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评书小段《胡不字》表演张丽华
中考数学几何模型:胡不归最值模型
胡不归最值模型《剑来》吾为东道主其六诗词典故赏析
这几天总管天天更新,一章接一章,作为读者那是开心的“乐不思蜀”。不说总管水文章,没事多夸夸总管,还是有用的嘛。我们就继续开心的学习《剑来》里的诗词典故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妙龄少女说陈皮皮与书中描述的“顾盼不凡,丰神澄澈”相差很远。总管这是在为以后的影视剧改编埋伏笔啊,选角色都要注重演技,外形可以差一点也无事。陈皮皮在书中一直都被御姐以上的喜欢,在少女方面一直不受待见。这方面总管是不是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写了进去,值得深挖一下。
在庙中偶遇,又用上“顾盼不凡,丰神澄澈”这一词。与清朝魏秀仁《花月痕》小说第八回“吕仙阁韩荷生遇艳,并州城韦痴珠养疴”一章中的段落一样。原文是:
其实采秋意中有荷生,却不曾见过这个人;荷生目中有采秋,又不曾闻有这个人。然荷生看不出采秋是个舞女,采秋却看得出行生是个名流,一路想道:“这人丰神澄澈,顾盼不凡,定是个南边出色人物。”因又想道:“此人或且就是紫沧说的韩荷生,那庙门外柳荫拴一匹马,系青海骢,不是大营,那里有此好马?”正在出神,车已到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管一写到陆沉,就诗词喷涌而出,从不吝啬文字。详情请见《剑来》第九百零九章,“逍遥游”。
文中说陆沉“轻身举形,蜻蜓点水,一路飘荡远游,有那“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之感。”此句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是: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陆沉看小孩说道:“贫道看你骨骼清奇,龙吟虎啸,凤翥鸾翔,有猛烈丈夫之大气象。”后面陆沉没有掏出十本武林秘籍给小孩选,估计也是看小孩和陈皮皮小时候一样,是个苦出身。
“龙吟虎啸”一词出自东汉辞赋家张衡的《归田赋》,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原文是: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我们读书的时候没有遇到这篇课文,实在可惜。不过遇到了受这篇文章思想影响深刻的晋朝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节选一段,大家复习一下名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凤翥鸾翔”,读音“ [ fèng zhù luán xiáng ]”。像凤凰高飞。比喻女子婚姻美满得意。出自明朝正德年间李东阳《祭孔氏女文》:“我女之嫁,凤翥鸾翔。我女之行,山遥水长。”
李东阳官至内阁首辅,死后谥号“文正”。其三女儿嫁给孔子第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
觉得这个词语用到小孩身上有点问题,不过也符合陆沉的性格。
陆沉又道:“修道之士,就像那山上的茶树,野者为上,园者次之”。这句话出自唐朝陆羽的《茶经,一之源》,主要内容是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原句是: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中年容貌的道士,名为吕喦,道号纯阳。 慧剑挥时斩群魔,万里诛妖电光绕。
前一句出自元诗人王哲的《宜靖三台 化丹阳 同上》,原诗是:
有限形躯,无涯火院,刹那催促光阴。
想人生、有似当风烛,整日家、昼忙夜惊。
有等愚迷,千思万想,家缘逼迫浑沉。
爱子怜妻,被冤家、系缆萦身。
猛悟回头,名缰割断,恩山推倒重重。
将爱海跳出,清闲乐道逍遥,半张纸,一张琴。
土榻安眠,牢拴意马,莫教斗乱身心。
慧剑挥时,斩群魔、万神自宁。
二气相交,龙奔虎走,金乌玉兔相迎。
入玉炉、金鼎丹砂,炼阳神、出朝玉京。
此个家风,冰清玉洁,点头多谢知音。
欲要成双全后,价值千金。
总觉得这首词好像哪里有点问题。
后一句出自宋朝高道张伯端的《绝句六十四首》,原文是:
欧冶亲传铸剑方,莫耶金水配柔刚。
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吕祖留下的谶语[chèn yǔ],指将来会应验的话。“异日此地当出金仙,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炼阳神,完玉炼,结道果。”这句话出自“火龙传剑记”,原文是:
吕先生会昌中,功名失意,遂游江州至庐山,遇葛仙公弟子火龙真人,姓郑名思远,号小祝融,世称神医。欲人有疾则书符诵祝,立见消融,与上古祝融氏相累,真人见吕祖骨相清灵,游心世外,即传以内丹炼己之诀。制成通天灵剑(即天遁剑法)。并诗曰:“万里诛妖电光绕,白龙一片空中矫。昔持此剑斩邪魔,今赠君家断烦恼。”
临别嘱曰:“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炼,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遂去。
陆沉说一句“ 都是槐安未醒人,只看大梦谁先觉。”。有相似的诗词,来自现代诗人省吾斋主的《蚂蚁》,原文是:
天地旋磨隙此身,兵工日日枉劳神。
浮生一梦君同我,都是槐安未醒人。
后一句来自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的一首五言绝句,原诗是: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文中按照总管的意思,应该出自《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是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陆沉又一句“江山风月,本无常主,今古风景无定据。”
前一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临皋闲题》,原词是: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
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
