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汶川地震来临前的预兆(地震来临前的预兆)

汶川地震来临前的预兆(地震来临前的预兆)

地震前的预兆都有哪些?

地震前的预兆主要有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地震宏观前兆主要包括:地声、地光、地震云、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等。

图1 地声异常

其中地声和地光类似于下雨前的打雷和闪电,因为地震和下雨前都有电磁波能量的大量释放,因此就会产生地声、地光、打雷、闪电。在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的河北唐山地震前就有地声和地光现象,当时由于当时正值深夜,只有少数人听到和看到了这一现象,而且也并不能判断这是地震前兆,因而没有减灾效果。这也是所有宏观异常的尴尬之处——识别困难,不能定量分析,因此减灾效果较差!

图2 地震云

而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最大困难在于与普通云的区别,至今热衷于利用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学者们都说不清楚!因此,大多数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案例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对应地震而已!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学者——大脸撑在小胸上,也认为地震云就是很多气象学中的常见云类!

图3 动物异常

至于动物异常,其实就是动物通过本能感知地震前地球电磁场变化以后的一种反应。但是,动物在遇到气候气象变化、环境变化、生理期等,也会有异常反应,直到现在人类也没有办法区别动物不同异常对应的背后的变化,因而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图4 地下水异常

而地下水异常,同样需要和降雨、旱灾、灌溉、抽水、污染等造成的地下水变化加以区别!否则也可能虚报地震。

总之,虽然宏观异常易于观察,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活动、气象气候、环境因素、动植物自身生理因素等的影响和干扰,因而有识别困难、难以定量化等缺点,目前还难以脱离微观异常、独立运用于地震预测。因此,平时在使用宏观异常时,也要慎之又慎!微观异常主要包括:测震、形变、电磁、流体等学科。

图5 世界三大地震带

其中测震就是监测地震,由于地震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活动反映,因而长期监测地震,就一定会找到地震发生的一些空间规律,如上图根据1900年至2000年的全球地震活动性,我们可以总结出全球发生地震的主要区域就在三大地震带上。

图6 中国地壳应力场(2009年)

而形变则主要根据重力观测和地形变的结果来了解地震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如上图,虽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但是根据2009年测得的地壳形变状况,四川、西藏乃至云南等区域的应力仍然处于集中状态,因此在2013年于2017年四川又相继发生了7.0级地震,西藏和云南虽然没有发生7级以上的大震,但是也是小震不断。

图7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

电磁主要是指地电和地磁,前面在描述宏观异常时就讲过,地震前地球的电磁场一定会有变化,这在很多地震前都得到了证实,国家现在也非常重视这一观测项目,刚刚发射的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就是用来观测地球及其周围空间电磁场变化的。

图8 海城地震震前放映电影公告

流体观测主要是观测地震时地下流体的物理和化学微变化,区别于宏观的地下水异常。被联合国承认的我国成功预报的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在震前就有地下水中氡气含量升高的异常!因为氡气是稀有气体,空气供给不能使其升高,只可能从地下来,就预示着地下有岩石破裂或断层滑动,即地震即将发生!

总之,与宏观异常相比,微观异常观测条件好、物理意义明确、可以定量化分析处理,是解决地震预测问题必须依赖的手段!公众和社会一定要给予支持和宽容,保证地震工作者在正确的轨道上高速前行,促进地震监测预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地震前的预兆都有哪些?

地震前的预兆主要有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两大类!地震宏观前兆主要包括:地声、地光、地震云、动物异常、地下水异常等。

图1 地声异常

其中地声和地光类似于下雨前的打雷和闪电,因为地震和下雨前都有电磁波能量的大量释放,因此就会产生地声、地光、打雷、闪电。在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的河北唐山地震前就有地声和地光现象,当时由于当时正值深夜,只有少数人听到和看到了这一现象,而且也并不能判断这是地震前兆,因而没有减灾效果。这也是所有宏观异常的尴尬之处——识别困难,不能定量分析,因此减灾效果较差!

图2 地震云

而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最大困难在于与普通云的区别,至今热衷于利用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学者们都说不清楚!因此,大多数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案例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对应地震而已!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学者——大脸撑在小胸上,也认为地震云就是很多气象学中的常见云类!

图3 动物异常

至于动物异常,其实就是动物通过本能感知地震前地球电磁场变化以后的一种反应。但是,动物在遇到气候气象变化、环境变化、生理期等,也会有异常反应,直到现在人类也没有办法区别动物不同异常对应的背后的变化,因而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图4 地下水异常

而地下水异常,同样需要和降雨、旱灾、灌溉、抽水、污染等造成的地下水变化加以区别!否则也可能虚报地震。

总之,虽然宏观异常易于观察,但是由于受到人类活动、气象气候、环境因素、动植物自身生理因素等的影响和干扰,因而有识别困难、难以定量化等缺点,目前还难以脱离微观异常、独立运用于地震预测。因此,平时在使用宏观异常时,也要慎之又慎!微观异常主要包括:测震、形变、电磁、流体等学科。

