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和汾阳有关的成语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些古典的东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早两年,行走过函谷关、行走过汉中道。沿途看了些成语典故的发生地,如紫气东来、鸡鸣狗盗、泾渭分明以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等,访今怀古,让人唏嘘。由是,对家乡汾阳是否也有此类积淀发生了兴趣,于是从地名开始探赜索隐。在汾阳本地典藉和度娘的帮助下,居然发现了一些与汾阳有关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成语,觉得值得与大家分享,所以粗浅地整理了一下,供大家茶余品评。
瓜衍之赏史学界一直认为汾阳一地在春秋时为瓜衍地,也是汾阳最早的地名。而我们称自己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也正是因了这个历史文化背景。
成语之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丧伯氏矣。’”。这个典故被后世演绎成成语,成了重赏的代名词。晋代的陆机在《演连珠》里说:是以柳庄黜殡,非贪瓜衍之赏。《南史》中说:愧未有瓜衍之赏,且与卿共豫章国禄。
《左传》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注,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写法上类似于今天的大事记。上文所说晋侯,指晋景公。宣公十五年,按公元计,为前594年。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其时瓜衍城已经存在。因为工作的机缘,笔者曾经以考古的眼光深入寻访过瓜衍城遗址,如现在的城周边、如虢城村、如巩村等等,但均未有有价值的发现。特别是巩村城址,经考古勘探和发掘,证实城城址时代为战国晚期至东汉。虽然有很大的史学价值,但绝对是对瓜衍城址的一个否定性结论。想来,一是那时的城很小,大致在10万到30万平米间,也即二、三百亩地的样子,不及今天的半个村落大;二是沧海桑田,古城极有可能已被人为破坏或占用。总之,汾阳的春秋古城址至今仍是一个悬念。所以提出来,也可供有兴趣的朋友继续探寻,找到这个被称做“重赏”的赏赐之地。
西河之痛汾阳古称西河,相传子夏山为孔子高徒卜子夏讲课授业之所在。旧《县志》言之凿凿,甚至举出了子夏丧子之后悲恸欲绝,以故留下了爱子村、相子垣(想子原)、桑枣坡(丧子坡)三个地名的说法。
西河之痛是一个来自卜子夏的典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所以,后人多以此为典,代指丧子之痛。
西河仙人这是一个让人生发想像力的成语。
古人没有见过飞机、飞船,虽也有许多对星空的研究,但更多的是在天圆地方的理念之下对太空的想像。而想像最多的,当属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亮。古人举目眺望之际,不知产生了多少美好的向往和瑰丽的诗篇。而月中有宫殿、有玉兔、有桂树等的传说,几乎形成了一种古典的共识。
唐代的段成式名作《酉阳杂俎》一文中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此后,西河仙人就成为吴刚的代称。钱谦益诗:西河仙人只有口,喙长三尺不顾后。毛泽东名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汾阳本为酒乡,月宫里砍树的吴刚也会酿酒,可见仙人的传说还是有一定缘源关系的。
老早就听说月中有个女人叫嫦娥,有个男人叫吴刚,只是从没想到吴刚先生原来也是汾阳老乡。
河汾门下河汾一词,在地方文献中常常是汾阳的代指,直至民国间汾阳本土自办的中学也起名为河汾中学。河,又称大河、长河等,指今天的黄河;汾即汾水。河汾,是泛指位于汾河与黄河间的流域所在,亦即山西西部区域。
隋朝末年,大儒王通(初唐名士王勃的祖父)不为仕途所动,决定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他人。于是,在河汾设馆教学。由于他的名气大,来向他求学的学生达到了一千多人,这在古代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唐初著名人物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因为这些高官巨宦都是王通的门生,所以被人通称为河汾门下。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有趣的是,据古藉记载,李渊太原起兵攻打汾州城的时候,并没有动用一刀一戟、损失一兵一卒。是守卫汾州城的隋朝尉官房玄龄与唐军里应外合,由房玄龄开门迎降的。
唇亡齿寒(假道伐虢)这个典故的发生地原在今天的山西平陆和河南三门峡。但由于汾阳虢城村和虞城村的存在,使得成语也与汾阳或多或少有了一定关联。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计谋之一。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虞国只顾眼前小利,而让晋国在灭掉虢国之后,顺便将虞国一举灭掉。
