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1度电赚2分钱,特没劲
作者|Eastland
头图|视觉中国
特锐德(SZ: 300001)主营户外箱式电力设备、户内开关柜等变配电设备起家,如今广为人知的是新能源车充电业务。
充电业务收入约占特锐德营收的40%;充电终端数、充电量“双第一”,让这家公司站上了风口,最新市值194亿、动态市盈率超过100倍。
2023年H1,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截至6月末,新能源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新能源车补能需求增长强劲,看好特锐德的投资者认为充电桩业务一本万利。殊不知,在现有利益分配格局下,充电桩业务是“万本一利”。
对上市公司而言,投建、运营充电桩赚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估值。
充电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1)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2021年,特锐德营收按行业分为铁路系统、电力系统、煤炭系统和充电业务四部分。
2022年,分类口径变更为新能源发电、电网、战略新兴产业、电动车充电。格局原地拔高。
2020年起,充电收入在营收中的比例逐年提高:2020年20亿、占比27%;2021年31亿、占比33%;2022年46亿、占比39%;2023年H1收入24亿、占比42%。
常言道:“宁为鸡口,无为牛后”。2022年,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完成投资1.25万亿,特锐德70亿设备价格收入连“牛后”都算不上。
但在充电桩领域却是绝对的“鸡口”。截至2023年6月末,特锐德旗下“特来电”公司运营充电桩42.8万台,市场份额约28%;2023年H1,充电41亿度,市场份额约26%。
2)规模不等于规模优势
2018年充电11.3亿度(2017年为4.4亿度),自营/托管充电桩12.1万台。通过具有两层架构的合伙人体系,特锐德与各地政企合资成立90家子公司。
2020年末,子公司127家。2021年末,与超过100家政府平台成立合资公司。2022年末,独资、合资公司合计超200家,其中合资公司超100家。也就是说,2022年与政府成立合资公司的数量没有净增加。
截至2023年8月,特锐德(特来电)运营充电桩45.1万台,居第一。星星充电、云快充分别运营40.8万台、37.9万台,居第二、第三位。特锐德领先优势正在缩小。
2023年上半年181天,特锐德总充电量为41亿度。以期初、期末充电桩数量的均值(39.6万台)为分母,计算出每个充电桩平均充电量为1.04万度,平均每天57.3度。
用同样的算法,2021年、2022年每桩每日平均充电量为50.1度、52.5度。虽然逐年提高,但增速收窄。
2023年8月,全国公用充电桩总充电量约32.6亿度,平均每桩每天47度电。特来电市场份额达26%,运营效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优势不明显。
投资建设充电桩需要大量资金,由特锐德帮助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解决。截至2023年6月末,特锐德保证借款、信用贷款、抵押及保证组合借款合计16.4亿。其中,“特来电股份”的7笔借款共计7.9亿,“成都特来电”2笔贷款共计1.02亿,“上海特来电”2笔借款共计1.07亿,“武汉特来电”借款3594.6万。
中国燃油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新能源车仅1600多万辆,增长空间极大。2023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提出“新增公共充电桩与新能源车推广数量比例力争达到1:1”。
公共充电桩达到数千万只是时间问题。截至2023年8月末,公共充电桩数量还不足500万台。未来有几十倍增长空间,跑马圈地还没有开始。这对先行者特锐德并不是好消息。
对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而言,燃油车注定被替代,加油站怎么办,当然要向充电站过渡。最近中石油收购了普天新能源。
充1度电赚2分钱
1)度电收入、成本、毛利润
2019年,充电量21亿度,充电收入、成本分别为22亿、16亿。度电收入1.04元、度电成本0.78元、毛利润率25.5%。
2021年,充电量42亿度,较2019年增长100%,充电收入、成本分别为31亿、24亿。度电收入0.74元、度电成本0.58元、毛利润率22.1%。
2023年H1,充电量11亿度,接近2021年全年,收入仅为2021年的四分之三。度电收入、成本分别为0.58元、0.5元,毛利润率跌破14%。
2019年每充一度电毛利润0.26元,2023年H1降至0.08元。不到四年,度电毛利润跌去三分之二。
2022年,特锐德充电业务收入、成本分别为23.67亿、20.37亿,毛利润3.3亿、同比增长27.2%。
2023年H1,特锐德充电业务收入、成本分别为45.69亿、36.97亿,毛利润8.7亿、同比增长34.9%。
2021年以来,特锐德充电业务毛利润提高完全来自运营充电桩数量的增长。而每台充电桩创造的毛利润快速下降:
2021年,单桩日充电50度,毛利润8.2元,每度电赚0.16元毛利润。
2022年,单桩日充电53度,毛利润7.8元,每度电赚0.15元毛利润。
2023年H1,单桩日充电57度,毛利润4.6元,每度电赚0.08元毛利润。
2)特来电净利润
特锐德以“特来电”品牌运营充电业务。
2020年披露了三家子公司——成都特来电、青岛特来电及特来电(本部)。成都特来电净资产2.7亿、净利润3509万;青岛特来电净资产负1151万、净亏损2962万;特来电(本部)净资产18.5亿、净亏损3786万。三家公司净资产合计21亿、净亏损3238万。只有成都特来电一家赚钱。
2021年开始,充电业务合并披露。
2021年末,特来电净资产22亿(略高于2020年),净亏损5132万。以全年充电量(42亿度)为分母,每充1度电净亏损1.22分钱。以年初、年末充电桩平均数为分母,每桩每天净亏损0.61元。
2022年情况有所改善。特来电净利润2600万,以充电量(59亿度)为分母,度电净利润0.44分;每桩每天净利润0.23元。
2023年H1,特来电充电量达41亿度、净利润7132万,以充电量(41亿度)为分母,度电净利润1.74分;每桩每天净利润1元。
特来电终于开始盈利!
