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向字五行属什么属性(向字五行属什么)

向字五行属什么属性(向字五行属什么)

《易经》风水02:风水起源与流派:之二

第二章:风水流派

(一)形势派:

(1)峦头派

(2)形象派 

(3)形法派

(二)理气派:

(1)八宅派: 游年八宅、伪诀八宅

(2)阳宅三要派:与八宅派相似,不过少了命理的结合

(3)乾坤国宝派:正宗八宅

(4)命理派: 近代兴旺,但古有之 

(5)三合长生派与廿四山头派:

(6)翻卦派: 

(7)玄空飞星派

(8)玄空大卦派

(9)星宿派 

(10)八卦派 

(11)九星飞泊派

(12)奇门派  

(13)五行派

形势派

形势派偏重地理形势,主要是以龙、穴、砂、水、向来论吉凶。代表人物是称之为风水祖师管辂和郭璞。唐末杨筠松在继承管辂和郭璞的风水理论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形势派理论,在此基础上揉入了理气内容,创立了三合派风水

形势派虽然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这三个小门派,但实际上这三个小门派是互相关联的,并没有完全分离。

1、峦头派:峦头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势,自然地理的峦头包括龙、砂、山。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 脉;砂,是指穴场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围之内的山丘;山,是指穴场外远处的山峰。

代表作有金锁玉关派,则是“峦头派”也即“形势派”中的代表派系,曾被邵伟华先生誉为“风水学王冠顶上的明珠”。自1997年金锁玉关经文传世以来,由于断事准确、调整有效,被社会广为推崇。

金锁玉关四字相当神秘,顾名思义就是用金的锁玉的匣收起来的意思,表示此书定贵不可多得。它的理论源于先天河图、后天洛书,强调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后天通气、先后天八卦配合来推算阴阳宅的吉凶祸福,真正达到了阴阳不外河洛之理,配合不离八卦之法。

结束语:金锁玉关以简单实用著称于世,它断事的准确度超过任何风水门派。金锁玉关又称过路阴阳,只要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为人断阴阳宅时,不用罗盘,只需在阴阳宅四周转上一圈就可断出该阴阳宅的吉凶祸福,一目了然。

2、形象派。形象实际上是风水中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把山的形势生动地看做某一种动物或其他物体。例如某个山的形状象一只狮子。有关形象的名称很多,如美女照镜、七星伴月等不胜枚举。

3、形法派。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派的基础上展开的峦头中的一些法则,主要是论述形象与穴场配合的法则。例如有一条道路与穴场对冲,在形法派中称为“一箭穿心“。

总之看形象的,离不开山体(峦头):看山体的,也脱离不了形象和形法。在中国很多山势高崇的地方,由于其山势影响大,很多风水师都重视山势形象与峦头。

理气派(又称屋宅派或三元理气派)

由于理气派将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星象、神煞、纳音、奇门、六壬等几乎所有五术的理论观点都纳入其立论原理,形成了十分复杂的风水学说。

1、八宅派。

(1)八宅派综合起来只有两点:

一是将坐山配游星论吉凶。所谓游星就是:伏位、天医、生气、延年四吉星和五鬼、绝命、祸害、六煞四凶星。以此八星根据住宅的八卦山起伏位,分别将此游星配在先天八卦方位,配吉则吉,配凶则凶。

二是根据住宅八卦坐山,分为东四宅与西四宅,然后与人命结合,即东四命配东四宅,西四命配西四宅而论吉凶。

一般来说,八宅派计算命卦都是以年支为准。换句话说,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如果性别相同他们的命卦都是相同的,对他们的风水布局也是相同的。

(2)关于八宅派的传说

①春秋战国时期聿明氏大规模东迁的路上所写的风水概述。现代的八宅风水有3处和古代不同,这个差异是因为唐玄宗“三秋之乱”后整体风水变差使得原有的小吉、玄吉、幺吉位置变成了绝命、六煞、祸害。在现代的日本还可以看到早期八宅风水的痕迹。

②八宅由唐代著名僧人一行所创,他精通历法和天文,著有《大衍历》。在唐代被杨公(杨筠松)否定,宋代以后又有人将其重新包装上市,得以重新流传。据说唐朝风水堪舆乃帝王之学,秘藏宫中不外传。当时,外邦藩属国仰慕中华,屡派使者到大唐以求风水之术,太宗李世民怕天机绝学为蛮夷所得,日后势大威胁天朝,遂派“一行法师”做伪风水“灭蛮经”,此即“八宅风水”。并将“伪法”授于高丽、安南、扶桑诸蕃,弱其国势,永固天朝。

但据考证,所谓《灭蛮经》,年代久远不可考,正史也无关联资料。据称高丽旧史有载,但记录的只是有大唐风水传於高丽。从朝鲜、日本、越南的古代建筑看,明显受到八宅风水影响,应该说风水学外传确有其事。此法从唐至今已千年,如果完全没有价值,怎麼可能生命力如此之强。当年外邦如八宅运用无效何不停用,反而回流中土。况且,八宅法在中国远比藩属国盛行,而且歷史久远。因此说八宅派是伪法并不成立。

2、阳宅三要派

阳宅三要派的理论与八宅派非常相似,只不过是去掉了年命,以房子的大门、主房、灶位三者宫位的生克原理来判断吉凶。

3、乾坤国宝派

乾坤国宝风水,原名“先后天八卦水法”,江湖上称之为龙门八局,龙门八宅派(正宗八宅派即《乾坤国宝》)

相传是唐朝国师邵延瀚所传,其理论是从先后天八卦方位演变而来,三元水法是根据二十四山先后天水的来去决定吉凶的:以先后天八卦决定人丁旺衰,用后天八卦推测财运成败,其他方面如工作前程、事业兴衰,以及富贵贫贱、穷通寿天等等,都以各方位的水法来决定吉凶。乾坤国宝风水最灵验的内容是先后天水法合三曜煞。

4、命理派。

以宅主命局中的五行喜忌配合廿四山方位的五行及玄空飞星进行风水布局,配合装饰颜色等,对各类阳宅的室内装潢以及风水调整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命理派风水虽是当代兴起,其实自古有之。此派强调以个人命理(八字)为准,根据命主喜忌神寻找对应位置,之后对住宅的相对空间进行能量放大或抑制,从而达到改变命运目的。

5、三合长生派与二十四山头派。

以山水为主,将廿四山与坐宅配山论生克关系,所谓坐宅山,实际上是指坐宅在罗盘上的五行与宅外山峰或各个建筑物之间构成的五行生克关系。配水则以十二长生位来论吉凶。

十二长生就是命理学中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一般都以向上配水和水的来去论吉凶,主要是用于阴宅。

但在三合派中向上配水与十二长生存在阴阳混杂之象,运用起来往往会有偏差。以十二长生论水的来去之吉凶,不可全用,一定要分辨阴阳,配尽阴尽阳为善。

“三合":一是指龙水向三者相合,即《天玉经》所说的“龙合水,水合向(实指坐度)”。二是指,十二地支的三合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地支三合局的长生十二宫理论是杨公风水术消砂纳水的主要理论根据之一。