宋人《太平寰宇记》记载:“汾州虞、虢二城,传为晋灭虞、虢,迁其民于此,筑城以居之。”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早先的虞城村人、虢城村人是对这两个成语是最有切肤之感的。
还有两个专用名词与只与汾阳在字面上有关,一并记录如下:一是汾阳宫,是隋炀帝著名的避暑行宫。汾阳史书上一直认为位于汾阳,后世还建了汾水行宫进行附会,并称作汾州八景之一。实际上,它位于汾水源头今宁武县的管涔山上,已进行考古发掘并找到其遗址。二是汾阳帽。并不是汾阳人戴的帽子,是戏曲界的专用名词。源自戏曲《满床笏》、《打金枝》出台后,人们专为戏曲人物郭子仪设计制作的盔头,是一个规定性的造型。
2018年元月
#美文/随笔##地方文化#
知识点+同步练习题 部编版年五级语文上册 10 牛郎织女(一)
《牛郎织女(一)》知识点
一、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个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结识了仙女织女,并与其结为夫妻的故事。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勤劳的品格,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课内问题:
l.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文章主要讲述了牛郎从小生活孤苦,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结婚的故事。
2.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答:牛郎每天放牛,和老牛很亲密,他把老牛照看得很细致、周到,还会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老牛也好像全了解牛郎的话。牛郎被哥嫂赶出家后,就和老牛相依为命。
3.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答:牛郎和织女是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的。织女与其他仙女偷偷下凡,来到湖里洗澡。牛郎按老牛的指示来到湖边,拿走了织女的衣服,等织女上岸,借机认识了织女。
三、生字组词:
郎:货郎 新郎 令郎 儿郎 郎才女貌
爹:爹娘 爹妈 爹爹 老爹
嫂:嫂子 大嫂 表嫂 军嫂 月嫂
辆:车辆 一辆车
歹:歹人 歹徒 歹意 不知好歹 为非作歹
罕:稀罕 罕见 罕闻 纳罕 人迹罕至
纱:纱衣 纺纱 纱布 纱巾 棉纱 纱裙
妻:夫妻 妻子 妻儿 娶妻 妻离子散
趟:赶趟 走一趟 两趟桌子
托:茶托 托付 托管 衬托 寄托
泳:游泳 泳坛 泳池 仰泳 蛙泳 泳装
婚:结婚 订婚 婚约 婚礼 婚姻 求婚
辈:长辈 前辈 辈分 一辈子 人才辈出
挨:挨近 挨边 挨着 挨家挨户
四、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
绿:lǜ(绿色)lù(绿林好汉)
五、形近字:
郎(新郎)朗(晴朗)
嫂(嫂子)搜(搜索)
纱(纱巾)沙(沙子)
六、词语解释:
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筛:把东西放在萝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造句: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乐园。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七、反义词:
亲密——生疏 温和——暴躁
舒服——难受 微弱——强烈
八、近义词:
亲密——亲热 温和——温柔
照看——照料 周到——周全
商量——商议 满意——满足
奇怪——古怪 爱惜——爱护
眉开眼笑——喜笑颜开
九、护词语扩展:
“无~无~”式:
无拘无束 无边无际 无缘无故
无声无息 无法无天 无穷无尽
十、拓展空间:
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一)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意: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花屏,(官女)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水,静坐着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牛郎织女(一)》同步习题
《牛郎织女(一)》参考答案
历史上,中原那些名门世家
□徐春燕
