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天人相应话健康“九九重阳 福寿安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x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
时间:10月14日12:30–13:45
直播嘉宾: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党委副书记秦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立平、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王乐鹏
直播介绍:
《九九重阳福寿安康》节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联合制作,专为重阳节打造旨在宣传普及中国传统文化节的文化节目,将围绕重阳节习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寿符号、颐和园内的福与展开。
来源: 光明网
善厚天赐福,德高地养人
善厚天赐福,德高地养人
——父亲八十寿诞随记
王元栋
挂在客厅的中堂寿联,“ 善厚天赐福,德高地养人”。是中国书画院著名书法家、西安诚旺书画院院长陈旺老师。为我父亲八十大寿诞所赐,题写的一幅中堂寿联。陈院长的寿字有着鲜明的特色,中华百年“寿”字,上面是个青春的青字,寓意永远青春年少;下面形状酷似100,寓意百年长寿。中堂寿联的其大概意思是善心厚重的人,上天都会眷顾赐福于他;品德高尚的人,尘世间会给他以好的给养。这也正是父亲八十余年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人生易老天难老啊!在壬寅年的冬月双十一,是父亲八十寿诞。八十年漫长而短暂,眼前的父亲,满头花发,额头的皱纹,略显佝偻的身躯,承载着岁月的沧桑。父亲已不再年轻了,我无不为之感叹啊!时节不居,岁月如流。八十余年间,转瞬即逝。人生不易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父亲于1943年12月7日(阴历11月11日)出生于,革命圣地延安老城东关区。(即当时的红军“面坊”)父亲出生之时,正值抗日战争中后期。在父亲幼小的印象中,就是爷爷每天,用双脚蹬(具体什么操作原理,父亲不得而知)的磨面。父亲回忆说,后来八路军面坊条件好了,有了骡子,磨面相应能轻松些。爷爷的工作就是磨面,面磨好后,有专人来取面。一大家子生活在延安,父亲后来回忆说,听爷爷说胡宗南要进攻延安了,咋们全家要回老家洛川县土基街了,对于老家土基街,不到三岁的父亲,是理解不了的。最为难以忘却的是,从延安到老家土基街,整整走了一年多时间,而且中途过黄河到山西。父亲给我说,在一个叫“交里”的村子住了大概有40多天,让人难以理解,我估计是受战争应该才住下休整的吧。
在老家土基街,父亲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少年时代,一直在老家土基街上学读书。1961年8月,一纸分配函文,18岁的父亲分配到秦关街小学任教,后因为学校没有灶,(其他教师都是附近村的,放学回家吃饭)吃饭成了问题。不久,父亲便调动到秦关牛心堡村任教,牛心堡是个大村子,教师的饭有各家轮流管饭。从此,也就解决了父亲吃饭的问题。哪个年代的乡村学校,都是复式教学,什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主课副课都是一个老师一担挑。空闲时间还要参加生产队组织的劳动。父亲后来回忆说,没有参加工作之前,农村的活路他基本不会,在牛心堡村任教的三年里,父亲跟随乡亲们学到了许多农村的活路,如:“犁地、打胡基、割小麦、扬场等”,尤其是什么节气种什么农作物等等。也就是从哪个时候,父亲学会了许多农村的活路。也充分证明了,农村的确是锻炼人的好地方,也印证了毛主席老人家所说的一句话:“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年轻干部大有可为”啊!
