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衡阳风华·70年70人丨常丁求:敢为人先书写云霄之上的传奇故事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红网时刻记者 宋美君 整理报道
出于行伍的优秀将领,常丁求是个代表人物。
常丁求的名号,在空军飞行员队伍里可谓如雷贯耳。这位从湖南衡阳大山里“飞”出来的空军中将,2018年以51岁的年龄刷新现役最年轻中将记录。曾说空战中要求大胆泼辣,动作要快、准、狠,亦如他骨子里传承的衡阳人敢闯敢拼的精神。但是,他不是莽夫。
常丁求,1967年出生在衡阳县金兰镇一个偏远的村庄——泉溪村。泉溪村邻近邵阳,中学时代的常丁求是在邵阳度过的。
1984年,是令常丁求最难忘记的一年。那一年空军部队招飞组来到他就读的高中招飞行员。学校沸腾了,当一名飞行员,尤其是一名空军飞行员,那是每个男孩心中的梦想,常丁求班上40名男生全部踊跃报名。但整个邵阳地区只招收8人,常丁求凭着良好的素质幸运入选,继而得以进入空军飞行员的摇篮——飞行基础学校学习。
那一年,常丁求17岁。
把一名身体合格的青年打造成一名飞行员,体能训练是关键,这一过程现在需要2年的时间,常丁求当时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而他的许多同学在一次次的考核过程中因种种原因退出了。等到常丁求成为一名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时,同来的8个人只有常丁求继续延续着和蓝天的缘分。
之后,常丁求还赴俄罗斯军事院校留学深造。2013年,时年46岁的常丁求晋升空军少将。有媒体统计显示,他是当时空军最年轻的将军。
常丁求痴迷这方天空,他称自己与战斗机“像战将对自己的战马,不仅是座驾,更是战友、是伙伴”。一旦升空飞行“整个人立刻进入一种‘禅定’状态——精力很集中,心情很愉悦,既紧张、又放松”。
一个“敢”字,常丁求贯穿了他30余年军旅生涯。在常丁求曾任师长的空军航空兵某师的营院内,至今还立着一块“敢”字碑,正面刻着一个血红色的硕大“敢”字;背面,则有3行字——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打必胜。
“打赢”——是常丁求作为指挥员对全团官兵的战术使命要求。2006年11月,一场多军兵种联合演习在华东某地展开。常丁求受命带僚机到海上陌生空域进行空中拦截。当天,能见度只有2公里,云底高不足500米,这种条件下远程奔袭、低空巡航、大载荷机动,稍有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集中最优秀的飞行员完成这项任务。时任副师长的常丁求与师长韩胜延达成共识,确定了最佳作战阵容。“战则必胜!”战斗号令一下达,常丁求就率队飞过海岸线,准时到达待战空域。空战开始了,只见空中机群犹如一把把凌空挥舞的利剑,劈向一个个来袭目标。那次,当对手发现常丁求的拦截编队时,已经在短时间内遭到了4次攻击。
这次,常丁求创下了该型战机首次在改装期间遂行重大任务、首次在未知条件和陌生环境进行实战化对抗、首次演练远海低空战术课目等多项“第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9月的胜利日大阅兵上,“即将达到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的最高飞行年限”的常丁求少将驾驶歼-10A歼击机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他当时也是56位将军领队中最年轻的将军。
常丁求作战威猛,亦充满智慧,绝不做“莽夫”。军中飞行员们对他的评价,除了“技艺超群”,还有“招法刁钻”。他还是小有名气的飞行心理专家,为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他开始将飞行心理学向训练、实践拓展,向未来战场延伸。于是,一个专门研究飞行员心理素质的小组应运而生,他亲自带领小组成员对全团飞行员进行心理调控,对危及飞行安全的心理问题尽早发现、防患未然。团里还引进了一套心理测试软件,飞行前对飞行员进行心理测评,测评成绩不合格的,坚决不让飞。
如今,擢升大军区职将领,常丁求主要的工作“阵地”转移到司令机关,能够翱翔天空的机会很少了。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老飞行员,常丁求曾表示,飞行是享受,特别在对抗飞行中更能催生激情。阅兵训练,驰骋蓝天,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推荐单位:衡阳县 图片来源:《文史博览》)
拼命把儿子供成大学生,毕业后月薪1500:这个父亲究竟做错了什么
前段时间,浙大博士送外卖的新闻,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
他叫孟伟,曾经是浙大的“十佳大学生”,后来又获得了母校的直博资格,当年也算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但读了8年博士后,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靠兼职送外卖维持生计。
接受采访时,孟伟还表示:每天能挣150块钱,特别满足。
现在大厂接连裁员,就业形式严峻,高学历低就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只是每次类似的新闻出来,都会有人跳出来,鼓吹读书无用。
真的是因为读书无用,才导致他们生活窘困吗?
