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究竟是个什么会?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卞立群)“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33年前,激昂澎湃的《亚洲雄风》响彻北京工人体育场,中国人迎来第一个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北京亚运会。
1990年北京亚运会立下了一个坐标,而后延伸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如今古城杭州与亚运会的邂逅。中国与亚运的不解之缘间,还跨越了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
这不仅仅是时间的跨度,更承载着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注脚。
杭州奥体中心“大莲花”。图/视觉中国
与亚运相会,迈向体育强国
——一场竞技体育的赛会
亚运会已走过72个年头,回首第一届新德里亚运会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还无法组建出一支体育代表团。
直至197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踏上亚运赛场。在伊朗德黑兰,名将苏之渤“射落”中国亚运首金。那届比赛,中国军团拿下33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二。
1982年,亚运会再次回到印度新德里。这一次,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历史,以61枚金牌首次名列亚运会金牌榜榜首。
资料图:2018年9月1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篮决赛中,中国男篮击败伊朗,时隔八年重夺亚运会冠军。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正是源于在亚运会赛场的不断突破,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奥运赛场后,由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摘得中国首枚奥运金牌。那届盛会中,郎平领衔的中国女排、独揽三金的“体操王子”李宁等人,成为中国一张张闪亮的新名片。
1990年,中国迎来首个本土举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北京亚运会。万众瞩目下,许海峰点燃主火炬,中国体育代表团狂揽183枚金牌。直到20年后,当中国再一次成为东道主时,这一纪录才被打破。从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开始至今,中国军团已连续10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
资料图:雅加达亚运会,中国女排夺冠。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49年来,从首次参加亚运、首次承办亚运,到如今第三次成为亚运会东道主,中国体育事业早已迎来沧桑巨变。
在竞技体育独特魅力引领下,大众对于体育的认知不再局限于金牌,也不仅仅甘当“观众”,全民健身逐渐成为一股热潮和生活方式。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相互作用下,让中国在体育强国之路上走得更加扎实有力。
空中俯瞰杭州亚运会淳安公路自行车赛道,一路沿湖、沿村、沿山,风景如画。图/CNSphoto 杨波 摄
与世界相会, @未来
——一场国际交流的约会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亚运会记录了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透过亚运之窗,中国与世界又一次交融。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三个“最”字,充分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强劲实力。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指引下,56个科技感满满的亚运场馆,彰显了中国智慧,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现绿色低碳的决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责任”的担当与魄力。
杭州亚运会淳安分村晨曦旭日东升,霞光四射,秋色迷人。图/CNSphoto 杨波 摄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中国与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盛大约会,更是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体育作为独特的国际语言,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
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人类挑战,唯有团结携手、交融互助,方能携手同行、成功应变。这也正如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所诠释的深刻内涵。
沙画艺人在绘制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图/视觉中国
与文化相会,让薪火相传
——一场文化交融的展会
中国与亚运会的三次相遇间,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与魅力。
从手持金牌奔跑的吉祥物熊猫“盼盼”,到诠释着吉祥、和谐、幸福、圆满的吉祥物“五羊”,再到如今兼具丰富传统文化元素和未来感的“江南忆”组合。
正如传递的亚运火炬,中华文明在“薪火”相传间源远流长。通过亚运的“薪火”相传,中国也向世界传递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薪火”。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杭州亚运会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无处不在。“大莲花”“小莲花”“大玉琮”“杭州伞”等场馆造型、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奖牌和“青花瓷”礼服、取材自钱江潮的“潮涌”会徽、融入良渚玉琮元素的“薪火”火炬……
吉祥物“江南忆”组合,将贯穿古今的江南风韵、华夏文明寓于机器人整体造型中,传统与现代的勾连将华夏亘古不变的传统文化娓娓道来。
设计理念中,“江南忆”中的“琮琮”来自良渚文化,代表着文明的传承和中华文化自信;“宸宸”来自大运河,体现智能亚运理念;“莲莲”来自西湖,头顶上莲叶般的纹路交织相连,象征着杭州的生态文明。
在文化符号的讲述中,中国将其深厚文化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
杭州亚运吉祥物“江南忆”雕塑。中新社记者 钱晨菲 摄
与杭州相会,点亮城市之光
——一场城市风情的盛会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如今,钱塘江畔的古城杭州,已经准备好迎接八方来客。体育元素满满的地铁站、亚运限定版复兴号、随处可见的吉祥物江南忆“三小只”……
