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迎春不能回娘家吗(迎春不能回娘家吗)

迎春不能回娘家吗(迎春不能回娘家吗)

妻子打算春节回娘家过年,岳父却说:“别再来了,都来三年了”

过去的三年里,家和万事兴,幸福满满。小李和她的妻子小芳一直都很喜欢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每年都会回小芳的故乡过年,和岳父、岳母以及亲戚们团聚,欢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然而,今年的春节计划似乎有了点变化。小芳对小李说,她不想再回娘家过年了。小李有些疑惑,因为他知道妻子一直特别珍惜这个传统,而且她和家人的关系一直很亲近。小李问她为什么要改变计划,小芳沉默片刻,然后悄悄告诉了他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

"我爸爸说,别再来了,都来三年了。" 小芳低声说道。

小李不禁感到震惊。他很难相信,岳父会突然改变主意,而且还是在一个这么重要的节日。小李决定亲自和岳父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他们一家三口坐上了开往小芳故乡的火车。小李一路上都在思考如何开导岳父,让他改变主意。终于,他们抵达了小芳的故乡,迎来了岳父热情的拥抱。岳父看上去有些苍老,脸上挂着沉重的表情。

晚上,小李和岳父独自坐在院子里,小李试图谈论春节的事情。岳父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出了他的疑虑。

"你知道,小芳,过去的这几年,每年春节我们都聚在一起,我很高兴。但这也让我感到了一些负担," 岳父说道,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我已经退休了,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每年春节都要准备许多礼物,招待客人,我感到压力很大。"

小李听后心里一沉,他从未想到过岳父会因为这个原因而犹豫。他立刻表示愿意分担这个经济负担,但岳父摇摇头说,这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

"我更担心的是,如果每年都这样,我们的关系可能会变淡," 岳父说道。 "亲情是最宝贵的东西,我不想因为金钱而伤害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小李深受触动,他明白了岳父的担忧。春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人之间的情感。他们决定在春节期间不再过于奢侈,而是更注重亲情和团聚。小芳也明白了岳父的心情,她感到很抱歉,因为自己并没有考虑到岳父的感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传统和仪式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家人之间的情感和理解。春节是一个团聚的好时机,但也不应该因为过度的奢侈而伤害到家人之间的感情。亲情和理解比一切都重要,只要心怀感激和珍惜,无论是在春节还是平日,家人之间的情感都会更加深厚。

「网络中国节·春节」年俗日记⑭:正月初二 回娘家

来源:光明网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大年初一,老百姓们相互拜完年,大年初二就要开始回家走亲戚了,这就是正月初二回娘家。在过去,每年的正月初二,凡是出嫁的女儿就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这一习俗在中国民间被称为“回娘家”,也被称作“走娘家”,又因为娘家人要迎接女婿,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作“姑爷节”、“迎婿日”。

这回娘家的孩子在回家时要携带礼品,礼品有送给父母的,通常会有一大袋糖果,或者是饼干,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图的是过年的喜庆和热闹。

过去在民间,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给吃穷,只有在正月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在台湾有这样的民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门担担。”意思是说有父母的女儿,在正月初二以后,娘家人必然会接回去团圆,只有无父无母的女儿,没有亲人想念,娘家也就不派人来接了。还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说的就是大年初二这一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准备随妻子回娘家的男子。

“回娘家”习俗的由来

相传,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习俗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话说这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安庆公主下嫁都尉欧阳伦。第一年除夕夜,已出嫁的姐妹们都回婆家过年去了,唯有新出嫁的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仗着自己是马皇后最小的女儿,硬是不回婆家,非要在宫中与父母一道过大年。

