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八字箴言啥意思(八字箴言)

八字箴言啥意思(八字箴言)

真正懂得人性的人,多半都能做到这两个“八字箴言”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文/末小北

-

人与人交往,我们都想着以诚待人,你对我说真话,我也对你说真话。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相处关系,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你再这样,反而特别容易得罪人,让一段关系更加尴尬。

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

放在语言上,就是喜欢听好听的,不喜欢听难听的,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当然,如果你和对方的关系非常好,那么对方是乐于你指出自己错误的。但如果和对方的关系一般,甚至只是见过几面而已,那么你就不能说真话了。

因为你好意他们根本体会不到,你的真话在对方听来可能特别刺挠,甚至会以为你别有目的。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说真话的,倘若你逢人就说真话,那么只能证明你是不懂得人性的,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未来的路会走得很艰难。

而那些真正懂人性的人,大多都知道以下这两个“八字箴言”!

1、认知不同,不必多言

对于事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你的看法未必对,别人的看法也未必错,当然就算对方明显是错了,也不需要你给指出来。

人这一辈子,不是被叫醒的而是被痛醒的,你说得再多别人体会不到,那么就没用,你的话就算再真,别人体会不到,那么别人也不会感激你。

不要总想着和别人去争论,因为大家不在一个层面上,那又何必浪费口舌呢?

比如,大家都知道西红柿是蔬菜的一种,但偏偏有人以为这是水果,若是你好心更正,对方甚至还会和你争论,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西红柿就是水果。

山鸟与鱼不同路,自然也就没必要相逢了。

前段时间,朋友小郑遇到一件事,小郑有个朋友特别自以为是,他总是觉得只有自己才是最对的,完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

以前,小郑很对方没有多少交集,后来交集多了,就发现对方的问题。

有次,他们一起出去谈合作,本来是一个常识的问题,但是朋友却直接表述错了,小郑提醒他,朋友当时并没有说话,而是继续这么说。

谈完合作之后,小郑问朋友为什么不改正,朋友却坚持自己,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用他费心。

小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好心怎么就成了驴肝肺了呢?

后来,小郑还是想明白了,两个人并不是一路人,认知自然不同,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应该指正对方的错误。

别人的事情就是别人的事,本来就与你无关,那么你又何必这样做呢?

与人相处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很可能在别人眼里你还是错的。

认知差不多可以一起讨论,若是认知完全不一样,又何必相互为难呢?

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小北深有感触:“认知处于同一层次的人,我们可以探讨一二,思维不在一个维度的人,再怎么争论,也是无效沟通。”

既然是这样就不要白费力气了,这样做到结果是不过是自讨苦吃。

2、阅历不同,不必征服

在这个世上,人与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阅历也不一样,撞了南墙了自然会知道回头,若是他没有撞过南墙,那么绝对不会回头。

阅历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

你的苦口婆心,可能会让别人特别厌烦,甚至会终结彼此之间的关系。

认识一个创业的大哥,他创业2年最后的结果是一败涂地,失败之后他才记起朋友的话,后悔当初没有听朋友的。

这位大哥刚创业的时候的,朋友劝过他,因为朋友创业失败了,所以就告诉他创业现在有多么难,一定要慎重,能不创业就别创业。

朋友当时真的是苦口婆心,但大哥却觉得十分聒噪,大哥觉得朋友成功不了,并不代表自己成功不了,他的失败并不代表自己会失败。

因此,大哥根本不听朋友的建议,知道自己创业失败之后才彻底醒悟。

如果当时大哥听了朋友的话不去创业,那么就不会遭受失败,可是当时大哥没有经历过,就算朋友说再多,他也不会听。

两个人之间阅历不同,就不要试图去征服对方。因为,完全没用,与其苦口婆心让人烦闷,还不如直接闭嘴不谈,当他经历过了自然会知道。

看过这样一句很有共鸣的话:“人这一辈子,永远不要试图用自己的阅历去征服别人,因为大家最讨厌的就是好为人师;而人性最愚蠢的,是自以为是。”

人生漫漫,愿我们能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当发现和别人的认知不同时,就不要多言了,因为真的没用。

当发现自己的阅历和别人不同时,就不要指点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一段关系,不是吗?

