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星座

六卦爻(六卦)

六卦爻(六卦)

“变卦”入门:乾坤两卦如何“生”出了其他六卦?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被后人誉为群经之首,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的哲学思想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经》之所以以“易”为名,反映了其核心在于变化。《系辞上》云“生生之谓易。”什么叫“生生”?朱熹老夫子注解道:“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这就是说,阴阳两种性质的不断转化叫做“生生”,也就是“易”。

过去研究易学的人,都会探索卦的变化即“变卦”的规律。我们知道,八卦是阴爻(“- -”)或阳爻(“一”)任意选择三次的排列组合形式(八卦为单卦),而六十四卦又是任意两个单卦叠合的排列组合形式(六十四卦为重卦)。不管是单卦还是重卦,任何一卦只要有一爻发生变化(由阴变阳或由阳变阴),就会导致该卦的变化。

例如,重卦中的乾卦由六阳爻组成,如果其初九爻变成阴爻,乾卦就变成了姤卦;如果其九二爻变成阴爻,乾卦就变成了同人卦,诸如此类。见下图。(小编提示:卦中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排,阴爻称“六”,阳爻称“九”)

最早论述“变卦”的,可能要算《易传》中的《说卦》了,它提出了一套理论,来解释八卦的“生生”变化,即八卦中的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称为“天父”、“地母”,其他六卦都是由这对父母卦“生”出来的。怎么生呢?男孩随妈,女孩随爹,父母交合后,坤卦初爻取得乾卦初爻,变为阳性,即生得震卦,所以震卦为“长男”;坤卦中爻取得乾卦中爻,变为阳性,即生得坎卦,所以坎卦为“中男”;坤卦上爻取得乾卦上爻,变为阳性,即生得艮卦,所以艮卦为“少男”。这是以坤卦为基础来变化的(男孩随妈),取得乾卦的阳性。

反过来,父母交合后,乾卦初爻取得坤卦初爻,变为阴性,即生得巽卦,所以巽卦为“长女”;乾卦中爻取得坤卦中爻,变为阴性,即生得离卦,所以离卦为“中女”;乾卦上爻取得坤卦上爻,变为阴性,即生得兑卦,所以兑卦为“少女”。这是以乾卦为基础来变化的(女孩随爹),取得坤卦的阴性。

朱熹把这种关系排成了《文王八卦次序》(如上图,男孩排在爹这边,女孩排在妈那边),这种相生变化的模式对古代的卦象分析有很深的影响。

什么叫六十四卦,他与八卦有什么关系?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什么叫做卦?古人解释:“卦者挂也。”也就是说,就是把一件事情挂在墙上一起来分析研究叫做卦。

上篇文章讲到阴与阳的演变,由天地始生出两仪开始,之后两仪生出四象,四象又生出八卦。

我们已经知道:四象中太阳(⚌)演变出八卦中的天与泽,少阳(⚎)演变出八卦中的火和雷,少阴(⚍)演变出八卦中的水和风,太阴(⚏)演变出八卦中的地与山。古人称之为基础卦,这八种状态又构成了世间万物。

世间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古人在世间的演变中寻找到规律来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

乾☰(天),坤☷(地),坎☵(水)、离☲(火)、震☳(雷)、巽☴(风)、艮☶(山)、兑☱(泽)古人又发现这八种状态单独一种已经不再发生变化了。于是将其两两组合推衍出来了六十四卦,称之为重卦。

每一个重卦都由两个卦组合而成,上面的基本卦叫外卦,下面的基本卦叫内卦。一卦之中就有了自下而上六个位次,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每个位次由阳(⚊)与阴(⚋)两个符号构成,这两个符号又被称之为爻。

两个同样的基本卦组合在一起叫做纯卦,总共有八个,分别是: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六十四卦又根据八个纯卦分为八宫,每宫八卦。