虽然杭州亚运会是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但在绿色办赛理念的引领下,绿色低碳技术融入场馆设计和运营等环节。56个竞赛场馆中,仅有12个为新建场馆,其余均为改建或临建场馆。
按照“赛时为亚运、赛后为城市”原则,位于杭州拱墅区的亚运会电竞场馆、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等场馆,亚运结束后将承担日常演出、球类赛事、展览、青少年研学基地等活动,杭州亚运村也将成为众多市民的家。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场馆——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而在万众瞩目的开幕式中,将打破以往大型活动既定的“烟花表演”设置,选择采用数字烟花,通过数字科技三维动画、AR技术,让观众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烟花盛景。
一个富有诗情画意、活力创新、绿色智能的杭州,将被亚运之光点亮。一个绿色低碳、美丽和谐、自信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也将透过亚运之窗展现给世界。(完)
亚运会,究竟是个什么会?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记者 卞立群)“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33年前,激昂澎湃的《亚洲雄风》响彻北京工人体育场,中国人迎来第一个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北京亚运会。
1990年北京亚运会立下了一个坐标,而后延伸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如今古城杭州与亚运会的邂逅。中国与亚运的不解之缘间,还跨越了无与伦比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
这不仅仅是时间的跨度,更承载着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注脚。
杭州奥体中心“大莲花”。图/视觉中国
与亚运相会,迈向体育强国
——一场竞技体育的赛会
亚运会已走过72个年头,回首第一届新德里亚运会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还无法组建出一支体育代表团。
直至197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踏上亚运赛场。在伊朗德黑兰,名将苏之渤“射落”中国亚运首金。那届比赛,中国军团拿下33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二。
1982年,亚运会再次回到印度新德里。这一次,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历史,以61枚金牌首次名列亚运会金牌榜榜首。
资料图:2018年9月1日,在雅加达亚运会男篮决赛中,中国男篮击败伊朗,时隔八年重夺亚运会冠军。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正是源于在亚运会赛场的不断突破,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奥运赛场后,由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摘得中国首枚奥运金牌。那届盛会中,郎平领衔的中国女排、独揽三金的“体操王子”李宁等人,成为中国一张张闪亮的新名片。
1990年,中国迎来首个本土举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北京亚运会。万众瞩目下,许海峰点燃主火炬,中国体育代表团狂揽183枚金牌。直到20年后,当中国再一次成为东道主时,这一纪录才被打破。从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开始至今,中国军团已连续10届获得金牌总数第一。
资料图:雅加达亚运会,中国女排夺冠。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49年来,从首次参加亚运、首次承办亚运,到如今第三次成为亚运会东道主,中国体育事业早已迎来沧桑巨变。
在竞技体育独特魅力引领下,大众对于体育的认知不再局限于金牌,也不仅仅甘当“观众”,全民健身逐渐成为一股热潮和生活方式。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相互作用下,让中国在体育强国之路上走得更加扎实有力。
空中俯瞰杭州亚运会淳安公路自行车赛道,一路沿湖、沿村、沿山,风景如画。图/CNSphoto 杨波 摄
与世界相会, @未来
——一场国际交流的约会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亚运会记录了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更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透过亚运之窗,中国与世界又一次交融。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三个“最”字,充分彰显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强劲实力。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指引下,56个科技感满满的亚运场馆,彰显了中国智慧,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现绿色低碳的决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承担“大国责任”的担当与魄力。
杭州亚运会淳安分村晨曦旭日东升,霞光四射,秋色迷人。图/CNSphoto 杨波 摄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中国与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盛大约会,更是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体育作为独特的国际语言,承载了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
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人类挑战,唯有团结携手、交融互助,方能携手同行、成功应变。这也正如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所诠释的深刻内涵。
沙画艺人在绘制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图/视觉中国
与文化相会,让薪火相传
——一场文化交融的展会
中国与亚运会的三次相遇间,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与魅力。
从手持金牌奔跑的吉祥物熊猫“盼盼”,到诠释着吉祥、和谐、幸福、圆满的吉祥物“五羊”,再到如今兼具丰富传统文化元素和未来感的“江南忆”组合。