而历来对子女管教极严的马皇后劝说安庆公主:“你已为人妻,要孝敬公婆、体贴丈夫。他们多么想与刚过门的新媳妇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啊!”母后见女儿不吭气,又开导她说,“你仗着是皇帝的女儿不回婆家,他们虽然说不出什么来,但他们心里会高兴吗?若要公道,打个颠倒,将来你当婆婆后,你的儿媳是公主,过大年她不与你们团圆,你会高兴吗?”好说歹说,安庆公主总算回婆家了。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正在宫院里放鞭炮,忽见安庆公主与驸马都尉欧阳伦来给他们拜年了。朱元璋想:昨天夜里才把你打发走,今天一早你们又来了,便问公主:“你给公婆拜过年了吗?”安庆公主嘻嘻一笑,头摇得像拨浪鼓。朱元璋大怒:“我当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么大年不先给你公婆磕头,而大老远进宫先拜我们呢?!去去!先去给你公婆拜年,老老实实地在家待一天侍奉他们,明天再来给我们拜年吧!”朱元璋说着回书房写了一副对联递给女儿,让他们回去琢磨,接着便将他们撵了出去。安庆公主回去打开一看对联是:“羊跪乳,媳敬婆。横批:天经地义。”后来这件事就被传开了,朱元璋让安庆公主初二进宫拜年被人们广为流传。后世的人们也就把这一天定为了女儿回娘家探亲的习俗,慢慢的一直流传至今。

当今时代多样的团聚方式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血缘关系,如今,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也给今天的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团聚的理由和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现在也不像古时候那样讲究,人们过年的方式也不断改变,有人选择轮换着去双方家长那里过年,有人则带着双方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还有人把双方父母接到一起过年,原本的“两家人”,因为交通的便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变成了一家人。正如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里唱的那样,“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子女们整日在外奔波,春节期间回到“娘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团圆机会,让亲情可以更加浓烈,让我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孝道的的传统得到继承和传扬。

戏说民俗五:闺女出了嫁,“打春”不能在娘家

今年的正月初四,是农历“立春”的节气。

按照道理,“初三初四看丈母”,是闺女“回门子”的日子,这就产生了矛盾,因为:打春去看妈,踩穷了舅子家!不吉利,所以,讲究的人家,不允许“打春”这天闺女回娘家。

那么,闺女出了嫁,“打春”不能在娘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翻了一下书,各地的风俗不一,但是,主要还是与“农耕”文明有关系,因为,从这天开始,气温回暖,开始准备春耕了。

过去,“立春”是个很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官府要“打春牛”(老百姓用纸扎一头牛,送到衙门外,官府首长要用鞭子抽纸牛三鞭子,以示“催耕”的意思),举行号召的农人开始“春耕”的仪式,所以,农人就把“立春”叫成“打春”(打春牛的简称)。

“打春”,当然是忙碌的时候了,阻止闺女回娘家,不外乎是三点:

一是:没有时间。

姑娘回娘家,这是大事,最起码娘家的妈要腾出时间来跟闺女亲热一番,要说两句体己话,指点闺女过日子之道。可是,正在“打春”啊,爹娘没有闲暇招待,这个时候回来,你这不是给爹娘找麻烦吗?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种地就是一个大麻烦了!

二是:爹娘怕姑娘回家借走耕牛。

在农家,牛是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宝贝的了不得。如果闺女家里穷,来借牛用一用,你说,做爹娘的能不借?那可是“贴心的小棉袄”啊,闺女一旦开了口,不借也得借!

哪一家养的牛都不多啊,借给闺女,就要耽误自己种地,连锁反应,那就耽误收成,交不上税,官府就会找麻烦,毕竟“皇粮国税”,那是耽搁不得的!要知道,农人的收成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当地主官的前程,你说他重视不重视?

所以啊,闺女啊,小棉袄啊,那就对不住了,你还是别回来了,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

三是:“打春回家门,给她娘家踩断根”

也就是说,对娘家的子嗣不好,毕竟,过去,男孩子才是一个家庭的“根”,所以,打春这天,闺女不能回家门。

当然,这种说法有点无稽,多为以讹传讹,其实,也是农耕时代的产物。

耽搁了春耕,秋天就没有好收成,农家日子就不好过,自然而然,就影响了子嗣后代。

不过,现代大部分农村可以机械化生产,耕牛不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了,空闲的时间也多了,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也金贵(大多数是一个孩子,两个孩子少),所以对于立春不能回娘家的说法也渐渐减少,恨不得闺女天天往家跑。

各位,你们那里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