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经典怎么说(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经典怎么说(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老子把“道”研究清楚了吗?

这个道,你说它有就是有,它是本质,它是本原,它又是全部,它是具体的,所以老子讲“和光同尘”,就是说把你的光芒要适当地压低一点儿,你要和尘世的生活、世俗的生活和日常的生活接近一点儿。像这样的一个“道”,他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通的,用现在电脑的语言就是:

如果你要想通了这个道,以后你就会感觉到我们所有的这些人,包括咱们设备很好信誉很好的中央电视台或者是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大道的一个下载,道本身下载下来了就变成了一个人。因为你的人、你的一切都是符合关于变化、关于存在、关于自己自然而然的运动、关于返回自身这样一些规律的。外国人也讨论,说这个道到底是什么?他最后翻译来翻译去,翻译不出来,“道”直译就是 TAO,很像小沈阳说的:

我中文名字叫小沈阳,英文名字叫“小~沈~阳”。对于道的说法非常多,要往细里研究就是老子本身在他的这本书里头,也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一会儿他说个“道”和“无”和“有”的关系,因为一说要把万物综合起来的话,那么一个是综成“有”。这是最明白的,反正什么东西都有,但是“有”这个东西又永远会变成“无”。任何的有,反正你看得见的你知道的“有”都会变成“无”。他可以从有和无的观点上来综合这个道理。

他还可以从天的观点讲天道,因为世界上我们看得见的东西里头最能够和我们对道的理解及心情接近的,就是天,我们仰头一看无所不包的“天”。

古代还没有什么银河系太阳系,还不知道有这些概念,所以它又和“天”的概念相一致,它又和“大”的概念相一致,它又和根本、终极、本质这些概念相一致。

外国人也讨论说“道”到底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最接近的就是拉丁语的“逻各斯”,逻各斯就是指一种道理、一种规律、逻辑。我们可以归到一个和我们的思路接近的地方就是真理,因为真理你也是看不见的。每个人都可以宣布自己发现了真理,是真理的化身,这个是可以的,你觉得真理是存在的,否则怎么会又有社会又有个人又有仁人志士又有学向家科学家有爱因斯坦有居里夫人有老子孔子有苏格拉底有柏拉图有马克思,都在寻找真理都在追求真理?所以归根到底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道理,世界有它的必然性、有它自己的发展、自己的这么一套,所以这是一种信念。当你有了这种信念以后,你忽然觉得你自己就变大了,变得通达,变得不是那么抠抠搜搜,不较劲了。我最怕人整天为一些小事嘀嘀咕咕,又害人又害己;跟自己的孩子也嘀嘀咕咕,跟自己的父母也嘀嘀咕咕,跟本单位的人更是嘀嘀咕咕。能够有这么一种精神的依托和支撑,而且成一种信念是好的。

不争与共享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国人缺少终极关怀或者是缺少宗教观念、宗教情怀,在老子的“道”里头实际上寄托了中国先秦时期人们对终极的一种追寻一种敬畏一种赞颂一种歌颂一种依靠。有了道的观念还非常有利于提升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站得更高,能够超越嘀嘀咕咕、超越流言蜚语、超越小名小利、超越自我。我们可以看看老子的境界,我随便举一个他论述的例子,我们想想他的境界是什么样的。比如他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英能与之争。”就是说我这个人与世无争,尤其是争名夺利的事我绝对不干,可是越是这样就越没有什么人能够和他争。因为你想和他争,他说我不争,他说你要争这个名和利,那么这个名和利随便就归你。但是我对道的体悟归我,你抢不去;我的学问归我,你抢不去;我的人格归我。

(未完)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莫言的醒世箴言:兄弟姐妹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遵循三七定律

很多年前,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两兄弟,他们名叫阿明和阿强。阿明是大哥,年长三岁,而阿强则是小弟。尽管年龄相差不大,但他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阿明,作为大哥,一直都有着一种天生的责任感。他是村里学校的班长,成绩优异,善于照顾弟妹。他总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做事一丝不苟,而且非常有计划性。阿明认为,兄弟姐妹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遵循三七定律。他坚信,在家庭中,应该有一个主心骨,负责生计和决策,而其他兄弟姐妹则应该服从并协助主心骨,这样才能让家庭和睦,兄弟姐妹间和谐相处。

