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些习俗与禁忌你都知道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也称“回门”。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但是,你知道“回门”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年初二习俗
1、吃开年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
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
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
芹喻勤劳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样菜,上列几种均在其中。
2、吃面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寿面。
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有的地方把这种说法解释为迎女儿回门。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3、回娘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女儿回娘家时要携带礼品,名为带手或伴手,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不但如此,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二禁忌
1、忌回门礼为单
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由于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回娘家的礼物必需成双。
2、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天不要洗衣服。
3、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则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4、忌倒污水、垃圾,扫地
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女儿初二回娘家,有哪些讲究,在娘家可以过夜吗?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一般要与丈夫同行,因此,这一天又被称为“迎婿日”、“姑爷节”。女儿回娘家还捎上糖果、面条,糖果寓意新年的生活甜甜美美,面条则代表全家健康长寿。
我们知道,在古代,女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民间有:“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就是说女人一旦出嫁,就成了男方家的人,和娘家人就成亲戚关系了。平时在夫家相夫教子,孝敬父母,一般情况下是不回娘家的。
过年了,大年初一这天女儿是不能回娘家的,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否则就会将娘家吃穷。
大年初二在古代称为“开年”,开年表示一年的开始,也表示明年。
《梁书.沈约传》中记载:“开年以来,病增虑切。”
李商隐的《宋玉》诗:“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
开年也是嫁出去女儿回娘家的特殊日子,这天也是女婿来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所以,人们也称“迎婿日、姑爷日”。一个女婿半个儿,这时女婿去看望岳父母,尽一份孝心也是应该的。
关于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能住多久的问题,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同,没有什么具体的统一的规定。但大多数地区的习俗都一样的,就是女儿初二回娘家是不能过夜的。
这是为什么?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过夜或长住,会影响娘家兄弟们的财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正常情况下,除了大年初二这天,女儿是不能随便回娘家住的,否则,被邻居看见,就引来闲话,说你可能由于不检点被夫家休了,和夫家不和,不孝敬父母什么的。所以,初二拜过年吃过饭就回去了,是不过夜的。
当然,现代时代不同了,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没人在意这些了。回娘家想住几天都可以,只要父母同意,自己也愿意就行了。
下面讲一下女儿初二回娘家应注意些什么?
在传统文化及风俗习惯里,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还是有一些讲究和禁忌,都是要遵守的。
1、不能和老公同睡一床
一般来说,嫁出去的女儿初二回娘家,最好不要和自己的老公同睡一床。在过去,女儿一出嫁那就是人家的媳妇了,是夫家的人,就算到了娘家,那还是外人。
如果跟丈夫睡一起,就会破坏娘家的运势,严重的会带给娘家灾难。所以,女儿和丈夫一起回娘家后,都是按女人私女人睡一块,男人和男人睡一床。
2、要带双数“伴手礼”
“伴手礼”,“伴手”就是伴人送手礼,古人称“伴礼”。出嫁女儿初=回娘家,就要准备伴手礼,表示孝敬自己父母的意思。
选伴手礼,记住一定要选双数,决不能是单数的,在我国,单数不吉利的,所以礼品要成双成对,带单数礼品回娘家,可能要挨父母的骂和人们的嘲笑。
3、红包少不了
出嫁女儿大年初二回娘家,一定要事先准备好红包,给父母的,给孩子们的。特别是娘家有兄弟的。就要给娘家的侄子侄女准备足够的红包。
一方面,自己长时间不回家,也应该发些红包让大家沾些过年的喜庆气。也是对自己兄弟在家里照顾父母认可和感谢。另一方面,也可以维系自己和娘家兄弟姐妹间的紧密关系。所以,切记,要出手大方,不可小里小气的,让人瞧不起。
4、晚饭要早点吃
女儿回娘家,一般是要吃中午饭的,有的人还要吃过晚饭才走,需注意的是,要吃晚饭的,一定要提前做好饭菜,禁忌天黑才吃晚饭,以防止自己娘家被吃穷。其实这是迷信说法,早点吃饭,主要是为了女儿着想,有的人离娘家距离较远,早吃饭,一家人就能早点踏上回程路,不搭黑,这样路上更安全。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吃什么有讲究,不妨把老传统说给家人听