孟伟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部2007年的纪录片《父亲》。
它记录了一对农村父子,为了跳出底层,奋力和命运抗争的故事。
只可惜,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纪录片的主人公韩胜利毕业后的收入,甚至不如父亲这个工人。
举全家之力,供养孩子读书,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地步?
读书,带给一个孩子的,究竟是什么?
韩家父子的故事,我想值得我们每个父母深思和警醒。
变卖家产,50岁打工
只为送儿读书
孩子上大学前,韩家的生活清贫。
家里五亩地,仅够全家人吃食,没什么富余。
所以当儿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亲韩培印是又喜又悲。
喜的是,儿子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娃,足以光耀门楣;悲的是,一年学费就要六七千块,家里实在是拿不出来......
胜利知道家里条件差,也曾想过放弃读书,出门打工赚钱。
但老韩阻止了他,说自己会尽全力,把上大学的钱凑够。
在村里,老韩是为数不多上过初中的人。
因为自己读过书,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变卖了家里的粮食和牛,才凑齐了儿子的学费,但只是学费凑齐了,书费、生活费却还没着落。
为了儿子能专心读书,韩培印跟着他一起去了西安。
一个人读书,另一个人就干苦力,打工挣钱。
每个月五六百的工资,承担两个人的支出和学费自然有些吃力。
无奈之下,他只能跟工友挨个借钱,二十不嫌少,一百不嫌多。
对于底层民众而言,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所以韩培印借钱时,也总被工友冷漠对待。
他有个记账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欠债的记录。
就这样,借点还点,还点再借点,父子俩终于在这座城市站住了脚。
日常花销他俩一省再省,偶尔一起吃饭,只吃家里做的馍馍。
同一个城市,老韩三四个月才见儿子一面,因为在他看来,坐公交实在太贵了。
这样的日子很苦,但能看出来,老韩的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
他始终相信,儿子毕业了,一切就都会好的。
4年付出终成一场空
背债、卖苦力送儿子读书,老韩并没有指望儿子飞黄腾达。
他只希望儿子学一技之长,坐办公室轻松挣钱,不要再种地了。
从当时的情形看,韩胜利的未来也该是光明而美好的。
他毕业于2007年,当时大学已经扩招,但本科生含金量依然很高。
他就读的西安石油大学,不是985、211,但也是一本院校,学的通讯专业,也是当时的热门专业。
但让人意外的是,从毕业起,韩胜利就失业了。
他在找工作时接连碰壁,一年后才前往青海,帮当地铺通信电缆。
这是一份户外的苦力活,不需要多高的学历,每个月600元钱,还不如父亲打工挣得多。
2011年,韩家父子再次接受导演的采访。
工作3年,胜利的工资涨到1500元,但这个收入依然不能让人满意。
毕竟老韩中专毕业的女儿,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是儿子的两倍。
供儿子上学,家里还欠下2万元债务,可怜老韩年近60,还在打工赚钱。
父母用尽全力托举的孩子,好像只是从一个穷人,变成了一个读过大学的穷人。
不是读书无用
是知识无处可施
2011年再接受采访时,那个坚信“读书改变命运”的老韩变了。
他已经完全转变了想法,还曾多次向邻居抱怨当年要是不让娃上学,给他买个三轮车,现在也发了!
更让人感慨的是,有人问老韩:“以后还会送孙子、孙女上大学吗?”
老韩叹了口气说:“我看读书是没用的。”
但回看胜利这大学4年时光,其实很多隐患,早已被埋下。
胜利所走的弯路,不是输在“读书”,而是输在“读死书”。只看重书本,而忽略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1. 缺乏自我表达能力,孩子会失去展示自己的机会。
胜利在找工作的时候,有一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次参加校招会时,他逛了足足两个小时,却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主动投过一张简历。
这也是胜利大学4年常见的表现。
他是一个很努力的孩子,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偶有闲暇,就是捡瓶子卖钱。
记者曾问过胜利:“为什么不找一份兼职?”
