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字姓名大全男孩名字个三字睿智有远见-可爱点
名字是要跟随一个人一生的,所以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因此,给宝宝起名历来都被父母所重视。本期可爱点小编就来分享一组李字姓名大全男孩名字个三字的内容,推荐大家可以参考参考~1.【李泽楷】“泽”本义是指水或水草积聚的低洼地方,引申为雨露恩泽,恩惠的意思,形容男孩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以及心怀宽广的胸怀。“楷”指模范,也有刚直的意思,表现出男孩刚强正直的样子,期望能成为大家的楷模,学习的榜样。突出了男孩应有的特点,也寄予了父母深切的期望。2.【李屹淳】“屹”是山峰高耸的样子。表现出男孩屹立挺拔之姿,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淳”意为质朴敦厚,形容男孩单纯善良,老实忠诚的样子。既表现出男孩独有的阳刚之气,又突出了男孩该有的美好品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李锦熙】“锦”本义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有色彩鲜艳华丽,奖赏的意思。寓意着男孩前途美好,表现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也突出了男孩气质出众的样子。“熙”有光明和乐的意思,寓意着男孩幸福美好,和乐美满。整个名字充满光明美满,相信会给人带来好运。4.【李睿峰】“睿”本义是深明通达,意为有智慧,看得深远。彰显出男孩睿智聪慧的样子。“峰”指的是山突出的尖顶。用于男孩名字,表现的是如山峰一样巍峨耸立,突出坚强勇敢的品质。整个名字给人一种阳刚大气的感觉,还能彰显一种睿智远见的品质。
李羽赫、李云睿
李潇哲、李铭熙
李智宸、李承远
李昱烔、李昱烔
李昱霖、李霆轩
李嘉龙、李辰煜
李嘉旭、李俊哲
李泊君、李楷瑞
李灏然、李俊潼
李瑾翊、李萧骏
李子晟、李嘉航
李恒骞、李宇轩
李睿恩、李浩容
李楷峯、李佑承
李锦墨、李景扬
李寅铭、李言新
李玮卓、李曦予
李逸臣、李行奕
李成哲、李可恩
李胤同、李俊琦
李晟博、李晓航
李禹豪、李欣哲
李慕可、李智谦
李瀚章、李泽阳
李齐晟、李霆煌
李锦楷、李孺政
李殿胜、李麟灿
李盛瀚、李奕睿
李骞嘉、李风文
李世煊、李豪旭
李字姓名大全男孩名字个三字分享结束!你确定不来看看吗~
颜值与才华并存的男孩名,一念就微笑,还不易被起外号
高考来了:朱彝尊第十七
康熙是想借博学鸿儒科这一特殊的人才引进机制把那些已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儿的布衣、遗民套牢,故而他也非常关注朱彝尊,好几次向叶方蔼等大臣询问朱彝尊的情况,连朱昆田进科举考场应试,皇帝都晓得。
朱彝尊与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私交很深。明珠与朱彝尊相见,待他很好。这位中堂大人告诉朱彝尊,朝廷第一注意的是他。这倒不是客套话。陆陇其在九月九日的日记中说:“朱锡鬯,朝廷屡问及,于荐举诸人中最为赫然。”可见,朱彝尊被皇上瞩目,是众所周知的事。
