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解释似曾相识的既视感?可能只是大脑“抽了风”
迷之大脑
有没有一个瞬间,你感觉眼前的场景似乎曾发生过。你遇到了一个陌生人,却恍然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或是读到这里后,你拍案而起道:“我梦到过这段!”“此情此景,似乎在过去曾经历过一遍”是一种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觉,在心理学上,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既视感”。
是记忆失灵还是记忆出错?
科学家曾尝试在实验室里重现既视感现象。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中,英国利兹大学一个记忆小组研究团队先为催眠状态下的受试者创造出一段记忆,比如玩过某个游戏或者看到一个特定颜色的词语,接着研究者分别建议不同组的受试者忘记或记住这段记忆。随后,记住的那一组受试者在重新见到这个游戏或者词语的时候,都会产生既视感。
还有一些科学家试图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营造既视感。一项研究将《模拟人生》游戏(the Sims)中的一个场景按照相同布局改造成另外一副模样,比如将一个虚拟花园场景中所有的灌木都替换成垃圾堆,于是花园变成了一个布局相同的垃圾场。路过这个场景时,受试玩家们称他们出现了既视感。
基于这些实验,科学家开始认为既视感其实是一个记忆现象:我们进入到一个与记忆十分相似的场景,但无法找到相对应的确切记忆。大脑认识到了当下的场景与记忆的相似之处,留给我们一阵难以言说的熟悉感。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上述解释,他们提出了许多理论,试图给出记忆失灵的具体原因。其中一些理论认为既视感就像是大脑中通向长期和短期记忆的电路发生了短路,于是新信息没有先在短期记忆储存库停留,而是径直通向了长期记忆。还有一些理论认为这是由于在没有相关记忆支撑的情况下,大脑中负责发送熟悉感信号的区域——鼻周皮层和内嗅皮层被错误地激活了。
另一种理论认为既视感与“错误记忆”有关,这种记忆好像是真实的,但其实是虚假的。这会导致你产生一种无法区分某事是在现实中还是梦境中发生的感觉。然而,后续研究很快反驳了这一理论。
比如,一项研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了正在经历既视感的受试者的大脑。如果既视感与错误记忆有关,那么如海马体等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应当会被激活。然而扫描发现,被激活的反而是与决策相关的大脑区域。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大脑正在试图解决冲突:它在翻找过去的记忆,看看我们所经历的是不是真的发生过。
是大脑颞叶发生了神经紊乱?
既视感的极端情况是颞叶癫痫,这是一种随机发作在大脑颞叶的神经系统慢性紊乱,经常表现为局灶性意识清醒的癫痫。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会继续保有基本的意识,但是会产生类似于既视感的反常感受。有些科学家认为既视感是这种神经紊乱的轻症版本。
也有理论认为这种诡异的感觉其实是瞥见了未来。一些产生了既视感的人表示他们好像有了可以预知未来的感觉。但是这一理论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据研究,这些人预言的成功率和瞎猜并没有区别。
我们该担忧既视感吗?只要与癫痫无关,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感觉并没有任何坏处。事实上,有些科学家认为既视感可能是有益的。如果它的出现确实是因为大脑在重新整理被错误归置的记忆,这种怪异恐怖的感觉可能表示我们的记忆在好好地工作。这一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15—25岁的年轻人更容易产生既视感。英国科学家正在研究一个长期存在既视感的年轻男子,他频繁地感觉自己在重新体验过往的经历,每次产生的既视感常常长达一分钟之久。他感觉自己就像是被困在了电影《死亡幻觉》里一样。
总而言之,如果你只会偶尔产生短暂的既视感,并不会影响日常生活,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你大可以配上《头文字D》的插曲《Deja vu》,享受一下这种诡异的错觉。
你有没有出现过“似曾相识感”?警惕这种病
前段时间,身边有一个朋友告诉小编说:
“走在这条路上,总感觉自己似乎曾经来到过这里,看到某处场景,总觉得自己好像以前也经历过这种事情,但又想不起来在哪儿经历过。”
她以为这就是小说里常出现的
“似曾相识感”
而且她之前也出现过类似感觉
只是最近感觉更频繁了
她开玩笑的说是不是自己的心理有问题
作为专业医生的我听完大吃一惊
劝她赶紧到医院做个脑电图
果不其然
脑电结果异常
她可能患了癫痫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很吃惊
癫痫?怎么可能是癫痫?