6、翻卦派。

别名有:天星风水、纳甲派、三合风水、

以八卦翻出九星卦为主,然后再配合山水以论吉凶。翻卦派有几种翻法,如辅星翻卦,又名黄石公翻卦法,它是根据纳甲起以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来推断吉凶。

也叫纳甲派风水,是杨派风水的另一个重要分支。有时我们也叫三合风水。纳甲是指乾纳甲,坤纳乙,艮纳丙,巽纳辛,离纳壬、寅、午、戌,坎纳子、癸、申、辰,震纳庚、亥、卯、未,兑纳丁、巳、酉、丑。它包括龙上翻卦法和向上翻卦法两部分内容。向上翻卦法为向上卦为辅弼,从中爻变起,依次为武曲、破军、廉贞、贪狼' 巨门、禄存、文曲,辅弼、巨门、武曲、贪狼为吉水,破军、文曲、廉贞、禄存为凶水。该派以宋代的静道和尚为代表,代表作是《入地眼全书》。

7、玄空飞星派。

是将山向配合元运挨排山向,元盘九星,从而看水山配合室内布局论旺衰吉凶。所谓玄空九星指的是:一白在坎为贪狼,二黑在坤为巨门,三碧在震为禄存,四绿在巽为文曲,五黄中央为廉贞,六白在干为武曲,七赤在兑为破军,八白在艮为左辅,九紫在离为右弼。

玄空学的实质就是注重元运的旺与衰,以及1—9九个数字的生克制化与命局中喜忌配合。

玄空飞星派出现较迟,清代的蒋大鸿被称为玄空派的祖师,主张用九宫飞星配合三元九运理气。它以洛书九星(一白水星、二黑土星、三碧木星、四绿木星、五黄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为根本,外取自然环境的山水实物为依据,结合三元运气学说,通过排龙立穴、飞星布盘和收山出煞等独特的术数运算来断验阴阳宅吉凶。其理论反映了天道运行,地势相应的自然法则。

玄空飞星派又分为若干个派别,影响比较大的流派有六家,即“无常派”、“滇南派”、“苏州派”、“上虞派”、“湘楚派”、“广东派”,此外,还有李虔虚、温明远、高冠中、戴锡伦、赵鲁源、吴师青等,也都自成一家,大小流派不下百十家。近代,谈养吾先生创导二元八运之说,被称为谈氏玄空,王亭之先生创造了 “中州派”,还有骆氏玄空等等。玄空学派的小流派总数多达一百多个,主要区别在于飞星顺逆和排龙方法之异。

8、玄空大卦派。

据说它的祖师是张心言。它与玄空飞星派名称相似,实则内容完全不一样。它把周易六十四卦全部排在罗经的一层上,明确地标明各个卦的上卜运以及幺空五行,以便在风水处理上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分析旺衰和处理风水布局,它的重点是卦的旺衰,零正神及合十和合生成数。

玄空大卦派又称易经派、易理派、太易玄空派、这派师傅挂在嘴边的是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比如他们会说坐大有卦向比卦、坐地风升卦五爻。

9、星宿派。

星宿派指的是二十八宿,如亢金龙、氏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等,分别代表五行属性。根据坐向论生克,主要是用来徇二十四峦头的理气吉凶。

10、八卦派

这派理论最简单,现在主要用于阳宅。这派师傅可能说:南方属火,不能用水。缺东方,东南属震,不利长男。目前,这派理论已经融入到其他门派里了

11、九星飞泊派

在八宅派风水的基础上引入了粗糙的时间因素。

九星飞泊以《洛书》的九宫顺布,将房屋坐山之星入中宫顺飞,以中宫为“我”,八方飞星为“客”,分析“我”与“客”的生克关系,从而得出生气、旺气、煞气、泄气、死气后定出吉凶祸福。

以个宅坐山为主,用后天八卦来分布九星。以一卦管三山,将本山之星安入中宫,依洛书九宫飞布法,将中宫卦之五行与其它八宫卦之五行互相生克来决定吉凶。

12、奇门派 

奇门派风水师根据奇门遁甲理论来断风水、做风水。也有人把玄空飞星风水称为奇门风水。

13、五行派

五行派基本上是早期风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那个基本原则,应该说这个不是一个独立的门派。

总结一:

(1)以后天八卦为模型的是八宅派,

(2)以12地支为模型的是三合派。

(3)以洛书九宫为模型的是九星飞泊派。

以上三种都是利用了一种术数模型的,应该是风水中期发展出的理论。

(4)将天干地支八卦融合在一起的是24山派,以纳甲派为代表。

(5)24山加上洛书九星的是现在的玄空派。(分支很多,我也只看过沈氏,大玄空,谈氏的),应该说玄空不是简单的飞九星了,而是河图洛书天干地支先后天八卦纳甲纳支都加在一起了,一下子学这个很难接受,必须有前几个风水的基础。

玄空风水还跟择日联系,卦与甲子互化发展的玄空大卦最为精微。

还有的比如六壬、奇门跟风水结合出来的风水也属于这种复杂细致的风水。

总结二:

有关风水派别,严格地说就是形势派和理气派。它们的理论也彼此渗透、互相融通的,这正是万法归宗之意。正如蒋大鸿所言:峦头为体,理气为用。峦头与理气是风水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内容。所以学习风水学要对两派的精华兼收并蓄。

2022年水虎命取名字:男孩起名带凡字寓意卓越不凡的名字

凡字在名字中的寓意

读  音:fán五  笔:myi部  首:几字形结构:单一结构五行属性:水字  义:凡字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义凡是一切,表示概括;另外也指平常的,不出奇的。用作人名意指出色、不凡、卓越之义;

男孩子叫凡的含义

一、男孩凡字取名好不好

Ⅰ 立凡 (lì fán)

姓名笔画:5+3=8画出自:1、方一夔的《木犀花 其四》——月窥樽里如相伴,人立花边自不凡。赏析:立:站,笔直的站立。建树,成家立室,即刻,马上,独立,还有指男人应该顶天立地,能够承担起责任。,用作人名意指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立业。凡:凡字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义凡是一切,表示概括;另外也指平常的,不出奇的。,用作人名意指踏实、平常心、礼让;

Ⅱ 子凡 (zǐ fán)

姓名笔画:3+3=6画赏析:子:本义为婴儿,儿或女;也指天之骄子、有学问、有德行的人。,用作人名意指人中龙凤、才华、品质高尚之义;凡:凡字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义凡是一切,表示概括;另外也指平常的,不出奇的。,用作人名意指踏实、平常心、礼让;

二、好听带凡的男孩名字

Ⅰ 明凡 (míng fán)