图5 世界三大地震带

其中测震就是监测地震,由于地震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活动反映,因而长期监测地震,就一定会找到地震发生的一些空间规律,如上图根据1900年至2000年的全球地震活动性,我们可以总结出全球发生地震的主要区域就在三大地震带上。

图6 中国地壳应力场(2009年)

而形变则主要根据重力观测和地形变的结果来了解地震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如上图,虽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但是根据2009年测得的地壳形变状况,四川、西藏乃至云南等区域的应力仍然处于集中状态,因此在2013年于2017年四川又相继发生了7.0级地震,西藏和云南虽然没有发生7级以上的大震,但是也是小震不断。

图7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

电磁主要是指地电和地磁,前面在描述宏观异常时就讲过,地震前地球的电磁场一定会有变化,这在很多地震前都得到了证实,国家现在也非常重视这一观测项目,刚刚发射的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就是用来观测地球及其周围空间电磁场变化的。

图8 海城地震震前放映电影公告

流体观测主要是观测地震时地下流体的物理和化学微变化,区别于宏观的地下水异常。被联合国承认的我国成功预报的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在震前就有地下水中氡气含量升高的异常!因为氡气是稀有气体,空气供给不能使其升高,只可能从地下来,就预示着地下有岩石破裂或断层滑动,即地震即将发生!

总之,与宏观异常相比,微观异常观测条件好、物理意义明确、可以定量化分析处理,是解决地震预测问题必须依赖的手段!公众和社会一定要给予支持和宽容,保证地震工作者在正确的轨道上高速前行,促进地震监测预测事业的健康发展!

“地震云”“天现红光”……山东地震早有预兆?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8 月 6 日凌晨 2 点 33 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 5.5 级地震,震源深度为 10 千米。

图片截取自中国地震台网官网

每次地震的发生总是伴随着大家的密切关注和讨论,此次当然也不例外。在山东平原地震发生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与地震相关的“异相”,比如“地震云”“天现红光”“动物迁徙”等等。那么,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这些所谓的“异相”又是否与地震的发生有关联?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盘一盘这些陈年谣言。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想彻底认清这些谣言,就需要对地震产生的原理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简单来说,地下岩层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被拉扯变形并积累能量,一旦超过了地层所能承受的极限,就会发生断裂错动并释放能量,这一能量释放的过程就是地震。

为了方便理解,假设将地层简化为一根“筷子”,那么地震发生的过程就可以理解为筷子被“掰断”的过程,在双手逐渐用力的过程中能量累积,筷子被掰断的瞬间就对应着地震的产生,筷子被掰断的位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震源。

走滑地震的示意图。供图:张广利

然而,实际地震发生时的地下介质不可能像一根“筷子”一样简单,此时以震源为中心产生的地震波向四面八方传播,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破裂和震动,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谣言一:云能预测地震

首先,地球是由不同圈层构成的。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固体地球。根据地震的原理可知,地震发生的本质是地下的构造运动,与天上的云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云产生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大气圈当中完成的,而地震则是发生在地下的岩石圈内,二者之间可谓“天差地别”。

如果你经常仰望天空就会发现,网络上所谓的“地震云”其实只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高积云、层积云或卷积云,在空中呈现为波纹状、鱼鳞状或者放射状的形态。这些云的出现也许预示着天气的变化,但是如果把云当作地震的前兆,是完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对此,中国气象局和地震局的官方也曾多次辟谣所谓的“地震云”与地震没有任何关联。

卷积云和地震无关。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谣言二:“天现红光”与地震有关

除“地震云”外,网络上还流传有地震前“天现红光”的说法,特别是此次山东平原地震前后多地天空出现“红光”,很多人怀疑这一“异象”与地震有关,这也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

其实,生活中经常见到天空中泛起红光,其出现的原因是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的散射现象,与地下介质的运动无关,没必要因为这种天空中的“红光”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谣言三:地震多发于夏季和夜间

除开天气现象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地震通常发生于夏季,且多发于夜间,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觉。

首先,地震的发生与季节并没有任何关系。季节变换是由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天体运动造成的,这种变换会为地球表面带来温度上的变化。但季节变换相对于球内部物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针对这一问题,地震研究人员曾经统计了全球地震台网的地震数据,发现近十年内全球夏季和冬季发生 6 级以上地震的数量差距极小。同理,昼夜的响就更小了,所以地震多发于夜间的说法也是没有依据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地震发生于夜间,它的危害肯定是更大的,因为此时处于睡梦中的人们可能无法注意到地震预警信息并做出及时的避难反应。

谣言四:动物能预报地震

另一种关于地震的说法是利用动物的各种“异常行为”可以预报地震,例如家中的狗狂吠、蟾蜍成群迁徙、鸟类乱飞等。因为动物具有超出人类的听觉系统,能够感知即将到来的地震。

但动物异常行为预报地震这件事,其实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要知道,造成动物异常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环境温度、气压、湿度;周围气体味道、声音;动物生活习性等。所以动物异常行为根本不能说明是对大地震产生了预知。就拿很多传谣者口中的“蛤蟆成群”来说,其实那是蛤蟆聚集产卵呢。

