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和“得”,读了好多遍
人生在世,
有舍才有得。
舍是一种品质,舍是一种态度。
舍得了真诚,得到的是真心;
舍得了豁达,得到的是舒畅;
舍得了付出,得到的是回报;
舍得了脸面,得到的是收获。
懂取舍,才能活得充实、饱满、丰盛!
越在意的东西,越可能失去,
越不在意的东西,越容易得到。
人的一生,
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奇怪。
当苦苦追寻一个目标,
牢牢拽在手里,
可离目标却越来越远。
当放下执念,
豁然发现,成功就在灯光阑珊处,
不愿放弃的人,
什么也得不到。
只有懂得放下,
有舍的气度,
才能有得的机会。
双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
打开双手,手中就有世界。
放得下,才能走得远,行得稳,得得多!
命里注定的,谁也抢不走;
命里没有的,再想也是妄想。
人活一生,
不要强求自己,不要为难自己。
一切坚持本心,
得之坦然,失之亦淡然!
的、地、得三者该如何区别?
的、地、得三者该如何区别?
“的”字在文言文中不常用。而“地、得”在文言文中差异非常明显。所以“的、地、得”三者在文言文中基本不用去刻意区别。
“的、地、得”三者的区别在现代语文文法中才比较凸显其价值。因为“的、地、得”变成了常用字。且有读音相同。也有音义相近者。在使用时就容易搞混。在规范使用时,搞混就会影响表达。以及意义的沟通。
“的、地、得”三个字都有读作:de ㄉㄜ。
“的”犹一束白光照射在小勺中切实准确明显者。相与比述加强表示切实准确明显之所属。一般在句子中用在人或事物的名词前面。以加强归属。如:勤劳的爸爸,美丽的妈妈。公园里的景物。其中“的”字起到了一个确定的归属。
“地”是万物陈列之所在犹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之所在者。相与比述加强表示方位区间过程。一般在句子中用在动词前面以加强表示其如何在进行中或区间内。如:在单位他积极地争取进步。到终点人们纷纷地下了公交车。其中“地”字起到了在方位区间过程中的一个认识加强。
“得”犹行所见而有所取者。相与比述加强表示了结果的成因。一般在句子中用在动词后面以加强表示其结果是怎么形成的。如:教室被打扫得很干净。妹妹被笑得流出了眼泪。教室很干净是因为打扫。妹妹流出了眼泪是因为笑。
的:
的:从白、从勺。
(白:参见五画之五“白”)
(勺:参见三画之二“勺”)
白、勺两范式叠加:犹一束白光照射在小勺中切实准确明显者是的字之范式。
“的”犹一束白光照射在小勺中切实准确明显者。读作:dí ㄉㄧˊ。本义:表示真实,实在。如:的确、的情、的真。
读作:dì ㄉㄧˋ。相与比述衍义:表示箭靶的中心。如:中(zhòng )的、有的放矢、众矢之的、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境地)。
在现代语文中常读作:de ㄉㄜ。由“切实准确明显”相与比述衍义:表示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如:美丽的。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唱歌的。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如:他的衣服。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如:这句话是很对的。
相与比述衍义: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同“地”
地:
《说文解字》:“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
(土:参见三画之一“土”)
(也:参见三画之三“也”)
土、也两范式叠加:万物陈列之所在犹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之所在者是地字之范式。
“地”是万物陈列之所在犹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之所在者。本义:表示存在之所在或区域。如:地点、地区。
读dì ㄉㄧˋ。本义:表示地球表面的土壤。如: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如:地质、地壳。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如:陆地、地下。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如: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如:地区、此地。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如:地板、地毯。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如:地点、目的地。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如:易地以处。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如:见地、境地、心地。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底子。如:质地。
