包裹百果草木种籽的外壳。《解卦》是由《观卦》变化而来的,天时曰戌,季秋之卦。“甲坼”就是指季秋之月,果实种籽已完全成熟,莫不脱离母体而分散也。
甲与乙作为天干之属,天时五行完全一致。“甲”是草木含苞顶壳而萌的形象,“乙”是植物屈曲向上生长的形象和状态。“甲”突出草木萌动,生机勃发之刚健的一面,而“乙”突出草木屈曲婀娜之柔嫩的一面,故“甲”为阳而“乙”为阴。《说文解字》云:“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彊,其出乙乙也。”乙作为天干之一,其本义就是指春天草木屈曲向上而生长的状态,突出春天万物生长而柔嫩的一面,象征婀娜柔嫩的春天。
丙与丁,五行属火,季节在夏天。夏天是万物皆相见而无有内者的季节,故丙与丁必是夏天的状态和属性。《礼记·月令》云:“是月(季春之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所谓“不可以内”,就是说季春之月,万物必会全部出达,若夏季来临还末出达,则再无出达的机会,败于内也。《易》以离卦象征夏天,《说卦传》曰:“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万物皆相见”是夏天最显著的状态及属性,而“万物皆相见”的状态莫过于大门敞开,一览无余,无所闭藏。观夫“丙”字甲骨文字形,正是大门敞开,户扇全无的形象。
《说文》:“丙,位南方,万物成,炳然。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冂。一者,阳也。丙承乙,象人肩。”徐锴注曰:“阳功成,入于冂。冂,门也,天地阴阳之门也。”实际上,《说文》的解释以及徐锴的注释并不完全正确,却有可取之处。比如“丙,位南方”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万物成”却明显错了,万物成于秋而不在夏,应该是“万物现”而“炳然”。《说文》和徐锴在释“丙”时均提到“冂”,说明丙字从冂,冂字像门却无任何门户,是敞开着,起不到门的作用,故冂的意思是指野外,无任何遮挡,万物皆相见也。丙的甲骨文字形就是一个敞开的门,门内的陈设一览无余,万物皆相见也,引申为显著、明亮。
丙与门有关,而丁也应该与门有关。笔者认为,丁应该就是顶门杠,顶门杠的形状就是一个“丁”字。上古时没有顶门杠,只有顶门石,用一块石头顶在门边,以防止门被顺便打开,故丁字的甲骨文原像一块石头。后来有了木质的顶门杠,于是丁字的甲骨文下面又多出一竖,这就是顶门杠的形象了。顶门杠虽然短小,却一杠顶门,众夫难开,显得非常强壮有力,所以“丁”又引申为形容强壮有力,又引申指年轻强壮的男子。至于《说文》所谓“丁,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的说法,我们只批评地接受可矣。
戊与己,五行属土,季在夏秋之间,为四季之中。夏秋之间,北斗斗柄指向西南方向,也就是后天八卦的坤位,是万物养育后代的时候。《说卦传》曰:“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戊己作为代表夏秋之间的天干,一定与万物致养后代有关。戊己对应坤位,坤为母。母亲在哺乳期,性情会朝两个方向变得极端,面对自己的孩子,她会变得无比温柔,爱心爆表;而面对危险,她会变得刚猛而无所畏惧,以保护自己的孩子。“戊”代表的就是刚猛的一面,而“己”代表的就是温柔的一面。
《百科释义》说:“戊,wù,会意。从丿从戈。‘丿’意为‘不’。‘戈’与‘丿’联合起来表示‘不动之戈’。戊与武同音通义:戊位中央,与‘武保半步(三尺)之安’一致。”子夏故坛认为,戊从丿从戈。‘丿’是抬腿迈步的形象,在这里表示半步距离。‘戈’为武器,表示防守。戊的本义就是近距离守卫,故曰“武保半步(三尺)之安”。女子本柔,为母则刚。母性在哺乳期,是不容他人靠近自己孩子的。半步之内,如果有他人靠近自己的孩子,她就会舍命反扑,御敌于三尺之外。戊作为天干之一,就是表示夏秋之间,万物致养之时。比如“茂”从草从戊,就表示戊时之草木,会意为旺盛。
《说文解字》说:“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根据文字学家的考证:“己,纶索也,以利约束。”子夏故坛认为,己的形象是因果实繁衍而开始屈曲下垂的枝条,颇有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诗经·椒聊》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其中的“条”就是指椒树的枝条,“远条”就是指伸向远处的枝条。伸向远处就是长而下弯的形象。“己”和“乙”的区别就在于“乙”是屈曲向上生长的形象,而“己”是因负重而屈曲下俯的形象。“己”于万物致养之时而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的是对下一代的一种忘我的温柔态度。自和己的区别,“自”仅指我本人一人,而“己”指代包括自身在内的所有这一系全体的一方。如知己知彼。