每宫的变化如上图,以乾宫为例,乾为纯卦,按变爻的顺序,先变初爻,原来的阳爻变阴爻,变成天风姤卦。在天风姤卦的基础上再变第二爻变成天山遁卦,往后依次再变第三爻得天地否卦,变第四爻得风地观卦,变第五爻得山地剥卦。

变到第五爻之后没有再继续再变第六爻,因为再变第六爻就成了六爻皆变,变成坤卦了。所以在山地剥卦基础上回过来变第四爻,得到了火地晋卦。这一卦又叫游魂卦,犹如游魂一样来来回回,游走不定。

最后一卦是同时变的下三爻得到火天大有卦。到了这里可以发现,火天大有只要再变第五爻就又回到乾卦,这一卦又叫归魂卦,如同离身之魂魄即将回到身舍。这就体现了周易循环不断的思想。

而其余诸宫之变化也是如乾宫之变化一样,顺序依次都如图上所标识。

以上为六十四卦的部分知识,下篇文章我们接着讲一讲什么是卦辞?什么又是爻辞?

大家感兴趣的话麻烦关注一下哦。

易经六个爻代表的是宇宙万物

六爻时位图

一个卦,共六个爻。分别是初,二,三,四,五,上。它代表着宇宙万物,时位的变动演绎出宇宙人生的变化之道。

易经卦象的六个爻,分别代表六个时位。从空间来讲,第一爻,位置最低。与二爻,同属于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从时间来讲,第一爻,代表开始;第六爻,也叫上爻,代表结尾。所以,第一爻,常称之为初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卦,初爻,非常重要,中间四个爻是变化的过程,上爻为最终结果。六个时位,只是环境。主角是生命,是人。我们高中,开哲学课程。常讲世界观,人生观。时位,就是世界,也叫宇宙。三十年为一世,世代表时间,界代表空间。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可见,六个爻,从时位来讲,代表了宇宙。不同的时空点,都有生命存在。不仅仅是人,还有动物、植物、矿物,往大了说,有星系,往小了说,有微生物。有有形的生命,还有无形的生命,有有情众生,还有无情众生。事实上,宇宙万物本来一体。在易经中,称之为太和。又叫太极。这是一。硬要分开来谈,生命可分为阴阳。好比一天,可分为黑夜与白昼;人类,可分为男人和女人。生命,可分为有形无形,有情无情。阴性生命,又称之为柔;阳性生命,又称之为刚。凡生命,必有动有静。安宁清净的,还有躁动开拓的。

在易经中,用四个数字来表达动静现象。七代表安宁的阳刚;八代表清净的阴柔;九代表进取的阳刚;六代表躁动的阴柔。我们在读易经时,很少读到七和八,因为安宁不动,往往被我们忽视。而动变,即可有新的生机。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又叫太阳,将动变为少阴八;六为老阴,又叫太阴,将动化为少阳七。所谓,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就是指这个。阴阳,不仅仅是和合,而且,还会相互转化。易经就是通过六个爻位的变化来演绎宇宙人生的大道。

系辞下传讲,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易经起卦(一),蓍草占卜

用《易经》占卜,起卦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火珠林,也就是扔六个铜钱,这是汉朝时候常用的方法;

二,火珠林的简化版,扔三枚铜钱或者硬币,这是汉朝之后被简化了的火珠林;

三,邵雍先生《梅花易数》中所介绍的以时间、空间方位和就地取材临机起卦等;

今天,将要介绍的是蓍草占卜,蓍草占卜是最传统的占卜方法。周朝取代殷商之后,蓍草占卜也取代了殷商时期的龟甲占卜。

群经之首

蓍草是一种很低矮的草,它的高度大概在40-100厘米,今天主要分布在我国洛阳以及洛阳西边的地区。

我们都知道,八卦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它们分别来源于河图和洛书。

古代圣人,通过对河图和洛书的研究,得出了天地之数五十五,大衍之数五十这样的结论。为什么大衍之数会比天地之数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天地大衍之数的由来》中,进行过探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