读de ㄉㄜ。由存在之所在或区域相与比述衍义: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在某个状态之中或某个区域之间。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如:《舜子变文》:“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
相与比述衍义: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表示在某个状态之中或某个区域之间。如:唐· 杜甫《越女词》:“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
相与比述衍义: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勢漸漸地小了。
得:
《说文解字》:“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声。”。
(彳:参见三画之五“彳”)
“㝵”即“䙷”。
(䙷:参见八画之二十四“䙷”)
彳、㝵两范式叠加:犹行所见而有所取者是得字之范式。
“得”犹行所见而有所取者。
读dé ㄉㄜˊ。本义:表示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适合。如: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满意。如:得意、扬扬自得。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完成,实现。如: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
相与比述衍义:用作口语词(①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②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读děi ㄉㄟˇ。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读de ㄉㄜ。
犹行所见而有所取者之相与比述衍义:用在动词后表示可能。如:要不得、拿得起来。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如:跑得快、香得很。
五谈沪语方言之--五说“三字经”(其五)
在这个前面,我已连续撰写过四篇沪语方言“三字经”,继续去说沪语“三字经”方言,这是我写的最后一篇“三字经”方言。
在上海的各种方言闲话当中,有一种方言闲话,就是数字和文字的结合体,像沪语方言“3860部队”这个词汇就是这个样子的。
对于那些年轻一代的上海人或新上海人,就未必会知晓“3860部队”的含义到底会是什么哦,它的意思不仅仅是对那些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的一种谑称,而且还是对维持次序人的一种专有名词。
让我感到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到底又会是什么呢?!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时候,在上海、在某些大型公交车终点站,或者说某些人流量比较大的公交车站点,就会有一批专门维持公交次序的人员,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全都是由那些退休人员组合而成的,在其中,既有男性退休人员,也有女性退休人员,而且这些退休人员是公交公司的编外人员,这一类人在上岗的时候,还会佩戴一个红袖章,在红袖章的上面撰写有白颜色的“纠察”这两个字。
像沪语方言“三翻领”这个词汇,它到底又是在说一些什么呢?!主要就是指羊毛衫的长领子,上海就是属于湿冷类型的城市,在过去的上海这座城市,一到冬天时节以后,就会特别的寒冷,只为更好的保暖,会穿一件或几件特别厚实的马海毛绒线衫,领子同样也是特别厚实、特别长的,还需要连续翻三次,更会呈现出三层的厚度。
像沪语方言“笃三三”词汇,它的意思就是在说,某个人看上去就是属于悠闲的样子;不着忙的样子。在上海的方言闲话当中,还有一个词汇的意思和它是一模一样的,这个词汇就是“笃悠悠”。
譬如说:父母或长辈在教育读书不怎么好的或子女或小辈的时候,用沪语方言来说道:“再过两个礼拜,就是期终考试,侬哪能到今早仔还是笃三三像啥呒介事啦,还只想着白相,功课也覅肯好好较去复习一下,侬读书成绩又覅是顶顶好个,迭能下去哪能唻三啊!”
