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蜡月和腊月的区别(蜡月)

蜡月和腊月的区别(蜡月)

篆刻边款中常用的月份别称

篆刻边款中常用的月份别称

王唯先生作品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 “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同高也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王唯先生作品

1、月份的别称(通俗版)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

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

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

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

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

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

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

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王唯先生作品

2、夏历月份别名

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月: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

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

王唯先生作品

1、农历四季的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

2、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3、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来自篆刻

腊月并不一定是阴历十二月!“腊”和“蜡”“猎”是什么关系?

现在的历书一般将阴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其实,早在先秦时期的夏、商、周三代,“腊月”具体在哪个月份涉及先秦三代腊祭时间的安排问题。

阴历十二月除了称“腊月”外,还有“蜡月”、“嘉平”、“清礼”等叫法。“腊月”最早是从秦汉时期开始流行的,原本是“狩猎之月”,猎、蜡、腊这三个字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腊”和“蜡”“猎”是什么关系?

腊月之“腊”这个字,迄今在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已发现最早的“腊”字见于金文。

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腊”条引《礼传》:“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篇注引《五经要义》亦称:“三代名腊: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总谓之腊。”可见,先秦时各朝代年终大祭有不同的称谓,阴历十二月除了称“腊月”外,还有“蜡月”、“嘉平”、“清礼”等叫法。

周代改称夏代的“嘉平”、殷商的“清祀”为“大蜡”,“大蜡”又称“蜡”,活动举行的月份也被称为“蜡月”。实际上,腊月原本是“狩猎之月”的意思,早期写作“猎月”才对。《风俗通义》称:“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可见,猎→腊→蜡这三个字之间是一种扯不断的关系:狩猎来的禽兽用来制作腊肉,制作好的腊肉用来蜡祭。

“腊月”到底是哪个月?

现代一般都将阴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其实在早期并不一定是十二月。“腊月”最早从秦汉时期开始流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已使用了这个概念:“(秦二世胡亥二年)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有人翻译《史记》时将陈胜被杀的“腊月”译成“十二月”,而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语则称:“秦之腊月,夏之九月。”

为什么同是秦腊月却说法不同?这又涉及先秦三代腊祭时间的安排问题。西汉以前,岁首即每年第一个月(正月、元月)是有变化的,夏代、商代、周代的历法并不统一,出现了“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的“三正”现象。这里的寅、丑、子为“十二地支”用字,根据北斗星的指向来划分季节、确定月份,便有了“建寅之月”、“建丑之月”的说法。

山东莒县东莞镇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描绘的狩猎场景:上层放犬猎兔,下层二人一前一后射猎野猪(现收藏于山东莒县博物馆)。

建寅之月就是北斗星的“勺柄”指向黄道中的寅位时,相当于阴历正月,即所谓“夏正建寅”。现在使用的阴历便是根据夏历来的,所以阴历与夏历月份与四季一致,因此人们很多时候将“阴历”与“夏历”混同。

“殷正建丑”则是将阴历的十二月定为岁首;周历与夏历和殷历又都不同,将“建子之月”即阴历十一月定为岁首。岁首不同,随之而来的“年底”和“十二月”也不同。

相应的,年终大祭的时间安排就不同:夏代的“嘉平”在阴历十二月举行,殷代的“清祀”在阴历十一月,周代的“大蜡”安排在阴历十月。由于年终大祭所在月份都称“腊月”,因此,夏代腊月是阴历十二月,殷代腊月是阴历十一月,周代腊月是阴历十月。

秦承周制,秦的腊月不是阴历十二月而是阴历十月。这么说来,将陈胜被杀的腊月译为“十二月”是不是错误?不是错误!因为在公元前216年,秦朝将历制改回了夏历。《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这样,陈胜被杀的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的腊月,就是阴历十二月了。

“腊日”为何称为“休废日”?

