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24k金箔是什么意思(箔是什么意思)

24k金箔是什么意思(箔是什么意思)

每日一字336:簿

今天要讲的是:“簿”字。

簿,读作bù或bó。读bù,指用来书写、画图或登记事物的册子;读bó时古同“箔”,养蚕席。

上部“竹字头”左低右高,左收右展。首撇以斜切落笔,稍重,角度稍立,短促有力;横画位置稍靠下,勿长,抗肩圆收;点笔位置偏左,角度稍立,不要写大;右边写法与左类似,注意其形态和位置。

下方“三点水”不要写散,首点起笔位于首撇的收笔下方,收笔向左下出锋呼应下一点画,第二点与首点的位置略近,偏左,落笔后即向下带,渐轻,第三点距离稍远,重心与第二点直对,呼应第二点收笔的指向向右下切笔起笔,然后回锋上提,提笔勿长,注意指向。

右边小横勿长,左轻右重;“曰”部斜势抗肩,上宽下窄,横画等距;竖笔稍重,稍左斜,过底横即收;小点与竖笔平齐,不要写大,收笔回锋呼应下面笔画;长横起笔左探,左边抗肩角度稍大,中间略轻,右部略平,收笔下压,略呈拱形;竖钩劲挺有力,注意起笔的位置,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最后点笔位于“曰”字左竖下方从长横里面起笔,角度稍立。

“簿”字的行书写法:

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以文闻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诗也毫不逊色

说到曾巩,相信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源于他的散文。毕竟他与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八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其实曾巩的诗也毫不逊色,只不过被他的文名所掩,不大受人重视。曾巩的诗现存400余首,以七绝成就最高,《西楼》、《城南》、《咏柳》等为其代表诗作。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曾巩的代表诗作之一《西楼》,来一起领略他相较于散文,也毫不逊色的诗歌风采。这首诗是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主要内容是写他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状况。作为一首写景抒情诗,它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倘若把它置于宋诗之中,也称得上一首上乘之作。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来。事实上,就“唐宋八大家”而论,曾巩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当然,我们今天看曾巩的这首《西楼》,主要不是为了比较,而是知道他的诗也不容忽视。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它描写的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即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雷轰然而至。从画面上看,曾巩把海浪与云混写,不仅显得它气势不凡,还描绘出了一幅暴风雨来临前的雄伟场面。

同样风与雷,也是从听觉上,给人震撼的效果。使人可以想象出,暴风雨来临前的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景象。比曾巩稍后的苏轼,就写过不少暴雨诗,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等,他们都是以奇特的语句,来具体描写暴风雨迅猛的场面。

然后,我们再看诗的第三句“朱楼四面钩疏箔”,它的意思是说,我站在西楼上把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乍一看,这句诗只是个寻常的动作描写。但是它在这首诗中却起到了一种衬垫作用,在结构上避免了一气直下,而显得跌宕有致。简单来说,就是从写景转向抒情。

另外,按理说暴风雨就要来了,诗人应该把闭窗放下帘子才是,为什么他偏要敞开四面窗户,把帘子高高挂起呢?似乎有点违背常理。但这恰恰是曾巩真情的流露,因为他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即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以及雨中重峦叠岫的迷人风采。可见暴风雨的壮观,以及诗人对景物能够开阔心胸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

综观曾巩的这首诗,虽然它的篇幅不长,只有短短28字,但是字里行间,所描绘出来的暴风雨场面惟妙惟肖,并且通过将帘子挂起这一动作,展示出了诗人的雍容气度和一腔豪情。整首诗,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表现的淋漓尽致。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