上段文字意思是说:你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快要到期终考试,你还只是想着玩耍,不肯去复习功课,这样下去是读不好书的。
像“勿二勿三”这个词汇也同样是一句沪语俚语闲话, 在其中的这个“勿”则是要被朗读为“fē”,“勿”字就有“不”的含义在里面。前面的这个“二”字则是要朗读成为“ni”,后面的这个“三”字则是要朗读成为“sai”。像词汇“勿二勿三”,它的意思到底是在说一些什么呢?!就是在说有一类个人或人群,为人处世不正经;不正派;流里流气。和它相同的同义词有不三不四、搞五搞六……
在沪语方言当中有一个词汇叫作“勿三勿四”,也可以或写作或读作“不三不四”的,这两个沪语方言词汇,意思也是一模一样的。像“勿三勿四”这个词汇和“勿二勿三”还是有不太一样的地方的,它还可以算作是升级的版本,就是说某一类个人或人群,在做人做事方面,或多或少是拥有那么一点点的这也不像那也不像的,浑身上下都不像一个正常人应该有的样子,也是有些不伦不类的,个人的言语和品格是不当的,还有点下流的,不够正派、不规范、不入调。
对于上面的两个沪语方言词汇,让我感到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情,它到底又会是什么呢?!这件事情就是--至今为止依旧让我的记忆始终是记忆犹新的,在20多年前的时候,每当我在开口说话的时候,一直都是存有这样的一种坏习惯,这个坏习惯就是--自己在有些时候,或在说话的全过程当中,时不时地就会说说沪语方言“册那”这个词汇,这也是我以前的一句口头禅哦!“册那”这个词汇,它既是一句沪语方言口头禅,与此同时它也是属于一句骂人的脏话。
在某一天,因为我有说过这个词汇以后,就在突然之间,我就被大我五岁的亲大哥陆明扇一记耳光,还用沪语方言对我来说道:“吾之所以要吃侬一记耳光,就是要侬魂灵头么生生牢,侬老是欢喜讲迭种勿二勿三勿三勿四个脏话,习惯成自然就是改覅忒个,屋里向人侪是晓得侬个脾气性格个,侬就是属于一个老实本分人,只拨过,侬一旦到勒社会浪去以后,外头人是覅一定会晓得侬脾气性格哦,侬要是一旦勒外头烂讲各种脏话以后,既要拨别人家误会个;还要拨别人家看覅起个;弄勒覅巧还很有可能拨别人家喫一顿生活个;侬与其拨别人家教训一顿,还覅如让吾先来教训侬,让侬去记记牢!”……
上面的一段沪语方言,到底是在说什么呢?!意思是说:你欢喜说那些不三不四的脏话,习惯成自然是改不掉的,家人是知道你的脾气秉性的,社会中的人未必会知道你的脾气秉性,一旦说脏话,既有可能造成误会;还有可能被外人瞧不起;更有可能会被外人教训;你与其被外面的人教训,还不如让做大哥的我先教你怎样来做人。
像沪语方言“看三四”这个词汇,也可以或写或说成“看山水”这个词汇的,都有相同的意思,它的意思是说看别人眼色和形势。要是说,有人开口说某一类个人或人群,是十分会看三四或看山水的,就是在形容像这样一类的个人或人群,在为人处世之道方面就是属于极其会察言观色的一类人,脑子是比较活络的,为人十分圆滑。
老一辈的上海人,在通常情况的下面,会说这样的一句沪语闲话哩,曰:“做人嘛,就要会得‘轧苗头’看三四(山水),覅会得轧苗头看大覅出三四(山水)个人,弄到后末来眼扳数要喫苦头!”
上段文字当中的“轧苗头”也是一句沪语方言词汇,它的意思是说: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灵活办事,还会无主见地去拍马屁。上面一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凡是没有眼界的人,必定要去吃大亏的。
像沪语方言“过一过二勿过三”这个词汇,我认为它就是从“事不过三”这个成语不断地变化而来。它的意思就是说:同样的事情不要做三次。广义来说同样的事情如果屡屡为之,便会失去新意。
像沪语方言“长三”这个词汇,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在说:在中华民国时期的上海这座城市,有一种职业就是叫作“高级妓女”,像这样的一类人,费用也是最高的,每次或在妓院内招待客人时,或出局时,时常收三块银元的出台费,以此得名。
像沪语方言“三清四绿”这个词汇,也是可以写作或读作“山青水绿”这个词汇的,它的意思就是在说:穿衣服整齐清洁干净。
譬如说:张家爷叔用沪语方言开口说道:“侬看5号门王家爷叔个尼子,今早仔么穿得唻么三清四绿(山青水绿)!”李家爷叔接下来说道:“侬晓得伐,为啥事体王家爷叔个尼子穿得唻是三清四绿(山青水绿),因为今早仔是小王第一趟去拜见丈母娘丈人老头!”