中国自古有聚族而居,生业相承的传统,由姓氏、血脉等连接而成的家族因之诞生。许多家族在历史演进中,经过几代、十几代的不懈奋斗,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和特色。更有一些家族,在精英成员的带领下,声望卓著,地位斐然,对社会影响深远,被称之为名门世家。河南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古往今来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名门巨室数量众多,灿若星辰,家族文化深远厚重,是华夏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袁安卧雪图
◎“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家族
“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崇的官员统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三公为皇帝之下最高的行政官员,可以用位极人臣来形容。东汉汝南袁氏一门,四代家族成员中有五人位居三公之列,时人称为“四世三公”,一时名震天下。
袁氏以经学起家。袁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西汉平帝时因精通《易经》被举荐为太子舍人。东汉光武帝登基后,被任命为成武(今属山东菏泽)县令。
袁良的孙子袁安,是汝南袁氏兴起的关键人物。袁安幼承家学,修身持重,未出仕时,曾客居洛阳。某年隆冬,遭遇雪灾,洛阳令巡视灾情,见其居处大雪封门,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进到屋里,见他横卧睡榻,快要冻僵了。问他为何不呼救,他说:“大雪不息,人们都有冻馁危险,实在不忍心惊扰别人。”洛阳令佩服,举荐他为孝廉,这就是“袁安卧雪”的典故。
入仕后的袁安,深受士民爱戴,为袁氏一族树立了良好风范。其时,窦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权倾朝野,而袁安不畏权贵。如当年窦宪请求出击匈奴,袁安认为是罔顾民生只为邀功的贸然之举,强烈反对。多位同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后来都退缩了,唯袁安毫不退让。窦宪出兵后,他的兄弟卫尉窦笃、执金吾窦景倚公然在京城作恶。袁安将其与逢迎巴结、尸位素餐的官员一同检举,面折廷争,使得四十余名官吏被降级罢官,天下震动。
此后百余年间,袁安子袁敞,孙袁汤,重孙袁逢、袁隗,先后位列三公。袁氏后人光禄勋袁盱、郎中袁著都是栋梁之材。另据史书记载,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袁氏一族列入正传者28人,三公、令仆17人。
袁氏后人中较著名者有袁绍。袁绍一度成为诸侯割据势力中的王者,先与董卓对立,后与曹操大战于官渡,虽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军事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千余年之后,另一位可称枭雄的人物袁世凯,自认为是汝南袁氏后裔,家族宗谱中有“汝南家声旧,舜裔世泽长”的记载。
时光匆匆,距离袁氏家族最辉煌时期已过去两千余年,距其祖地商水百公里外的平舆县,袁安墓地仍存。另有两通东汉《汉司徒袁安碑》和《汉司空袁敞碑》,分别藏于河南省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
谢道韫咏雪图
◎“雅道相传”陈郡谢氏家族
陈郡谢氏是继汝南袁氏之后,中原兴起的又一世家大族。三国时期,谢氏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家族,有史可考的先祖为曹魏典农中郎将谢缵,此后随着子孙相继入仕,陈郡谢氏开始崛起。
谢缵之子谢衡,是西晋大儒,做过国子监祭酒。谢衡之子谢鲲,自幼受儒学熏陶,后来改奉玄学,终成一代名士,位列“江左八达”。在他的影响下,玄学成为谢氏学风。
谢氏发达是在晋王室南迁之后。公元307年,谢鲲与弟弟谢裒带领族人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迁至江东。谢裒被擢吏部尚书,封万寿子,是家族中第一位身居高位者。谢鲲之子谢尚进入军队,升至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诸军事。谢裒的两个儿子谢奕、谢万相继出任豫州刺史。谢氏兄弟在豫州守边长达十余年,为后来成为顶级士族奠定了基础。
带领谢氏走向鼎盛的人物是谢安,他是谢裒第三子,少时以清谈扬名海内,之后隐居会稽群山之东山,与王羲之等人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开创了享誉后世的“东山风度”。谢安入朝后,一心扶植晋王室,性情娴雅,处事公允,治国儒道并用,广施德政,时有“江左风流宰相”美誉。
谢氏家族最辉煌时刻当是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伐晋,两军在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东南方)激战。谢氏成员组成晋营中坚力量,谢安在后方运筹帷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在前线身先士卒。以八万兵力,抵挡了前秦号称百万大军的进攻,为东晋赢得了数十年和平。