庚与辛,五行属金,季在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更新换代的时候。上一代已经衰老,下一代已经成熟,正是新老交替之时。故庚与辛必与更新换代以及收获有关。《易》有《鼎卦》,《鼎卦》是由《遯卦》变化而来的,《遯卦》先变为《讼卦》,然后《讼卦》再变为《鼎卦》。《鼎卦》天时为申,为孟秋之卦。《鼎卦》讲的是王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历史过程,是家天下的开始。王权世袭,子承父业,这正是新老交替的典型范例。
《说文》:“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就要建仓廪。《礼记·月令》云:“是月(仲秋之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囷仓。”其中“囷仓”就是指粮仓。“庚”字甲骨文就应该是囷仓的形象。“庚”字的本义历来颇有争议,但我认为就是囷仓或修囷仓的意思,并用作天干来指代收获的秋季。从星象学角度讲,“庚”代表西方,其字形取象于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在猎户座及附近)。参宿下部有三颗小星,称为“伐星”。参宿与伐星结合,与“庚”的 甲骨文字形完全相合。这个西方的星象也是囷仓的形象,象征丰收的秋天。象形而成字,这正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在造字上的体现。
由于秋天是新老交替,更新换代的季节,所以“庚”又衍生出变更、承续的含义。《诗经·小雅·大东》里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传曰:“日将出,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庚,续也。”这长庚和启明,虽然看似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根本上却是同一颗星星。长庚者,启明之承续也。长庚之庚,就有承续的意思。古代新老交替,最关心的就是年龄问题,故“庚”又衍生出年龄的含义,故相问曰“贵庚几何”。
《说文》曰:“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白虎通》言:“金味所以辛者,西方煞伤成物,辛所以煞伤之也,犹五味得辛乃委煞也。”秋天五行属金,天气肃杀,五谷收割。“辛”的甲骨文应该是禾穗被割去而只剩下禾杆的形象。因“辛”的形象为断穗之禾,故表示田事已毕,五谷瓜果归仓之时。五谷既收,田事已毕,便是买卖交易的黄金期。《礼记·月令》云:“是月(仲秋之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这样,“辛”就成了商业的标志。
传统认为“商”字从辛,这是对的,“辛”字作为商业贸易的标志,置于集市门楼之上,以示为贸易场所。“商”字从口,表示交易时讨价还价的声音;“商”字除口以外的部分,正是以“辛”为标志的榷场门楼的形象。古人要出售某件东西,往往要在该物品上插上一棵诸如稻草之类的割去穗子的禾杆,以示有出售的意愿,充分说明“辛”就是商业的标志。
壬与癸,五行属水,季在冬天。冬天是闭藏养元、休养生息的季节,壬与癸必是在内闭藏的状态。“壬”的甲骨文类似于“工”字,其意义历来颇有争议,没有定论。笔者认为,“壬”字的甲骨文形象应该是古代缠线用的线拐子。“壬”和“工”的区别在于两个字的上下两笔,“工”字上下两笔是平行的两条直线,而“壬”字上下两笔的线条却是不平行的,所以“壬”字上面一笔是倾斜的。“工”实际上是木匠用的矩尺,是取直的工具,所谓“圆者中规,方者中矩”。而“壬”实际就是线拐子的象形。线拐子是古代妇女缠丝线用的工具,丝线缠好后从线拐子上脱下,称为“束丝”。古代有“匹马束丝”换取5名奴隶的记载。
古代劳动妇女一年到头劳作而忙个不停,只有到冬天才是农闲,才有可能呆在家里,但事实上呆在家也有忙不完的活计。用线拐子缠丝线被认为是一种休闲,一般是在冬天农闲和夜间时进行。由于这种活计一般是在室内进行,且劳动强度不大,故“壬”被赋予了休养生息、闭门养元的意义。妊娠之妊,烹饪之饪等都是从壬的引申义。妊表示胎儿闭藏于腹中养息,饪表示粮米闭藏于锅中蒸煮化熟。
“癸”字甲骨文最初是一个“X”形,后来发展成像四只手遮布四方的形象。“X”就是封闭的样子,官府在门上贴封条就是这个样子。四手遮布四方更是遮挡阻止的样子,以示闭藏而不受打扰。《易》以艮为手为止,以手相阻止也。由于“癸”五行属水,其性闭藏,故中医学上把男子的精液和女子的“大姨妈”称为天癸。《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一般而言,女人二七(14岁)而天癸至,七七(49岁)而天癸竭;男人二八(16岁)而天癸至,八八(64岁)而天癸尽。壬与癸都是闭藏的状态,但壬强调的是闭藏状态下劳动的一面,故属阳;而癸强调的是闭藏状态下静止的一面,故属阳。
以上是子夏故坛对天干十字的粗浅解读,纯属一家之言,但也不是无稽之谈。有不当之处,欢迎大方之家予以批评指正,以便更准确地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