上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张家爷叔和李家爷叔在嘎讪胡(聊天),说王家爷叔的儿子,之所以要把衣服穿的干净整齐,就是因为这是小王第一次去拜见女方的父母,借此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像沪语方言“颠三倒四”这个词汇,它的意思是说:形容某一类个人或人群,在说话与做事的时候,有些错乱,没有条理性的。
譬如说:有人在嘎讪胡(聊天)用沪语方言来说道:“侬晓得伐,为啥事体李家姆妈近抢把讲各种闲话唻,侪是颠三倒四,据我打听以后侪晓得迭能一桩事体,原唻李家姆妈得勒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所以搭大家讲各种闲话个辰光,经常性要颠三倒四!”……这段文字的意思就是在说,因为李家姆妈得病,所以说话颠三倒四。
像沪语方言“瞎三话四”[xiā sān huà sì]这个词汇,它的意思就是说:或有某人,或有一些人,所说的话语,有“胡言乱语和说谎”的意思在其中,还会说些无根据的推测与不符事实的言论。
清末民初谴责小说《孽海花·第二回》中这样来写到,曰:「聘珠一扭身放了盆子,一屁股就坐下道:『瞎三话四,倪弗懂个。』」
上段文字的意思是说:你说话瞎三话四,我是听不太懂的。
像沪语方言“三不摆四不休”这个词汇,就是指没完没了。
有人用沪语方言来和对方说道:“侬为啥事体歇歇要就要缠牢缠住我啊?!侬哪能介三不罢四不休来缠牢吾覅肯放手啊!”……
上段文字的意思是说:你为什么没完没了得缠着我不放手。
像沪语方言“三脚两步”这个词汇,它的意思是说:某一类人走起路来是特别的快,也可以指某人做事情的时候是特别的迅速。
在我的印象当中,家中所有的长辈,走路最快的还是要数我的外婆张榴妹哦,她在生前的时候,走起路来真可谓是三脚两步的,别人走一步路,她能走三步路,也只有我这个外甥可以去赶上她的。
像沪语方言“勿领盆”这个词汇,它的沪语读音为:“fhaklinbhen”,它的意思就是在说:不买账;对压力、强势、暴力、威胁等就是不服与不怕的。而“三勿领盆”的意思就是说:某一类个人或人群,为人处世之道,一贯是如此的,什么都是不害怕的。
像沪语方言“三缺一伤阴骘(节)”词汇,其实就是一个俗语,这个词汇是搓麻将时的专用词汇,上海人欢喜把“打麻将”说成“搓麻将”,它的意思是说麻将就是属于需要四人一起玩的游戏,只来三个人缺一个仍玩不成,被约的人若不来,三人白等,有伤阴德。
像沪语方言“搞七捻三(廿三)”这个词汇,它的意思是说:或某人,或有一些人,为人处世就是胡闹、纠缠不清、会说昏话。
像沪语方言“老三老四”这个词汇,它的读音为:“lǎo sān lǎosì”这个词汇,不仅是属于沪语方言,也是属于吴语地区的吴方言,它的意思就是自以为是、摆老资格的神态来。在沪语方言当中,也是有它的一个近义词的,这个近义词就是“老嘎”(老:lo第三声 嘎:ga 第四声 短音)形容一个人做事仿佛很有经验的样子。
为什么在说方言的时候,不去用“老一老二”来表示自以为是呢?!就是因为在中国的古代和民间,是拥有很多种说法的,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说,要是采用一和二的话,朗读起来就会变得太不通顺。古代一家有七八个小孩子,老三老四也确实是属于比较厉害的。
像沪语方言“狠三狠四”这个词汇,就是说有人在发一股狠劲。像这个词汇还是一句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很凶恶、残忍,或者控制感情,下定决心,或者坚决,或者严厉,或者厉害哦!