姓名笔画:8+3=11画出自:1、胡寅的《腊雷春雪示吉甫》——晓色空明衡岳南,一尘那复隔仙凡。赏析:明:1、指亮,清楚,懂得,如明白,明亮;2、指睿智,如英明,贤明。,用作人名意指明理、明智、睿智。凡:凡字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义凡是一切,表示概括;另外也指平常的,不出奇的。,用作人名意指踏实、平常心、礼让;

Ⅱ 了凡 (le fán)

姓名笔画:2+3=5画出自:1、吕岩的《水龙吟》——炼金丹换了,凡胎浊骨。赏析:了:指聪敏、明亮、明晰。,用作人名意指聪颖、明白、精明、深明大义之义;凡:凡字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义凡是一切,表示概括;另外也指平常的,不出奇的。,用作人名意指踏实、平常心、礼让;

凡字取名的寓意男孩

给男孩取一个好名字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取名是一件需要专业知识的事情,下面是凡字取名的寓意男孩,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起名。

1、凡予:——予,五行为土,部首为乛亅,本义: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后指任意索取,给予,赞许,称誉。用作人名意指恩惠、杰出、名誉之义;

2、骏凡:——骏,五行为金,部首为马,本义:本义为良马、骏马,骏的本义是“品质拔尖的马”、“处在品质金字塔尖的马”古同“俊”,才智超群。用作人名意指卓越、追求完美、才能出众之义;

3、以凡:——以,五行为土,部首为人,本义:1、用,拿,把,如如以少胜多;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等之义。用作人名意指有远见、耐心、志向之义;

4、沐凡:——沐,五行为水,部首为氵,本义:洗头发;润泽,或受润泽;整治,米汁,休假。用作人名意指爽朗、吉祥如意之义;

5、凡俞:——俞,五行为金,部首为人,本义:指允许,答应。也指安定,愉快,安然。用作人名意指沉稳、舒心、乐观之义;

6、云凡:——云,五行为水,部首为二,本义:云彩,指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也指说话、高空、云中、或轻柔舒卷如云之物;用作人名意指抱负不凡、心怀广阔、前程远大。

人无完人,名无完美,喜欢与否取决于个人喜好感悟,选用名字建议参考孩子生日信息之后再做使用,切勿因为错误的选择让名字成为影响人生发展的负重包!

声明:本文为 天赐佳名 编辑发布

“阴阳五行”的概念,纯属装神弄鬼

阴阳五行说,为二千年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 ——梁任公阴阳五行之说破,而《灵素》全书几无尺寸完肤。岂惟《灵素》?岂惟医学?凡吾国一切学术,皆蒙阴阳之毒;一切迷信拘牵,皆受阴阳五行之弊。邪说之摈也久矣。 ——中国医学的播种者余云岫

本文目录

一. 阴阳的来历

二. 五行的来历

三. 阴阳与五行的合流与发展

四. 失灵的阴阳·举例

五. 扯淡的五行·举例

六. 我们今天该如何对待阴阳五行?

附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思想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的所有成分,就是邪说、妖言。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任何一个重要领域(学术、伦理、经济、政治、科技、医学、天文地理,等等等等),无不受此种邪说之蒙蔽(至少也被影响)。如果中国要走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的道路,迫切需要做的就是从根子上将这种思想否定。

修炼

天人合一的走火入魔已是十分明显(参见《纪龙天:走火入魔的“天人合一”》),在此姑置不论。我们来考察一下阴阳五行。

一. 阴阳的来历

《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所谓“水之南、山之北”,指太阳没有照到的地方;

《说文解字》:阳,高、明也。相对阴而言,指太阳照到的地方。

可见,所谓“阴阳”,起初都没有什么高深内涵,指的仅是背日或向日的一面。《诗经》里面一共有10个阴字、25个阳字,《书经》阴阳各3个,绝大部分指的也是背日或向日。

阴阳图案

《诗经·公刘》里有一个“阴阳”连用:“既景乃冈,相其阴阳”(白话:测定山冈的日向,在山的南北进行勘察),指的也是向日或背日,完全没有那种“整个宇宙都要拿来阴阳一番”的意思。

那么,好端端的,阴阳是怎么变得“阴阳”起来的呢?梁启超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通过考证指出:“阴阳二字意义之剧变,盖自老子始”,原因是《老子》里有“万物负阴而抱阳”。梁启超的这种说法是不确的。

老子(约前600 -500)生活在春秋,而《老子》成书于战国前期(约前500-450),在此之前的西周(前1100-771),阴阳的意思就已经变化,仅指《国语·周语》中的一例: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以上引文,除了说明“阴阳”意义在老子之前就已“剧变”,还说明了“阴阳与灾异”是紧密联系的。

这种联系,在《周易》中有着最好的体现。《周易》原本是一部主要推定吉凶祸福的卜筮之书,重点就是将“阴阳”系统化、理论化,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以道阴阳”者是也。

二. 五行的来历

五行二字最早见于《尚书·夏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这里的五行指的应该是在当时公认的五种规则,与传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不一样。

《郭店楚墓竹筒·五行》记载了古代儒家的思想观念,与传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也不相通。故这里不列出。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最先指金木水火土,在《尚书·周书·洪范》里,周武王拜访箕子,箕子有一段话:

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洪范九畴指的是)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箕子那段话用白话翻译是:我听说以前,鲧堵塞洪水,使得五行错乱而不管用。“帝”对此十分愤怒,于是不给“洪范九畴”,从此伦常败坏。“帝”诛杀了鲧,扶持大禹,把“洪范九畴”赐给他,从此伦常正常。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五个推论:

夏朝可能已有了“五行”,因大禹所处时期是夏(另有一种说法是五行来自商朝)。“洪”是大,“范”是法,《洪范》指统治大法;“洪范九畴”是“帝”赐予人间的九种统治大法,因此具备神性。五行只是九畴中的一畴,因此,五行最初出现时就依附着神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是上古初民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观察中,总结出来的五种抽象状态;由于五种状态抽象,且本身又依附着神性,所以,就具备了给后来的“阴阳人”没完没了发挥的可能。

从上面的五个推论里,我们又可以得出关于五行的总结论:

中国古代的“五行”(水火木金土)与古印度佛教神话中的“四行”(地水风火)是类似的,都是初民们在观察自然现象之后,得到的一些结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初民们对结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就把这些结果依附上“天”、“神”、“佛”、“上帝”、“天谴”、“灾异”等等,以此获得解释。

应该说,初民们有这种看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带着神话意味,但这至少是人类对自然的最原初的看法,处在“认识进化”的起点上。有了这一类的起点,人类才有了今天清晰、客观去看待自然的基础。

我们批评的不是初民,而是今天那些依旧跟个“初民”一样的笨蛋!