市场份额第一的充电运营商,40多万电桩,单桩日充电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充1度电利润不到2分钱,每个充电桩每天净利润1元钱。鉴于消费者承受能力,度电净利、单桩净利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大。
假设特锐德运营的是40万个停车位,省去充电桩的建安成本和日常运营成本,还不用研发,每个车位每天不会只赚1块钱吧。
尽管新能源车持续热销,充电需求旺盛。但到目前为止,建设/运营充电桩除了拔高估值,本身不是好生意。
充电难不会轻易解决
有人认为中国是“基建狂魔”,民众有需求加上政府重视,大量建设充电桩,充电难的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其实不然。
1)车桩比逐年下降
2020年末,中国新能源车、充电桩保有量分别为492万台、168万台(公桩81万台、私桩87万台),总车桩比为2.9:1。
近年来,充电桩保有量增速总体上高于新能源车销量,车桩比振荡下行。2023年二季度末,新能源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亦增至660万台,车桩比跌破2.5:1。
随着车桩比逐年下降,充电难看似得到缓解,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2)公桩缺动力、私桩缺条件
首先要看到,存量充电桩中私桩占比大于公桩,且私桩增速远高于公桩。
2020年,公桩、私桩增量分别为29万台、17万台。年末充电桩保有量达168万台、较年初净增46万台,公桩、私桩贡献率分别为63%、37%。
2021年,公桩、私桩增量分别为34万台、60万台。年末充电桩保有量达262万台、较年初净增94万台,公桩、私桩贡献率分别为37%、63%。
2022年,公桩、私桩增量分别为65万台、144万台。年末充电桩保有量达470万台、较年初净增208万台,公桩、私桩贡献率分别为31%、69%。
2023年H1,公桩、私桩增量分别为35万台、154万台。6月末充电桩保有量达660万台、较年初净增190万个,公桩、私桩贡献率分别为19%、81%。
2023年上半年,公用充电桩保有量平均每月增加5.9万台,而新能源车平均月销量超过50万辆。
公用充电桩增速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投资收益不理想。特来电每桩每天净利润才1块钱,而投建一台动辄数千元,内部收益率太低。
公桩增长跟不上新能源车销量的症结是缺乏利益驱动,制约私人充电桩增长的则是客观条件。
“私桩”通常在用户购车时选择配建。十几万、几十万购车款都花了,没人愿意“祼奔”。安装私人充电桩的费用也不成问题,而且新能源车企业会提供这样那样的优惠及便利。
2023年1~8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达530万辆。8月末私人充电桩保有量494万台,较年初净增203万台,相当于新能源车销量的38.3%。
六成以上购车者难以如愿。原因不外乎物业态度消极、小区电力容量不足、本人没有固定车位等。
3)存量车公桩比
拥有私桩的车主不会与人共享,而且会时常使用公共充电桩。因此,没有条件配建私桩的车主,公桩是唯一的补能方式。以公用充电桩保有量为分母计算车桩比,可以更准确反映新能源车充电便利性。
2020年末,存量车公桩比为6.1:1,远高于总车桩比(2.9:1);2021年、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井喷,年末保有量分别达到784万辆、1310万辆,存量车公桩比依次攀升至6.8:1和7.3:1。
2023年6月末,新能源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存量车公桩比达7.5:1,总车桩比为2.45:1。一个创新高、另一个创新低,误导性极强。
充电难与堵车相似:车多了路堵,于是修路;路畅了汽车销量大增,更堵;于是还得修路……
除了建桩,还有其他缓解充电难的路径
新能源车保有量正在高速增长。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尚未形成,资本的积极性没有触发,因此公桩投建“慢半拍”。
笔者曾预言:“充电难”“锂价贵”会减缓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进程。首先,对插电混动车而言充电不是刚需,消费者不会被里程焦虑劝退。其次,插电混动车的电池容量仅为纯电动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对锂、钴、镍的消耗大幅减少。
纯电动车不是彼岸,只是过渡。与之相比,插电混动是更好的过渡方案。
2023年1月~8月,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超530万辆、同比增长近40%。其中,纯电动车销量约380万辆、同比增长26%;插电混动车销量约150万辆、同比增长87%。与此同时,碳酸锂价格却持续低迷,最新报价不到20万元/吨。
若没有插电混动车,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肯定没这么高、碳酸锂价格不会这么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喝酒之后,多久能开车?