有人就用沪语方言来和对方说道:“侬迭只赤佬模子,覅晓得一天到夜狠三狠四点啥么事啊,侬也只拨过是一只洞里老虎而已,蹲拉屋里向么,也只会得欺负老婆搭尼子,到勒外头也只会得欺负三等叫花子,一旦碰着比侬更加狠个人,顿时立刻人就好像是一只煨灶猫一样覅声覅响,像侬迭种男人就是属于一个呒没出息个人!”……
上段文字的意思是说:真的不知道像你这种类型的人,一天到晚去发什么一股狠劲啊,你在家里面的话,最多也只会欺负妻子和儿子,在外面的话,最多也只会欺负不如自己的人,要是碰到比自己还要厉害的角色,就不敢响、不敢发什么声音的,就是没有出息的人。
沪语方言“丢三落四”这个词汇,它的读音为:“diū sān là sì”,它的意思就是形容某些人因为记忆力不好或粗心而忘事。
像“丢三落四”这个词汇,它最早的出处就是来源于我们国家清朝时期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一书中,在第六十七回就撰写有这样的一句话语,曰:“俗话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不齐全。”在上海地区,有不少的沪语方言闲话,就是来源于我们国家古代的各种文学作品当中的,像“丢三落四”就是这个样子的。
譬如说:有人在教育自己家中的或子女,或小辈的时候,用沪语方言来说道:“侬做人搭做事体嘛,千万覅好投五投六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个。做事体搭做人侪是要认真细心一眼眼啊,覅要投五投六丢三落四个,拨大家看上去就好像一只落毛凤一样,还有个就是,侬要是一旦做覅好事体以后,自然而然就要拨人家看笑话,老戆个。”
上面一段文字,它到底又是在说一些什么呢?!它的意思就是在说:个人在做人与做事方面,要是始终都是急躁、冒失、莽撞而缺乏条理,不靠谱,还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就要被众人看不起的。
像沪语方言“小猫三,四只四”这个词汇,它的意思就是在说:在人数方面是属于比较稀少与稀落的,这里一共就没有几个人。
像沪语方言“乌勿三,白勿四”这个词汇,它的读音为:“wū bù sān bái bù sì”,这个词汇是拥有多种意思在里面的。它的第一层意思就是在说:色彩紊乱,是属于不怎么分明清楚的。它的第二层意思就是说:形容某一类个人或人群,就是属于肮脏与邋遢的。
像上面的一个沪语方言词汇,它就是来源于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石点头》一文当中,作者是明代天然痴叟,它还有另外三个名字,又名《醒世第二奇书》《五续今古奇观》《鸳鸯谱》,在《石点头·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中就撰写有这样的一句话语,说道:“可怜这清清白白一个好后生,弄得乌不三,白不四,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当文章撰写到此时此刻的时候,已经是撰写至末尾哦,我基本上已经把带有“三”字的沪语方言闲话,通通都囊括在其中哦……
没有让我想到的一件事情,但凡是和“三”字有关系的沪语方言俚语,竟然会被我撰写成为一个系列,我一口气连着写有五篇。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第一张图片是作者自己编辑的;③:各种沪语方言文字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上;④: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晚上
《红星照耀中国》好词摘抄及解释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1.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2.与世隔绝:指与文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罕至的极偏僻地方。
3.千千万万:形容数量极多。
4.自告奋勇:表示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巨的任务的意思。
5.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6.成千上万:数以千计、万计。形容非常多。
7.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
8.身经百战:指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9.无关紧要: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10.一无所知:什么也不知道。
11.长年累月:形容经历很多年月;很长时间。
12.千载难逢:形容机会极为难得。
13.层出不穷:比喻事物或言论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
14.金碧辉煌:形容建筑装饰华丽,光彩耀眼的样子。
15.饱食终日:一天到晚都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
16.无忧无虑:形容烦恼尽除、得到解脱,心情安然自得,快乐舒心。
17.破败不堪:形容很破旧萧条。
18.毛骨悚然:形容恐惧惊骇的样子。
19.曲曲折折:形容弯曲,也比喻事情的过程多波折、不顺利。
20.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21.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
22.骇人听闻:指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
23.唯我独尊: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2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25.显而易见: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26.罪大恶极:罪恶大到了极点。
27.多灾多难:经常发生天灾人祸。
28.尘土飞扬:指风吹过,或车马路过所扬起的灰尘在空中久久不散。漫天的尘土。
29.飞黄腾达: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30.狼狈不堪: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
31.秘而不宣: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32.仪表堂堂:形容人外表、容貌端正、举止大方、姿态威严。
33.意想不到:没有料想到。形容十分意外。
34.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35.歃血为盟:指将牲血涂在嘴边,泛指发誓订盟。
36.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37.义愤填膺: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
38.忠心耿耿:形容非常忠诚。
39.毫不相干:指跟某个事物没有丝毫联系。
40.土崩瓦解:比喻完全失败,不可收拾。
41.开门见山:指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42.君临天下:原指君主统辖,后泛指统治或主宰。
43: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
44.变化无穷:指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45.安然无事:平安无灾厄等事的困扰。
46.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47.奇形怪状:指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48.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49.引人入胜: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多指风景或文艺作品非常吸引人。
50.数以百计:数量以百来计算,表示数量多。
51.面有菜色: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52.空空如也:形容一无所知,也用来形容一无所有。
53.如愿以偿: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了满足。指愿望实现了。
54.弯弯曲曲:不直,曲折多。
55.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56.泰然自若:形容在使人十分为难的或烦乱的情况下表现得沉着冷静和镇定。
57.添枝加叶: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58.炯炯有神:形容眼光发亮,表示精神充足。