父亲后来回忆说,那个年代,他唯一的愿望或者说是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能箍上两个窑洞,几大家子,20多口人拥挤的住在一个院落,住宿是那个年代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70年代初期,爷爷和父亲在亲属的帮助下,终于箍好了窑洞。可以说,父亲包括爷爷奶奶在内,也算部分的了却了,他们自己的人生愿望或者说人生目标吧。以至于后来家里在县城买房时候,父亲说,真的不敢想象,社会发展速度真是快呀。
随后,父亲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先后在旧县、朱牛中学、石头中学、土基小学、城关中学、教研室、招生办等单位工作。乡村学校也好,城里学校也吧,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更,父亲一辈子始终没有脱离教育工作岗位。千禧之年(2000年)离岗,2003年,父亲60岁时光荣退休。作为基层教育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可以说,为党的基层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忠诚地奉献了近40个年头。
前些时日,在整理档案之时,偶
然看到,父亲在1966年写的入党申请转正书。在长达5页的入党申请书中,父亲写下了这么一大段话:“我是一个下中农的青年教师,是在党的一手培养下长大的,是党把我送进学校,是党把我培养成人民教师,是我从一个无知的青年培养成一个共产党员。我深深体会到,没有党的英明领导,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就没有劳动人民的今天,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心中永远部落的红太阳。今后……,把自己锻炼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理想信念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最前列,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一意为革命。最后,再次表明态度,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希望,为了世界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我国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原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奋斗终生,特写此申请转正。”重温父亲56年前的入党申请转正书, 其中蕴含着鲜明的时代印迹,富有历史的沉淀感,似乎渐悟出父亲入党时候的思想脉络,不由是我肃然起敬,眼眶倏地被热泪湿润。60时代的领导干部,思想是那么纯洁,为了革命愿付出生命所有。作为一名入党近60年老党员,父亲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忠诚老实,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就是扎扎实实把本质工作干好,在党的领导下,在平凡的岗位中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父亲不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正是我可亲可敬、至亲至爱的老父亲一生的真实写照。
恰逢父亲八十寿诞,八十年弹指一挥间,八十年漫长而又短暂。时光流逝,岁月如歌。对于父亲,回首往事仿佛就在昨天般,曾记得歌曲里流行着一首歌词:“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漫漫人生路你是我珍贵的宝”。按照民间传统习俗的说法,年愈花甲方称为“寿”,70岁为“古稀之寿”,80岁便为“大寿。今逢父亲大人80寿诞了,父亲便为大寿了,可喜可贺啊!人生能有几个80岁呢?此时此刻,我将会惜时如金般的陪伴着我的父亲和母亲。因为口罩等特殊原因,宅家静默。在父亲大人80寿诞之日,随心所欲、情不自禁般的记下了许些文字。
回望父亲大人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为了生活实属不易,岁月无情,人生易老。在感叹无奈岁月无情之时,我感受父爱如山,如此深沉 ,博大厚重。愿我至亲至爱的父母双亲大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福寿安康!
最后,感念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温馨的时代里。从心底里,一并感谢着我的亲朋好友,时时刻刻惦念着我的父亲和母亲,为我的父母双亲送来的生日祝福。借众家吉言,祈福我的父母双亲晚年幸福安康且快乐着。随记之!
2022年冬月随记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和和美美金玉满堂!贴上春联,祝你福寿安康
写在前面:
各位网友,大家好!《行草亭》从创始至今,一直秉承着传承与创新的思路和理念!主要以生活中常用生字为创作源泉,让书法创作完全融入到生活当中去!书法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并不高于生活,能让喜欢书法的朋友都能系统高效低门槛的学习书法一直是《行草亭》追求的宗旨!本人也比较喜欢许多书法家的书写风格,但临古不忘创新!在书法的临习和学习过程中,经过多年的沉淀,突破既有局限,努力书写出自己的风格!为我们的书法艺术尽一点绵薄之力!同时也欢迎喜欢书法的朋友共同交流与学习......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年临近春节来临之时,整个神州大地,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红火火、充满喜庆吉祥的春联,让浓浓的年味更加浓厚!
《行草亭手写春联》
我们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贴春联不只是一种习俗,它更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承!春联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春联的“鼻祖”是当时后蜀的皇帝孟昶,目前有史可考的第一副春联就是孟昶写的。 北宋诗人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名叫《元日》的诗,诗中“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思就是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的一年!诗中所说的“桃符”就类似于今天大家贴的春联。
《行草亭手写春联》
大家应该都知道,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的分类也比较多,包括(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一种而已。之所以叫楹联,就是挂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而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字数相等、互相对仗,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独立体裁形式。常规情况下,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般是(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也有字数更多的楹联。还有双数的楹联,但应用不是很广泛。
《行草亭手写春联》
而今天我们说说春联!虽说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但春联也有一些别名,如(对联、春贴、对子、门对)等!因为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对于春联的叫法有所差异!但不管是什么叫法,只要是咱们中国人,都知道是什么回事!