何必归乡哉!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后一句出自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原词是: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陆沉又又一句,“草木秋死,松柏长存,这就是命。芝兰当道,玉树生阶,这又是命。”
前一句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说丛》,原文节选:
必贵以贱为本,必高以下为基。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孝于父母,信于交友,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草木秋死,松柏独在;水浮万物,玉石留止。饥渴得食,谁能不喜?赈穷救急,何患无有?视其所以,观其所使,斯可知已。乘舆马不劳致千里,乘船楫不游绝江海;智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也。制宅名子,足以观士。利不兼,赏不倍;忽忽之谋,不可为也,惕惕之心,不可长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讲陆沉从不传道,只是旁听,偶有例外,是那“头戴莲花朝北斗,吾为星君说长生”。
这个人应该指的是武当张三丰。此句话出自万历二十四年(1597)平越福泉山刊刻行世的《张仙遗事》,诗名《平越福泉山礼斗吟》。原诗是:
此山云水尽澄清,夜夜焚香表恪诚。
首戴莲花朝北斗,星君为我著长生。
陆沉笑道:“我的名字,可就多了,买椟还珠的郑人,滥竽充数的南郭,‘遍身罗绮者’的罗绮,‘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幸忧,‘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陶者,不过今天呢,贫道的名字,就叫徐无鬼。”这里我们只把诗句列出来,耳熟能详的我们就不介绍了。
“罗绮”出自北宋张俞的《蚕妇》,原诗是: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幸忧”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原诗是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陶者”出自北宋梅饶臣的《陶者》,原诗是: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徐无鬼”出自庄子杂篇徐无鬼。“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有十四个部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了解一下。
总管天天更新,我们也看的开心。哪怕内容上很水,但是诗词典故上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反复学习很久。总管加油加油!
说文解字:胡
hú
【字形演变】
【本义】——茹毛饮血
古时候的中原人常把北方的少数民族称作“胡人”。
“胡”这个字的组成特别简单,左边的“古”就是骨头,即裸露在外面的骨架;右边的“月”则表示肉。骨头和肉,为什么组成了“胡人”的“胡”字呢?
要讲这个字,可能就涉及到文化的问题了。
中国古代造甲骨文的时候,是中原人(汉人)率先进入了文明社会,他们主要依靠种植业、饲养业为主的精细农业生活,即便是出门打猎,猎到的兽肉也会被精细处理、烹调成菜肴来吃——实际上,汉人的主食并不是肉,而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所以汉人经常用“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来展现粗犷豪迈的气概,这种饮食方式和他们自古以来形成的习惯完全不同,因而可以塑造一种豪爽之人的反差感。
正好在古代,也存在着将汉人口中豪迈的饮食方式纳入日常的部落族群——这种几乎只吃肉、很少吃粮食的人,就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
这些南下的游牧民族,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比起中原人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他们更倾向于打猎与掠夺。当时的匈奴,从沙漠、高原之类荒无人烟的地区跑来汉人的地盘,汉人苦其久矣,觉得他们的行径很野蛮,因而非常鄙夷,称他们的生活方式为“茹毛饮血”,并称这群游牧民族的人为“胡人”,表示他们是啃骨头、吃肉的野蛮民族。
“胡人”这个词,从字面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是只吃肉不吃粮食,二来也同“远古”的“古”字读音与组成元素相似,指尚未开化、生活方式与思想水平都处在远古时期的人群。
古人造字都是先有音、再有义的,为何“胡”字发的是“hu”的音呢?
我们常常用“呼呼”形容风声,而“胡人”,也是从北风呼啸的北方骑马南下的,这些游牧民族的人骑着马跑过来,就如同一阵烈风刮过,或许正是这个特点令汉人印象深刻,于是用代表风声的“呼”为他们命了名。
文言文倒装句5大类型汇总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介词结构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状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初中文言文常见倒装句汇总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介词结构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例:
投以骨(以骨投)——《狼》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不戚戚于贫贱(戚戚)——《五柳先生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例:
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例:
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
其两膝相比(两膝)者——《核舟记》
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
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