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势

槿字取名寓意(槿)

槿字取名寓意(槿)

重温《甄嬛传》终于懂了,为何崔槿汐苏培盛二人,最后远离了甄嬛

在甄嬛的一生中,她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身边的人来了又去,她也由最开始的感性逐渐成长为一个理性主导的人。最开始陪她入宫的是浣碧和流朱,浣碧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最后更是为了果郡王选择同归于尽。令她伤心不已,因为自己的妹妹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爱自己爱的男人,为他生,为他死。可自己却无能为力。

流朱后来也是为了甄嬛博得一线希望,选择用死来换取。所以,浣碧和流朱去世后,甄嬛身边最亲近的奴婢就只剩下了崔槿汐。崔槿汐从前是服侍纯元皇后的人,她对甄嬛也十分亲切。加上崔槿汐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更会看人脸色,稳重大体,所以甄嬛一直对崔槿汐十分放心。

拉近两人主仆距离的真正经历,可能一个是甘露寺崔槿汐无怨无悔的一个陪伴,还有一个就是甄嬛帮助崔槿汐和苏培盛两人的爱情圆满。不得不说,一开始崔槿汐答应和苏培盛来往,是为了甄嬛。因为甄嬛当时在甘露寺无依无靠,尤其是果郡王去世后,甄嬛必须通过回宫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和家人。而此时此刻最有利的工具就是皇帝。

但是想要皇帝在这个时候来,必须要依靠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对于甄嬛来说,苏培盛是再合适不过的人了。崔槿汐看出了苏培盛对自己有意思,所以也是在这个时候借机靠近了苏培盛。苏培盛愿意为了崔槿汐帮助甄嬛,所以甄嬛能够顺利回到宫中,其中就离不开苏培盛的努力了。回到宫中后,祺贵人为了能够拉甄嬛下台,试图通过暴露崔槿汐和苏培盛的关系来削弱甄嬛的地位。一时间,苏培盛和崔槿汐陷入了困境。甄嬛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她在皇帝跟前也说了很多好话,再加上苏培盛本来就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皇帝对他的为人处世都非常了解,自然是将他们放了。也是祝福他们。

只是后来,甄嬛逐渐黑化,尤其是果郡王去世后,她心心念念的就是为果郡王复仇。所以她和叶澜依联手杀害皇帝。而这些苏培盛和崔槿汐其实都看在眼里,或许他们觉得,此时的甄嬛已不是当初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娘娘了。苏培盛跟了皇帝这么多年,是已经有感情了的,如果苏培盛知道甄嬛是为了回宫为果郡王复仇,他当时肯定不会帮助甄嬛。

崔槿汐当初是服侍过纯元皇后的,她一开始也是因为纯元皇后的缘故才对甄嬛尽职尽责的。而今,甄嬛已经与当初的自己背道而驰,崔槿汐和苏培盛自然会开始与甄嬛保持一定的距离,尽管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是肯定不会和从前一样这么密切了。再加上崔惊喜和苏培盛两人已经对食,相当于有了自己的家庭,都是宫中的老人儿了,也不会想要参与

白居易的这首诗并不出名,却富含人生大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古代诗人大多数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因此他们善于从自己的人生境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也就是说,在诗人眼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内容,往往都富含深刻的哲理。譬如,王之涣登楼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苏轼游山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诸如此类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

毫无疑问,这类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本文就让我们通过白居易富含哲理的一首诗《放言五首·其五》,来共同探寻它的具体价值。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就生死问题进行了深入议论,以表明态度并告诫世人。

纵然白居易这首诗,相较于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名篇来说并不出名。但这首诗却是艺术美和哲理美的完美结合,起到了启迪智慧、感悟人生的目的。正如清代诗人黄周星在《唐诗快》中所说:“真正千古名言。佛说真经,不过如是”。因此白居易这首诗,你可以不会背,但至少要读一次。

《放言五首·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首句“泰山不要欺毫末”。它出自《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又有韩愈《调张籍》一诗:“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由此可见,这句诗的意思主要是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而结合这首诗的诗意来看,即在白居易的眼里,人的生死问题也可大可小。这句诗也可以看成是白居易的论点所在。

因此从次句“颜子无心羡老彭”开始,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论据。“颜子”,即孔子的弟子颜回。他素以德行著称,被后世儒家尊为“复圣”。但他死时年仅三十余岁。而“老彭”,指的是彭祖,根据《神仙传》及《列仙传》记载,他生于夏代,至商末已八百余岁。从这句诗来看,白居易主要说明生死各有定数,不必盲目地羡慕人长寿,而整天忧心忡忡。

紧接着的两句“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即用草木的盛衰规律,来论证人的生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腐朽,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槿花”,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所以白居易这两句诗,着重强调人有生必有死,不必强求寿命的长短。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生死有定数,但也不能就此消极处世。“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即何必眷恋尘世而贪生怕死,不过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这里所富含的哲理之意,便是说人应该正确地看待生死,应在有生之年,发挥自己的光热,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做出应有的贡献。也就是要切记“槿花一日自为荣”。

最后两句“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则是进一步说明了生死的自然规律,以及留恋人世的理由。它的意思是说,生与死不过一场梦幻,但在这场梦幻中却有着维系人生哀乐的情感。虽然白居易在这里没有具体说是哪一种情感,但这无疑是为我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或亲情、或爱情、或友情、或民族情等等。

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即生死有定数,不必执着时间长短,应该把目光放到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上。也就是说,不贪生怕死,但也不要轻生,总有一种情感值得你留恋人世。总的来说,白居易这首诗把抽象的哲理表现成了具体的艺术形象,富含人生大智慧,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