谢氏作为当权士族的地位一直延续到南朝,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唐代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陈郡谢氏“雅道相传”,名人辈出。据统计,东晋至南朝200余年中,谢氏见于史传的人物不下百人,除了军事精英,以文学艺术见长者尤多。如才女谢道韫,他是谢安的侄女,谢安与子侄辈咏雪,谢道韫从容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咏絮之才”成为后世赞扬才女的常用语。
六朝时期,谢氏家族的谢灵运与谢眺同为文学运动主将,并称“二谢”。《诗品》对谢灵运有“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的评价。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生低首谢宣城(谢眺)”的称颂之语。谢赫是南朝杰出画家,据说他描绘人物,看一眼即可,人物特征毕现,技巧颇高。
陈郡谢氏故里在今太康县境内,谢堂村建有“中华谢氏陵园”,供海内外谢氏族人寻根谒祖。
◎“累朝辅相”洛阳吕氏家族
洛阳吕氏发迹于五代时期,先祖吕梦奇,山东莱州人,后唐累官至户部侍郎。其子吕龟图,后周起居郎,迁居洛阳,为洛阳吕氏始迁祖。
洛阳吕氏兴盛于吕蒙正这一代。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吕龟图之子,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本是宦门嫡子,因父亲妻妾成群,与母亲刘氏被逐出家宅,栖居窑洞,生活窘迫,他发愤图强,在太平兴国二年(977)高中状元。其励志故事,引发后世文学创作者的兴趣。有人假托吕蒙正之名,写了千古奇文《破窑赋》。宋元南戏与元杂剧中,都有以吕蒙正为原型的《破窑记》剧本,河南坠子保留着《吕蒙正坐寒窑》选段,昆曲中有吕蒙正《泼粥》一折。
身为一代贤相,吕蒙正有许多故事为人乐道。吕蒙正初入朝堂,有官员当面挑衅:“这小子也来参政吗?”他佯装听不见。同行有官员打抱不平,想去诘问此人姓名,蒙正劝阻:“假若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会终生难忘,倒不如不知道的好。”大家都佩服他的宽容大度。
一次,宋太宗让他挑选官员出使辽国,他推荐了陈姓官员,皇帝令重选,一连三次还是这个人。皇帝发脾气,吕蒙正耿直地说:“出使辽国,这个人最合适,别人都不如他,我不能因您不喜欢耽误国家大事。”太宗气得掉头欲走,又回过头来说:“罢了,论气量我不如你,就按你说的办吧。”
蒙正选拔官员知人善任,时人称赞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蒙正致仕回乡后,宋真宗途经洛阳拜访他,询问他家中诸子谁可担大任。吕蒙正不推荐儿子,对皇帝说:“我的侄子夷简,现任颍州推官,有宰相之才。”后吕夷简受到重用,于宋仁宗朝拜相,史书对他有“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配食仁宗庙,为世名相”的评价。
《宋史》赞扬吕蒙正“质厚宽简”,他的这种质朴、宽容、敦厚、不苛求的品格,成为吕氏家风,遗泽后世。吕蒙正出任了宋太宗、宋真宗两朝三任宰相,他的侄子吕夷简出任宋仁宗宰相,吕夷简次子公弼,神宗朝辅政,位同宰相,三子公著,哲宗朝任宰相,吕氏“一门四宰辅”,盛极一时。
吕氏家族重视读书,学风清正。吕公著著述甚丰,为范吕诸儒学派领袖人物;吕希哲是北宋重要理学家,是荥阳学派代表人物;吕本中是南宋著名诗词家、道学家,紫微学派创立者。吕祖谦为南宋大儒,其创立的吕学是南宋浙学重要派别。此外,吕氏注重文史资料的整理和收集,加之朝中为官之人众多,多为显贵,积累了许多珍贵历史资料,学术界公认其得“中原文献之传”。
吕蒙正故里位于洛阳偃师西南相公庄村,村东北旧有寒窑一座,相传为吕蒙正故居,又称“吕蒙正读书窑”,现已塌陷,存石碑一通。窑门东有后人修复的庙宇,内供吕蒙正塑像,逢年过节有吕氏后人祭拜。
唐河冯友兰纪念馆
◎“一门书香”唐河冯氏家族
唐河冯氏,世代书香,近现代人才辈出,是我国著名的学术世家,同无锡钱氏、修水陈氏并列为民国三大望族。
冯氏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时先祖冯泰公因经商由山西高平落户于唐河县祁仪镇。冯玉文是冯友兰的祖父,他是令冯氏由经商世家转变为书香之家的关键人物。
冯玉文之父冯殿吉是道光年间武秀才,成就不大,却为家族后辈开辟了考取科举的新方向。冯殿吉英年早逝,冯玉文精明能干,兴办酒坊,经营客栈,财源广进,祁仪镇人所称“复盛馆”冯家,就是从他开始。
冯玉文被称为布衣诗人,著有《梅村诗稿》。他极重视教育,在家中创办私塾,延聘名师教授,规定家中子弟无论男女,七岁以上必须入塾读书。
冯玉文生三子,长子云异是秀才,次子台异是进士,曾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后任湖北崇阳知县,著有《复斋诗集》。三子汉异也是秀才,民国初年任河南省议员,擅书法通地理,曾编写《唐河县志》。