《行草亭手写春联》
我们中国是一个很注重文化教养、家风传承的国家!贴春联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家庭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希望和期盼,春联本身具有很好的文化内涵,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和事兴、蒸蒸日上”!而在年味渐淡的今天,过春节的时候为家里大门小窗都贴上红红的春联,让整个春节都处在浓浓的年味氛围当中!所以贴春联这个习俗,作为中国人来说一定要传承下去,它能让你的家庭更加和谐更加美满......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福寿安康万年长,吉祥如意万事顺,喜气临门福满多,恭喜发财
正月初一祝福到,一祝家祥和,二祝身健康,三祝事成功,四祝心如愿,五祝父母壮,六祝钱财旺,七祝友情长,八祝好运来,九祝爱情甜,十祝万事顺。
大年初一头一天,吉祥好运送上门。东方风来满眼春,春色满园焕生机,西方天降祥瑞光,光芒四射护家宅。祝你新年新希望,家和人兴事业旺。鼠年吉祥如意,恭喜发财!
灵鼠迎春春色好,金鸡报晓晓光新。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恭祝朋友圈所有的好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送吉祥,送安康,美妙的事儿一桩桩;送快乐,送平安,好运的事儿堆成山;送祝福,送心愿,鼠年的日子福相连;新春佳节,愿君合家欢乐,年年有余,鼠年快乐,恭喜发财!
大年初一,开门大吉,爆竹震天,碎红满地,换穿新衣,满街瑞气,恭喜新春,互贺邻里,同辈问好,长辈施礼,大吉大利!给您拜年了!
新年到,新衣新帽新气象,愿君鼠年行大运,福寿安康万年长,吉祥如意万事顺,喜气临门福满多,开心快乐过大年,欢欢喜喜庆团圆!
辛辛苦苦又一年,忙忙碌碌过新年,大年初一头一天,快乐家家庆团圆,发发短信拜大年,开开心心过新年,身体健康如意年,事业辉煌成功年,家人平安幸福年!
春节到,多热闹,敲锣打鼓放鞭炮;欢笑声,多响亮,舞龙舞狮踩高跷;祝福语,多精彩,祝你平安又多财!祝大家春节快乐,福星高照,财神寿星都来到!一年好运都“鼠”于你!
新年到,好运到,看一秒时钟,接一份祝福,听一分炮声,享十分快乐,看一时烟花,品千家欢笑,读一封短信,享万年幸福。祝你鼠年大展宏图,百事百利,万事如意,恭喜发财!
今天是大年初一,在新的1年开始之际,祝愿你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请接受我10心10意的祝福!恭喜发财!
老人不能随便过寿,6个年龄段不能过寿,你知道吗?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注重孝道,孝敬父母和老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庆祝老人的寿辰也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被称为过大寿。据说,过大寿的传统起源于南朝时期,唐代时期更是变得盛行起来。不过,过大寿也有一些要注意的忌讳和讲究。我们可以从一个传说开始,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少年得到八仙治愈疾病的故事。八仙告诫他,每年庆祝生日可以让他长命百岁。这个传说成为了过大寿的起源,也让我们意识到,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和生活方式,也与一些文化因素和精神层面的因素有关。过大寿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有一些年龄限制,只有超过60岁的人才可以称之为过大寿。在过大寿当天,家人会为老人准备一些寿礼,例如寿桃、寿面、寿衣等。此外,还有一些忌讳和讲究,例如不能吃腐肉、不能打破碗、不能在床上休息等等。这些规矩虽然有些古怪,但都是出于对老人的尊重和祝福之意。过大寿在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过大寿的传统则提醒我们,要关注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追求长寿和福寿康宁。过大寿也是家庭、亲情、友情的表现,通过与老人共同庆祝,加强家庭间的感情联系。总的来说,过大寿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在过大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展现家庭间的感情和亲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你过大寿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感受?你觉得过大寿的传统有哪些意义和价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体验。当下,人们对于寿命的认知发生了变化。以前,六十岁被认为是下寿,八十岁是中寿,一百岁则是上寿。这意味着只有当你六十岁以后,才算是老年人,才能庆祝寿辰。按照干支纪年的传统,每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循环不已。