然而,阿强完全不同。他是个自由奔放的灵魂,对计划和规则没有太大兴趣。他更愿意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喜欢受到束缚。阿强认为,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平等相待,没有主次之分,大家共同商量决策。他觉得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感到自由和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兄弟的分歧变得越来越明显。阿明在村里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成家立业,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他认为,只有通过坚守规则和责任,才能够实现人生的成功。

而阿强选择了一种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他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虽然一时过得较为拮据,但他总是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他认为,只有追随内心的声音,才能够真正活出自己。

多年后,两兄弟的生活轨迹截然不同。阿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有时感到生活的单调和压力。而阿强虽然充满了冒险和挑战,但也享受着自由和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模式因人而异。有些家庭可能需要遵循三七定律,有一个主心骨来领导和决策,而有些家庭则更注重平等和自由。最重要的是,要尊重每个家庭成员的选择,不论他们选择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应该被尊重和支持。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这才是真正的家庭和睦之道。

学太极拳,剪不断理还乱的“无极”是个什么鬼?

前言:太极拳的理论,近年来是越来越乱,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混乱,什么无极神功等等将会让太极理论越来越乱,最终会让太极文化步入歧途,因为,有心之人,利用无极生太极等,只要是能跟太极挂上号语言,把包括无极神功在内的功夫吹上了天,动摇和摧毁的是太极文化。无极到底是个什么鬼?真的那么神?还是扯虎皮做大衣?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道家文化中的有、没有的问题。我们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可以知道,道生一,既然是道生一,就是有,而不是没有。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我们就容易理解道家的“一元复始”或“一阳复始”的来源,也就是说:道是不断的从一元或一阳重复开始的。一元复始用于一年四季,一阳复始用于生命孕育,后文作者全部采用一阳复始。

在解决了有或没有的问题之后,我们可以知道道家的太极理论,不是玄幻的虚无主义,而是朴素的现实主义,也就是现实(或存在)决定未来,是妥妥的唯物史观,所以,任何玄幻的虚无描述,与真正的太极文化是毫不相干的。

那么,什么是无极呢?道家陈抟曾经对无极与太极之间的关系,作出过专业的论述:“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从中不难看出太极出自于无极,所以太极的根是无极。而在老子的《道德经》第28章《常德乃足》中讲道:“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解释过这句话,但其解释处于一种空想的说教状态,如译为:“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暗昧,甘愿成为天下的范式。甘愿做天下的范式,永恒的德就不会出差错,而回复到真朴的状态。”特别是“德”的解读,更是让人瞠目,不知所云。德的解释,通常是指行为规范,而不是将“德”固化为空洞“德”。依道家理论的传承规律来解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道其(生长)需要白(阳光)天,但也要知道守住其植根所离不开黑(土)夜,由此生成天下万物的生长规律。尊重此万物的生长规律,常此以往就不会出现差错,最后会回归于初始的无极状态。这就正如道家陈抟所言:“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完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且《盘古开天辟地》中言道:“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一阳一清为天,一阴一浊为地。”从中不难看出,天地浑沌就像个鸡蛋,为什么不像石头?因为,石头没有生命力,孵不任何东西,而鸡蛋有,可以孵出小鸡。那么,现在确定的是蛋(无极)——鸡(太极),鸡再生蛋(无极)——鸡(太极)。由《盘古开天辟地》不难看出,道生一的核心是个具有生命力的蛋,而这个具有生命力的蛋,就是无极。由此来看,所谓的无极的无,不是没有,而是具有孕育出生命能力的一个存在。所以,无极的无,在这里通假于舞字,舞字的意思是按一定规律的运动。也就是说:无极就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点,而无极的这个点,是能够孕育生命的。这也正是太极拳练习的最高境界——“一阳复始”。

很大程度上,是后世文人,用儒家文化的修辞,渲染道家文化中的内容,污染了道家文化纯洁,从而使道家文化走上了虚无的不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