常言道“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可是很多司机头天夜里喝酒,一觉醒来,第二天一早又被查出酒驾,这是为何呢?那喝完酒多久才开车比较安全呢呢?
何为酒驾?
我们平时看到警察用的酒精测量仪,那个是可以检查人体呼吸出的气体中的酒精含量,但是酒精测量仪并不能作为证据来判定司机是否酒驾,真正的酒驾是要通过验血来判定的,并且,酒驾和醉驾也是需要区别来看的。
根据guo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如果您的血液中酒精含量正好超过这个区间,那么对不起,事情就大了。
酒驾的相关处罚
修正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shi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其他隐形处罚
由于我国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考、参军入伍等方面,都要进行政审工作,2012年5月1日,醉酒驾驶行为列入刑法处罚范围,届时被政审人及其近亲属一旦因为酒驾被判处拘役(即已经触犯刑法),将对被政审人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酒驾的标准
喝多少酒就构成了酒驾?
其实酒驾的标准很低,也就是说,喝点就能被查出来。
一般情况下,驾驶人饮用350毫升(约一易拉罐)啤酒后,就可达到酒后驾驶的处罚条件;饮酒量上升至1400毫升啤酒(约4易拉罐或两瓶半)、一两半36度以上白酒时,即可达到醉酒驾驶。
红酒的话2两,并且度数还别超过12度。很多爱喝白酒的朋友就赶紧戒了吧,半两56度的白酒,您就可以停车了。
所以酒驾并不是说您喝醉了才叫酒驾。千万别带有侥幸心理的喝一口,即使您感到意识还清醒,咱也别动方向盘了。
那么问题来了,喝了酒以后多久可以缓过来呢?并且开车不会算入酒驾呢?我们来看看。
饮酒后多久可以开车?
人体分解酒精的能力可不是那么的强力的,是有很大的限度的。
一般情况下来说,一般人每小时可以消化15毫升酒精,大约需1小时才能消化355毫升(一听)啤酒中的酒精。普通人喝1瓶啤酒(500毫升左右),一般在2小时内,血液中仍可测出酒精含量。
同时,酒精代谢的速度取决于人的身体素质、对酒精的吸收能力、排放能力、饮水和排尿多少等很多因素。喝完酒过多长时间酒精才能挥发干净,没有一个固定数值当然啦,任何人的代谢能力不一样,有的人稍快,有的稍慢。
不仅仅是人与人不一样,一个人的代谢速度,由于不同的时间、环境、等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所以,这么来估算的话,如果一个人晚上喝上4瓶啤酒或者半斤白酒,那么消耗酒精的时间大约为10-20个小时左右。
这就是为什么头天晚上喝酒了,睡了一觉醒了,然后在查酒驾时候依然还会被查到的原因了,所以,喝酒后10-20个小时以后,在开车是比较科学的。
为了保险起见,24小时以后再说吧,万一您属于分解酒精比较慢那一类呢,对不对。
对于酒驾这种事,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要冒险,既然喝了酒,就一定等24小时候酒醒再考虑开车上路,或者在喝完酒后找代驾,相比罚款扣分拘留所,花点代驾钱找人帮您把爱车开到家,岂不踏实很多?
业主仅用10度电疑偷电,供电局断电罚4万,业主不服:节约有错?