59.破釜沉舟: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60.赞不绝口:赞美得不住口。指连声称赞。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1.目不转睛:指眼球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2.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3.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4.据为己有:把公共的或别人的东西占来作为自己的。
5.阒无人迹: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6.断垣残壁:形容房屋倒塌破败的景象。
7.从容不迫:指镇定沉着,形容遇事镇定自若,不慌不忙。
8.毫不在乎:丝毫不在意、无所谓。
9.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
10.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多。也形容非常惊恐或羞愧。
11.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
12.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13.若无其事: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14.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15.博览群书: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16.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17.不战而胜:不经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18.九死一生:指历尽艰险,死里逃生;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19.无可比拟: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20.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21.深思熟虑:反复地、深入细致地思索考虑。
22.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23.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神话小说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还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能等。
24.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25.面不改色:形容遇到突发事件时神态自若,从容镇静。
26.手无寸铁:手里什么武器也没有。
27.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8.不知疲倦:指一种状态:很投入的做一件事情或者对待其他事物,忘记了劳累和辛苦。常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9.神出鬼没:像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30.一贫如洗:穷得一无所有,就好像被水冲洗过似的。形容非常贫穷。
31.连绵不断:形容连续而不中断。
32.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33.毫不犹豫:当机立断,一点也不迟疑。
第三篇 在保安
1.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2.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3.死里逃生:指从极其危险的境地逃脱,幸免于死。
4.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
5.落拓不羁: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6.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7.事无巨细:指事情不分大小,不分主次。形容什么事都管。
8.浑浑噩噩: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某些人活的糊里糊涂,人生朴素平淡,且愚昧无知。
9.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做出决断。
10.志同道合:形容彼此理想、志趣一致,或所从事的事业相同。
11.挨家挨户:依次一家接着一家。
12.心不在焉:思想、精神不集中。
13.每况愈下:情况越来越坏。
14.天灾人祸:指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
15.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16.负债累累:形容负债甚多。
17.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毫无保留。
18.小心翼翼: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19.奄奄一息:呼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形容即将死亡。
20.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21.天造地设: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
22.盛情难却:深厚的情谊难以拒绝。多指对款待和馈赠难以推辞。
23.闻风而逃:一听到风声就立即逃走。
24.倾城而出:全城人一齐出动。比喻人的数量很多。
25.忍无可忍:忍受到再也没法忍受的地步。指再也不能忍受下去。
26.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27.满不在乎: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28.手足无措:指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常用于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29.斗志昂扬:形容斗争的意志或情绪高涨旺盛。
30.成群结队:指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来也比喻团结一致。
31.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32.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1.追根究底:追究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2.滔滔不绝:指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3.引经据典: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
4.如饥似渴:比喻要求很迫切,如同饿了渴了急需饮食那样。
5.不置可否: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指不表明态度。
6.青黄不接:庄稼还没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人力或物力接续不上。
7.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
8.议论纷纷: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9.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10.哑口无言:形容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11.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12.娓娓动听:音调优美、悦耳,令人愉快感兴趣。
13.天花乱坠:形容说话言词巧妙,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而不切实际。
14.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15.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兴趣。
16.兴趣盎然:某种事物或问题兴趣浓厚的样子。
17.歌功颂德:颂扬功绩和德行。
18.分道扬镳:比喻因志向或目标不同而各奔前程。
19.彻头彻尾:从头到尾,自始至终。指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20.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21.无可救药: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2.难以捉摸:形容难以猜测或估量,多用于指手段、方法。