三. 阴阳与五行的合流与发展

“阴阳”和“五行”原本井水不犯河水,但是既然二者都已经出现了神性,合流就成了可能。

《礼记·礼运》里就有把这两这放在一起的表述: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所有的工序已经具备,合流就成了必然,就差一个“阴阳人”来将其意义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了。《史记》就记载了这位“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的妖言倡导者,他就是战国末期的齐国人邹衍。邹衍将阴阳与五行揉在一块,搞成一套系统的“五德始终”理论。

五德始终图

《史记·孟子荀卿传》记载:邹衍“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邹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

《史记·封禅书》记载:“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

《文选·魏都赋》注引用《七略》:“邹子有始终五德,从所不胜,土德后,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

邹衍的“五德始终”说认为,从人类自有天地以来,社会是按照“五德”来转移与循环的。五德转移指的是按照“五行相克”(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原理来演绎。比如,A克了B,A就能取代B,而是否被克、怎么样才导致被克、从什么地方观察将要被克?解释权又在邹衍那里。

邹衍创造这套学说,并非基于什么高深的认识,而是为了将“五德始终”说掺入社会,从而达到干预社会秩序、解释政权更迭的目的。也就是说,他按五行相克原理,说谁亡谁就亡,说谁的政权合理谁就能统治。说穿了,主要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服务。

邹衍的学说为某些王侯的称帝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通吃于列国之间,受到极高礼遇,走到哪吹到哪。这也使得司马迁骂他“有意阿世俗苟合”、“不轨”。

后来,邹衍的学说被秦始皇大用特用。秦始皇当时的政权还不稳定,迫切需要一种神性政治的学说来宣示其政权的合法性、先验性,于是,二者一拍即合,出现了“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的记载。

秦朝取代周朝的理论,就如《封禅书》上记载的:

周得火德。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

一个“火德”,一个“水德”,所以周朝被秦朝“克”,是天意,是命中注定。妖言帮助了政权,政权又推销了妖言。就这样,原本“怪迂”的、不生不死的“阴阳五行”,在秦朝成了一门辉煌的“显学”。

邹衍的著述有《邹子》四十九篇和《邹子终始》五十六篇,都已亡佚。不过,其他古书里(如《吕氏春秋》)还保存着其学说的记录。《吕氏春秋》的记录也为后来者继续扯淡提供了基础。

到了“独尊儒术”的汉朝,董仲舒又来鼓吹这种妖言。在《春秋繁露》的82篇中,没有一篇不是谈“天人合一”与“阴阳五行”的。谈“阴阳五行”的篇目虽然只有38篇,但在内容上却至少占据了70%。董仲舒在邹衍的五行相克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五行相生,五行顺逆。

董仲舒有言:“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五行者,比相生而间相胜也”。董仲舒用这套学说来到处乱套,从人际伦常到上升到政治权力,强化了纲常礼教、君权神授。

根据上面的陈述,对阴阳五行的发展,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

“阴阳”和“五行”原本是独立发展的,其意思也并不复杂。但在一帮“阴阳人”和“阴阳书”的鼓吹之下,开始玄乎起来。邹衍将“阴阳”“五行”合流成“阴阳五行”,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学说,并被秦始皇拿去大用特用,以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先验性。这种思想又被董仲舒等人接过来,大大的发挥。“阴阳五行”直到清朝结束才开始弱化。

阴阳五行发展的多条脉络,都不明确,但有两条是比较清楚的:

《易传》→老庄《洪范》→邹衍(含其他的阴阳家)→《吕氏春秋》→董仲舒等等

从此,古代的士大夫在思维模式上,很少能够摆脱“阴阳五行”的束缚;关乎发展的科技,基本上都受到阴阳五行的牵制;关乎生死性命的医药,皆是“阴阳五行”观念下的产物。换句话说,中国文化在二千年内没有产生一个实证理性的科学传统,全“阴阳五行”搞的鬼。

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一个要走向现代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转型社会,“阴阳人”还到处横行。一个个连基本物理学常识都不具备的国学大师、传统妄人,在那里高深莫测的大谈“阴阳”“宇宙”“老子指出了宇宙大爆炸”;中医有了“科学院”;风水也成了“一门科学”;算命的走进了地方政府;到处是“易学研究会”,到处是公祭磕头、烧香拜神。总之,乌烟瘴气。

四. 失灵的阴阳·举例

古文里,阴阳五行的概念极为混乱,全宇宙它都通吃。要批判它,又很难抓到它的根本。用余云岫的话说:

阴阳五行之说,其根本恍惚无凭若此,由是而变本加历,配以脏腑,应以色味,部以干支,丽以年月,辖以时节,值以星象,穿凿附会,愈支离而不可究诘。

为了使指摘清晰,我们可以把“阴阳五行”和“中医”结合在一起批判。余云岫在早在《灵素商兑》中就把阴阳五行批透了,我这里只总结一下即可。

所谓阴阳,就好比动物有雄雌、物体有表里、状态有动静、光线有明暗、温度有热寒、高度有上下、数有盈虚,等等等等,世间任何事物均可以分为正反的两个方面。这是一种二分法。根本无甚高深。

中医开山宝典《灵素》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可谓厉害非常。可是,到底什么是阴阳呢?“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像这样来定义概念,不是纯粹扯淡吗?

阴阳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解释。阴阳之间,对立统一,互相制约,互相转化,互相依存,此消彼长。一个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阴阳调和”的人。一旦阴阳失调,就好象内分泌失调,麻烦就大啦,“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的定义含混——如果能找到一个清晰实在的划定,就可以拿来开刀了。比如:

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阳化气,阴成形,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论:一,天是什么?积阳为天;阴是什么?阴是形?阳是什么?阳是气。也就是说,积气为天;二,在阴阳的系统,天地互相对应,以上下为位置,形体、气体是状态,向上的是阳,向下的是阴。——很显然,这是对自然界非常原始、蒙昧的观察,根本经不起推敲。

今天看来,“天”根本是浩瀚的、真空状态的宇宙,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众多的岩石星体之一(还有很多这样的星体),“天”“地”有对应的条件吗?物体向上或向下,受的是“地心引力”和“空气浮力”合力的结果。如果地心引力大于空气浮力,就要向下;反之亦然。水流之所以向下,火炎之所以向上,就是这个道理。以“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而空气是四处扩充的、流动的,分子运动是不规则的,一会向上,一会向下。请问:空气是阴,还是阳?分子是阴,还是阳?“形”、“气”是不固定的,比如,空气(“气”的一种)被压缩后会液化成“形”,水分(“形”的一种)受热后会汽化成“气”,某些固态物质(“形”的一种)受热后会不经由液化而直接升华成“气”。那还说什么“阳化气,阴成形”的鬼话呢?由于地球引力,离地球越近的空气,浓度就越大,反之亦然。请问:难道要把近地空气当成“阴”,把远空的空气当成“阳”吗?即便如此,界限又如何划定?难道在近地50米或100米或1公里以内的空气当成“阴”,此外的则是“阳”?以气为阳,以向下的为阴。但是,氧气的质量比标准空气重,所以集中在地面。请问:氧气属于阴,还是属于阳?把上升的当成阳,把水当成阴。水蒸气表现为“气体”,但在本质上还是“水”。水蒸气会向上升。请问:向上升的水蒸气,属于阴,还是属于阳?