近日,一则关于业主仅用10度电就被供电局断电罚4万元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该业主因为认为节约用电有错,而被供电局罚款4万元。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舆论的热议,有人认为业主的行为是正确的,应该受到支持;也有人认为供电局的做法过于严厉,不应该对业主进行如此高额的罚款。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该业主在一次电力检查中被发现使用了10度的电,而实际上他家中并没有这么多电器在使用。供电局据此认为该业主存在偷电行为,并对其进行了罚款。然而,该业主并不认同供电局的指控,认为自己只是出于节约用电的目的进行了一些合理的用电行为,并没有偷电。
对于这起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节约用电是一种美德。在当前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节约用电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合理使用电力资源,减少浪费。从这个角度来看,该业主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偷电行为是违法的。根据我国《电力法》的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供电设施或者窃用电能。如果发现有人存在偷电行为,供电局有权对其进行查处并处以罚款。因此,供电局对该业主的处罚是有法律依据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供电局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该充分尊重事实和证据,避免过于简单粗暴地对待业主。在这起事件中,供电局仅凭10度的用电量就认定业主存在偷电行为,显然是不妥的。如果能够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核实用电量的真实性,可能会避免这样的误解和纠纷。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到,供电局在对业主进行罚款时,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在这起事件中,供电局对业主罚款4万元显然过高。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罚款金额应当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危害程度相适应。对于偷电行为,一般来说罚款金额不应超过违法所得的两倍。因此,供电局在处罚业主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确保处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这起关于业主仅用10度电被供电局断电罚4万元的事件,既反映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也暴露了供电局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既要积极倡导节约用电,也要加强对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公平正义。
“不懂就问,水是怎么烧到135度的?”真的让我很费解啊
导语:
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时刻,每一帧画面都充斥着惊奇和不可思议的瞬间。从拙劣的技术尝试到令人捧腹的场景,本文将带你穿越这些匪夷所思的瞬间,领略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幽默感。
有一天,沙师弟正在忙着用计算器计算着什么,一脸认真,仿佛生死攸关。这一幕让人忍俊不禁,这算盘打得有模有样,好似一场生死较量。
突然,一名朋友送来一只巨大的雪人模型,这个雪人的巨大体积让人不禁想象,是谁敢在这个季节扎进这个“雪球”里。
沙师弟看着这庞然大物,一脸无奈地说:“这个情况下还是不要用救生圈了吧。”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沙师弟,是你吗?”原来,一位老友沙师弟大哥也走进了房间,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冰棍。他笑嘻嘻地说:“这冰棍够你吃一年了!”看着这两位的互动,仿佛置身于一部喜剧电影中。
在另一个地方,一位勇士正在挑战一块巨大的西瓜,这个水果之巨大足以令一般人望而却步。然而,他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一口口咬下去,仿佛在展示他的食量之大。
与此同时,一只鳄鱼也加入了这场人类与食物的较量。它毫不畏惧,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食量”,令人感叹这究竟是哪里的美食,难怪有人称之为“鳄鱼的盛宴”。
回到沙师弟的世界,他正在尝试一项技术难度极高的动作。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却需要几十年的功底才能做到。他挥动着手中的道具,仿佛在挥舞一支舞棒,技艺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在另一个场景,一名女士正在面临一个微妙的局面,她遇到了一个尴尬的情况,需要巧妙地回应。
这时,一位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幕,不禁为她担忧,希望她能展现高情商的回应。
而在另一处,一位大哥正在进行一项挑战,看似胜券在握,却差一点就成功。他的表情充满了失落和遗憾,这一瞬间仿佛定格在时间里,令人心疼。
切换场景,一只可爱的狗子出现在草坪上,它的眼神流露出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似乎是很久没有出门散步了。人们看着这只可爱的狗子,不禁为它担心,希望它能早日迎来一次美好的户外探险。
在一家汽车修理店,一位老板给一名新手安排了一位资深师傅。新手正在摆弄着车辆的零件,不时发出一阵阵尴尬的笑声。这个场景彰显出在某些情况下,自己的能力远远不及他人,引人发笑。
然而,有时候,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可能会有出人意料的不同待遇。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好处,而另一些人却不那么幸运。
在一场紧张的比赛中,一位选手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技巧,仿佛这一局已经稳操胜券。
人们看着他,为他加油,期待他能够获得胜利。
就在这时,一只聪明的乌龟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它竟然学会了一项令人吃惊的技能,让人不禁要追问,这究竟是哪里的美味诱惑,让乌龟如此努力地学习。
有人看到一只狗狗正在遭受一项“严刑拷打”,不禁感到心疼,忍不住要安慰它。这一瞬间,展现了人与宠物之间深厚的感情,无需言语,心照不宣。
一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则问题:“不懂就问,水是怎么烧到135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