23.长驱直入:形容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
24.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第五篇 长征
1.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震惊。
2.衣衫褴褛:指衣服破旧,其布料破烂不堪。
3.食不果腹: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
4.不可逾越:现指事物已达到极高境界,不能超越。
5.不偏不倚: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6.卷土重来:原义是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重新猛扑过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7.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8.尽人皆知:所有的人都知道。强调人所共知,不必多说。
9.津津乐道:指很有兴趣地谈论。
10.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11.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12.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
13.迂回曲折: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旷日持久:耽误时间,拖延了很久。
15.声东击西:表面声称要攻击东边,而实际却攻击西边。现指故意迷惑对方,使其产生错觉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16.不毛之地:不长庄稼、草木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
17.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
18.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19.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异常镇静沉着。也作不露声色。
20.高枕无忧:枕着高高的枕头放心睡大觉。形容没有顾虑或平安无事。
21.骁勇善战:形容战将英勇而又善于作战。
22.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
23.卓有成效:有卓著的成绩和效果。
24.踌躇不决:犹豫而不能作出决定。
25.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也写作怵目惊心。
26.精神抖擞: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1.酒酣耳热:形容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2.闻名遐迩:声名远播,远近皆知。
3.打家劫舍:指成群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
4.无中生有: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5.震天撼地:震动了天地。形容某一事件令人惊骇。也形容声势浩大或气概雄伟。
6.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7.惨不忍睹: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8.骨瘦如柴:指瘦得像柴一样。形容消瘦到极点。
9.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10.危言耸听:故意夸大事实,说吓人的话使人吃惊。
11.迷惑不解:指对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
12.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13.显而易见:形容事情、道理非常明显,极容易看得清楚。
14.毫无疑问:指没有一点疑问,十分肯定。
15.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6.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紧急。比喻情势非常紧急。
17.满面春风: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
18.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1.嗤之以鼻: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看不起。
2.烟消云散:像烟和云的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3.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4.闻所未闻:所听所见的事物十分稀罕,以前没有听过或见过。
5.翻山越岭:翻过了很多山,越过了很多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6.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
7.可想而知: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
8.精疲力尽:精神疲累,力气耗尽。形容非常的疲惫。
9.心满意足:心里非常满足。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1.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2.酩酊大醉:形容喝酒醉得很厉害。
3.并肩作战:意为和战友,不顾危险并肩战斗。
4.从天而降: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来临或出现。
5.行伍出身:当兵出身的人。
6.极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7.直截了当: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
8.气喘吁吁:指人劳累到极点时的样子,或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9.逃之夭夭: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10.身无长物:形容人除自身外,没有多余或像样的东西。
11.一文不名:形容人非常穷困,一文钱都没有。
12.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13.虎头蛇尾:原指装着虎头,拖着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后来引申指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先紧后松,有始无终。
14.漫不经心:随随便便的,不放在心上。
15.慢条斯理: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16.战无不胜:打仗没有不取得胜利的。形容力量十分强大。
17.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形容临事能妥善变通处置。
18.伏案疾书:指上身靠在桌子上(读书、写字)。一般指勤奋学习或工作。
19.艰苦卓绝:指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20.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不怕埋怨。
21.一本正经:形容庄重严肃,非常认真。多用于贬义。
22.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
23.慷慨激昂:指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24.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25.热气腾腾:指气体蒸发的的样子,本形容食物或茶水之类的热气很盛,形容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26.了若指掌: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27.狂妄自大:胆大妄为,自以为是。
28.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29.安居乐业:形容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0.不可磨灭:表示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不会消去。
第九篇 战争与和平