阴阳自以为无所不解释,但事实是什么都解释不了。它不但会失调,而且会失灵。

五. 扯淡的五行·举例

五行更是荒谬透顶。五行生克哲学本来是源自对金、水、木、火、土、的原始观察。相生关系:金生水(金属能熔化)、水生木(植物需要水份促进生长),木生火(木头能够燃烧),火生土(燃烧后化为灰烬),土生金(金子埋在土里或矿石能炼金);相克关系:金克木(伐木需要金属器械)、水克火(水能灭火)、木克土(树木能从土里生长出来)、火克金(火能熔化金属)、土克水(土能档住水)。请问,这算什么?根本就是扯淡嘛!

中国哲学中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佛经里有“四行”(地水风火),《类经图翼》里有“四象”(水火土石)。请问:五行、四行、四象,哪个正确?既然这些东西都不具备证伪性,怎么说它都有道理,那么,凭什么我们就一定要相信“五行”正确?很多金属都能燃烧(如钠、钾等等),是不是要“金生火”?水分多了会把植物给淹死,这么说来是不是“水克木”?说的再扯淡一点,植物需要的不只是水分,还需要阳光。阳光属于阳,要不要搞出个“阳生木”?“阴阳”“五行”一家亲嘛。用五行来给五大行星挂上“金木水火土”的大名,请问:地球属于什么“行”?其他的三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又属什么“行”?莫非,这四颗行星溜出了“阴阳五行”的管辖范围?不是全宇宙通吃的吗?火所以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水所以灭火是因为水浇上去后,断了火的氧气来源。据此,土掩盖上去后,同样可以断了火的氧气。为什么不说“土克火”?有时候水并不能灭火,比如现代厨房的煤气失火之后,千万不要浇水,否则火会一下子冒出来(这是一种化学反应,在此不列),而应该用抹布盖上,使其无法再燃烧。这是生活的常识。

五行的荒谬还不止于此。最令人发指的就是,为了将宇宙万物全部纳入“五”这个范畴,数目不够的就要硬凑成“五”,数目超过的就要进行割裂。比如:

后来的阴阳人把“洪范九畴”里的第二畴五事(貌言视听思)分别对应到“五行”(水火木金土)。请问:第三畴的八政、第六畴的三德,又如何对应?本来是春夏秋冬四季的,但为了凑够“五”个,于是硬生生的在夏和秋之间塞入一个季节,长夏。二十多个传统节日,也被割成了五个节日(春节、上巳、端午、七夕、重阳)。本来是“六腑”的,但为了符合“五”,于是只好变成舍去一腑(三焦)。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舍去两个(忧、惊)。五畜是犬、羊、牛、鸡、猪。我们不禁要问:鸭、鹅、猫、马都不算吗?

可见,整个五行说,不但模糊含混,而且完全是穿凿附会的想当然。

六. 我们今天该如何对待阴阳五行?

世界已经不知道走到哪了。而阴阳五行说不过是人类对自然界最为原始的观察,是“认识进化”的起步阶段。正如前文所说的,千万年前的初民能够有这样认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像这种穿凿附会、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学说,也可以在今天横行,那就太令人叹息了!如果初民们活到今天,估计也会骂这帮装神弄鬼、不思进取的人是笨蛋!

由于,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受着各种各样客观条件的限制,乃处于一种笼统的、想当然的阶段,所以我并不想去苛责古人,因为那没有意义。但是,如果有人醉心在古书里,把古人的话当成圣旨,傻乎乎的要“发掘古人的智慧”,大言不惭的要“拿中国传统文化去拯救西方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乃至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要“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来指导现代科学研究”。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之当头棒喝了。

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有学问,在今天已经不管用。我们有了更管用的东西——现代的科学工艺、现代的知识。但是,阴阳五行具备时代性、历史性的价值。它为我们了解、研究古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因此,把它送进入博物馆供参观展览,或当成文化史研究的材料,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余云岫《阴阳五行》. 出自《灵素商兑》. 此书在本人博客上已有全书转载。梁启超《阴阳五行说之来历》. 出自《梁启超全集》. 北京出版社1999版. 页3357-3365;又见《古史辨》第五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81年版. 页343-362

作者:纪龙天

编辑:怀疑探索者

不务正业造生僻字的中国化学家,爽了理科生却为难了文科生?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这应该是每一位理科生都背得滚瓜烂熟的化学口诀,而这些长着一副生僻字脸的化学元素,却让同样鼓捣文字的文科生望而生畏。

不过,还没上大学化学课真的没资格说难。如果你刚好选了相关专业,初期必定会在各种无机、有机的复杂英文名中崩溃。

元素周期表

那些毫无规律的字母常常让人怀念中文名称的简洁明了。可是最初随西学东渐的大潮进入中国的化学,凭其众多的元素,着实为难了当时想要普及化学的学者。于是化学家们转而做起了文人的工作——对化学元素进行翻译甚至创造出一批原来不存在的字。

造字自然不能乱造。如果说仓颉造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五千年来延续不断,那么19世纪后期的化学家们的造字,在中国对近代化学的吸收与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代化学始于1661年,直到19世纪后期才传入中国,而同时期的西方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化学体系。西学东渐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翻译,尤其是专有名词的翻译。当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旧词新义和造字音译,其中造字音译是极具这个时代特色的。

周干庭与英格尔共同翻译《格雷氏解剖学》

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入的词汇共有615个,而通过造字法翻译的词便达到了63个。当然,这63个词绝大多数都出现在化学领域。不同于普通词汇,化学元素本身具有抽象性,并且学术性较高,于是对翻译的要求也高。在19世纪末期已发现的元素有数十种,仅仅依靠旧词新义已经很难应对,所以造字音译这种手段应运而生。

最早在中国进行造新字为译词尝试的是德国来华传教士罗存德。他认为在汉语中,表示“元素(element)”这一意义的字是“行”。于是他觉得绝大部分的元素名称都可以通过将某一汉字插入“行”中得到。即把“行”分成左右两部分,在中间夹上与化学元素有关的汉字。

罗存德造字举例

新字按照夹在“行”中间的字发音,但是至于中间字的选择他并没有给出说明。从罗存德以“养”插入“行”中表示“氧”、“绿”插入“行”中表示“氯”可见,他在选字时也会考虑元素的形态和性质。

罗存德用“行”来表示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要素,显然是借鉴了中国人传统的“五行”观念,于是罗存德开创了中国第一套元素译名。在他撰写的《英华字典》中一共收录了49种化学元素名,其中造字法命名的有21种。

《英华字典》收录的化学元素名

不过罗存德的这一套造字法并没有得到推广。现在提到化学造字,我们可能更熟悉徐寿和傅兰雅,他们共同翻译的《化学鉴原》真正地将化学元素带入到了公众视野中。

英国传教士傅兰雅是19世纪来华西方人士中贡献最大的。《化学鉴原》翻译自《威尔斯的化学原理及应用》,在译书时,傅兰雅负责口述,把书的原意讲出来,而徐寿笔译,即理解口述的内容,并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

