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鳏寡孤独残五弊三缺(鳏寡孤独残)

鳏寡孤独残五弊三缺(鳏寡孤独残)

中华法系,你真的了解吗?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法制文明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言之有理工作室约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顾培东,为我们展示中华法系的鲜明特色、文化底蕴、独特魅力。

言之有理:为什么说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夏锦文: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很早的国家之一,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生了习惯法,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创新封建法典体制。西汉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蔚为大观。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代表之作。

法律制度作为文物典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大放异彩。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和谐。这显示了中华民族在法制文明上的智慧,是独具匠心的设计,因而能够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史上的典范。

言之有理: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哪些治理智慧?

夏锦文:中华法系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比如,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

王志强:注重事理、情理、法理相结合,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个鲜明特点。处理重大刑案时,要求官员严格引据成文法,适用错案严格归责的处分规则。例如,《唐律疏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在清代,对故意或过失导致判罚偏差的官员,《吏部处分则例》规定了详细的处罚措施。同时,历代刑案和判牍文书的记载显示,裁判者们不仅在民事诉讼中兼顾天理、国法、人情等各种因素,而且在命盗刑案中也充分考虑司法的道德教化效果和礼法平衡的实现。宋代判牍中指出:“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于二者之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通行而无弊矣。”

顾培东: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应“好生”“为善”,做到“制五刑而不用”,以“其身正”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讼”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言之有理:今天应当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夏锦文:我们要立足中国、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深入思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赋予中华法制文明新的内涵,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人文关怀,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维护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

王志强:我们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仍然需要面对纠纷化解、情理法关系等问题,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的慎刑、平等、恤刑等思想观念可以提供启迪。要根据时代发展、群众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顾培东: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强调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与传统的“无讼”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生动体现。我们要推动人们对诉讼形成理性认识,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抑制滥用诉讼权利、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让“无讼”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言之有理工作室)

来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鲁班是工匠,他的鲁班书为何被列为禁书,看看开篇第一句写的啥?

综述

王二是个民间的手艺人,跟着师傅混了多年,他总算学到了一些木匠的手艺。出师以后,说不上手艺有多么出名,但是混口饭吃,总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多年的从师经历中,他不光学到的是做东西的手艺,还学会了喝酒。因此,他时常在喝多了以后小酌一杯。

某天,他酒兴上来了,一口气喝了许多的酒。从酒馆出来以后,他喝得晃晃悠悠的,一脚踩空,摔倒了路边的草丛里面。

他心里骂了一句,站了起来,想要回到大路上,但是,脚下传来的触感颇不寻常,似乎是踩到什么纸了。

王二低头一看,脚下是一本纸张泛黄的书,上面扭扭曲曲写着几个字,王二看不懂这个是什么,但是古书值钱的道理,他是懂得的。

正好,家里面有个老人懂古董这块,干脆给他看看,如果值钱,自己就赚大了。

他把这本书拿回去,带给了家族里面的老人。老人一看,大惊失色,问他这本书是哪里捡到的?居然能捡到《鲁班书》,是不是去干了什么坏事?

听到这里,王二酒醒了,就此,一段故事从这个人和这本书开始……

看到这里,读者们是不是以为看到了一篇小说。确实,前面的所有,都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里面提到的《鲁班书》,却在民间名声颇大。甚至有一种说法,《鲁班书》之所以没什么看到过,就是因为这本书太邪门了,以至于被官府禁了。

为什么这本书能够有如此大的名气呢?所谓的被官府禁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鲁班

鲁班肯定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和神秘学扯上关系。作为中国最出名的工匠,鲁班的名声比他实际的贡献更大。在古代,很多杂七杂八的发明都跟鲁班扯上了关系。

什么石磨,滑轮这些,都是鲁班的作品,这里面肯定是有假的,比如石磨,就肯定不是鲁班创造的,距今四千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人们就发现了石磨的存在。