1.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2.秩序井然:形容有次序,条理分明的样子。
3.悄然无声: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4.指挥若定: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像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一样。
5.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
6.溃不成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7.声誉卓著:名声极好。
8.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形容动作没有丝毫改变。
9.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
10.得意扬扬: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
11.忠贞不贰: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12.显而易见: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13.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
14.完整无损:很完整、完好无缺,没有一点儿损坏或残缺。
15.讨价还价:指在买卖东西或谈判时双方对所提条件斤斤计较,反复争论。
16.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17.万众一心: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18.从从容容:指(时间、经济)十分宽裕。
19.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
20.饱经沧桑: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21.同甘共苦: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祸患苦难。
22.与众不同:表示与其它人不一样。
23.走村串寨:行走于乡村山寨之间。
24.大失所望: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非常失望。
25.劳民伤财:既让百姓劳苦,又耗费了钱财。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26.大公无私:比喻一心为公,毫无私心;常用来歌颂人的优良品质和秉公处理事情。
27.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过。
28.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29.土生土长:当地生长的。
30.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
31.难能可贵:做到了难做之事,十分可贵。
32.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第十篇 回到保安
1.一无牵挂:指没有任何挂念的人和事。
2.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说话不流利。
3.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4.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5.毫不畏惧:指面对危险、威胁时,毫不害怕。
6.环顾四周:观察周围的地方。全面观察。 朝四处看。
7.妙趣横生: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
8.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9.引以为荣:以某人或某事物而感到光荣。
10.理所当然: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11.念念不忘:形容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12.与世隔绝:指与文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罕至的极偏僻地方。
13.穷乡僻壤:指贫穷落后、荒远偏僻的地方。
14.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15.乌合之众: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
16.不共戴天: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很深,誓不两立。
17.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
18.同床异梦:比喻虽然共同生活或者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
19.振奋人心:指让人精神振作奋发。
20.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21.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2.涓涓细流:细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23.后顾之忧: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常用于形容来自后方的忧患。
24.大露头角: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25.害群之马:原指危害马群的马,后常用于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26.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多用来指东西极其珍贵。
27.记忆犹新: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28.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第十一篇 又是白色世界
1.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截然不同。
2.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3.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成规。
4.溢于言表: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5.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6.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7.莫名其妙: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解释不出道理来。8.大惊失色:形容非常惊恐,脸色都变了。
9.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崩溃。
10.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实现不了。
11.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矛盾,相去很远。
12.无足轻重: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13.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
14.扣人心弦: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 。 多指激动人心。
15.滚瓜烂熟:形容读书、背书流利纯熟。
16.桀骜不驯:性情暴烈,不服管教。
17.惊魂未定:形容受到惊吓以后,情绪一直平静不下来。
18.冠盖云集:形容到会的官吏很多。
19.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20.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
21.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不乱。
22.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缝隙,形容非常严密。
23.英勇卓绝:达到极限,高出一切,超过一切,达到绝点。
24.孤军奋战: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25.隐没无闻: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