徐寿(左)与傅兰雅(右)

“西人口译,华人笔述”的译书方式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外国人在口述时不得不尽可能地具体与形象,于是便产生了许多音译的词语。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但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与之相对的是直译,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比如对于Oxygen(氧)和Hydrogen(氢),日语将其翻译为“酸素”、“水素”,这是严格对应原词语素结构的直译,而当时汉语将其译为“养气”、“轻气”,这是现场性极强的、通俗易懂的意译。

氧气是生命存在的必需品,便以“养”指代;氢气的密度最小,所以在相同体积的气体中更“轻”。除此之外还有以“绿气”指代黄绿色的“氯气”,“淡气”代表化学性质较稳定的“氮气”。这和罗存德选字的思想有点类似,都有考虑被翻译的物质的性质。

氯气

在《化学鉴原》出版之前,《化学入门》《化学启蒙》《化学初阶》等化学相关译著已经编译出版,但是不同版本对于元素名等术语的处理不尽相同,化学也一直得不到普及。当时的西方也普遍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很难被西方人理解的,因此要将西方知识的精髓传入中国也是困难重重。

《化学鉴原》与《化学分原》

然而傅兰雅却不这么觉得。为解决汉语词语形态的特点与化学元素名之间的矛盾,他们翻译的关键是“一字原则”。这是因为化学元素既需要单独使用,又需要以化合的形式出现。如果元素名译为双音节,在复合使用时就会很不方便。

“轻气”、“养气”、“淡气”、“绿气”虽然不符合一字原则,但是因为当时民间习惯这种用法,所以在《化学鉴原》中得到了保留。但是在化合物名中,这些元素是以单字出现,比如“氧化铜”在书中被翻译为“铜养”,“水”被表示为“轻养”。

徐寿一开始翻译的时候,并没有打算造字的。他对既有的元素名称,如金、银、铜、铁、锡、铅等没有进行改动。同时徐寿另觅其他生僻字。比如“溴”来源于《孟子》中“其渐之溴”,“溴”除了“臭水”基本没有其他的含义。而溴的拉丁语名来源于希腊语“公羊的恶臭”。可见他们选字也并非随意,而是结合元素的性质以及西文名来选择合适的字。

似乎很完美,但是当时已经发现了64种元素,徐寿发现即使把所有生僻字都挖出来仍满足不了命名的需要。那怎么办?造字!徐寿和傅兰雅对化学元素的翻译摸索出了一套成体系、规范化的方式,并创造了以西文名称的第一音节或者次音节译为汉字,再加偏旁以区分大致类别的造字法。

徐寿以“金石”为偏旁,对于新的不认识的金属,一概用金字旁加上音译之后的简单汉字合体。比如“锂”的希腊语为lithos,意为石头,而锂的中文名取自希腊语的第一个发音“里”,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偏旁“钅”。于是“锂”字就这样诞生了。

除此之外,他还创造出了钙、镁、铝、铍等金属名称。而对于非金属,则使用石字旁,比如硼、矽。后来大陆将“矽”改为“硅”,但是在“矽肺病”(也叫硅肺病)等词语中仍然保留了这个字。

《化学鉴原》里部分译名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气字旁的新字并非徐寿所创,“氧”“氦”等新造字是在益智书会1899年公布的《协定化学名目》中首次出现的。《化学鉴原》所录64种元素的译名,有47种沿用至今。可以说徐寿和傅兰雅在化学元素命名的规范化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你以为轰轰烈烈的化学造字运动到此就结束了吗?你可能忽略了化学的另一个庞大的体系——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造字可比无机化学有趣得多。

有机化学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官能团。比如说“hydroxyl”,我们发现这个英文单词是由“hydro-”和“oxy-”两个前缀拼凑而成的,也就是氢和氧。

若翻译为“氢氧基”也太没水准。秉着一字原则,化学家们模仿英文的造字,拿了“氢”的“巠”(繁体)与“氧”的“羊”,于是“羟”便诞生了!

羟基 红色球表示氧原子,灰色球表示氢原子

不过“羟”这个字很早便存在了,但是化学家造字妙也妙在字的读音上。古时“羟”字念作“qiān”,意为一种羊的名字。当其具备了化学意义时,化学家们借了“氢”的声母和“氧”的韵母,将其读作“抢”,发音类似于连读的“氢氧”。

这种造字法便达到了会声、会意、会形的效果。于是氢和硫组成的“巯”基(-SH,音同“球”),氧和碳组成的“羰”基(-C=O,音同“汤”),氧和酸组成的“羧”基(-COOH,音同“梭”)等字便以相同的方式诞生了。有机化学里最基本的的物质——碳氢化合物,化学家们也将其简化为“烃”。不妨大声念出这些字,我相信你能够感受到其发音的奇妙。

而当“烃”具有了不同的不饱和度(即缺氢的数目)时,“烷”“烯”“炔”带着“完整”“稀少”“缺少”的意思出现了。这是通过会意与形声并举所造的字。

部分官能团与代表物质

在有机化学里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物质的偏旁,这也是让很多理科生头疼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氨”是表示一种气体,然而还有“胺”和“铵”。首先这三个字的读音并不一样,“氨”发第一声,而“胺”和“铵”分别为第四声和第三声,当然这三个字指代的物质是不一样的。

月字旁的字原来大多来自于动物内脏器官或者代谢产物,如脂肪,现在引申为含有含氮官能团的一类物质,比如胺、脲(音同“尿”,又称尿素)、腈(音同“精”,是一类含有机基团-CN的有机物)等。而“铵”指的则是离子。

另外还有很多酉字旁的字,原来都是和酒有关,比如醇、醛、酸等,后引申为含有含氧官能团的一类物质的名称。如上文提到的羟基、羰基等均为含氧官能团。

讲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所谓的化学造字不就是拼凑现有的文字与符号吗,似乎并没有很创新,而且很抽象。中国汉字是象形文字,现在生活中大多数的字虽然已经简化,但仍然可以看出象形的痕迹。对于化学来说,我们一般人很难直接看到原子、分子,但是有直观的化学结构呀,化学家们没有想过用会意的方法造字吗?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类化合物,我们现在将这类化合物称为“甾体”。我们先看它的基本结构:最下面有四个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有这样的结构图,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化学家给了“甾”(音同“灾”)这个名称。不过“甾”这个字古时候便存在了,化学家将其很形象地挪用了过来。

甾体的一般结构

如果你觉得甾还不够形象的话,那么接下来看这个字:㗊。我们可以盲猜这种物质有四个环。其实“㗊”曾被化学家用来表示卟吩环,它确实是一个在四角含有四个环的结构,可以说是十分形象了。当然“㗊”这个字也是古时就已经存在的,是“雷”的古字。