因此,当人们六十岁时,才能庆祝花甲之年,这才算是一个周期的结束。很多老人对于寿辰有着深深的忌讳,生怕因为过寿而引起阎王爷的注意。所以,他们不敢过自己的六十大寿。这其实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敬重和对长寿的期盼。其次,根据传统,在父母还在世的情况下,子女是不能过寿的。尽管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过寿,但是并不是所有老人都有资格过寿。民间有一种说法:“家有两寿只过大”,意思是如果自己已经年满六十岁,但是父母还活着,那么子女就不能过寿,即使子女已经八十岁了,也不行。因为过寿可能会让父母失去他们的“寿”。我们知道,生日是母亲的辛苦日子,母亲怀胎十个月,含辛茹苦地生下子女。如果子女在生日过寿,岂不是加重了母亲的伤口?岂不是对母亲的不尊重?这一习俗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尊亲和重孝的重视,以及对亲情的珍惜。只有当父母在世时,子女才能为他们过寿,这样才能为家族积福积德。
我村就有一位老人,他母亲已经103岁了,他自己也已经80多岁了,但是他始终不愿意过寿。毕竟,母亲还在世,只要母亲身体健康,他就非常开心。这些传统习俗和忌讳,反映了中国人对于长寿的向往和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传统仍然存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结起来,寿辰的庆祝和过寿的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人们对于寿命的认知和对亲情的尊重都在这些习俗中得到了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珍惜亲人的健康和长寿,为他们庆祝寿辰,这样才能为我们家庭和子孙后代积福积德。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有没有给你的父母过寿呢?你是怎么庆祝和尊敬他们的长寿的?请留下你的观点和思考,与我们分享。过去,人们对于寿辰有很多讲究。寿辰是指人到了一定年龄,比如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等,就需要庆祝一下。过寿的方式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一些地方,人们相信“九”是最大阳数,“十”是最大阴数,因此男子过大寿时喜欢“过九不过十”,而女子则“庆满”。另外,在某些地区,人们认为如果夫妻中一方过世了,另一方也不能再过寿。一些地区则认为没有孙子的老人不能过寿,因为这代表着家族的后代无法延续。不过,这些讲究都是为了祝愿老人长寿、健康。而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逢十的寿辰。比如,在40岁之前过生日时,亲友们会准备切面、馒头庆祝;而40岁以上,就需要准备5斤白糖、寿桃、寿面庆祝。至于60岁以上的老人过寿,就更加讲究了。需要准备寿桃、寿面、寿烛等,并大摆宴席,亲友晚辈到场都要跪拜祝贺。当然,虽然人们每“逢十”年龄重视寿辰,但民间也有“过九不过十”的说法,也就是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大寿,都需要提前一年过寿,也就是59岁、69岁、79岁过大寿,而到了整十岁寿辰就不在举办寿宴。
其实,在中国人看来“十”是一个极数,有终结、圆满的意思,而“满则招损”,如果在整十年龄过大寿,可能会有“寿满”之意,也就是活到头了。还有人认为,“十”和“死”发音相似,死是十分不吉利的名词,对上了年龄的人而言自然是忌讳如深,因而不愿意在整十岁过寿。我们可以想象古代人们在过寿时的场景,庆祝的气氛一定非常热烈,亲朋好友会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即便如今,人们在过寿时也会举办一些庆祝活动,比如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吃个饭、包个饺子、吃个寿面等。虽然过寿的方式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的愿望从未改变。总之,我们可以从古代人们过寿的讲究中看到他们对长寿的渴望,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祝愿老人健康长寿。