尽管朱彝尊的文章大家都喝彩叫好,甚至有人把它们捧上了天,但他仍然有些患得患失,担心文章不中考官之意,又觉得自己年非少壮,眼睛昏花,不能写好楷字,恐怕考不上。同时,他还挂念着家中的妻女。九月初三,朱彝尊写信给妻子说:“我父子在京,身子都安好,你不必挂念,须自己珍惜身子,不要过分忧虑而得病。这个月初五、六日,吏部请旨,将先到荐举之人考试,想为期不远。……两女俱安好吗?我在京甚窘,且看局面再作行止。若便留住在京,则商量先遣大官回家。否则仍可到江宁处馆。过年也不必预愁了。”应试之事在朱彝尊看来,像一切风险投资一样,成则获利,败则须寻退路。他曾打算先让儿子回家,如果自己考不取,就回江宁龚隹育布政司府处馆。
此次征召,康熙皇帝对鸿儒们的待遇比较优厚,这表现在从试前到授职、升迁的各个环节中。康熙十七年(1678)十一月前后,鸿儒们已经陆续验到,有的栖息于北京周围的一些县城,有的寄宿在庙宇里。京师是生活费用昂贵之地,考虑到贫寒人士在京的食宿问题,康熙皇帝于十一月一日下旨给大学士索额图、明珠,令户部酌量向贫寒者分发衣食。结果,除京城现任官员外,官人、布衣各有三两俸银、三斗米,可以按月领取。康熙皇帝担心冬天气候寒冷,夜长昼短,影响鸿儒们的文思,又特意将考试时间推迟到来年春暖时节。
尽管有皇帝的优待,朱彝尊父子的生活仍然相当窘迫。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初十,朱昆田在给母亲冯福贞的信中提到当时的生活状况:“我父子在京毫无所得,然自到都之后已用过百余金。”朱昆田还要往家中寄去一点银两,以使“家中可以苦苦度岁”。朱昆田在信中写道:“父亲此番人人谓为必得。但遇合有数,正未可必耳。……我父子行止去留,今春必有定局。否极泰来,天无绝人之路。”
二月二十三日,朱昆田又给母亲写信说:“父亲在此,忌者甚众,有力者极其排挤。虽受知君相,而人言可畏,将来必无得理。与其在京做穷官,仍不如处馆之可以救穷也。……四月中即定局矣。”可见朱彝尊这次应试,并不很顾虑气节问题,而是担心官场环境和家中生计。而且,他们对未来的官运并不抱太大期望,并不认为当上了公务员就等于走上了金光大道,从此可以旱涝保收了。因为朝廷内有高官在极力排挤朱彝尊。
考试前一天,康熙皇帝命内阁大学士及翰林院掌院学士各出一道文赋题、一道诗题。户部尚书李霨出的《璇玑玉衡赋》并四六文序,礼部尚书杜立德出的《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被康熙皇帝选作试题。以诗赋取士的形式使得所录取的鸿儒多是以文章诗赋见长的,而功名和政绩成为次要因素,以致一些大吏名落孙山。
三月初一,博学鸿儒科会试在太和殿东面的体仁阁正式开考。黎明时分,应考人员齐集太和门,鱼贯而入,来到太和殿前,在鸿胪寺官指引下,三跪九叩头。这天,康熙皇帝祭堂子回来后,命鸿儒们赴体仁阁下。吏部尚书、掌院学士捧出十张黄纸写的两道试题,放在黄案上。中使传旨说:“向来殿试进士,定例是站着对策,今日因为你们积学博闻,特地赐坐赐食。”鸿儒们跪领好试题,坐在丹墀下的矮桌前,开始作文。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思绪,康熙皇帝特命撤走监考人员。