㗊的结构

自晚清开始,化学元素名被翻译过好几次,不同版本所用译名都不尽相同,所以人们在称呼元素名时,很容易发生混乱。191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无机化学命名草案》,标志着官方开始介入化学元素译名的统一问题。

后来到1932年,国民政府组织国立编译馆,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统一元素名称,完成并出版了《化学命名原则》。

鲁迅曾经讽刺过化学家造字这一热潮,认为他们没有将精力花在研究上,戏谑“中国的化学家多能兼做新仓颉”。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当我们看一眼中文版元素周期表就可以迅速地知道元素的物理性质,也能够以相对朗朗上口的口诀背出来的时候,可比像日本成日念着“奥克西津”舒服得太多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元素不断被发现,也需要科学家们对其命名。在氢的同位素被发现时,科学家用一个撇代表一个质子,一个竖代表一个中子,创造了“氕氘氚”三个字,分别念作piē、dāo、chuān,乍一看充满喜感,细想确实很妙。

氕氘氚:红色球 表示质子,蓝色球表示中子。

徐寿和傅兰雅所创的那一套命名法对现在的影响仍旧很大。2017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了新发现的4个元素的中文名称:“鉨”、“镆”、“石田”、“气奥”。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显而易见后两个元素名为新造字,电脑词库里甚至都还没有。

我们很容易将这些字用笔写出来,用它们作为自己的名字也没有问题。截至2018年,在中国名字中含有生僻字的人约有6000万。但是在信息化的当下,如果计算机字库中没有这个字,网上办事便会很麻烦,银行开户、交通出行、看病等活动均会受限。

另外新元素大多是人造元素。人造元素被称为化学元素里的“短命鬼”,因为它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容易发生衰变,因而半衰期,即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比如100号元素镄的半衰期只有不足一百天;104号元素鈩的半衰期最长约为1.3小时;106号元素的半衰期不足一秒,再之后的人造元素,存在的时间都是以毫秒计算,也就是说它们刚被合成,瞬间就又消失了。

人造元素锎(音同“开”),被称为最贵的元素,1克价值2700万美元

这使得这些人造元素目前的现实意义较低。且不说普通大众了,哪怕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对其感兴趣的也极少,所以这些化学元素的中文名使用频率极低。现在新造一个字,意味着全国的公安系统、银行系统、海关系统等的字库统统要更新,随之而来的造字成本也就很高了。

于是有人认为可以规定在某一号元素之后,用“造词”代替“造字”,将元素名用两个字表示。

无论如何,化学造字对我国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虽然近代化学传入中国的时候,西方化学体系已较为完善,但是我们能够在短时间迅速地将其吸收,并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那些“不务正业”的化学家还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

沈国威. 西方新概念的容受与造新字为译词——以日本兰学家与来华传教士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1):121-134.

伍青, 陆孙男, 高圣兵. 傅兰雅化学术语翻译的研究[J]. 中国科技术语, 2017(19):58.

清末民初外来词造字音译初探.

徐丹慧. 晚清译著《化学鉴原》的翻译与传播[D]. 2015.

疯狂的化学造字史. 中国化学通 2018.10.27

辟个谣:化学元素中文译名,与“朱元璋家谱”无关. 名流说 2019.1.24

有机化学里面那些奇怪的字是怎么造的?每日头条 2017.10.26

当西方化学传入大清国时,我们并没有慌. 李浩东

人造元素:无中生有的短命鬼刘杨 博物

英媒:名字中有生僻字?网上办事很麻烦环球网 2018.7.

八卦五行 的秘密(三):五行相生 与 五行相克

许多无良专家对“五行相生”进行胡乱解释,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专家胡说:金 生出 水,水 生出 木,木 生出 火,……。把这里的“生”说成是“生孩子”那个“生”。

这纯属胡扯,“生孩子”是民间口头语,正是说法是“产”,产下孩子,“生”字在书面语中是“生长”,“生存”。比如“学生”就是:在学习中生长的人。

“五行相生”中,“五行”泛指:多种能力技术,“相”是丞相的:相,意为“辅佐帮助”,“生”是“生长”。

“五行相生”就是:分别掌握技能的人,互相辅佐,大家共同生存。因此“五行相生”也叫“五行共生”。

“五行”有多种解释,首先可以解释为,一个人掌握多种技能,多种技能互相配合,你就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

比如,一个医生,首先你必须会医术,会医术才是医生,医术越高,地位就越高,你就会生活的很好。

“五行”中的“金”表示最重要最珍贵。对医生来说,医术是最重要的看家技能,因此医术就是“金”。

除了医术之外,医生还要掌握多种技能,例如,你还要会开车;口才好,善于与别人交流;会修理各种医疗器械;会做饭;精通各种生活技术。

这些技能分别用:木、水、火、土,来表示。表面看来,这些技能之间似乎毫无联系,但是在你生活中它们都会发挥作用。

例如,来了紧急病号,医院要求你迅速赶到,抢救病人。如果你会开车,马上按要求赶到,救活了病人,医院自然很器重你。

你口才好,善于与病人沟通,病人也愿意找你看病。跟上下级关系融洽。医疗器械有毛病,你可以迅速解除。等等。

这里你的医术是“金”,开车技术是“水”,“金生水”意为:金因水而生长,开车技术巩固提升了你的医生地位。

有些技能似乎跟你的主业毫不相干,但关键时刻却能够帮助你,这也是常说的“技多不压身”。

你才能很全面,各个方面都能够发挥作用,多种技能互相配合,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等等,你的事业就会逐步上升,个人生存状态当然也越来越好。

这就是古人说“五行相生”,现在叫“良性循环”,“良性循环”和“五行相生”是同一个意思。

人不可能孤立生存,必须在社会人群中工作生活,你要为别人服务,同时也接受很多人的服务,当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你技术全面,是金子放在哪儿都发光。

这社会自然就有了你一席之地,你也会站稳脚跟,逐步发展,这就是“五行相生”,“良性循环”。

反之,如果你技术不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你的地位会越来越差。

还是这例子,你是医生,来了紧急病号,医院叫你马上赶到,结果你不会开车,拖拖拉拉总也不见人影,等你来了,病人早凉透了。

那医院感觉你不靠谱,有事也不敢派你。你的医生事业本来可以发展,却因你不会开车,而克制了进步,这就是“金克木”。

你嘴笨不会说话,跟病人无法沟通,经常耽误病情。跟周围同事搞不好关系,整天吵架。干啥啥不行,那你的地位会越来越差。

由于你缺乏综合技能,导致你的事业连连被克制,这就是“五行相克”,今天叫“恶性循环”,你的作用越来越轻,最后只能被扫地出门,拍出局外。

一个机构也是如此,因为一个机构必然包括多个分支,各个分支功能正常,互相配合,整个机构才能运转自如。

比如,一支军队必然包括统帅,参谋,将军,士兵,后勤运粮,各方面发挥正常,军队才能够打胜仗,逐步发展壮大,这叫“五行相生”,“良性循环”。

如果参谋老出糟糕主意,落进敌人圈套,将军士兵再勇敢,也会打败仗。再如果后勤运不上粮食,连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只能退兵。