而在现代,长寿仍然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也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更健康地度过每一天。提问:你觉得人们如何才能保持健康长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过大寿,在中国古代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代表了一种文化传承和家族情感的延续。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有所减弱,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遵循这种习俗。那么,过大寿究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过大寿需要避开一些坎年。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在传统观念中,六十六岁、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人生的坎年。因为在这些年龄段,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容易生病或者不顺。所以,这些年龄段的人不适合过寿。其次,过大寿需要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区别。虽然大寿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过。例如,六十岁以下的人是不适合过大寿的。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人的生命还比较长,所以不需要过大寿。而且在一些地方,六十岁以下的人过大寿还被看作是不吉利的事情。最后,如果要过大寿,还需要考虑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在中国的不同地方,对于大寿的传统观念和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一些地方,过大寿的时候需要办冥寿,也就是说,即使长辈去世了,子女依旧要每年为他们过寿,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总之,过大寿虽然是一种传统文化习俗,但是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坎年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来考虑。如果能够正确地过大寿,不仅仅可以传承家族情感,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那么,你是否想过一次大寿呢?你又会如何去庆祝呢?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吧!每当我即将迎来73岁生日时,大家都会说我已经74岁了。这是为了保佑我能够平安度过这一年。过去,人们的经济和医疗条件有限,平均寿命也相对较短,所以能活到73岁已经算是不容易了。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我国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7岁。所以,活过73岁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即使是如今的老人们,也很少会在73岁时过寿。首先,90岁以上的人真的不容易办寿宴。
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90岁以上的人都是高龄老人,非常稀少。而且,他们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即使没有疾病,也不能乐观对待健康问题。他们的身体已经经受不起太多的操劳,因此不适宜参加热闹的庆祝活动,更不用说办寿宴了。如果大肆庆祝,反而对九旬老人的身体健康不利。即使不过度操劳,见到不常见的亲友也会让他们情绪激动,容易引发疾病。此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九十”谐音是“就死”,这不是一个吉利的词语。如果在这个年纪过寿,可能会提醒阎王爷过来“收人”。虽然各地关于过大寿的禁忌和习俗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老人能够平安健康,希望他们能长命百岁。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多陪伴在老人身边,陪伴他们走过人生最后的岁月。过寿与否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尊重老人的意愿。老人们已经经历了这个世界上许多年的风风雨雨,他们对生活、对世界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我们可以聆听他们的故事,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智慧和经验。