到了上午九点至十一点间,吏部尚书、掌院学士又宣旨说:“你们都是被举荐的人员,有才学的,原本不必考试,但是才华好不好,考考才知道,所以皇上十分敬重你们。特赐宴,凡是会试、殿试、馆试,状元、庶吉士都没有的,你们要晓得皇上德意。”下这道圣旨是为了让应试者心理上更放松。宣旨完毕,命鸿儒们站起来,进入体仁阁中。阁内设了五十张高桌,每张桌子前放了四张高椅。光禄寺摆放的十二色菜肴,都用大碗高高堆起,据说花了四百两银子。先赐两道茶,四色时果。后用馒头、卷子、红绫饼、粉汤各两套,白米饭各一大盂,最后又赐茶。陪宴的有两名满汉吏部尚书、两名满汉掌院学士,他们都南北向坐。其他提调等官员,都不入座。
吃饱喝足后,继续从容应试,不限交卷时间。工部郎中田雯生怕不能进翰林院,心情急迫,首先写完交卷。但有十余人考到夜里,不曾完卷,如果是进士殿试,照例要“抢卷”,由监试在未完卷之处,盖上名章,作为识别;但这次词科,格外优容,都发给蜡烛,让他们写完交卷。考试过程中,康熙皇帝派遣侍卫苏大取朱彝尊的草稿进看,看完发出。试毕,吏部收卷,翰林院将八十份试卷总封成四封,当夜进呈御览。
康熙皇帝到霸州观鱼,身边携带着试卷。初十那天,康熙在帐幄内,从黄绢箱中抽出四份卷子,其中有一份是毛奇龄的。其文赋中说:“天倾于北,岂炼石之可补。”康熙怀疑女娲炼石补天之事荒诞不经,就在一张小纸签上写了“女娲事”三个字,想以此询问诸大臣。后来刮起了大风,康熙没有看完,就放回箱中。十四日回到宫中,十五日发卷给刑部尚书冯溥,礼部尚书杜立德,户部尚书李霨和掌院学士、礼部侍郎叶方蔼,让他们定其高下。冯溥读了朱彝尊的试卷,连叹:“奇才,奇才。”十六日,阅卷官们看完试卷。十七日,呈交启奏:将试卷判作上上、上、中、下四等。二十二日拆卷。
这次校阅试卷可以说对鸿儒们是多方迁就,完全不像常科那样严密。考卷不弥封,不誊录,评判非常宽松,对诸多试卷中的瑕疵也能一一包容。
严绳孙本不想被取中,故而声称眼睛有病,作了一首《省耕诗》,赋序置而不作,即退出考试。康熙皇帝就此发问道:“有不完卷的,何以列在中卷?”
阅卷官们回答说:“因为其文词可取。”
康熙皇帝又问:“真有女娲补天的事吗?”当时康熙二十六岁,还是读研究生的年龄,水平也就是硕士研究生的水平,所以有此一问。
回答说:“《列子》等书有记载,似乎可信。”当时的硕导也就如此。
在这次考试中,朱彝尊的雄厚功力似乎没有能完全施展出来。康熙皇帝打开朱彝尊的卷子,见他的诗中有“杏花红似火,菖叶小于钗”的句子,便问道:“菖叶怎么会像钗?”
阅卷官回答说:“这一句不太好”。
康熙皇帝说:“此人是老名士,姑且忽略这点。”朱彝尊早已简在帝心,试卷上的一点小毛病自然无大妨碍。
不过三位担任阅卷官的大学士都压制朱彝尊,使得他入选的过程变得复杂起来。鸿儒应召至京师之前不久,冯溥京城东南隅建成“万柳堂”。考试前,他将徐林鸿、吴农祥、王嗣槐、吴任臣、毛奇龄、陈维崧延请到万柳堂中,京城人称这六人为“佳山堂六子”。但朱彝尊不往认门生,故而被冯溥怪罪。杜立德也竭力贬低朱彝尊的诗,李霨因而置朱彝尊和汪琬于一等之末,又对康熙说朱彝尊卷子答得不好。康熙说:“一日短长,也不足以定人生平。”三位中堂大人和叶方蔼取在高第的,都是他们的私人。其中有文章不堪入目的,有诗歌出韵重韵的,名次都在朱彝尊之前。