“产个卵都能被当成‘地震预报员’?”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另外,针对“动物预报地震”这一问题,国内外其实有很多相关的统计研究,研究人员确实发现在有些大地震之前有些动物异常现象,但是也有一些大地震之前没有动物异常现象。

因此,无法判断动物异常行为与地震发生具有相关性。笔者认为,利用某些动物的“异常活动”去预报地震显然是不科学的,动物的“异常行为”是难以界定的,其次影响因素太多。

地震虽可怕,但不要轻信谣言!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与地震相关的谣言,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当前大众对地震的本质过程了解不足,由未知而产生恐惧。大家从心底里认为地震是一种罕见且异常的灾难,于是想把地震与生活中的某些“异象”联系起来,所以才有了诸如“地震云”“天现红光”和“动物异常”的说法。

其实,地震和台风、暴雨、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从古至今,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从来没有停止过“震动”,地球上每年约发生 500 多万次地震,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只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深,人们感觉不到。其中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 7 级以上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也只有一两次。因此,无需对地震本身产生畏惧和恐慌。

其次,生活中的所谓“异象”通常是由于我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了解还不够深入,一旦我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了这些现象的本质,就不会觉得它们如此神秘而异常了。让普通大众真正了解自然现象的本质,这也是我们当前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

目前,地震预测和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和地震学家,都在努力探索地震预测和预报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地震预报在科学上尚未突破。

策划制作

作者丨张广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震学博士

审核丨陈会忠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沈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地震来临前动物有感知?地震的热点疑问解答来了!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地震前天空出现红光?地震时猫狗都有哪些异常?地震后为什么感到头痛?为什么苹果手机没有提前收到地震预警……针对地震发生后的这些热点问题,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专家进行了解答。

8月6日,在山东平原县王打卦镇郭家堂村,一处房屋和燃气管道因地震受损。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地震前后,山东多地天空出现红光?

答:无法作为预测地震的必要条件

在8月6日山东平原地震发生前,山东济南、德州、济宁等多地网友都发文称在地震前后天空出现了诡异红光,猜测是否为地震前兆。

对此,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时表示,天空出现红光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主要是气候原因导致。而天空红光与地震的关联,缺乏足够采信的依据和标准,因此,无法作为预测地震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出现在距离震中几十公里远的地方,更是没有任何关联意义。”

地震来临前动物有感知?

答:地震与动物预警之间无一一对应关系

据星视频报道,在山东临沂,地震前10分钟左右,流浪狗曾狂挠店门,将喂过自己的店主叫醒。沸点视频也报道称,在山东泰安,地震来临前,狗狗提前15秒预感地震叫醒员工。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地震预警前几分钟狗狗就像失控一样在家转圈大叫,想把家里所有人拖走……

动物可以提前感知到地震吗?中国地震局一位地震工程力学专家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关于动物的地震预警能力,目前还存在不同意见。“目前的共识是,地震可能促使动物预警,但其他事件同样也可能让动物警惕,也就是说,地震与动物预警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地震后感到头痛?

答:或与地磁变化、焦虑情绪有关

此次地震后,不少网友表示出现了头疼的症状。“像戴了紧箍咒的感觉”“从昨天中午开始疼到现在”“毫无征兆的头痛,疼到需要吃止疼片的程度”。

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根据目前的了解,地震后头疼或许与焦虑情绪有关。《中国医刊》此前也曾刊文称,包括头、颈、背痛在内的肌肉头痛都属于地震后容易出现的身体反应。①

前述地震工程力学专家也表示,目前已有不少实例证明地震前后地磁场是变化的,而具有高度敏感体质的人就可以感知到此变化。“也许会让某些人感觉不舒服,但这样的例子应该不多,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

为什么苹果手机没有地震预警功能?

答:在多国均未内置该功能,可下载第三方APP

对于地震,市场上的大部分手机都提供了地震预警功能,但苹果、三星手机则需下载相关APP。

对此,苹果公司的客服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iPhone是有这个功能(地震预警)的,但有些国家和地区不适用,如果不提供震源地址给我们,我们就没有办法,用户可以下载第三方APP使用。”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体验发现,以国产的小米手机为例,目前则可以通过手机管家开启地震预警功能。开启后,在发生地震前会有铃声和横幅预警通知。小米官方客服也对记者表示,地震预警功能中的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台网,在网站发布预警的同时,小米预警系统会同步报警。

“地震预警功能已经于2021年3月18日起支持全国除陕西、福建、云南、山西、辽宁、甘肃6省外的25个省级行政区。”该客服人员告诉记者。

为何此次的5.5级地震震感传得这么远?

答:与地震发生时间有关

据澎湃新闻报道,此次的平原地震,河北省除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外,大部有震感,衡水市、沧州市东部地区震感明显。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也有网友表示感受到了地震。

对此,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分析,周边甚至稍远距离的人有明显震感主要是与地震发生在凌晨有关。“大部分人都处于睡眠状态,如果不是深度睡眠,人被摇醒之后感觉会更明显。如果发生在白天,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可能就不一定会感觉到。”

参考资料:

①孟宪鹏,钱玲,张巍等.地震后常见心理反应及其应对[J].中国医刊,2008(07):68-70.

责编:朱晓娜

校对:刘玫妍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