冯台异生了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三个孩子,这三兄妹被誉为“一门三杰”。
冯友兰(1895—1990),我国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哲学界泰斗级人物。所著《中国哲学史》,被视为上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最高水平。晚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
冯友兰之弟冯景兰(1898—1976),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冯友兰小妹冯沅君,在上世纪30年代与苏雪林、冰心齐名,代表作有小说《卷葹》《春痕》《劫灰》等。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著有《中国诗史》《古剧说汇》等。
三兄妹年轻时都曾在北京大学求学,后又同为大学一级教授。冯沅君是我国首位女性一级教授。
冯友兰二子二女皆成才,长子钟辽,工业锅炉专家;次子钟越,飞机强度专家;长女钟琏,优秀中学老师;次女钟璞(宗璞),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冯景兰生三男三女,长子钟豫,著名水利专家;次子钟广、幼子钟燕继承父业,都是研究地质矿床的地质学家;长女钟芸,北大教授;二女钟潜,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三女钟潮,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祁仪镇是冯氏家族生活之地,当年清代老宅院难觅踪影,但冯氏祖辈所种百年银杏,还有冯友兰手栽的蜡梅仍存。祁仪第一初级中学有座“清芝楼”,是1985年冯友兰为纪念母亲吴清芝而建,楼名为冯友兰题写。祁仪镇北侧有冯友兰文化园,矗立着冯友兰铜雕像。
唐河县城建有冯友兰纪念馆,这是按冯氏旧居原貌复建的传统四合院建筑,内设多个展厅,展示了冯氏家族及冯友兰的生平事迹,藏有冯友兰书法手迹,门前“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对联,为冯友兰晚年书写。
中原名门世家存在于历史各个时期,它们的兴起,固然离不开精英成员的鼎立支撑,家族荣誉能延续上百年,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都不可忽视。可以说,家庭教育是维系家族成员素质的根本,家风家训决定了家族发展的方向。家族核心成员是否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也是决定家族命运的关键。如陈郡谢氏在西晋毅然弃儒从玄,唐河冯氏民国时期引进新学,都是使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值得后世学习借鉴。
本稿刊发于2020年7月24日河南日报十三版
制图王伟宾
编辑:河南日报文艺部
看电视学成语,场景化更好记:2019年《新白娘子传奇》第35集
文尾有本集视频观看链接(场景化观看,更好记成语,点播率上升)。
剧情摘要:
金如意托梦给许仙以告别,并留下万灵丹,告知这是她最后能为他做的事了。许仙从法海处得知唯有身怀赤子之心的人吞下万灵丹,再以业火焚烧,才能彻底消除心魔。于是许仙为了解决白素贞被指责为妖的困惑,以及为苍生念想,他甘愿站出来,成为这献身之人。许仙先是哄走白素贞回峨眉,继而哄走许娇容、李公甫,但大家因为挂念他迟迟不出现,而主动找回临安。许仙因担心白素贞不听自己劝解,也担心自己因为见到素贞而无法保持赤子之心,从而拒绝相见,但白素贞一心只有“救回相公”一个念头,而不惜动用逆天术法。(来自百度百科)
成语筛选参考字典: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大词典》2014年11月第一版
众叛亲离,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释义: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咎由自取,拼音:jiù yóu zì qǔ,释义:咎灾祸。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无忧无虑,拼音:wú yōu wú lǜ,释义: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有心无力,拼音:yǒu xīn wú lì ,释义:有某种心愿却无心实现。