腊月里最重要的日子是“腊日”,“腊日”出现的时间远早于“腊月”。用来祭祀神灵和辞旧迎新,这就是最原始的“腊日”,汉代称为“休废日”,这也是现代“节假日”概念的由来。

腊日是最原始的年节,过完腊日便是“初岁”,又称“小新岁”。《史记·天官书》称:“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因为腊日之后就是初岁,所以《风俗通义·祀典》“腊”条又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大祭以报功也。”

反映腊月风俗的清代山东高密年画《冬安图》

汉武帝前,腊日并不固定,汉武帝将其固定在了冬至节气后的第三个“戌日”。“戌日”与大寒节气时间相近,大寒后逢戌日“立腊(祭祀活动)”便成了风俗,一直到元明以后,立腊做法才被淡化。继而又出现了“腊八”的概念,“腊八节”流行开来,“腊八”与“年”联系更紧密了,故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腊日是古人最看重的腊月节,为整个腊月增加了“年味”。在古代,朝廷会举行盛大的朝会,称为“腊会”;还会有隆重的赏赐活动,名叫“腊赐”。民间在腊日到来前要大扫除逐疫,叫“腊除”,这一天则叫“除日”,与“腊日”相对。南北朝时,南方荆楚地区的逐疫活动还会打鼓以恫吓疫鬼,称作“腊鼓”,谚语“腊鼓鸣,春草生”就是这么来的。

文字 | 倪方六(有删改)

实习编辑 | 陆琪

诗意腊月,最中国!

转眼,农历十二月来到了。

它有很多好听的别名:腊冬、残冬、穷冬、蜡月、腊月、冰月、余月、极月、清祀、冬素、大吕……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当属“腊月”。

小时候,一到腊月,心就开始雀跃,因为过年进入倒计时啦!从喝腊八粥开始,扫尘、请香、祭灶、办年货、贴春联、守岁……越往后,仪式感越热络炽烈。

“坚冰深处春水生”,腊月里大寒之后紧跟着立春,我们又要迎来崭新的12个月、24个节气的轮回,步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腊月,说不尽的诗意,道不完的中国味。岁暮天寒,与你一起品味!

腊月:冬末初春,新旧交替

腊 月

宋·王禹偁

腊月滁州始觉寒,年丰岁暮郡斋闲。

官供好酒何忧雪,天与新诗合看山。

日照野塘梅欲绽,烧回荒迳草犹斑。

吏人散后无公事,门戟森森夕鸟还。

竹里馆

唐·卢象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腊月中旬立春快雪遄晴

宋·陈杰

夜光吟屋炯无卢8,晓色梅檐重粲然。

芒端残腊洗晴雪,花底好春回隔年。

田畴膏脉占时早,禽鸟和声得气先。

多少趋生寰宇望,紫皇更斡大钧旋。

腊月:祭祀百神,祈福迎祥

腊 日

明·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腊 节

南北朝·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月:腊八食粥,五谷丰登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日煮粥感赋

清·陈曾寿

香粥分雏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平头六十年。

粥饭家风孰识侬,多生禅味尚沉醴。

迷离烟水藏幽梦,魂返南屏夜半钟。

腊月:祭灶除尘,喜迎新春

摄影 | 奉曦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祭 灶 词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岁月不待,惜时奋进

渔家傲·腊月年光如激浪

宋·欧阳修

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根向。

谢女雪诗真绝唱。无比况。

长堤柳絮飞来往。

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饷。休怅望。

瑶林即日堪寻访。

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宋·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腊月:白雪皑皑,山寒水瘦