最后,康熙皇帝决定将二十份上上卷定为一等,取中彭孙遹、倪灿、张烈、汪霦、乔莱、王顼龄、李因笃、秦松龄、周清原、陈维崧、徐嘉炎、陆葇、冯勖、钱中谐、汪楫、袁佑、朱彝尊、汤斌、汪琬、邱象随;三十份上卷定为二等,取中李来泰、潘耒、沈珩、施闰章、米汉雯、黄与坚、李铠、徐釚、沈筠、周庆曾、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张鸿烈、方象瑛、李澄中、吴元龙、庞垲、毛奇龄、钱金甫、吴任臣、陈鸿绩、曹宜溥、毛升芳、曹禾、黎骞、高咏、龙燮、邵吴远、严绳孙。其余中卷、下卷分作三等、四等。三、四等都不录取。
令朱彝尊感到气愤的是,吏部循资限格,仅拟授朱彝尊等布衣为孔目。孔目是翰林院中的低级事务官,仅为从九品。明珠为朱彝尊等人感到不平,出来说了话,于是改授朱彝尊等翰林院待诏的衔头。朱彝尊权衡进退,草就了一份呈辞,但吏部官员不接见他。
康熙皇令录在一等、二等的鸿儒们都入史局修明史。朱彝尊在四月初九日给家人的信中说:“大约再辞不脱,只得在此受苦,须得二年工夫,史乃可完。在京百无一有,力难支,吾已不必说,家中十余口如何是好。冀或者天无绝人之路,别有机会,也忧不得许多。”朱彝尊父子收藏的图书碑帖足以傲世,而谈到银子铜钱总是羞涩的。由于没有多少进帐,他们在京中生活很苦。朱彝尊告诉家人,如有亲戚要来京投靠,务必阻拦。
看这时候朱彝尊父子的家信,满眼所见都是“一地鸡毛”。譬如听说家乡的米价昂贵,朱昆田向母亲交代说:“父亲考后,必有报事人来,不可无主意,听其索诈。须央人与之讲过,俟有邸抄,然后谢之,否则必受其骗矣。若来报受职,方许其谢仪。至于报御试日期,召对议用之类,竟可不理也。”一个读书人怎么可以和报喜讯的人这样斤斤计较?这样赤裸裸地谈钱不有辱斯文吗?实在是人穷志短啊。
四月十七日,报讯人到嘉兴朱家,报称朱彝尊中了一等十七名。二十七日,来报朱彝尊授官翰林院待诏。这两拨报讯人赖着不走,借机横索赏银,直到五月十三,才把他们打发走。五月二十六日,又有报事人来报朱彝尊授了翰林院检讨。六月初六,又来报命下。从十三日就打发起,直打发到二十三日,这后两拨报讯人才动身离去。四番报讯人来,共耽搁了六十六天,朱家用去报钱花红及船钱共八十两银子,连亲友走动的吃用总共花了二百两。当时,每天的饭米要花二两银子。可见,家里来的吃客不少。此间朱家开销的银钱大多是借的,还有就是拿东西到当铺当了五十两银子,解决了临时的资金困难。
在正常的科举取士中,点翰林是好难的事。先得走过乡试、会试、殿试的台阶,就像今天通过高考、考硕、考博一样。最后通过考选,进入翰林院,这有点像今人进博士后流动站。十年寒窗,揣摩八股,容易吗?而博学鸿儒试取中的一等二十人、二等三十人,凭一赋一诗,半天的工夫,就能高坐清秘堂上。如此旷古未有的授衔待遇简直就是天上掉的馅饼,树边磕死的肥兔。这引发了一些流言,有的人抱有宿怨,有的人挟藏私心,有的人自愧才学不如鸿儒而生嫉妒,有的人没有被荐举,“想做奴隶而不得”,便肆意蜚谗,一时蔑称鸿儒为“野翰林”。
四月二十日是上任的日子。鸿儒们穿戴着朝服顶戴,在钦天监火神庙会齐,到衙门行礼。次日,赴明史馆上班。稍后,五十名鸿儒又仿效进士题名的故事,在虎坊桥南众春园汇集,各人赋诗一首。施闰章为之作序。从此以后,朱彝尊告别了作幕处馆、舍己从人的生活,从“江湖”转入了“庙堂”。
以布衣跻身翰林院,就像一脚跌进青云里,是为很多人羡慕的。朱彝尊本人也颇感荣幸地说:“以布衣通籍,真是异数!”他在多篇文章中详细记述了这次博学鸿儒科的情况,并极力搜集一百九十余名征士的传记、著述,想以见证人的身份编辑《鹤书集》(又名《鹤征录》),称颂康熙皇帝的文治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