大彻大悟,拼音:dà chè dà wù,释义: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无济于事,拼音:wú jì yú shì,释义: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卷土重来,拼音:juǎn tǔ chóng lái,释义:卷土。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雪上加霜,拼音:xuě shàng jiā shuāng,释义: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赤子之心,拼音:chì zǐ zhī xīn,释义: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合二为一,拼音:hé èr wéi yī,释义: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同归于尽,拼音:tóng guī yú jìn,释义:尽完。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
故伎重演,拼音:gù jì zhòng yǎn,释义: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同“故技重演”。
生灵涂炭,拼音:shēng líng tú tàn,释义: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闲来无事,拼音:xián lái wú shì,释义:闲着没有事情可做。形容时间充裕。
生生世世,拼音:shēng shēng shì shì,释义: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十有八九,拼音:shí yǒu bā jiǔ,释义: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自怨自艾,拼音:zì yuàn zì yì,释义: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入土为安,拼音:rù tú wéi ān,释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钟灵毓秀,拼音:zhōng líng yù xiù,释义: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未尝不可,拼音:wèi cháng bú kě,释义:不是不可以。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拼音:shòu rén zhī tuō ,zhōng rén zhī shì,释义:接受了别人的委托,就一定要全力把事情办好。
惊鸿一瞥,拼音:jīng hóng yī piē,释义:如受惊翩飞的鸿雁迅速掠过眼前。比喻美女忽然出现又迅速离去。
水深火热,拼音:shuǐ shēn huǒ rè,释义: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舍生取义,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释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悬壶济世,拼音:xuán hú jì shì,释义: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置于死地,拼音:zhì yú sǐ dì ,释义:见“置之死地”。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深明大义,拼音:shēn míng dà yì,释义:指识大体。顾大局。
强人所难,拼音:qiǎng rén suǒ nán,释义: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
过眼云烟,拼音:guò yǎn yún yān,释义: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念念不忘,拼音:niàn niàn bù wàng,释义: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众矢之的,拼音:zhòng shǐ zhī dì,释义:矢箭;的箭靶的中心。众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此时此刻,拼音:cǐ shí cǐ kè,释义:同“此时此际”。际:时候。在这个时候。
水漫金山,拼音:shuǐ màn jīn shān,释义: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沧海一粟,拼音:cāng hǎi yī sù,释义: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执迷不悟,拼音:zhí mí bù wù,释义: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成语,出于史料,汇于词典,传于影视,广播华夏。观今日之势,典故宣讲,百舸争流;词典审核,国有权威;热门影视,少有摘录。今寄万晨,日更一词;汲取宝典,权威保障;又追热剧,同步学习;望看官老爷们,海涵指教,评论点赞,万分感谢。
文尾有本集视频观看链接(场景化观看,更好记成语,点播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