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起名

查阴历和阳历月份对照(查阴历)

查阴历和阳历月份对照(查阴历)

就在今天,最佳时间公布!

9月29日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天文科普专家告诉记者,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时间出现在傍晚时分,且月升时间与最圆即满月时间几乎重合,是赏月绝佳时。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但是,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恰好是十五圆,而且前年和去年也是中秋节当天满月。不过在2018至2020年都是八月十六圆。2017年月圆的时间甚至是在八月十七,2024年、2025年满月又是出现在八月十六,而2026年月圆是在八月十七。

这是星联CSVA摄影师徐凌杰2022年9月10日在浙江嘉兴乌镇拍摄的中秋月。(本人供图)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要从我国农历历法的制定规则说起。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农历的日期是依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围绕地球运动,本身不发光。

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从地球上看起来月亮在太阳的方向,它的黑暗面朝向地球。月亮在这个位置的月相称作朔。农历历法上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要在朔所在的那一天。

这是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王俊峰2021年9月21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拍摄的云伴中秋月。(本人供图)

随着时间推移,月相从外形像镰刀的新月变成半圆形(上弦月);之后月亮每天继续变大,成为凸月、圆月,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或者叫望;满月过后月亮又逐日变小,从凸月到半圆的月亮(下弦月);再到残月,直到看不见。

满月出现在农历哪天,取决于朔的具体时刻,以及朔望的间隔,大多数情况会出现在农历的十五、十六,个别时候也会出现在十七甚至十四。

这是2021年9月21日在河南郑州拍摄的中秋月。新华社记者朱祥 摄

此外,中秋满月时间有可能出现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如,2018年中秋满月时间发生在上午,2019年中秋满月时间出现在中午,2020年中秋满月时间是在凌晨。

修立鹏表示,今年中秋公众比较幸运,满月时间发生在傍晚,且月升时间与满月时间几乎重合,所以视觉效果会更好。此时此刻,一边观赏圆圆的月亮一边吃着月饼,更是别有风味。

这是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王俊峰2022年9月10日在北京房山拍摄的刚刚升起的中秋月。(本人供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条件允许的话,人们可以尽量选择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比如湖边、广场、公园,这样看月亮,会更有感觉。

转自丨新华社

来源: 长江云

公历、农历、星期互换

农历、公历、星期的换算:先记住农历十月初一,公历11月5号,星期五。推论:公历号数减4就是农历日,正常农历比公历少一个月,公历号数除以7,余数是几就是星期几,余数为0是周日。

超级实用:Excel农历生日、星座、出生地查询和管理

在上海被封闭数十天,闲来无事,做了一个关于生日管理方面的excel文件,本文件可以实现以下功能:身份证合法性判断、星座计算、农历生日计算和提醒、出生地查询等等。

适合人事的员工管理、关怀自动提醒和家人的生日提醒(尤其是农历)。

1)根据身份证号,计算出生日、出生地和星座:

其中,对身份证的校验比较麻烦,不仅仅看位数,还要看校验位是否正确:

2)根据国历生日计算出农历生日,并计算出今年的农历生日对应的日期:

3)根据国历出生日期,查询农历生日和今年对应的日期等;

4)根据农历出生日期,查询星座和今年对应的日期等;

以上功能,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私信我,免费提供文档给大家,本文档有三个sheet,满足不同的需求。

谢谢您的浏览!

农历、阳历、公历、阴历分不清?一起来看看到底回事吧(一)!

农历,也称农民历、阴历或夏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系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农历主要依据农时、月相和太阳运行来确定日期。

农历的起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农历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和农业变化。

农历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据历史记载,商朝时期的统治者意识到农事活动和天象的关联性,以太阳年和月相周期为基础,制定了最早的农历。这主要是为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安排和农作物的种植、收获等重要节点的确定。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古代中国人对太阳、月亮和星象的观察和研究逐渐增多。这个时期的学者们开始注重记录观测数据和编制日历以辅助农事和宗教活动。其中,鲁国的孔子在《春秋书》中首次提到了节气的概念,为日后的节气制定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农历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汉武帝时期,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夏历系统,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引入了正式的日历中。在东汉末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用于观测天体运行,为农历的精确计算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历在唐朝(618年-907年)时达到了相对完善的程度。唐代的玄奘法师和裴松之等学者对农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进,制定了严格的闰年规则,提高了农历的准确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农历在20世纪逐渐被公历所取代。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宣布采用公历作为官方日历,但农历仍然在传统节日和农业活动中继续使用。

农历通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完善的系统,包括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等元素。天干是指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年份的元素,地支是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年份、月份和时辰的元素。二十四节气则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等长的时期,用于农事活动和天文观测。

农历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应用,并在社会、文化和宗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现代社会已普遍使用公历,但农历仍然在一些传统节日的确定和庆祝、农业生产和农民活动的安排以及民俗习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历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天文观测、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探索。

如何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

“岁朝”指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新年的第一天。 今天我们来继续聊一聊历法方面的话题。

普通人如何分辨公历、农历、阴历和阳历?

阳历:

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来设计的历法,这种历法起源于西方,古埃及人已经开始使用。古埃及历每月30天,一共12个月,年底增加5天的新年,一共是365天。公转的一个回归年是365.2421897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少了一天。古埃及历没有闰年,所以每隔1460年就会多出一年,被称之为“天狗周期”。阴历:

古代人对于太阳的观察能力比较弱,对于月亮的观察能力比较强。所以,更多的地方使用的是阴历,也就是通过月亮的月相周期来计算的历法。一般来讲分成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周周期为29.5306天。一般阴历中设定没有月亮的夜晚就是三十和初一,满月就是十五。

农历:

阴历确定容易,但是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按照阳历来确定。所以单纯使用阴历的国家不多,基本上都是阴阳历。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就是阴阳历,一方面是通过月相来确定的阴历,另一方面通过推算阳历的节气。阴阳历需要兼顾到阴历和阳历,所以要求较高,古人推算的历法经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因为误差过大而失效。直到近代,西方阳历传入之后,有了更先进的推算手段,才确定下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通过先进手段,参考国际天文成果,对清代的时宪历进行修正,推出了紫金历。

公历:

古罗马人早期使用的是阴历,称之为儒略前历。这是因为在公元前46年,凯撒在希腊天文学家的建议下,修改历法,启用阳历的缘故,这个历法称之为儒略历。儒略历一直使用到1582年,因为闰年误差的缘故,被教皇废除。教皇格里高利推行了新的历法,即现行的阳历格里高利历。因为格里高利历后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崛起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大家公认的历法,所以称为公历。

结论:

中国农历兼顾了太阳与月亮的运行规律,在年的时间计算上,尽量接近于回归年,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四季变化;在月的时间计算上,尽量接近朔望月,能准确地反映月相的盈亏。如此,中国的历法既能指导农业生产、天时变化(太阳历的专长)又能反映月亮对人体内部的影响(阴历的专长)。

当前中国大陆仍然是公历和农历并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历,在民间使用农历。现行的公历是格里高利历,现行的农历是经过修正的紫金历(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推算的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