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关系是什么(李淳风)

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关系是什么(李淳风)

正史记载的占术奇人之李淳风

李淳风(公元602年—670年),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岐州雍县(今陕西宝鸡凤翔),他的父亲李播在隋朝时曾任高唐县尉(负责刑事、治安的官员),郁郁不得志,就弃官而为道士,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

隋大业七年(611年),9岁的李淳风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时年17岁的李淳风回到家乡,经秦王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贞观年间,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史官占卜认为是女皇登基预兆。唐太宗又得到一个秘谶(神秘的预言),称“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意思是说大唐王室中道衰弱,会出现一位女主武王代掌天下。唐太宗就问李淳风,李淳风说:“秘谶的征兆已经形成了,而且就在宫里面。再过四十年这个女主就会称帝,称帝后会杀尽李唐子嗣。”唐太宗说:“我想把这个人找出来杀了,怎么样?”李淳风说:”这是天命,不可以避免的,而且如果这个人不死,白白使她起疑心,就会伤及无辜。况且这个人是陛下所亲所爱之人,四十年后她也老了,人老就会变得仁慈,虽然会发生改朝换代的事,但最终不会使李唐灭绝。如果杀了她,上天一定会再选出一个年轻的人,放纵多杀,那么李氏子孙恐怕就没有幸存者了。”唐太宗听了李淳风的话,就停止追查秘谶了。

唐太宗虽然表面上停止了追查,但内心里对这件事仍然十分在意。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宫廷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讲各自乳名。左监门卫将李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李世民闻之一惊,遂掩饰笑道:“你既为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勇猛?”李君羡官职(左武卫将军)、封号(武连县公或武昌郡公)、属县(武安县),皆有“武”字又为“五娘子”。李世民对此甚为疑忌,遂革其禁军职,外放华州刺史。华州当地民风崇尚修炼辟谷术,有个布衣名叫员道信,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李君羡非常敬慕相信他,与他形影相随。御史借机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同年六月十三日,李君羡因此事定罪处斩,全家被抄没。天授二年(691年),李君羡的家属向当时的皇帝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有天命,下诏追复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

(以上见《旧唐书》)

贞观时,李淳风在校对新岁历书时,发现朔日(初一)将出现日食,占卜认为这是不吉祥的预兆。唐太宗很不高兴,说:“如时不出现日食,你将怎样处置自己?”李淳风说:“如果没有日食,我甘愿受死。”到了那天,唐太宗来到庭院等候日食的出现,并对李淳风说:“我让你回家一趟,好与老婆孩子告别。”李淳风答道:“现在时候还早。”在墙上划下一道痕,指着太阳照下来的影子说:“影子到这里就开始日食。”果然影子到了他划下的痕迹处,日食就出现了。

又有一天,一阵暴风从南面刮来,李淳风认为在南面五里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哭,另一个懂占术的大臣张率认为那里一定有音乐声。皇帝便派人骑马去查看,结果遇到一支送葬的队伍,吹鼓手奏着哀乐,送葬的人哭声震天。

又有一次,李淳风对唐太宗说:“北斗七星明天要变成人去西市喝酒,可以派人守候前去抓住他们。”于是,唐太宗便派人前去守候。看到有七个婆罗门僧人从城西的金光门进城,到了西市酒楼,向店主人要了一石酒,端起碗来就喝,时间不长便把一石酒喝光了,于是又添了一石。皇帝派来的使者走上楼来,宣读皇帝的诏书:”现在请大师们到宫中去一趟。“僧人们笑道:“一定是李淳风这小子说的我们。”于是便对使者说:“等把酒喝完了,我们跟你一块儿走。”喝完酒后他们便要下楼,使者在前面带路先下去了,当使者回头看他们几个时,僧人们已踪影全无。使者便回去将以上情形如实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听后感到很神奇。当初僧人喝酒时,并未交酒钱,但当店主收拾器具时,在僧人的座位下面竟发现有两千钱。

(以上见《国史异纂》及《纪闻》)

传说中的“中华第一预言书”,神秘的《推背图》真的很神奇吗?

历史预言,这种东西说实话信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古代人和现代不一样,当时受制于发展程度,很多人都信这种东西,有些还传得神乎其神,甚至影响到今天,比如最著名的《推背图》。

《推背图》,这个东西即使大家不了解通常也听说过,相传呢,这是唐代李淳风、袁天罡合著的预言书,甚至有人说是中华预言第一神书,能预言从唐代开始之后数千年,一直到“天下大同”(共产主义社会)时的历史趋势。

《中国预言七种》 清溪散人编, 民国四年 上海中华书局,文明书局 发行,包括 《推背图》

如果这个是真的,那确实不得了,但是呢?大家仔细想想,你真的相信在人的见识及其有限的封建时期,会出现这种神人吗?当然不可能了!这种带有些古典神秘主义色彩的东西通常都不会太可信的。

那有些人就说了,很多人分析了这个《推背图》啊,发现唐朝后来很多事情确实是按照这个进程发展的啊,这又作何解释呢?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里面的一些话往往都非常晦涩,任凭解释,所以怎么说都说的通。事先说些是个人基本都听不懂的话说是预言;然后事后又根据事情发展的具体情况,硬给之前说的那些晦涩难懂的话找个解释,这只不过是雕虫小技。

袁天罡(573年-645年4月),或作袁天纲,益州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人,唐朝初年相士、易学大师