渔家傲·十二月严凝天地闭

宋·欧阳修

十二月严凝天地闭。莫嫌台榭无花卉。

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

直教耳热笙歌沸。

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合新霜里。

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

马前一雁寒空坠。

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宋·苏辙

天公留雪待嘉平,飞霰来时晓未明。

病士拥衾催暖酒,闭门不听扫瑶琼。

青哥儿-十二月

元·马致远

隆冬寒严时节,岁功来待将迁谢。

爱惜梅花积下雪,分付与东君略添些,

丰年也。

腊月:梅花吐幽,九州馥郁

摄影 | 奉曦

腊月二日携家城东观梅夜归

宋·张栻

前日看花正薄阴,重来晴日更精神。

莫教容易飞花片,且放千林自在春。

腊月三日

宋·孔武仲

寒窗劲色晓覃覃,又见京华腊月三。

官渡梅花应照水,香清回首忆江南。

生查子·腊月到盘洲

宋·洪适

腊月到盘洲,寒重层冰结。

试去探梅花,休把南枝折。

顷刻暗同云,不觉红炉热。

隐隐绿蓑翁,独钓寒江雪。

早 梅

明·赵次诚

江南冬十二月,溪上梅三两花。

载取小舟香影,月明自棹回家。

腊月:御酒对酌,天寒心暖

腊 日

晋·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腊月十八日蚤苦寒与家妇饮

宋·张耒

寒夜不可旦,老鸡鸣苦迟。

晨兴出户视,风折山树枝。

最爱堂东梅,洌寒亦弄姿。

夜来月中影,窥我读书帷。

中庭石井栏,晨汲气如炊。

今日复何事,环佩联冰澌。

瓷罂有芳醇,庖舍具鲜肥。

地炉炽新炭,三酌对山妻。

虞美人·自兰陵归,冬夜饮严州酒作

宋·葛胜仲

严陵滩畔香醪好。遮莫东方晓。

春风盎盎入寒肌。人道霜浓腊月、我还疑。

红炉火热香围坐。梅蕊迎春破。

一声清唱解人颐。人道牢愁千斛、我谁知。

腊月:风候向暖,隐见春晖

腊 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十二月奉教作

唐·李峤

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池冷凝宵冻,庭寒积曙霜。

兰心未动色,梅馆欲含芳。

裴回临岁晚,顾步伫春光。

腊 月

宋·陆游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

腊月:相聚守岁,笑语喧哗

守 岁

宋·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钦州守岁

唐·张说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

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忆长安·十二月

唐·谢良辅

忆长安,腊月时,温泉彩仗新移。

瑞气遥迎凤辇,日光先暖龙池。

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

摄影 | 奉曦

春之昼,秋之夕,夏之荷,冬之雪。

一年一轮回,一月一变换。

每一月,都充满诗情画意,别有韵味。

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

四月流觞,五月赛舟,六月纳凉,

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

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腊月赏雪……

腊月,岁寒,时间悠然前行。

让我们听雪赏雪,煮酒烹茶,

围炉闲话,静享生命的宁静;

让我们唱着腊月歌,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

一定有新相逢将温暖延续!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

编辑:邓汝濛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腊月最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其实我们没弄懂,都搞错了?

“腊月”之“腊”音义考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在明天(周四,2018.01.24.)我的《北京晚报》专栏“一方钩沉”中,我谈的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腊月——就是现在这个月。

历书上都将阴历的第12个月份称为“腊月”。“腊”,是这个月里最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弄懂这个字。腊月应该写作“蜡月”,而“腊”原本也不念là,更不是“臘”的简化字。

我们都搞错了?

说起来很复杂了,如果不是搞文字工作的,就是北大、清华的教授都未必能弄清楚。但是,这里面的文化关系和风俗成因,却是农民兄弟和小学生都应该知道的。所以我在明天的北晚专栏中,特别说了这个字,与大家一起学习。“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提前公开发表的,是专栏一部分。

我检索了一下,腊月之“腊”这个字,迄今在中国最古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已发现最早的“腊”字见于金文,写作——

(徐王口鼎上“腊”字)

出现于春秋早期的徐王口鼎上。在该鼎的内壁有铭文27字——

(很多字太生僻,打不出,截图 上来)

“腊”与“菜”并列,说明腊是食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之为“干肉也”。干肉为什么写作“腊”字?原来与“猎”字有关,制作腊的肉是从通过狩猎获取的。腊这种干肉用小的野兽整个晾干,系祭祀用肉。

先秦周代已有专门的“腊人”制作腊肉,《周礼·天官》即称:“腊人,掌干肉。”现在民间冬天制作腊肉风俗,就是这种先秦遗风。

(现代制作腊肉风俗仍盛行)

腊人之“腊”念作xī,音同“昔”,这是“腊”字的原本读音,而腊月之“腊”念作là,而不念x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读音变化?我们当年的语文老师教错了?这里面较为复杂,但肯定与“猎”、“蜡”二字有很大关系,更与先秦时即已流行的“年终大祭”有关。

据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腊”条引《礼传》:“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篇注引《五经要义》亦称:“三代名腊: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总谓之腊。”

(过去民间蜡月要祭祖祀百神,上面为年画中的如来佛、太上老君、孔夫子)

可见,先秦时各朝代年终大祭有不同的称谓,阴历十二月除了有“腊月”别称外,还有“蜡月”、“嘉平”、“清礼”等叫法,源头就在这里。

作为祭祀用的干肉“腊”读音xī转là,便在年终大祭不同叫法的变化过程中。周代改称夏代的“嘉平”、殷商的“清祀”为“大蜡”,“大蜡”又称“蜡”,活动举行的月份也被称为“蜡月”。

(篆书“蜡”)

