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张居正简介(张居)

张居正简介(张居)

万历首辅张居正其人其事

张居正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万历帝师兼内阁首辅。就是这样一个声威赫赫位极人臣的人物,却在死后被扣上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的罪名,成了社稷罪人,这是为什么?其背后又有什么玄机?”

张居正,湖北江陵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万历帝师兼内阁首辅。就是这样一个声威赫赫位极人臣的人物,却在死后被扣上专权乱政、谋国不忠的罪名,成了社稷罪人,这是为什么?其背后又有什么玄机?“威权震主,祸萌骖乘。”——这八个字是后世史家给出的答案。

皇帝的老师

明隆庆帝因酒色过度而驾崩,年仅10岁的小皇帝朱翊钧继位,此即明代历史上有名的万历皇帝。万历在位48年,是有明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同时也是一个怠政20余年的皇帝,“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史书中明确记载着这样一个史实。

皇帝这么小,朝政由谁来处理呢?当时实际上掌管内外朝政的主要有三个人: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大学士张居正。而其中张居正不仅是内阁首辅、大学士,而且还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小皇帝与张居正是亦君亦臣、亦师亦徒的关系。朱翊钧对张居正非常恭敬,对张总是以“元辅张少师先生”称之,其原因说来话长。原来隆庆皇帝去世的时候,高拱是当时的首席内阁大学土,高自以为是先皇的元老重臣,不把新皇帝放在眼里,曾蔑视地说:“10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张居正和冯保抓住这句话大做文章,最后将高拱驱逐出京,使之退出了政治舞台,张居正也由此取而代之升任内阁首辅,万历由是也对张居正心怀感恩。

张居正对小皇帝也是尽力辅佐尽心教导,据《明史》记载,张教导万历“戒游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圣嗣,节赏赉以省浮费,却珍玩以端好尚,亲万几以明庶政,勤讲学以资治理。”从读书、行政、做人、品德、健康和生活等诸个方面对皇帝进行引导和约束。张居正还把历朝历代的得失经验编成一本图文并茂的《帝鉴图说》,以之来教育皇帝。张居正对万历要求极为严格,小皇帝的五个主讲经史的老师、两个教书法的老师和一个侍读,都是由他一手任命的,他还编订了讲章作为万历的教科书,有机会还亲自讲授。检查小皇帝功课时,如果万历准备充分背书流利,张居正就会当场表扬,如果背得结结巴巴不成句子,张也是不留情面严加斥责,让小皇帝无地自容。但正因为张居正对万历的这种严格要求,却让年幼的皇帝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以至于张刚刚去世便被万历下令抄了家,儿子张敬修自缢身亡,家人或饿死或流放或逃亡,落了个家破人亡的凄凉结局。

推行“一条鞭法”

在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是最根本的经济制度,它既关系着每个百姓的生存之本,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安危。为缓和当时复杂激烈的社会矛盾,改善朝廷的财政状况,张居正执掌朝政后下令清丈全国土地,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

所谓“一条鞭法”,简而言之就是把各种田赋和徭役归并和简化,一概折银征收,除了一部分力役仍旧按丁摊派折银外,其余全部田赋和部分力役均按亩征银。“一条鞭法”确定了货币在赋税征收中的主导地位,它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雍正帝的“摊丁入亩”法,是我国封建赋税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一条鞭法”的实施,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任用清官海瑞

张居正认为,要切实做到公平选人、用人,必须遵循六项基本原则:一是“毋徒炫于虚名。”二是“毋尽拘于资格。”三是“毋摇之以毁誉。”四是“毋杂以爱憎。”五是“毋要以一事概其生平。”六是“毋以一眚掩其大节。”

张居正执政期间起曾起用了一大批得力的文官武将,其知人善任的美誉也已被载入史册,但他对海瑞的使用一事却一直鲜为人知,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张居正独特的人才观。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号召各级官员向朝廷推荐有用之才,其中不少人写信推荐海瑞,当时的吏部尚书还专门找了张居正,希望能重用海瑞,但张居正就是不同意。海瑞的清名当时就已广为传诵,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无论从典型示范的角度,还是从舆论宣传的角度,启用这样的“政治明星”都是大有裨益的好事。但张居正认为,海瑞虽然是一个道德、自律都很好的人,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气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有政德而无政绩。故在张居正执政的十年间,一直没有起用海瑞,直到张居正死后海瑞才得以复出。总结张居正的用人的经验,我们发现他已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循吏而慎清流。

从万历元年到十年,张居正的政绩斐然。他重用李成梁、戚继光等名将,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使北方少数民族的每次入侵都大败而归;他领导实行了新的赋税制度,使得国富民强,国库储备的粮食可用十年。有人说张居正身上同时具备能臣和奸雄的特征,作为能臣,他整顿吏治改革赋税,作为奸雄,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不管怎样,正是由于张居正的十年苦心经营,才使得明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大国。

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给大明王朝续了多少年的命?为什么明朝后期瞬间就亡国了?