如果一个环节出现毛病,就会拖累其他人,大家都会功亏一篑,这是“五行生克”。“恶性循环”,整个机构报废。

中国医学也利用五行理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胳膊,腿,手脚,心,肝,肺,肠子等等,许多器官组成身体,每个器官都有独特功能,大家共同工作,人才能够健康活泼。这就是“五行相生”。

如果有一个器官出了毛病,随之就会引发连锁反应,拖累其他器官出现问题,整个身体失去健康。这就是“五行相克”,“恶性循环”。

例如,如果心脏有病,就会引起血压不稳,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又造成头晕目眩,痛苦难受不愿吃饭,反过来又造成血压不稳,心脏病加剧,最后导致人死亡。此为“五行相克”。

如果治好了心脏病,血压稳定,神清气爽,食欲增加,吃得饱睡得着,浑身有力,出外运动,人身体越来越健康,此为“五行相生”,“良性循环”。

再比如,你头疼不一定是头有毛病,因为人身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各自发挥作用,又互相辅助互相影响,头疼很可能是其它器官有病,经常传导引发了头疼,这就是“五行相克”。

一个高明的大夫就是有能力通过表面看出本质,不管头疼问题,直接去治疗病根,治疗肚子或者治疗脚,病根好了,头自然不疼了。如果使庸医废物,只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根本无法治好。

一个国家想要生存发展,军事力量是立国基础,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国家安全,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果军队软弱,再富裕的国家也只是一头肥猪,任人宰割。

宋朝就是个典型,战场失利只能委曲求全,花钱买平安,每年向辽国西夏奉上大量金银财物,买钱买不来平安,最后还是免不了亡国之耻。

因此《孙子兵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防力量就是“金”。

“金生水”:只有军队保平安,建立和平安定的社会,才能够进行各项基础建设,兴修水利,铺路架桥,这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水生木”:只有建设齐备的水利基础,农业生产才有希望,粮食丰收,人们满足温饱,国家才能平安稳定。

“木生火”:农业基础经济长足发展,在此基础上工商业才能发展壮大,商业贸易让社会财富流通,各种工业品可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促进社会财富增长。

“火生土”:工商业繁荣发展,可以增加国家税收,政府财政充足又能够加强社会关管控,让社会更加平安稳定。

“土生金”:富国更能够强兵,国家富裕有力量加强军队建设,军队强大反过来又促进社会平安。

然后又一轮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循环往复,这是良性循环,螺旋式上升,百姓富裕,国家越来越强大。

如果统治者昏庸无道,破坏生产规律,自然会出现“五行相克”,“克”就是干扰破坏。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国家富足以后,统治者往往贪图享乐或穷兵黩武,征发民工,耗费钱粮,还破坏了生产。致使农田无人劳动,土地荒芜,失去粮食生产来源,严重破坏了社会基础。这是国家衰败的开始。

“木克土”:农业基础遭到严重破坏,税收大量减少,各级官员又趁机贪污腐化,人民穷苦不堪,暴乱起义不断,政府管理松懈无力,更加剧了社会动荡。

“土克水”:政府管理无力,各种基础建设趋于停滞,水利工程无法进行,更加打击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了人民穷困。

“水克火”:百姓日益穷困,走死逃亡,温饱都无法解决,各种工商业自然没有市场,商业经济被严重破坏,炊烟断绝,灯火消失,满目凄凉。

“火克金”:农业经济,商业经济都被破坏殆尽,整个国家经济基础日趋薄弱,军队也难以幸免,导致军心涣散,无人保护社会安全,国家岌岌可危。

然后又是一轮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克”,依次循环,这是恶性循环,自然百姓越加穷困,国家越来越衰败,直至灭亡。

历史上每一个王朝都是“五行相生”而强盛,后期“五行相克”而衰败灭亡。

汉朝初年经历了秦末大规模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生凋敝,百姓穷苦。刘邦率领汉军彻底消灭了项羽等割据势力,初步恢复了社会稳定。

此时北方匈奴冒顿单于大举进犯,刘邦深知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指挥大军出兵迎战,由于各方面原因,结果几十万大军被匈奴包围在白登,岌岌可危。

此刻汉朝发现,凭借现在的实力无法彻底击败匈奴,如果坚持跟匈奴决战,势必加重百姓负担,让百姓更加穷困,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为了休养生息,以待时机,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将宗室女做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

此外每年还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表面看起来汉朝有些屈辱,其实这只是权宜之计,用小恩小惠换来和平发展的局面,这才是明智之举。

当然匈奴之所以答应和亲政策,也是因为汉军强大,他们也无法彻底消灭汉军,对他来说也是被迫接受条件。

如果汉军不堪一击,匈奴肯定不会答应,必然会进犯中原。所以“和亲”政策也是军事实力的结果。这就是“金”。

国家初步稳定后,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生产,轻 徭 薄赋,百姓收入增加,积极开垦荒田,扩大生产,百姓富裕,马匹牛羊数量剧增。

此后“文景之治”继续休养生息,这就是“五行相生”,国家慢慢强盛起来,粮食堆满仓库,金钱堆积如山。

到汉武帝时期,国家已经极为强盛,为了永久解除北方匈奴威胁,汉武帝发动大规模反击作战,虽然大败匈奴,可也钱粮耗费非常巨大,士兵战死无数,民间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荒芜。

朝廷还继续进行战争,百姓负担更加沉重,穷苦不堪,走死逃亡,人口大量减少,钱粮税收自然越来越少,这是“五行相克”,导致汉朝走向衰落。

古代王朝大体也都是这个规律,五行相生而强盛,五行相克而衰败。一旦进入“五行相克”怪圈,国家走向衰败,恶性循环,难以收拾。

王朝中后期,有些皇帝也想努力中兴,挽回局面,怎奈各种弊病已经进入死循环,越想振兴就衰败得越快,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终究难以解决全局问题。

明朝崇祯皇帝虽然也勤勤恳恳,努力治国,力图恢复大明王朝盛世,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难逃灭亡的命运。

“五行相生”理论,就是要求各方面协调发展,综合能力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生活中有些人有一手绝招,可其他方面能力很差,也无法成为繁荣昌盛。

比如,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挖运河,本来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长城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运河更是为子孙造福千年。

但是他们二位却被后世唾骂为暴君昏君,原因就是他们急功近利,只顾一点,而荒废了综合国力。

隋炀帝开挖运河时,调动数百万民工,持续不断开挖运河,导致无人耕种土地,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导致粮食歉收,农民没饭吃,商业凋零,动摇了社会财政基础,民不聊生,老百姓愤而起义暴动。

如果隋炀帝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春夏秋三季停工,让农民生产劳动,保证粮食生产,冬季农闲时开挖运河,虽然工程进度比较缓慢,却既能够开创伟业,还可以保持社会稳定。

这就是“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的基本理论概念。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