大家听我慢慢介绍
癫痫在民间的俗称相信大家都知道
“羊癫疯”、“羊角风”或“羊羔风”
这是一种因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
而导致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发作时的症状有这些
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
意识丧失、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通常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后逐渐缓解。
这些症状由于表现比较明显
咱们普通百姓早已熟悉
也很容易识别
一般都能及时得到诊断与治疗
但是我们仍需警惕非常规情况
由于脑内致痫灶位置的不同、
癫痫发作所累及的神经网络不同、
癫痫病因及类型不同等因素,
癫痫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多种非典型症状,
容易被忽视、漏诊或误诊。
像我朋友的这种情况
一般人就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发呆、愣神、似曾相识、腹气上升感
甚至“灵魂出窍”
这些都可能是癫痫的表现之一
在有些癫痫患者中
发作仅瞬时影响意识导致数秒发呆
和他人正常交流中突然发楞
或者手中的东西突然掉落
发作后部分患者能够回想起“断篇”感
而有些则完全不记得
还有个别癫痫患者能“生动”的回忆起发作过程中的感受:
有些患者觉得自己仿佛发生过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所谓的“似曾相识感”,更有甚者仿佛觉得自己的灵魂从身体中逐渐抽离,所谓“灵魂出窍”感。
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感受
都是因为癫痫发作
激活了某些特定复杂的神经网络
经过检查
朋友的脑电结果显示:
双侧颞区异常放电,左侧显著
经过进一步PET-CT检查显示:
左颞叶可见低代谢
由于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
我朋友的癫痫得到了有效救治
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
依据发作部位的不同
分为颞叶内侧癫痫、颞叶外侧癫痫
在电-临床发作特征上各有其特点
但是由于发作期放电的快速传导
有时候不容易鉴别
颞叶内侧癫痫常有先兆
多数为上腹部先兆和体验性先兆
如似曾相识感、陌生感等
然后出现典型自动症
表现为口咽部及手部自动症
常伴有意识障碍、遗忘、持续数分钟
常有发作后的意识浑浊、之后意识逐渐恢复
较少继发全面强直阵挛
颞叶外侧癫痫也就是颞叶新皮质癫痫
也是有先兆的
包括听幻觉、视幻觉、及错觉或眩晕感
涉及语言优势半球可出现言语障碍
因为颞叶外侧起源的发作可向内侧快速传导,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明显先兆,而是表现为典型自动症,类似颞叶内侧癫痫,但是在颞叶外侧癫痫的发作中,强直、阵挛、偏转或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更为常见,提示颞叶新皮质癫痫更容易向额叶皮质扩散。
脑电图是识别癫痫的重要工具
是神经内科中不可或许的一项辅助检查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目前开展脑电图、神经-肌电图、颅颈血管彩超多普勒(TCD)、前庭功能检查及术中(神经、血管)监测等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30余项。
最后温馨提示:
癫痫患者的福音一定是早发现早治疗
尽量避免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你有没有出现过“似曾相识感”?警惕这种病
前段时间,身边有一个朋友告诉小编说:
“走在这条路上,总感觉自己似乎曾经来到过这里,看到某处场景,总觉得自己好像以前也经历过这种事情,但又想不起来在哪儿经历过。”
她以为这就是小说里常出现的
“似曾相识感”
而且她之前也出现过类似感觉
只是最近感觉更频繁了
她开玩笑的说是不是自己的心理有问题
作为专业医生的我听完大吃一惊
劝她赶紧到医院做个脑电图
果不其然
脑电结果异常
她可能患了癫痫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很吃惊
癫痫?怎么可能是癫痫?