中国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有个民俗和“吃”有关,如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这些“节食”极赋民族特色,有着众多的故事和历史传说,沉淀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春节这样的大节日更是如此。通常的饺子、年糕、汤圆,还有客家人的过年吃的“粄”,海南人吃“鸡”,还有吃“斋菜”的,春节欢庆的日子比较长,“节食”在这其中也有不同的变化,如大年初二这天,通常是回娘家的日子,吃什么也是有讲究的,尊重这些老传统,搞明白了不妨说给家人听听。
大年初二到底吃什么?俗话说“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在国人心中,尤其是北方人的眼中有着举重轻重的位置,饺子与“交子”谐音,寓意着新旧交替、吉祥相聚,饺子形似元宝,有招财纳福、幸福美满之意,吃饺子带来的幸福感是任何山珍海味、大鱼大肉都不能比的,而到了大年初二,饺子就不是主角了。
大年初二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要吃面条,面条又细又长,吃起来光滑顺溜,老百姓认为初二吃面条,有整年生活顺当、感情长久之意。除此之外,初一吃饺子时和的面可能还剩余一些,初二擀一擀下面条吃也是很不错的,既秉承了节俭的传统美德,又有美好的象征。
在民间,老百姓讲究“迎长送短”,这讲的就是面条和饺子,迎接客人或者亲人时讲究吃面条,代表着亲情和友情等能像面条的形状一样长长久久,相互之间要常来常往。而送人出门时要吃饺子,寓意分开只是短暂的,希望能聚多离少。
吃面条也是初二“迎女婿”的传统节日食物,中国自古以来更是礼仪之邦,中国大部分地区大年初二这天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因此初二又叫“迎婿日”、“姑爷节”。女儿通常会带着饼干、糖果等礼品,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与孝敬,而母亲则会把这些礼品和街坊邻居分享,让大家都沾沾喜气。当然娘家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来款待女儿和女婿。如果比较尊重老传统,在席间岳母也会做一碗面条让女婿吃下,以此来祝愿女儿女婿能长久和睦,生活顺顺当当。
再说说初二回娘家拿礼物的禁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时,绝对不能空手,即便你年前已经送过节礼也不行,俗话说“礼轻情意重”,礼品的多少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有条件的可以多一些,条件普通的则少一些就可以了,但要注意的是礼品的数量一定要是双数,不能送单数,一般为4、6、8样礼物为佳。
——老井说——大年初二回娘家,正是出嫁的女儿表达孝心与感谢之情的时刻,都盼着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姐妹相聚。尤其是远嫁的姑娘,更期盼过年回家看看,这浓浓的亲情并不会因为距离变淡,反而更增加了亲人之间的惦念,大年初二的相聚让彼此之间的感情变的更深厚。在大年初二这天,你们家乡还有什么其他的习俗,不妨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分享一下。#红红火火过大年#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征文‖回娘家
每年春节,华灯初上,当家人团聚,当故友相逢,纷呈的故事便由此上演。
春节会发生哪些故事?
是相亲遭遇奇葩,是和亲戚相见上演一地鸡毛,还是旅途中的异想不到?
又或者是甜蜜的火花,在除夕的夜空绽放;还有那些无法相见的愁绪,在节日里倍加浓郁。
对面的朋友,无论您身在异乡“就地过年”,还是跨越时空的“云过年”,或者围绕父母身边“团圆过年”,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大众日报丰收副刊联合大众日报客户端推出的“春节故事”征文,请自由展开发挥构思,我们期待看到您不一样的春节故事。
稿件要求:字数不限,有配图和视频更好。
投稿邮箱:liujun0519@126.com
回娘家
□ 董改正
大年初二哪里去?小媳妇她要回娘家。
民歌唱: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怀里还抱着个胖娃娃。那是三四月,正月小媳妇怎么回娘家?一担挑。
稻箩还留当年红,里面放着孝敬岳父母和妻舅的礼物,并不昂贵:晒干的扎得一把一把的米面,酥糖几盒,糕点几盒,猪肉几刀,阔气的女婿要备上好烟好酒。一般至少八种东西,每种若干份,分送孩子他大舅、二舅、姨妈,若是岳父兄弟多并且住得不远,也要有点表示,这担子就沉了。
算好门头,摆好礼品,他们一家就上路了。老公挑担子在前,小媳妇抱孩子在后,若是有两个,另一个就夹在爸妈之间。一路跟乡邻们打招呼,就走上了山道。山道弯弯,松涛泉响,多好啊!
这是三十年前山村小媳妇的回娘家。
当时母亲还是小媳妇。我攀着稻箩绳子,我嚷嚷着走不动,要坐进去。先是,父亲把礼品全挪到了一只稻箩里,让母亲把妹妹放进空出的稻箩,母亲就甩着手走着。妹妹抓着绳子,坐在稻箩里四处看,我嫉妒坏了。
母亲说,再走几步,舅舅就来了,走啊,阿源乖!走不远,果真舅舅就来了,大舅小舅都来了。那会儿没有电话,他们估计着时间,就顺路接过来了。那时候路实在,就那么一条,就接到了。我骑在大舅的脖子上,大舅说:看到河了吗?看到了,白亮亮的一片。
如今大舅去世了,母亲一头白发了,正月初二,她到村口接她的女儿。妹妹带着自己的女儿来了。手里拎着花花绿绿的塑料袋、包装盒,母亲说:“买这些干啥?吃不掉都坏了!”这话我的外婆说过。我这个做舅舅的,便也学着大舅的样子,要让外甥女骑到脖子上,她看着我,犹疑地说:舅舅,你这么胖,扛上我能走得动吗?
小舅和姨妈都来看他的大姐,表妹表弟也来看他们的姨妈和姑妈,但这都是初四后的事了,我也回看我的小舅和姨妈们。母亲走不动了,在家坐享人拜。人家都说她福气,我却知道她偶尔的微笑,是在怀念做小媳妇回娘家时的美好。初二我接过妹妹,母亲对我说:去你丈人老子家吧!
我们带女儿到丈人家去,丈人家在圩区,单门独户的。丈人读过书,便自视颇高,他不来迎。我认不得阿拉伯数字的丈母娘看不懂钟表,却能凭着心灵的力量,准确感知我们的到来。我们下车走上小道,走到村口,就看到她温和地站在村口的槐树下,笑微微地说:买这么多干吗?吃不掉都坏了。她的外甥女早已抱住了她的手,和她亲热地说话。
孩子的大舅小舅都带孩子去自己丈人家去了。我们关系很好,早早约定了不走,等他们回来说话打牌。我有点待不住,却不敢走,因为孩子大舅说:你要是走,想想将来你做人丈人老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