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中子流是什么射线(中子流)

中子流是什么射线(中子流)

一旦爆发核战,哪些地方是藏身之地?中国有一处地方最安全

截止到目前,世界上威力最为强大的武器就是核武器,由于其制造难度大再加上威力巨大,所以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几个国家可以拥有核武器,世界上一旦发生核战争,那么所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而也有一些小国整体实力并不弱,有能力制造出核武器,但是,核武器不只是制造出来就万事大吉了,这么威力强大的武器,所以,一定要妥善安置,假如发生意外,那么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核武器的杀伤力很强,爆炸时的能量比装有化学炸药的常规性武器大得多,美国和俄罗斯装备的核武器TNT当量,小的为1000吨,甚至更低,目前已经有微型核武器,其爆炸当量在几十吨,一旦爆炸,那么周围所有事物将无一幸免,尤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最大,爆炸的瞬间会有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出来,对人体辐射很大,最后会导致人慢慢死去。

世界上率先进行核试验的国家是美国,二战期间,美国对日本两个城市投放了2枚原子弹,瞬间这两座城市坍塌,军民伤亡惨重,这次的轰炸,对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人类的身体造成了严重伤害,例如,有的人因此失明,最可怜的是那些刚刚出生的婴儿,受核辐射影响,智力受损,严重的还会导致人体某一器官或部位停止运作而死亡。

因此,经过这次的事情,此后联合国禁止各国在实战中使用核武器,并且美国等国家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当前,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俄罗斯,假如这些数量的核武器同时爆炸,那么地球将面临巨大灾难。

后来,各国也在不断研究,假如爆发核战争,那么什么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去处?事实上,主要就是要尽可能避免核辐射的伤害,而核辐射主要通过流通的空气传播,因此,只有减缓空气流通速度,受到的核辐射就会随之减少。

我国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都是较好的藏身之地,此外,还有一处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自己家中的地窖,地窖中的空气流通速度很慢,并且地窖还可躲避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根据多次检测证明,地窖中防辐射能力要比其他地方更强。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日本投下第二颗原子弹。25岁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斯威尼驾机向日本长崎投下了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大约7万人在核爆炸中丧生。

如果离爆心近,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可能性,所以以下的讨论都是基于里爆心足够远的。由于离爆心足够远,所以在看到核爆闪光之后,你还有时间做出反应。

早期核辐射是在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放出的中子流和γ射线。1枚当量2万吨的原子弹爆炸后,距爆心1100米以内人员可遭到极度杀伤,1000吨级中子弹爆炸后,在这个范围内的人员几周内会致死,在200米以内的人员则当即致死。

1颗5000万吨级原子弹爆炸后破坏半径可达190千米。放射性沾染是蘑菇状烟云飘散后所降落的烟尘,对人体可造成照射或皮肤灼伤,以致死亡。

发生核爆后逃生六大步骤:

一:在距爆点数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核爆产生的亮光。千万千万不要直视爆炸点的火球。天气好的时候,即使在很远的地方,这么做也会导致暂时性的失明。

如果你在爆点或爆点附近,那么你基本上没有任何幸存的可能,除非你的避难所能为你提供极佳的防爆保护。如果你在几公里外,你大概有10到15秒的时间来躲避热浪的袭击,而震荡波大约在20到30秒后到达你所处的位置。

二: 立刻寻找遮蔽物。除了正式的地缘政治警告,你所收到的第一个核袭击警告很可能是防空警报声和其它警告标志,再不然就该是爆炸本身了。

如果你找不到避难之处,找一个低洼的地方脸向下趴好,尽可能不要把皮肤暴露在外。如果连低地也找不到,尽你所能赶快挖一个。

三:避免暴露在Gamma射线中,尽量不要在Gamma射线中暴露5分钟以上。如果你在乡村地区,找个山洞或者能容纳你的树洞躲起来。或者挖一条沟渠,躺在里面,并且在你周围堆上土。

四:继续从内部加强你的防护避难所。在墙边堆上土或者其它任何你找得着的东西。如果躲在沟渠里,找点东西覆盖一下,但是只能在附近找;不要在不必需的时候暴露自己。做好在避难所里呆上至少200个小时(8-9天)的准备。在爆炸后的最初48个小时内绝对不可以离开避难所。