《道德经》的八字真言

东方既白 著

道家的文化和思想,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或许也正是因为与生俱来,所以尽管对我们如此重要,反而却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很多时候是感觉不到的。比如很多我们觉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值一提。而一些我们觉得,并不值一提的东西,却往往关系着我们的生命。

比如道家老子所言的“道”和“无为”,对中国历史上以及当代很多人来说,只要不是文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些零零星星的说法,但是你若让他们具体讲讲其中的含义,大多则支支吾吾,或者顾左右而言他,然而这其中的道理,确实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的,只是自己却茫然不知罢了,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道德真经

那么老子的《道德经》到底主张的是什么?道家思想的主张,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八个字,简简单单的八字真言:“道生万物,为而不争“,怎么理解这个八个字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解读一下。纵观《道德经》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在洋洋洒洒的五千余言《道德经》中,是有三个从前到后、一脉相承的、最基本的核心思想蕴含其中的,第一部分是讲“道“的基本规律和状态,第二个部分讲具体怎么做的问题,即怎么辩证地去”为“的问题,第三部分讲如何”善后“的问题,如何”为而不争“的问题。

那么,道的状态和规律,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子说是这样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是说也不见有什么外力去推动,反正道就那样周而复始的运行着,没有什么改变,也不会有丝毫懈怠。更神奇的是,这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囊括在道的里边,并且也跟着它一起,周而复始的循环。

因此,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大智慧,那就是生也不必欢,死也无须惧;荣也不要喜,辱也不用忧。我们来这世上一遭,只不过是道这个大循环里,其中的一个小循环而已,一切顺其自然就好。那“道“的主要作用和运行法则是什么呢?,或者说《道德经》的总体思想是什么呢,其实总结起来就八个字:“道生万物,为而不争”,或者断句为:“道生万物;为,而不争”和“道,生万物;为,而不争”更确切。

道生万物

比如《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然后接着继续讲“道”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大概的特点和特征,然后讲“道”的主要作用就是“道生万物”,“生”世间所有的“生”,即常说的“生生不息”之功用,因此,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然后又开始讲怎么“生”的问题,“顺势而为”才能“生”,“无为而治”是“上德”,因此“无为有为”均要“为”,“为而不为”是统一,总体就是如何“顺势而为”、“顺势而生”的问题,而关于这个“为”的问题,其实是分两个部分进行的,一个是“道生万物”的时候,它是如何“为”的,二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如何统领万物“循道而生,循道而行”的问题,即人类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中,具体如何辩证去“为”的问题,意思就是说,人是遵循地而生存发展的,地是遵循天而发挥作用的,天是遵循道而变化运行的,道则是遵循自身的状态和规律,也就是自然而然。

圣人的境界,为而不争

最后就是如何正确“善后”的问题,其实老子说“为而不争”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要想不争,先想办法使自己达到“天道”的层次才行,即老子所推崇的已达巅峰的、无可争者的“圣人”层次。因此,老子所谓“为而不争”是分三个层次的,一是“不为只争”,二是“亦为亦争,不为不争”,三是“为而不争”,所以他才说“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因此,大家都说《道德经》是“帝王之术”,“圣人之学”,比如到了马云的层次,像许老板一样,为而不争,反而更好,因为他为的很大很广很深,即使不争,也比大部分人争的多了去啦,否则就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和妄为了。

至此,我们从中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这世间的好与坏、善与恶等等虽然是相互冲突,相互碰撞的。但这种冲突和碰撞,不是为了谁消灭谁,而是为了和谐共存。否则,就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一片死寂。那怎么办呢?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也就是说和气,是由阴气和阳气相互冲突,相互碰撞,最后达到一种”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相互交融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也就是”一团和气“。

为而不争的三重境界

所以,从老子“道生万物,为,而不争“这三个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说道家的文化和思想,对我们中国人如此重要?就因为它如同阳光一样,让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都能看得到光亮;如同空气一样,让我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世态,都能顺畅地呼吸,还能说:

可以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本来就应该是这样,道法自然,自然而然而已。

只不过就广义的“道“而言,老子区分了”天之道“和”人之道“,区分了自然之道和非自然之道。“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在“天之道“和”人之道“之间,”圣人“放弃了”人之道“,而选择了”天之道“。圣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所行的”道“是”天之道“,而不是”人之道“。”圣人“替天言道,替天行道。于是”圣人“是一个有”道“者。

天道利他,地道共赢,人道生存,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一般人想一直达到“道”的层次和境界是很不容易的,即使某一段时期或者某一件事情达到了,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背道而驰,所以伟人才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也正是《尚书》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真正涵义所在。正所谓:“人心险恶莫测,道心微妙居中,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真诚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比如伟人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和老子思想当初把”圣人之学“作为其最高理想人物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因此,《道德经》就是一本教人如何”超凡入圣“的圣人之书,作为道家的圣人之学,《道德经》虽然不同于儒家”人道“的君子之学和大人之学,但它们都为中国人树立了一个理想的标杆。

这个理想的标杆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和老子道家的”圣人之学“,孔子儒家的” 君子之学 “、”大人之学“是一脉相承的,下一章我们就来讲讲中国人关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哲学内涵。

未完待续…………

本文为《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原创内容节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章内容链接:有为无为均是为,为而不争是至圣 ,敬请品鉴。

其他合作事宜,请与作者联系,谢谢。

作者 | 东方既白

十年学“易”,一朝顿悟,由“易”及“老”,以“老”解“百家”,

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研究架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