甚至,有些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往往自己编纂一些有关的预言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然后托是“天意”,“古人预言”,这在中国历史上早就不新鲜了,从“大楚兴,陈胜王”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再到“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当然,如果起事成功皇位坐稳了,那这种东西就不能继续存在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现存的《推背图》基本可以确定不是唐朝版本的,这从行文,音韵等角度都能看出来,甚至,唐朝有没有这本怪书都不确定。毕竟唐朝袁天罡时期到北宋也有好几百年呢,这几百年任何有关《推背图》的证据和记载都没出现,一直到北宋才出现一条有关此物的很模糊的记载,这个可信度实在是太低了。

中国历史上出现“推背图”一词的最早文献是北宋人庄季裕的《鸡肋编》,南宋人岳珂的《桯史》“艺祖禁谶书”条也提到推背图,以为作者是李淳风。元朝成书的《宋史•艺文志五》则将该书归入子部五行类,作者佚名。

哦,看来唐朝可能是有《推背图》,那书呢?对不起,没有流传下来,原因嘛,刚刚已经说了,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下这种东西不可能流传下来,所以一直就有人怀疑这《推背图》是不是真的有,即使有,基本也能确定不是唐朝人著的,现存的《推背图》有六种不同版本,且内容各不相同,互相冲突。

谁知道哪个版本是真的呢?最可能的答案是,任何版本都不靠谱。

其实这种政治预言类的书籍,在古代的政治环境绝不可能长期稳定的流传,大家务必要有一个常识啊,像《推背图》这种谶书,历朝历代绝对都是严格禁止的,原因在于:王朝统治者决不允许民间对国运,历史趋势这种东西有任何看法,因为这涉及到很敏感的王朝政治合法性的问题,这种东西的解释权必须由官方绝对垄断。所以这种谶书但凡是有民间野心家写出来流传了,等待他的一定是严厉地制裁,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就杀了一批这种人,《推背图》当然也一样,说是唐朝人写的,实际中间一直被不断篡改,被改得面目全非。

现在民间常见的《推背图》是哪一个版本呢?这是民国四年(1915年)出版的,托名明末清初金圣叹作序并加以评注字样的六十图版本,你想想这是有多怪啊,唐朝的书,流传一千多年,一直到明末清初才有金圣叹作序,然后到了民国四年(1915年)才出版,哪有这种怪事。另一常见版本藏于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共两册。65页,每页彩图一幅,这基本也是民国时期的东西。

推背图第二象,21颗果子寓意唐朝共有21世皇帝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现在坊间流行的《推背图》是清末民国初年间人的伪作。

这《推背图》里面有些预言实在是很怪,比如有些人说这预言了抗日战争,因为里面有“日”字,这显然很不靠谱,唐朝时期一般是称呼“倭国”,关于日本,7世纪之前其实是对东方国家的泛称,7世纪之后才成了日本的特有称呼,但唐朝人还是不习惯这么说,《旧唐书》记载: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以“日”代日本那是近代的事情了,所以这个语言不可能是唐朝的。

所以说,这根本就不是预言,而是后世假托古人,给已经发生的历史搞个神秘兮兮的总结罢了。

作者:云帆

陕西凤翔县历史名人李淳风

李淳风(602-670),唐代杰出天文学家、数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方面皆有建树,著有《推背图》、《乙巳占》。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注解的《周髀算经》和《古算十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教材,特别是为宋元时期数学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乙巳占》10 卷,是李淳风的一部重要的星占学著作。李淳风根据他对天文历法的多年研究和长期观测,于麟德二年(665)编成新的历法,命名为《麟德历》。

李淳风,唐代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岐州雍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唐初曾任太史令,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

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李播“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学术取向,无疑有重要的影响。《旧唐书》本传说李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

早在贞观(公元627-649年)初年,李淳风在李唐王朝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唐初行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这部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风对之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唐太宗派人考察,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在古代,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20多岁,这自然要引起人们注意。他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官方天文学家的生涯。

《旧唐书·李淳风传》载:李淳风,隋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生于岐州雍,其父李播,隋朝时曾任县衙小吏,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十卷、《天文大象赋》等。因此,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627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鞠躬尽瘁40年。

李淳风和袁天罡

唐代出了两位纬学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监的李淳风,一位是隐士袁天罡,亦为初唐名士。这两位均是正史有传的博学名士,其神秘的预言能力和准确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无数次地具体预测国事外,李、袁二人给后世留下了一部极其神秘难解的纬学奇书《推背图》,还留下名著《四弹子》著作。《推背图》这部奇书预言了自天地形成以来的万年国运兴衰治乱,所以历代为世人瞩目,争相揭密。《宋史.艺文志》正式将此书列入正史,可见当时对这部奇书的重视。

袁天罡曾筑舍于阆州蟠龙山前,长期观星象、演易,李淳风因久慕其名,故远道来阆,追随其师。他们在阆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传说。后袁、李二先贤便终老阆苑仙境,并葬于阆中天宫院(今阆中天宫乡)。

据说李、袁二人晚年进入仙界,作名士游于山水林泉间。—日二人相遇无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来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来),一人推后事(唐以后中国大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如此数天,天帝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博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陈呼二人:“你们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进是退?”说着一步跨开,目视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飘然而去。

该卷书即《推背图》,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传于世。因最后一象有语云“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后人名其为《推背图》。《推背图》中前四十三象图(共六十象)均已被历史揭密,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百思莫明。未揭密的17幅图象谶言依然是玄机难测。明代金圣叹曾为《推背图》作注,并力求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