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教会了我们如何坚强、如何珍惜生命。他们曾经用他们的青春和努力创造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现在是我们回报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时候了。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陪伴老人对我们来说重要吗?请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思考。
女婿给老丈人祝生,祝掉财主半条命
一穷秀才踢着正步去给财主老丈人祝寿,当其行至宅门口,看门哈巴狗见是担着担子的小姑爷,从心眼里鄙视不让进府。秀才姑爷也懒得搭理径直往里走,看门哈巴狗气得七窍生烟拽着秀才狂吼:这里地盘我作主,出个对子你对出。秀才一听暗自高兴,我就是猴山的猎人专耍猴。幽幽的说:出联吧,我要赶去祝寿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看门哈巴狗说完得意的盯着姑爷秀才。秀才一听那是在挖苦自己穷酸,不过是狗眼看人低。随口道:山涧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完担着担着担子晃悠晃悠地祝寿去了。
在席上财主安排大姨夫和二姨夫与秀才同桌,其目的就是想羞辱羞辱穷姑爷。当大家吃得正尽兴,财主要求对四言八句,一是四言八句是自己的拿手好戏,二是要为难为难这个穷女婿。在得到大女婿跟二女婿附和后出题:圆又圆、缺半边、乱糟糟、静悄悄。按顺序由大女婿开始对,大女婿是个七品芝麻官,为人低调沉吟了片刻:天上月儿圆又圆,过了十五缺半边,星儿一来乱糟糟,乌云一来静悄悄;二女婿是个商人,以经营土特产为生,因为经营的品种多,想了一想就想到自己的芝麻饼,开口对:一个饼子圆又圆,咬了一口缺半边,鼠儿一来乱糟糟,猫儿一来静悄悄;
轮到了穷秀才,穷秀才就是穷书生,因为家穷,没有生活阅历一时找不到对题,就左顾右盼,发现岳母不在席位,就以此为题开始对四言八句:岳父岳母圆又圆,走掉一个缺半边,一屋哭得乱糟糟,抬去埋了静悄悄。财主一听这不是咒自己早点死吗,被气得瘫倒在地
宋词中的古今畅想与雅俗对视
作者:郭 梅
或许,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烟雨江南梦,憧憬着山水中自成一派的氤氲气度。只是有时当我们漫步于城市的钢筋森林,会被眼前的繁华迷了眼,心灵逐渐被熙攘占据。此时,何不暂停奔波的脚步,与宋词结伴,共游千年前如诗如画的宋代杭州,看烟波浩渺的西湖,观澄澈开阔的潮水,探商贾云集的街巷……
闫赵玉博士的新著《宋词带你游杭州》便是以宋词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导引词”“说明”“打卡”“自由行”等站点,借词作背后的人事渊源和文化底蕴,勾连或显或隐的杭州人文艳迹,细致描摹繁盛的宋都社会图景。
宋词入题
加深宋韵旨趣
对于宋人而言,“词”是当时最时尚的文体。他们用“词”细密幽微地记录自己眼中的杭州城,语言雅致而不失通俗晓畅,内容更是贴近生活日常,成为如今公认的宋代美学之经典范式。可以说,杭州与宋词,风景与气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不仅承载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更映照出宋风宋韵和宋人的精神美学。
在书中,闫博士将宋词佳句作为每一章回名的标题,使其与地域风俗民情、山光水色相交融,从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佳节良辰、风雅生活以及市井风情五个方面出发,用五个章节对宋代杭城的经典建筑、自然风物、时令节气等娓娓道来。比如第一章节题为《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自然风光》,出自柳永笔下的《望海潮》,展现出杭州秀丽自然的风光景致。该章节分别介绍钱塘江、西湖、富春山、桐庐、西溪、凤凰山、孤山、吴山和虎跑泉等景点,其中的每一小节均精选一首著名的宋词为“导引词”,围绕关键词“杭州”对该作品进行介绍,充分凸显了雅致清新的宋韵旨趣。再如第三章节题为《东风夜放花千树——佳节良辰》,则出自辛弃疾词作《青玉案》,道出了从新年、元旦至冬至10个节日的礼俗活动,尽显宋人丰富多样的生活乐趣。
此外,小节的标题也和章回名一样选用著名的词作金句,古雅晓畅,颇具辨识度。比如“吴山”小节的题目是“庙前江水怒为涛”,选自潘阆的《忆余杭》,“西湖”小节则以俞国宝《风入松》的“画船载取春归去”为题,无不十分到位熨帖。这些著名的词作自然挟带了填词人的精神气韵,将情感抒发与城市精神空间予以巧妙的梳理加工,呈现文人与城市、山水同频共振的细微情感波澜。