从这种事情上面就能看出,人们很喜欢把一些东西扯到鲁班的身上,动不动就说是鲁班所创。

真实的鲁班,就是一个木匠罢了,他原本公输班,是鲁国人,按照那年代的习惯,公输班太难记了,不如鲁班好记。因此,很多人都知道鲁班,但很少有人知道公输班(就跟鲁迅和周树人之间的关系一样)。

《鲁班书》相传也是鲁班所写,这本书在网上有很多个版本流传,不过,很多人都说这本书开头就写了一句诅咒的话,“欲学此术,必先绝后”,如此恶毒也难怪被称为禁书。

因此,《鲁班书》在某些地方,又被称为缺一门,所谓鳏寡孤独残,学习此书的人总有一个适合的选项。

鲁班书的诅咒

关于这个诅咒,在民间也有相对应的故事去解释。在民间故事里面,鲁班受到其他国家的邀请,远赴他国做工。

因为太想自己的妻子,因此特意建了一个木头做的鸟,只要念咒语,鸟就能飞起来,甚至还可以载人,比飞机都要玄乎。

结果,这木头鸟没有做好,做工出现了问题,鲁班的妻子没有到达鲁班的身边,还摔死在地面上。鲁班心里面产生了很大的怨气,甚至专门写了这么一本书,开头就诅咒自己的徒子徒孙。

从这个故事来看,鲁班简直像个精神病人,自己的妻子死了,他就要自己的徒子徒孙跟自已遭受一样的命运。明明是自己的过错,还要牵扯别人。

从这个说法来看,鲁班的画像不应该挂在木匠的墙上,而是应该挂在精神病院的墙上,被精神病人们将其尊为祖师爷。

《鲁班书》里面,教给了人们各种东西的制作方法,除此之外, 还有配套的咒语,既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也可以去坑那些不喜欢的人。

这本神奇的《鲁班书》,多半跟鲁班扯不上什么关系,实际上,做木鸟的人都不是鲁班,而是跟鲁班名气差不多的墨子。

根据某些人的考证,墨子做出来的木鸟很可能是最早的风筝。而且,墨子信鬼神是明摆着的,人家自己都承认了,当作自己学派的教义,不允许任何人改动。

墨子和鲁班书

那么,为什么这些传说没有贴到墨子身上,反而贴到了鲁班身上呢?按理来说,墨子的身份、理念、故事,不是更适合这神神叨叨的《鲁班书》吗?

根据推测,墨子虽然也是一个好的手艺人,但是因为其开创的学派墨家过于有名,导致官府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开始感觉不对劲,因此,人们干脆将这些东西套在鲁班身上,既能宣传自己的产品,还能避开没必要的麻烦。

根据传说,《鲁班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卷讲手艺以及帮助人的法术。下卷讲的,则是专门害人的东西。

这两个册子是不能看全的。也就是说,要么就只能学着帮人,要么就只能害人。两者都想占,那就只能等着眼睛瞎。

因为《鲁班书》的这种迷信性质,这本书仅仅流传在木匠圈子里面,没有被广泛传播。

结语

现在,《鲁班书》传说一般只能在很多偏远山区里面能够见到了。在有足够科学知识的地方,鲁班书压根没有生存的空间。

如大巴山,也就是今天重庆巫溪一带,就流传着很多关于鲁班书的传说。

道家认为的五弊三缺

什么叫做五弊三缺,五弊三缺,五弊指的是鳏寡孤独残,鳏是指没有妻子,寡是指没有丈夫,孤是指没有父母,独是指没有子女,残就是身体残疾。三缺就是福禄寿,也可以说是钱命权。

有一个说法叫做泄露天机以后会到天谴,所以说从事一些命理行业的师傅会五弊三缺。那么五弊三缺这个词在很多这个命理书中,包括这个渊海子平、滴天髓、三命会通都是没有记载的,而且 很多易学作品,周易本易、周易集注、增删补易等等一些易学作品中也是没有这个词,所以五弊三缺存不存在没人知道。