蓍草占卜的开始,先准备50根蓍草,象征大衍之数。

因为人类,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全地达到大衍之数。

所以,从50根蓍草中抽出一根,装回盒子里,始终不用。这一根蓍草,象征的是天地未开之前混沌为一,也就是太极、太初。

接下来,将剩下的49根蓍草分为任意两拨。分别抓在左手和右手里,左手中的一拨象征天,右手中的一拨象征地。因为人生活在地上,所以从右手象征地的那一拨中,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拇指和无名指之间,象征人。

蓍草占卜

这样一来,天地人三才就齐全了。

放下右手的蓍草,用右手数左手中抓的那一拨蓍草,每四根数一次。看最后得出的余数是多少,如果整除了,那么余数就是4。然后把这个余数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把余数之外的蓍草放到一边。但要注意不能和先前右手中放下的那一拨搞混了。

拿起先前右手放下的那一拨蓍草,同样是四根数一次。看最后得出的余数是多少,如果整除,余数也一样是四。把这个余数夹在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把余数之外的蓍草和先前左手中余数之外、放到一边的那部分蓍草,放在一起。

不管开始的时候,49根蓍草是怎么分的,最后的余数必然是以下几种情况(左手余数在前,右手余数在后):1和3,3和1,2和2,4和4(左右手中的蓍草都整除了)。

到这里,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之间的三个指缝里,就都有了蓍草。

两个余数,再加上开始夹在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象征人的那一根蓍草。其结果必然是5或者9,永远不会有例外情况出现。

火珠林

把得到的余数,记录在纸上。如果余数是5,就记作5;如果余数是9,就记作9。

如上,算是完成了一卦18变中的第一变。

用49减去这个余数5或者9,得到一个数字,要么是44,要么是40。

待续!

《周易》每一卦为何是六爻?原来是:3×2。3是什么,2是什么

《周易》的每一卦为什么是六爻?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八经卦是三爻,两个经卦相叠,变成的六十四卦,自然是六爻。

但《周易·系辞》认为不那么简单,六爻之所以是六,《系辞》认为来自于天地人三才及其各自的阴阳。

《系辞》说: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意思是说:

《易》作为一本书,所蕴含的哲理广大深远,无所不备,其表现就是包括了天道、人道和地道。如果只有乾坤所代表的天地之道,那么天地也不成其道,天地之道之所以有意义,还在于天地之间人的出现。只有人这一观察者、参与者的出现,世界的呈现才被赋予意义。所以,天地人三才缺一不可。

《系辞》还曾说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意思是天下万物都是来自于“感”,这个“感”正是人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应。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重点也在一个“知”。谁能知?自然是人知。如果没有人去感知,天下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等等阴阳分野就不存在,没有阴阳的展开,这个现象世界也就是不存在。所以,只有人的参与,才完成了天地人三才的建立;只有天地人三才的建立,才有了现象世界的呈现。

关于这一点,作为现代前沿科学的量子力学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当人没有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一团弥漫的波;当人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波函数坍缩,这个世界才呈现出确定的现象。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系辞》的作者已经建立了天地人三才的思想。

根据《系辞》的解读,这个天地人三才也正是《周易》六爻思想的来源所在。而我们知道,《周易》作为世间法的最高智慧,最基础的观念就是阴阳。天地人三才各有其阴阳,这就是“兼三材而两之”,二三得六,所以是六爻。因此,《系辞》说:“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系辞》接着解释说:道因为有变动,所以称作爻。爻的本义是筮策变动的样子,所以爻代表着动。爻有等差,也就是有阴有阳,所谓的柔爻刚爻,对应于物的阴与阳。这些阴阳之物的相杂,形成了文,也就是各自显性的表现。有了这些不同的表现,吉凶因此而生。

其实《系辞》的这段文字,与其说是讲六爻的来历,不如说是用六爻来解读天地人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