正如传递的亚运火炬,中华文明在“薪火”相传间源远流长。通过亚运的“薪火”相传,中国也向世界传递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薪火”。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杭州亚运会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无处不在。“大莲花”“小莲花”“大玉琮”“杭州伞”等场馆造型、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奖牌和“青花瓷”礼服、取材自钱江潮的“潮涌”会徽、融入良渚玉琮元素的“薪火”火炬……
吉祥物“江南忆”组合,将贯穿古今的江南风韵、华夏文明寓于机器人整体造型中,传统与现代的勾连将华夏亘古不变的传统文化娓娓道来。
设计理念中,“江南忆”中的“琮琮”来自良渚文化,代表着文明的传承和中华文化自信;“宸宸”来自大运河,体现智能亚运理念;“莲莲”来自西湖,头顶上莲叶般的纹路交织相连,象征着杭州的生态文明。
在文化符号的讲述中,中国将其深厚文化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
杭州亚运吉祥物“江南忆”雕塑。中新社记者 钱晨菲 摄
与杭州相会,点亮城市之光
——一场城市风情的盛会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如今,钱塘江畔的古城杭州,已经准备好迎接八方来客。体育元素满满的地铁站、亚运限定版复兴号、随处可见的吉祥物江南忆“三小只”……
虽然杭州亚运会是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但在绿色办赛理念的引领下,绿色低碳技术融入场馆设计和运营等环节。56个竞赛场馆中,仅有12个为新建场馆,其余均为改建或临建场馆。
按照“赛时为亚运、赛后为城市”原则,位于杭州拱墅区的亚运会电竞场馆、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等场馆,亚运结束后将承担日常演出、球类赛事、展览、青少年研学基地等活动,杭州亚运村也将成为众多市民的家。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场馆——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而在万众瞩目的开幕式中,将打破以往大型活动既定的“烟花表演”设置,选择采用数字烟花,通过数字科技三维动画、AR技术,让观众看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烟花盛景。
一个富有诗情画意、活力创新、绿色智能的杭州,将被亚运之光点亮。一个绿色低碳、美丽和谐、自信自强的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也将透过亚运之窗展现给世界。(完)
奥运会是团结世界的不可抗拒力量
【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斯普罗·卡帕洛(SpyrosCapralos)欧洲奥委会主席、希腊奥委会主席
肖连兵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秘书长
“在盛大开幕式上,整个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活力”
肖连兵: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至20日举行。您对本届冬奥会的筹办、开幕式、各国参与和赛事情况有何评价?
卡帕洛:从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开始,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中国人民展现出办好冬奥会的巨大决心。他们向国际社会承诺: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举办一届成功的、安全可靠的赛事。除此之外,组委会秉承举办“绿色、包容、开放、清洁”冬奥会的原则,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落实到举办奥运会的全过程。有鉴于此,国际社会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期望举办一届以最高标准组织的奥运会。2月4日,在北京“鸟巢”体育场举行的盛大开幕式上,整个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活力。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在这个体育场举行的。能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我们所有来到中国首都体验奥运激情的人都不胜荣幸。中国人民有诺必践!他们共同努力,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非凡的奥运盛会。在疫情笼罩下,所有参与者都能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好客;希望所有人都能坚定信心,将希望寄托于美好的未来。
肖连兵:您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请谈谈您为北京奥运会所做的工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一起向未来”分别是北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您对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如何看?
卡帕洛: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举行的,我曾有幸担任2004年雅典奥组委的执行主任和副首席运营官。中国获得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接过接力棒后,自然与希腊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高兴能与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分享经验并密切合作。14年后的今天,北京正在创造历史,成为首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毫无疑问,中国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凭借这一成绩,中国证明了它对奥林匹克理想的承诺,证明了体育力量可以用尊重调和国家间的分歧,通过关注共同价值观弥合各国间的鸿沟。通过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中国也展示了体育在国家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给子孙后代带来的独特遗产。这表达了中国向世界开放、交流文明和思想的强烈愿望。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行闭幕式焰火表演。新华社发
“我们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肖连兵:2021年7月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正式通过决议,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当下的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员,在您看来,为什么增加了“更团结”的表述?“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您对此如何解读?