因为“蜡”与“腊”字都和祭祀有关,概念上渐渐模糊和混淆了起来,到西汉时二字便可互用了,汉朝时“大蜡”改为“腊”,就是这么回事情。

既然“腊”与“蜡”可以互用,被念成là就是自然的事情了,本为名词的“腊”在字义与词性上,随之发生转化,成了动词,原意“干肉”变为“用干肉祭祀”;而“蜡月”也写成了“腊月”——年终大祭之月。

(篆书“猎”字)

实际上,腊月原本是“狩猎之月”的意思,早期应该写作“猎月”才对。《风俗通义》即称:“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可见,“腊”、“猎”、“蜡”三字之间是一种抹不断的关系——猎→腊→蜡:狩猎来的禽兽用来制作腊肉,制作好的腊肉是用来作蜡祭的。

(《北京晚报》“一方钩沉”版面截图)

值得注意的还有一个字“臘”,现代词典均称“臘”是“腊”的繁体字,其实是错误的,这两个原本是不同的字,早期读音、字形和写法都不一样的。“腊”的篆书写作与金文一样,而“臘”的篆书写作;“腊”是干肉,而“臘”是腌肉,但在后来两字也被互用了。

这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汉字简化运动中,便将“腊”当成了“臘”的简化字,这是简化字带来的一个意外麻烦。

读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只要弄清了“腊”、“蜡”、“猎”、“臘”四字的关系和渊源,“腊月”就全懂了。弄懂了“腊月”,就知道腊月应该做什么的了——忙年吧!

(篆书“臘”)

自己灌的香肠煮多久熟 新灌的香肠可以直接煮吗

最近天气好,看到周围的人都开始做香肠了,于是自己也买了些猪肉,打算尝试灌香肠来吃,但不知道这自己灌的香肠要煮多久才熟呢?

自己灌的香肠煮多久熟

30分钟左右可以煮熟。

香肠的主要材料为猪肉,干制后属于比较难煮熟的食品,而且其煮好后要求质地柔软有弹性,内部吸水膨胀,因此一般煮的时间要半小时左右,而且煮的时间越久,香肠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成分就越低,也没有那么咸,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煮40分钟也是可以的,但要保证火候不能过大,水量充足,以免糊锅干烧。

新灌的香肠可以直接煮吗

可以直接煮。

新灌的香肠将其用温水洗净肠衣表面的脏物后,即可下锅煮熟,不一要风干、晾晒或熏制,但要记得凉水入锅煮,这样才可以让水分慢慢地渗透到肉的组织中,让肉质均匀熟透,尤其是风干好的香肠,更要避免开水入锅煮,否则肉的表层蛋白会遇热大幅度收拢,影响水份的渗透,导致煮好后香肠口感不好,而且亚硝酸钠也无法充足外渗。

肠衣灌肠怎么煮不破

1、肠只灌七分满

在制作香肠时,香肠里面需要灌注馅料,也就是猪肉与淀粉,由于淀粉在遇热以后,会长生膨胀现象,同时会出现大量气体,这就会使肠衣鼓起,如果馅料灌注的太满,那肠衣就会承受不住压力,导致肠衣破裂,所以我们在灌制香肠时,一定要预留一些空间,让馅料有膨胀的空间,那么灌肠只要灌七分满就好了。

2、扎眼放气

即使香肠只灌七分满,但在煮香肠的时候,如果肠衣没有透气孔也可能会膨胀破裂,所以香肠煮之前要用牙签将香肠表面扎几个小孔,让香肠里面的气体排出,这样肠衣就不会破裂,而且香肠也熟的更彻底。

3、控制水温

香肠的肠衣比较薄,如果直接开水下锅煮,肠衣骤然遇到高温,容易出现爆裂现象,另外长时间的大火煮制,也会使肠衣煮破,建议冷水下火,逐渐受热,在锅底放一个蒸盘架子,避免香肠沉在温度过高的锅底导致肠衣破裂。

香肠煮熟抽真空了可以放多久

看保存环境决定。

1、做好的香肠熟食,用真空压缩袋包装好,放在常温下可以保存7-10天左右。

2、如果放入冰箱冷藏的话,温度在3-5度左右,可以保存15天左右。

3、若是放入冷冻层保存,则可以放1个月左右。

但最好是尽快吃完,因为放的越久,香肠的营养和口感都会逐渐下降,长期放置还会导致香肠滋生细菌等有害物质,出现发霉变质,进而无法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