其实这个词应该就是从民间慢慢流传出来的,形成的一种规则规定,设置一个从业的门槛让人产生敬畏,不敢轻易的跨入那个行业,来保证这个行业的合理的、稳定的有序的竞争。

算命的不会给自己算命

我们很多人听说过某位算命先生给人算命很准的新闻,可是有很多不信命理的人就会发出奇怪的疑问,诸如“他那么能算,怎么不给自己算算什么时候发财呢?”“他怎么不算算明天的双色球开奖号码呢” 如此等等的问题,字里行间中都是对算命人的不信任以及嘲讽。

殊不知算命只是一个人的一技之长,赖以为生的一碗饭而已,如果想到其中的辛酸你就不会嘲讽了,除非你是铁石心肠。

算命先生有三大不算,不算同行,不算死人,不算自己。

有句话叫“算命莫算己,算己死无疑”

意思是算命先生不算自己的命运,一旦越界算出自己的命运,就会大限将至。

我们存在的世界万事万物是有阴阳五行规律的,所以算命先生给人算的时候一般不会直白的说接下来的命运,只会旁敲侧击的告诉你,让你自己去想,正常人都能想到算命先生话里的意思,这是一个千古定律,一旦算命先生告诉你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就等于泄露天机,如果你一个人接下来的行动改变了,那围绕在你身边的事就会发生改变偏离原先的路子,如同蝴蝶效应一般,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变则万变,世间阴阳规律就变了,这种事情发生多了,世间就会大乱。

所以算命先生其实是有些危险的职业,这是泄露天机的事,是有相应的天谴的,但算命的人为了为了躲避天谴,自然就不敢泄露太多,可生来就是吃这口饭的,又怎么办呢,只能对人旁敲侧击的说了,收你的钱意思是告诉老天爷的:“老天爷呀,您看见了,我拿钱了,我一生只有这个本事,只是混口饭吃,不是泄露天机呀。”

不然为什么很多算命先生都是鳏寡孤独残呢,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算命先生自然不敢给自己算了,最关键的是世间都有因果,人算不如天算,再高明的算命技巧也改变不了因果报应,既然有因果报应,就会有人千方百计的改运,很多有真材实料的算命先生都会有替人改命的技能,可是这种事是逆天而行的,与老天爷对着干,怎能是赢家?很多算命大师、命理先生多是命运多舛,不得善终,且后代不详……

大部分算命先生都知道这种千古定律,自然不会胆大涉足,,倒不如好好利用老天爷赏赐的这项技能,只给别人算,混口饭吃不至于饿死罢了……

真正算命先生是有德行的,比如在收费方面:

阳寿将尽者的费用不收;算出来人的寿命快到了是不能收钱的,活人不挣死人钱。

大祸临头者的费用不收;算出这个人即将大祸临头,不死也残,或者家道中落败亡,却又没办法改变了,不收其费用。

永无好运者的费用不收;算出这个人接下来的人生将没有运势,且无翻身之日了,不收其费用。

所以记住我上面说的这段,万一有一天你去算命,先生不收你的钱了,那你可不要以为占到便宜了。也不要刨根问到底了,先生是不会说的,也是无力改变的,多做善事,自求多福吧……

有德的算命先生有些事情也是不算的

不算他人隐私;一个人拿着另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在对方不知道的情况下想要算命先生算一下,以窃取隐私加害对方,这种算命先生是不算的,有违道德。

不算孕妇胎儿性别;中国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人再刚刚怀孕的时候想算出腹中是男是女,如果是女就会打胎,早早解决,算命的要是算出是女的,家长再去打胎了,先生就等于间接杀人,有违人伦,也要跟着一起遭天谴的。

不算不诚心之人;有的人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算命,这样的命理不算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