卡帕洛:多年来,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奥林匹克运动员。今天,这个关于抱负、成就和卓越的格言,这个攀登高峰、拓宽视野、重新设定标准、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强大号召扩展了新的内涵。国际奥委会于2021年7月20日正式宣布了奥运会的新格言。新格言不仅承认卓越精神,更重要的是承认体育的凝聚力。仅仅加上“更团结”这个词,就让人们突然对奥运会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在全票通过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用一句话解释了该变化的深刻意义,以及新旧格言之间的联系:“团结助力我们通过体育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与新的奥运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紧密契合。这一口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齐心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承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再次相聚在北京,参加比赛,向所有人展示力量、韧性和决心。这可以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希望、团结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所有人都身处困境,此时这一口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运动员正面临着疫情带来的最大挑战。因此,在疫情时期,正如冬奥会激励运动员努力拼搏,克服重重障碍,享受参与世界最大体育赛事的快乐一样,冬奥会也应该激励各国团结起来,应对世界面临的如气候变化、冲突、战争和疫情灾难性影响等所有危机和挑战。
肖连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情况下,中国力克疫情带来的困难,实现了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承诺。对此您怎样看?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意义何在?
卡帕洛: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世界各国和城市进入了意想不到的封锁状态,学校、文化和体育场馆以及所有非必要商业关闭,国际旅行受到严格限制。2020年3月11日,在距离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仅4个月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显然,世界上最大的体育赛事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举行,2020年3月24日,东京奥运会正式宣布延期。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保护奥运健儿和工作人员的健康,而且是为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保护主办城市和国家的公共健康。这一决定使国际体育界如释重负,但同时面对混乱也觉得无所适从。在此之前,奥运会从未因战争以外的原因被推迟或取消。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延期对参加这项顶级体育赛事的1.1万名运动员和4400名残奥会运动员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众所周知,参加奥运会是每个为此刻苦训练的运动员的梦想。这使我们意识到,所有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成功举办奥运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运动员为此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举办的第一届冬奥会,为世界各国的冬季运动健儿及时提供了舞台。
冬奥会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新华社发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像中国人民那样”
肖连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久,您如何评估至今还在全球肆虐的疫情给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影响?
卡帕洛: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健康危机,也是社会和经济危机。它影响世界各国和全球每一个人,也影响到世界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自疫情暴发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到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保持社交距离,以及企业、学校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封锁,已成为遏制疾病传播的常见措施,但也扰乱了包括体育和健身活动在内的许多常规生活领域。为了保障运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健康,大多数国际、地区和国家级的重大体育赛事都被取消或推迟,如马拉松、足球赛、田径锦标赛、篮球赛等等。在现代奥运会历史上,奥运会和残奥会首次推迟了一年。奥运会的延期不仅影响经济,还会影响全球和地区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长期以来,体育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社区和各代人之间沟通和建立桥梁的宝贵工具。自这场健康危机开始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并以最大限度减少这场健康危机影响的方式支持运动员和体育大家庭。应对这场健康危机显然需要合作、团结、坚持不懈和公开对话。国家之间和不同专业团体之间要共同努力,共享资源和知识。
肖连兵:2月5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您对此如何看?
卡帕洛: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京2022年冬奥会要吸引3亿中国人参加冬季运动,这预示着它会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积极影响。从最近公布的调查来看,这一目标似乎已经实现,将为后代留下持久的遗产。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像中国人民那样,在体育活动上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并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肖连兵: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通过秉承奥林匹克精神的、不加歧视的、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为建设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本着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和精神有什么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对推动世界和平有什么意义?