胜利以“自己学习忙,父亲不让”为理由搪塞了过去。
没有实践经验,平时又独来独往,这种行为模式,放在学校可能没什么问题。
但一旦到社会上,就很难融入进去,更难抓住机会展示自己。
在现代社会,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空有知识,不会和人交往,不善言辞,能力可能无处施展。
而这些软实力,恰恰需要在社交实践中才能得到提升。
大学之所以不同于高中,就在于此。
2. 缺乏自信,孩子会失去试错的机会。
胜利身上另一个让人觉得心疼的地方,是他总是带着一种浓浓的自卑和强烈的不安感。
这种不自信,让胜利缺少了一种“闯劲儿”。
这种不自信,跟家境有关,又不能完全归因于家境。
很多寒门学子其实反而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坚韧、更乐观、更敢拼。
但是胜利身上,却好像始终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包袱。
某种程度上,这跟老韩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父子俩见面,老韩说得最多的,除了督促儿子学习,就是胜利的花销。
他会拿出自己的记账小本,一笔笔给孩子算:
“胜利我儿,你每天都有20到30元的支出,学费一年4000多,住宿费800,还有书本费……头一年你就花了7000,第二年你花了1万。”
这一个个数字,像一块块砖头一样,砸得胜利哑口无语。
其实老韩不说,胜利早就明白自己和同龄人的差距。
他也体谅父母的不易,上学时省吃俭用,一天只花6块伙食费,两天才吃一次肉。
穷,其实不会消磨孩子的心性,但父母持续施加的牺牲感、付出感,却会让孩子感到内疚,充满了匮乏感。
胜利有很大的精神压力,他生怕自己行差踏错,辜负父母的付出。
所以当面对机遇时,他总是会下意识地选择最保险、最安全的那条路。
只是,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
越是谨慎怕犯错,就越容易错失机遇,选择的那条路反而更难走。
3. 缺乏长远规划能力,孩子会被眼前局面困住。
老韩和胜利,都曾经把失败归因于专业选得不好,挣不到钱。
当初胜利选择这个专业,不是因为热爱,也不是因为了解,仅仅是因为老韩听说通讯工资高,一个月五六千不在话下。
只是,真的是因为专业选错了吗?
很多网友为胜利感到惋惜:
那几年,正是互联网行业兴起的时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胜利应该会有不错的发展。
但由于信息闭塞,胜利没有去高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反而去了西北择业。
同样的,通讯专业和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离不开电脑。
寝室的其他5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但胜利连学费都成问题,就要不说电脑这种奢侈品了。
同时,老韩又把电脑视为洪水猛兽,生怕它耽误儿子的成绩。
没有实际操作过,胜利学习的专业知识,就变成了纸上谈兵。
我们说,决定一个孩子能走多远的,除了努力,还有一点就是选择。
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又需要长远的目光,掌握关键的信息。
这两点,整天埋头挣钱和学习的老韩父子俩,是无暇顾及的。
从老韩父子的真实遭遇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
胜利所走的弯路,并不是因为读书,而是因为没有把书读“活”。
读书是一项长线投资,短期内很有可能见不到回报。
这个时代,一个孩子想要得到幸福,情商、心态、努力、正确的选择缺一不可。
知识和能力并重,再加上努力和些许的运气,才能迎来花开。
不过韩胜利的故事,也有后续。
2014年,有西安当地网友说胜利成为了项目经理,日子过得不错。
后来又有一位网友表示:胜利年薪20万,已经娶妻生子,在西安买房落户,非常幸福。
虽然信息无法考证,但从细节描述看,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这一年,韩胜利已经奔四,他走过不少弯路,但最终还是迎来了自己的胜利。
没有过人的天资,没有优渥的家庭,也没有父母的指引。
这是一个普通的寒门子弟,靠读书和努力,一步步走出农村的故事。
希望他未来快乐圆满,也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偿所愿,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小树妈妈,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树妈妈,深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只等你的关注。本文图片来源:纪录片《父亲》。
韩国男团VICTON成员韩胜宇最新杂志写真曝光
韩国男团VICTON成员韩胜宇 近日受邀为某杂志最新一期拍摄了一组写真。
吕东垠/文 BEAUTY+提供/图 版权所有Mydaily禁止转载
《颜勤礼碑》学习班学员:韩胜强,笔法阶段学习成果展
《颜勤礼碑》学习班学员:韩胜强
来自中国 河北省 邢台市
笔法结业感言
仍然感觉和上学时候一样,又到考试季,不由自主地有些紧张和压力。虽然作业完成比较晚,质量也不是特别高,但是终究完成了,也战胜了一次自我。
通过这次考核,明显感受到书法学习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看着当初水平相近的同学们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学习,书法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而自己由于后期工作有些忙碌,且由于主观原因练习时间不足,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致使这次考核竟有些畏难情绪,笔意不能随着心意运转,写出的考核作业也差强人意,和同学们的差距明显加大。所以书法学习是一个坚持的过程,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这次考核,对于自己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从画格子、找原帖到提笔临,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中也能感受到圣手书法课堂的良苦用心,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能在今后的日子中游刃有余,才会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笔法结业考核作业 入学第一次作
入学第一次作业
笔法阶段考核作业
欢迎有系统规范学习意愿的书友报名,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攀登书法高峰!
报名申请,请发私信:报名
规范、系统、高效学书法
就来圣手书法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