大家听我慢慢介绍
癫痫在民间的俗称相信大家都知道
“羊癫疯”、“羊角风”或“羊羔风”
这是一种因大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
而导致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发作时的症状有这些
肢体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
意识丧失、甚至大小便失禁等,
通常持续数十秒至数分钟后逐渐缓解。
这些症状由于表现比较明显
咱们普通百姓早已熟悉
也很容易识别
一般都能及时得到诊断与治疗
但是我们仍需警惕非常规情况
由于脑内致痫灶位置的不同、
癫痫发作所累及的神经网络不同、
癫痫病因及类型不同等因素,
癫痫患者还可能表现出多种非典型症状,
容易被忽视、漏诊或误诊。
像我朋友的这种情况
一般人就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发呆、愣神、似曾相识、腹气上升感
甚至“灵魂出窍”
这些都可能是癫痫的表现之一
在有些癫痫患者中
发作仅瞬时影响意识导致数秒发呆
和他人正常交流中突然发楞
或者手中的东西突然掉落
发作后部分患者能够回想起“断篇”感
而有些则完全不记得
还有个别癫痫患者能“生动”的回忆起发作过程中的感受:
有些患者觉得自己仿佛发生过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所谓的“似曾相识感”,更有甚者仿佛觉得自己的灵魂从身体中逐渐抽离,所谓“灵魂出窍”感。
这些不同的形式的感受
都是因为癫痫发作
激活了某些特定复杂的神经网络
经过检查
朋友的脑电结果显示:
双侧颞区异常放电,左侧显著
经过进一步PET-CT检查显示:
左颞叶可见低代谢
由于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
我朋友的癫痫得到了有效救治
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
依据发作部位的不同
分为颞叶内侧癫痫、颞叶外侧癫痫
在电-临床发作特征上各有其特点
但是由于发作期放电的快速传导
有时候不容易鉴别
颞叶内侧癫痫常有先兆
多数为上腹部先兆和体验性先兆
如似曾相识感、陌生感等
然后出现典型自动症
表现为口咽部及手部自动症
常伴有意识障碍、遗忘、持续数分钟
常有发作后的意识浑浊、之后意识逐渐恢复
较少继发全面强直阵挛
颞叶外侧癫痫也就是颞叶新皮质癫痫
也是有先兆的
包括听幻觉、视幻觉、及错觉或眩晕感
涉及语言优势半球可出现言语障碍
因为颞叶外侧起源的发作可向内侧快速传导,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明显先兆,而是表现为典型自动症,类似颞叶内侧癫痫,但是在颞叶外侧癫痫的发作中,强直、阵挛、偏转或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更为常见,提示颞叶新皮质癫痫更容易向额叶皮质扩散。
脑电图是识别癫痫的重要工具
是神经内科中不可或许的一项辅助检查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电生理科目前开展脑电图、神经-肌电图、颅颈血管彩超多普勒(TCD)、前庭功能检查及术中(神经、血管)监测等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30余项。
最后温馨提示:
癫痫患者的福音一定是早发现早治疗
尽量避免病情进一步的发展!
为什么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是你的大脑在纠正自己的错误!
你是否有过这样“似曾相识”的奇妙感觉?
旅行去到一个陌生地方,却产生了故地重游的感觉;与人相遇相识时会像贾宝玉那样感到“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却又无法回忆起具体场景;梦中的场景在现实中上演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普遍的
事实上,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都会经历这种“似曾相识”的现象。早在1600多年前,北非的古代哲学家圣奥古斯汀(St. Augustine)就已经对这种现象做了最早的记录。
在心理学中,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被称为既视感现象(Déjà Vu),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生玛丽亚·博什尼亚克·帕希奇(Marija Bošnjak Pašić)的研究表明,超过97%的人都产生过既视感现象,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发生频率最高。
那么,既视感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既视感”的科学解释
既视感现象往往是自然产生的,在实验室里人为重现它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机制来解释既视感现象的产生,但是学界已经做出了一些探索。
颞叶的位置和基本结构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虽然既视感现象也被称为海马效应,但是鉴于其复杂性和独特性,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后,学界普遍承认海马效应不可能仅仅与大脑中单一的海马结构有关。
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阿基拉·罗伯特·奥康纳(Akira Robert O’Connor)最新的研究发现,既视感现象可能是大脑在纠正自己的错误。
既视感现象是大脑中识别熟悉情况的部分(位于太阳穴后面的颞叶)过度兴奋时出现的现象。接着,大脑的另一个区域(位于前额后面的额叶皮层)会将这种熟悉感与你过去的经历进行匹配。当额叶皮层发现匹配不到结果时,大脑的决策区会更努力地找回记忆,如果找不到,大脑(可能是杏仁核)就会产生沮丧的感觉,这时你就会意识到“错误的熟悉感”“大脑发生了故障”。
大脑发生了“故障”?