五:定量分配物资(除非你在特有的避难所中,并且有充分的水和食物)。显然,为了活命你应当定量分配物资。也就是说,你最终仍然会因为寻找补给而暴露在辐射中。

六:记住:真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并非初爆,而是辐射。含放射尘的雨水呈现煤烟般的黑色,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黑雨”。黑雨的致命性很强,温度很高,所有与其接触的东西都会被污染。

一旦熬过了初爆和初始辐射(辐射不会立刻要了你的命,其症侯一般有潜伏期),你必须找到合适的避难所来躲避黑雨的灼伤。

中子星密度每立方厘米1~20亿吨是怎么来的通俗演绎

中子星的密度是很多人纠结的一个问题,一个立方厘米就有1亿吨乃至20亿吨重?不可思议。于是引来许多的质疑者。其实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个重量的来源就不那么惊讶了。

一个中子星的半径只有10千米左右,也就是说你在中子星上行走,绕其一圈也就是六七十公里,最小的中子星半径只有几公里,按人在地球上行走的速度,一天就可以绕行一圈。

可中子星的质量有多大呢?根据钱德拉塞卡极限计算,不得小于1.44倍太阳质量,根据奥本海默极限规定,不得超过太阳质量的3倍。

太阳质量有多大呢?是1.9891x10^30千克。地球质量为5.965x10^24千克,太阳质量是地球的33万多倍。

这样我们稍有点数学基础的简单一算,不就知道了中子星的密度了吗。

中子星的质量达到1.44~3.00x1.9891x10^30千克,如按半径10公里计算,只是地球半径的1/637,体积约地球的2.6亿分之一,质量却是地球的48~99万倍。

我们按照50万倍地球质量计算,中子星物质的平均密度达到地球物质密度约130万亿倍。地球密度平均为5.5克/立方厘米,5.5x130万亿=715万亿克=7.15亿吨。

这是一个10公里半径的中子星密度,而且是按照刚过临界点较小质量中子星计算的。有些中子星半径还更小,质量更大,密度达到20亿吨就完全可能了。当然也还有比10公里半径大的中子星,质量并没有大多少,这样密度就会小一些。所以科学界把中子星密度定为每立方厘米1~20亿吨是合理的。

现在明白了吧?不稀奇了吧?迄今为止,科学界已经观测到宇宙中存在的几千颗中子星,我们中国的天眼FAST也新发现了几十颗中子星,因此中子星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如今的科学界观测天体知道其的大小直径及与我们的距离,这点总没问题了吧,根据各种质量恒星演化过程,以及观测到的各种数据,科学界就知道了中子星是一种特殊物质组成的致密天体了。

根据这种致密性,再根据科学发展史以来的实验数据和各种数理逻辑公理,就可以计算出这种物质是一种什么状态。只有中子简幷压才能经受得这种引力重力压力。

因此我们知道了中子星上面的物质,在极高的压力下,电子已经被压进了原子核。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与质子中和成了中子,加上原有的中子,这样中子星上的物质就全部变成了中子,整个星球就是一个由中子组成的大原子核(大中子核)。

这个大中子核的中子简幷压抵抗住了中子星巨大的引力压力,维持平衡。但超过了奥本海默极限,中子简并压就吃不消了,就会继续坍缩为一个黑洞。

这时,所有物质都汇集到了黑洞中心那个没有体积的奇点上,密度就变得无限大了。

奥本海默极限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参数,一般认为不得超过太阳质量的3倍,但也有研究认为不旋转的中子星奥本海默极限为2.16个太阳质量。

这就是中子星一些特性参数的来源,欢迎共同探讨。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全部文章均为原创,如喜欢请关注支持,谢谢。

洲际导弹的射程有多远?发射中如何引爆其中的核弹头?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岳江锋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网友提问:洲际导弹的射程有多远?发射中如何引爆其中的核弹头?