宋人属性
探寻生活风尚
书中的宋人不是简单的群体符号,而是在文字描摹的宋代世界中活色生香、嬉笑怒骂,有着自在自信的情态。
宋人可谓雅趣、闲情兼具。比如书中用词人胡浩然的《送入我门来·除夕》导入新年景象,随后以“说明书”的形式列举宋人在过年时的诸多习俗,彰显他们生活的丰富和灵魂的有趣。那一天,寻常人家会用张贴神荼、郁垒门神和挂钟馗神像等方式庆祝新年来临。而巧手工匠则制作精巧的爆竹,吸引众人的眼球。这些爆竹点燃时式样繁多,可变幻成乌龟、梨花、牡丹、仙鹤等图案,引得众百姓翘首驻足,凝神观赏。此时,闫博士还没忘记加上一笔,告诉读者临安城具有完备的消防设施,还有专业的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坚守,对于烟花爆竹的失火隐患是有预案的。
宋人也偏爱诗意与浪漫。放眼宋代,人们对鲜花的热爱简直到了狂热的境界。在临安城里如若看到男人簪花,可千万别大惊小怪,因为在当时簪花可是一种时尚,就连糙汉子们也难以抵挡其诱惑。甚至,在宋孝宗给太上皇宋高宗祝寿时,竟出现了群臣千余人头上簪花的奇特景象;宋人亦喜欢“闹酒”,喜欢用歌声或酒词劝酒,就像行荷花令时会摘下一朵荷花,席上每人依次摘下花瓣并吟唱词作,拿到最后一瓣的人便须饮酒。宋人还创造性地将酒具设计成各种款式,其中常见的有每只杯子采用一朵花的造型,称“十花金盏”,无怪乎能让人“一醉解千愁”了。
闫博士笔下宋人强大的实践能力,令人讶异和歆羡。换言之,宋词“说明书”融入了人间烟火的真实和随性,充盈着生活的质感,词句散落着宋人的心境、心性和经验,随手采撷一二,便能借他们的视角探寻宋风宋韵。
身份体验
尽览人文轶事
有趣的是,若是孤身穿越宋代,大概只能体验一种别样的人生。但在《宋词带你游杭州》中,读者可以在“打卡”点任意选择身份,自由扮作市井说唱的“艺人”、宋代的“美妆博主”等,并根据自己的具体身份自行设计在宋代的游览路线,在畅游人文景观时一睹旧闻轶事。
要是对宫廷秘密感兴趣,那就做一回高高在上的皇帝,往来于宫殿楼阁,或埋头处理国家政务,或站上城墙与民同乐。不过,做九五之尊也并不轻松,宋孝宗在八月十八观潮节需陪太上皇赵构检阅水军、观龙舟竞渡。在“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四孟之际也不得空闲,需到景灵宫祭祀,完成宗教仪式。
选取“文人”角色卡,跟神交已久的偶像们一同上战场、品诗文、饮酒品茗,听听他们的八卦轶事,甚至成为他们的至交好友,显然也是大大的美事一桩。不过,平常百姓的职业体验也很不错——做琴师得有不屈从权威的风骨,做工匠要细心雕琢,领会天时、地利、人和的和谐搭配,做僧人则需不为外物所动,葆有潜心修禅的初心……
饶有意思的是,在书中的打卡环节常能找到机会一探缠绵悱恻的风月往事。比如,遥望雷峰塔可以联想起“月下老人祠”的故事,而在元宵佳节或许能看到《张生彩鸾灯前传》里一眼万年的惊艳一瞥。
娱乐活动
窥探市井烟火
南宋吴自牧曾在《梦粱录》中言道:“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在慢节奏的市井生活中,宋人脑洞大开,创设了许多娱乐项目,体现了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深情。所以,若是在宋代展开“自由行”之旅,可以让人时而穿梭于遥远的宋都坊巷,时而回归现代,在时空交错的碎片叙事中,拼凑出杭州市井凡俗的全貌。
首先,宋代的餐饮条件不错,服务也尽善尽美。比如临安城重要的商业中心——清河坊里店铺鳞次栉比,各色酒肆环境优雅,服务态度也上佳,在提供各类饮食之余,还安排当红歌伎的演出,供宾主把酒尽欢。不喜饮酒的话,去茶坊消费也不赖,那里的豪华程度丝毫不输酒楼,顾客可以一边划船观光,一边品茶吃点心,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特色的茶坊,欣赏音乐会、体育节目或说书表演。当然,宋代餐饮有堂食也有外卖,如螃蟹、鳝鱼、野鸭肉等熟食和紫苏饮、梅花酒等“凉水”,品种丰富,应有尽有。若是只想宅在家中,就不妨让外卖小哥送餐,随叫随到,其便利度不输当下。
其次,餐饮之外的节目也琳琅满目,人们可以去“香水行”洗个澡做个SPA,可以去彩棚购置衣服、头面、靴鞋等,也可以去瓦舍观看蹴鞠表演。如觉得还不尽兴,那就不妨去“水弩社”“锦标社”耍一下弓弩,去“英略社”学习拳脚棍法,都很不错。
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读者在“自由行”时迷路,书中还贴心地提供了完备的攻略——它以清晰直观的旧址和书画图片给体验者导航,然后用大量的传说和逸闻让人闲庭信步,保管兴尽而归。
总之,在古今的畅想和雅俗的对视中,在《宋词带你游杭州》里,宋词中的红尘烟雨经历千年的洗礼,投射出睿智优雅的光芒,而词作的背后则是宋人从容雅致的人生实录和宋代尽显风骚的文化根脉,成就了当下更为深厚蕴藉的杭州文化底色。(郭梅)
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