艾米利·波拉克认为,环境中的某些东西引发那些已被遗忘的长期记忆,可能是既视感现象产生的诱因。
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妮•克利里(Anne Cleary)和她的同事们通过实验为此推测提供了可能的证据。
安妮向受试者展示了一些有些微相似之处的虚拟场景,发现受试者在观看这些隐约相似的场景时会产生熟悉感,这表明这些环境可能触发了颞叶,大脑识别出当前经历和过去经历之间的相似之处,让大脑发生了“故障”,产生了我们无法确定的熟悉感。不过,这种熟悉感和既视感之间的具体联系仍有待研究。研究者们还通过类似实验证明了既视感现象并不能预言未来。
除了这个解释之外,还有几十种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以这种方式出现“故障”。有研究表明,这就像我们大脑中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电路发生短路一样,新传入的信息直接进入长期记忆,而不是停留在短期记忆库中。另一些研究则将其归咎于鼻腔皮层(大脑中发出熟悉感信号的区域),在没有记忆支持的情况下被触发。
两个有些微相似之处的虚拟场景,左图的卧室场景和右图的服装店具有相同的空间配置,可能让受试者产生熟悉感
年轻人更容易出现既视感现象
《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的调查显示,第一次经历既视感现象大多发生在6-10岁,在15-25岁出现得最为频繁,随着年龄增大,出现频率会逐渐下降。阿基拉·罗伯特·奥康纳解释说,年轻的大脑更容易兴奋,容易更快地被激发,这可能与青春期的内分泌改变有关。
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的神经学家克里斯·穆林(Chris Moulin)的研究证明,对于老人,当“错误的熟悉感”出现时,他们的记忆核实系统可能会“罢工”,难以匹配记忆,因而使大脑将错误的记忆当成现实。不过,老年人仍然能够产生既视感,只是他们不再敢确信虚假的经历是虚假的。
许多研究人员将既视感现象与压力或疲劳联系起来。在某些情况下,既视感现象还可能是潜在的神经或精神问题的征兆。患有颞叶癫痫、精神分裂症、血管性痴呆以及相关疾病的人可能会更频繁地经历既视感现象。在一些罕见的病例中,患者会反复出现既视感,产生生动的“记忆”,患者常常将其描述为“前世的回忆”。
那么,当我们经历既视感现象时,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担心吗?总的来说,经历既视感现象没什么好担心的,正如前文所说,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这种“似曾相识”,这只是记忆或感知的问题。事实上,经历既视感现象表明我们大脑的事实检查区功能良好,正在不断运转,以防止我们记错事件。
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寻找既视感现象的诱因 图源:参考文献[9]
结语
全世界有许多科学家正在持续研究既视感现象,以期能够让我们一窥记忆系统在有轻微“故障”时是如何工作的。笔者相信,随着神经科学和医学的继续发展,终有一天我们会揭开既视感现象的神秘面纱,也为相关疾病的患者带去福音。
参考文献
[1] Bošnjak Pašić M, Horvat Velić E, Fotak L, et al. Many faces of déjà vu: a narrative review[J]. Psychiatria Danubina, 2018, 30(1): 21-25.
[2]O’Connor A R, Moulin C J A. Déjà vu experiences in healthy subjects are unrelated to laboratory tests of recollection and familiarity for word stimuli[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3, 4: 881.
[3]Vlasov P N, Chervyakov A V, Gnezditskii V V. Déjà vu phenomenon-related EEG pattern. Case report[J]. Epilepsy & behavior case reports, 2013, 1: 136-141
[4]Jersakova R, O'Connor A R, Moulin C. What’s new in déjà vu?[J]. Culture and Cognition, 2015..
[5]Brown A S. A review of the déjà vu experience[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3, 129(3): 394.
[6]Cleary A M, McNeely-White K L, Huebert A M, et al. Déjà vu and the feeling of prediction: an association with familiarity strength[J]. Memory, 2021, 29(7): 904-920.
[7]Stierwalt S. Avez-vous déjà vu un déjà-vu?[J]. Cerveau Psycho, 2020, 124(8): 80-81.
[8]Cleary A M, Neisser J, McMahan T, et al. Subjective distinguishability of seizure and non-seizure Déjà Vu: A case report, brief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prospects[J]. Epilepsy & Behavior, 2021, 125: 108373.
[9]Urquhart J A, Sivakumaran M H, Macfarlane J A, et al. fMRI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role of memory conflict in the déjà vu experience[J]. Memory, 2021, 29(7): 921-932.
策划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国
作者丨Denovo团队
监制丨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