卡帕洛: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奥林匹克运动面向世界上所有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国家。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有三位国王签署条约,确立了“奥林匹克休战”。在休战期间,运动员及其家属可以安全无虞地前去参加或观看奥运会,然后返回各自城邦。考虑到体育和奥运会面临的新政治现实,国际奥委会决定恢复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休战”概念,从而尽可能保护运动员和体育运动的利益,利用体育的力量促进世界和平、对话和和解。这是个独一无二的概念,只有在体育价值观和奥运会精神中才能遇到。奥运会通过消除宗教、种族和语言的障碍,团结人民,促进文化交流。体育将人民和团体聚集在一起,从而改善社会和文化生活。体育有助于打破偏见、刻板印象、文化差异、无知、不容忍和歧视,从而克服分歧、促进对话。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不是取代,而是交流、分享和沟通”
肖连兵:人类共同价值观是在时代发展中形成,奥林匹克精神的产生也一样。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全球气候变化凸显了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担当,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动者,在您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否应成为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您如何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在联系?
卡帕洛: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危机以及持续不断的环境挑战使我们认识到,无论社会或国家背景如何,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很明显,我们有责任改变现状,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每个人都有责任,以所处环境和整个社会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社会、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发生变化,这对公民来说是重大挑战。如果我们想前进,就必须接受变革。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唯一合乎逻辑的前进道路是共同努力,而不是寻求孤立。团结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和运动的支柱之一。国际奥委会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几个月发起的“在一起更强大”运动强调了这一点,该运动围绕着这个以人为本的口号,强调国际奥委会团结一致的精神。世界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方能前进,奥运会是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团体和社会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肖连兵: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您对这一主张有什么见解?
卡帕洛:我们都钦佩和尊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与希腊文明一样,被认为是文明的摇篮。在现代国家,这种丰富的文化仍可以从传统、艺术表现甚至人民的行为中看到。毫无疑问,这些文明从未也决不会被取代。它们为当今世界留下了一笔重要且铭刻于心的遗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显然不是取代,而是交流、分享和沟通。它的含义在于,各民族、各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最近的公共卫生危机表明,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全球危机和环境问题上,我们关注的是同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为共同的事业努力,努力使这个星球成为和谐世界,为每个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虽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但它们都应该团结平等,都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各国应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界限,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观,构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肖连兵:交流、分享和沟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人民与世界的联系十分重要,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发展,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形成的。以对中国的所见所闻,请您谈谈对中国的印象和对中国人的了解。
卡帕洛: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家,拥有追求卓越和完美、勇于创新的有魅力的人民。它是主要的文化强国之一,也是塑造了这个世界的最早文明之一。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这个国家在表达探索和学习其他文化的强烈愿望的同时,成功地保持了自身鲜明的身份认同。这也解释了中国努力向西方文化开放,促进沟通和交流的原因。向世界开放的意愿一定是有益的。我们可以从中国这个有着如此多文化遗产的国家和文明中学到很多。我也发现,中国人民通过寻求多样性来改善和进步的愿望着实令人钦佩。沟通和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它们与平等和团结的价值观紧密相连,思想和专业知识的交流对所有人都有益。由此可见,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含义就更具内涵了。
“体育运动不仅涉及身体技能,最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力量”
肖连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过去人们只知道“体育增强体质”,现在人们知晓了“运动改造大脑”。您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体育理念?学校应如何开展体育教育?在后疫情时代,奥林匹克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卡帕洛: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体育运动。在需要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时候,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成了真正的挑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导致了缺乏活力等消极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运动员的失望和挫败感。奥林匹克运动很早就认识到,人们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办法,为年轻人的生活重新引入体育教育,不仅高水平运动员,业余体育界和学校也有这种需要。毫无疑问,体育运动不仅涉及身体技能,最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力量。运动能激发我们体内如动力、积极思考和自信等许多能力。它有助于我们设定目标,并超越人类极限来逐一实现这些目标。一般来说,这些因素在教育方面非常重要。显而易见的是,在任何教育环境中,必须把体育提升到最高地位。
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倡导在年轻人教育中强化体育运动。世界各地的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在实施一系列行动和教育计划方面做得很好,这些行动和教育计划的指导思想始终是促进体育和奥林匹克的原则和价值观,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体育是激发希望的通用语言,在提高世界各地年轻人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鼓励沟通和交流。正如必须通过文化和学习陶冶情操一样,通过体育和竞争陶冶情操也同样重要。希望年青一代能够接受这一观点,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这事关和平与团结,是可以鼓舞未来世界的积极信息。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王培尧翻译)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7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