专家解答:

国际上对洲际导弹的射程存在不同的界定,我们常说的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洲际导弹可达14000公里左右。

从核爆炸原理上讲,洲际导弹搭载的核弹头可分为裂变弹和聚变弹。前者是第一代原子弹,爆炸当量较低,是放射性元素铀或钚,利用中子源“点燃”超过临界质量的弹芯,发生猛烈的自持式裂变反应,爆炸产生惊人的威力。据推算,1千克铀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是1千克TNT炸药爆炸能量的2000万倍,即常说的“2万吨TNT当量”。

后来,科学家又研制出聚变弹,又叫氢弹或热核弹,这是第二代核弹。它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发生聚变而释放出更加巨大的能量。一般来讲,裂变弹爆炸威力是几百到几万吨TNT当量,而聚变弹往往达到百万吨甚至千万吨级的爆炸当量。

目前,有些国家还发展了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它是更小型的热核武器,主要靠中子流高穿透能力杀伤人员,而对建筑的破坏相对于前两种核武器要小很多。

专家介绍:岳江锋,原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军事刊物主编,毕业于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曾在军中服役20余年,现为某军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师,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多家网络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并创办了“谢武军事”公众号,文笔生动,涉猎广泛,拥有较高的关注度和点击量。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中子星上一小匙物质几十亿吨重不是瞎估摸出来的 请看精确的计算

中子星的密度是很多人纠结的一个问题,一个立方厘米就有1亿吨乃至20亿吨重?不可思议。于是引来许多的质疑者。其实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个重量的来源就不那么惊讶了。

一个中子星的半径只有10千米左右,也就是说你在中子星上行走,绕其一圈也就是六七十公里,最小的中子星半径只有几公里,按人在地球上行走的速度,一天就可以绕行一圈。

可中子星的质量有多大呢?根据钱德拉塞卡极限计算,不得小于1.44倍太阳质量,根据奥本海默极限规定,不得超过太阳质量的3倍。

太阳质量有多大呢?是1.9891x10^30千克。地球质量为5.965x10^24千克,太阳质量是地球的33万多倍。

这样我们稍有点数学基础的简单一算,不就知道了中子星的密度了吗。

中子星的质量达到1.44~3.00x1.9891x10^30千克,如按半径10公里计算,只是地球半径的1/637,体积约地球的2.6亿分之一,质量却是地球的48~99万倍。

我们按照50万倍地球质量计算,中子星物质的平均密度达到地球物质密度约130万亿倍。地球密度平均为5.5克/立方厘米,5.5x130万亿=715万亿克=7.15亿吨。

这是一个10公里半径的中子星密度,而且是按照刚过临界点较小质量中子星计算的。有些中子星半径还更小,质量更大,密度达到20亿吨就完全可能了。当然也还有比10公里半径大的中子星,质量并没有大多少,这样密度就会小一些。所以科学界把中子星密度定为每立方厘米1~20亿吨是合理的。

现在明白了吧?不稀奇了吧?迄今为止,科学界已经观测到宇宙中存在的几千颗中子星,我们中国的天眼FAST也新发现了几十颗中子星,因此中子星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如今的科学界观测天体知道其的大小直径及与我们的距离,这点总没问题了吧,根据各种质量恒星演化过程,以及观测到的各种数据,科学界就知道了中子星是一种特殊物质组成的致密天体了。

根据这种致密性,再根据科学发展史以来的实验数据和各种数理逻辑公理,就可以计算出这种物质是一种什么状态。只有中子简幷压才能经受得这种引力重力压力。

因此我们知道了中子星上面的物质,在极高的压力下,电子已经被压进了原子核。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与质子中和成了中子,加上原有的中子,这样中子星上的物质就全部变成了中子,整个星球就是一个由中子组成的大原子核(大中子核)。

这个大中子核的中子简幷压抵抗住了中子星巨大的引力压力,维持平衡。但超过了奥本海默极限,中子简并压就吃不消了,就会继续坍缩为一个黑洞。

这时,所有物质都汇集到了黑洞中心那个没有体积的奇点上,密度就变得无限大了。

奥本海默极限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参数,一般认为不得超过太阳质量的3倍,但也有研究认为不旋转的中子星奥本海默极限为2.16个太阳质量。

这就是中子星一些特性参数的来源,欢迎共同探讨。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全部文章均为原创,如喜欢请关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