前一阵的《人民的民义》已经成为了现象级的电视剧,虽然,其制作并不精良,甚至,剪辑方面还有很大的漏洞,但是,它依旧凭借大尺度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现在这部电视剧已经播完很久了,但是,其捧红的一大批老戏骨们还是热度不减。

这部电视剧中,人们记忆最深刻的两位官员恐怕并不是主角侯亮平,反而是他的老师高育良和吴刚老师扮演的李达康书记。

在电视剧中,高育良书记扮演了一个学术派官员。他是大学老师出身,培养了一大批政法界的精英,但是,他自己没能坚守初心,洁身自好。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居然上了贵公子的套,迷上了美人儿高小凤。据高书记自己说:他之所以喜欢高小凤并不是因为她长得美艳动人,反而是因为高小凤喜欢读书,而且,读的还不是一般人喜欢的畅销作品。

相反,高小凤读的是著名学者黄仁宇先生的著作《万历十五年》。

高书记自认为对于高小凤的喜爱是出于对才女的认可,是对于红颜知己的渴望。所以,当他第一次见到高小凤的时候,便被这个喜欢读《万历十五年》的女人吸引了。而被贵公子花了一个月培养出来的高小凤也并不是个金玉其外的花瓶。对于《万历十五年》,高小凤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当然,这些所谓独特的见解也都是投高书记所好而编造的。

高小凤知道高育良对于《万历十五年》的评价很高,所以,她也就顺势说了很多读后感。这使得高书记将高小凤视为了红粉知己,自此,陷入了美人计中。剧情发展到最后,高书记直到锒铛入狱之前依旧认为是自己没有读懂《万历十五年》,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过错。

我相信很多读者在看《人民的名义》以前都没有听过黄仁宇的大名,所以,我们今天就跟大家谈一谈这本让高书记痴迷不已的奇书。《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题目并不晦涩,反倒是有点开门见山的意思。题目便告诉了我们书中的内容——在明朝的万历皇帝的第十五个年头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是,其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他们有一套孔孟《圣经》编织下的既定规则,即便贵为天子,也不得越此雷池一步。而他们所秉持的规则,以道德的名义,实为维护自身集团利益的利器。整部《万历十五年》,大半章节,所讲的是各个历史角色与文官集团所秉持的规则间的博弈。

这本说虽然看似只写了一年的事件,但是,作者将这一年视为整个大明王朝的转折点。他认为在这一年,大明王朝终于不可遏制的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能够力挽狂澜的张居正已经离开了他的舞台,而万历皇帝已经从一个言听计从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一生叛逆的君王。

自从他将老师的政策全部抛弃的时候,他也就决定从此不再为政事操心。他将政事全部托付给了内阁,也将权力交给了内阁。后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他几乎很少上朝理政,大部分时间都在皇宫之中虚度光阴。

然而,我们却不能说张居正、万历、甚至,申时行和戚继光活得潇洒恣意,事实上,他们各自有各自的艰难。甚至就连任性的万历也不能称之为潇洒,他看似轻松的背后,内心中同样充满了痛苦。明朝的江山社稷就在这群臣和皇帝的苦难中慢慢衰败,然而,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认为自己应该为此负责,这应该是时代和体制的问题!

往往当问题扯到体制和时代的时候,答案就已经水落石出了。

是体制的错,个人在体制面前又能怎么样呢?

须知螳臂挡车终将迎来灭亡啊!

所以,他们都认为自己不该为此而负责,但是,事实上他们都是在逃避责任。万历认为,自己遭到了老师的欺骗,从此,一蹶不振,心灰意冷。但是,这并不应该发生在皇帝的身上,身为国家的最高领袖,他身上本来肩负着万民的生计,但是,他突然就撂挑子不干了,直接将万斤重担扔给了内阁。

而臣子们又都没有鼎故革新的魄力,包括张居正在内的大多数人不过是在为残破的大明江山缝缝补补,没有人想要去做根本的变革。那些士大夫阶层的权贵们依然成为了利益集团,但即使是强悍的变革者张居正,也没能打破他们的利益。最终,不过是给大明多续了几年命罢了。

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高育良在剧中身为国家重要领导人,他同样没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反而是认为应该在这样的大潮中顺势而为。他和贪官污吏的苟合,最终也敲响了属于他自己的丧钟。

参考资料:

『电视剧《人民的民义》《万历十五年》《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