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命理

章嘉呼图克图(章嘉)

章嘉呼图克图(章嘉)

张子和:章嘉活佛与山西的关系

章嘉活佛与山西的关系

张子和提供资料 辛补堂整理

五台山镇海寺是章嘉活佛常川驻锡圣地。寺内的普乐院,是蒙旗宣化使行署所在地,为章嘉大师的办公处,外院有办公室、秘书处及警卫、电台服务等处。

章嘉是内蒙古宗教领袖,中国四大活佛之一,宗喀巴的传承人,全称是:“大国师章嘉呼图克图”,大国师是封号,章嘉是名,呼图克图是蒙古活佛之意。十九世章嘉活佛,出生于青海塔尔寺。

章嘉和山西的关系很密切,尤其对山西的经济收益有很大影响。因为除章嘉本身的薪俸12万元外,蒙旗宣化使公署及行署的经费年收入40余万元,另外布施的收入也很可观。这些钱财,大部消费在五台山。

章嘉是宗教领袖人物之一,在中国元、明、清诸朝的宗教史上是很有地位和威望的。正如清世祖所说:“我能团结宗教领袖,胜于秦室筑长城万里”,充分说明宗教领袖的影响。

民国初年,由于19世章嘉活佛的劝导影响,内蒙古各盟盟长、王公及贵族、喇嘛、庶民决心内附,抵制了哲布尊丹巴搞“蒙古独立”的分裂活动,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为此,中国政府特准在全国各大城市,如南京、北京、太原、张家口等地设立章嘉活佛办事处。在太原的办事处,处长是张平衡他广泛宣传宗教教义,团结蒙汉人民友好往来。

章嘉在五台山虽系客卿,但曾为山西人民做过一些有益之事。如经章嘉参与处理的一件宗教界历史遗留问题就有很大影响。远在1661年间清朝顺治皇带朝圣五台山时,曾以身许佛,愿入空门。

其子康熙继位,为父尽孝,勒令菩萨顶大喇嘛替天行道,广做善事,加封为“扎萨克大喇嘛”,并赐予“尚方宝剑”,谕旨:(一)凡系不法庶民,有违反教规者,可先斩后奏;(二)菩萨顶祭事所需费用,可随需要征收。

从此,五台山菩萨顶大喇嘛的权限就登峰造极了,给邻近各县人民造成很大的苦难。尤其是五台、繁峙、代县人民沉重的负担更是苦不堪言。这一规定一直沿袭了好多年,从未改变。

民国六年,五台、繁峙、代县三县人民,对大喇嘛的任意作为,忍无可忍,认为民国已经成立六年,皇帝早被推翻,还沿着旧制供应,太无道理。三县人民遂各派代表向山西都督阎锡山请愿,要求停止菩萨顶向三县人民征敛实物的负担。

五台山代表是王进贤,字益三,系前清进士,曾任山西省议会议员;繁峙县代表是陈钰,系清朝宣化府知府,曾任山西省民政厅长;代县代表忘其姓氏。阎锡山对此亦表示十分同情,但因菩萨顶大喇嘛系宗教上层人士,乃请章嘉活佛从中斡旋,各方代表在五台山镇海寺举行会议磋商。

虽仍有争议,但终以国体改革,封建法令业已失效为词,取得谅解,停止对菩萨顶的供应。从此,阎锡山对章嘉非常崇敬,三县人民对章嘉亦怀感激之情。每逢章嘉莅晋,阎锡山必亲自接见,以贵宾礼相待,设宴招待,安排专人迎送,并通令沿途各县给予各种便利。

“九·一八”事变后,东蒙各盟旗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下,内蒙古的苏尼特右旗札萨克王爷兼锡林郭勒盟代理盟长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看到当时东蒙的情况,认为日本的“满蒙政’策”要掌握全蒙,既得东蒙,必然要侵占西蒙,乘机大搞所谓“高度自治’’运动,极力煽动各蒙旗分头派遣代表到北平面见国民政府海陆空军副司令张学良,要求发给枪械武器捍卫内蒙。

又由蒙旗三位王爷及蒙古旅平同乡会等名义致电蒋介石,吹捧德王是“素孚众望,洽顺舆情,是内蒙古有实力的人物”,要求由德王出任“蒙旗宣抚使”,掌握军政大权。因而,引起蒋介石对德王的注意。

蒋介石接电后,即派其亲信桂永清,专程到内蒙古访问,其后国民党行政院也派内政部长黄绍竑、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赵丕廉(字芷青、五台人)驰赴内蒙视察,一时间北国风云异常紧张。

不久行政院特派章嘉为“蒙旗宣化使”,准在北平设立蒙旗宣化使公署,并选择适当地址设立行署,隶属行政院,并由立法院通过该公署组织条例及办事细则等。

此时,北平28处官庙黄教喇嘛,因应领口粮拖欠12年之久未发,僧侣冻馁待毙,章嘉关心宗教,为僧侣请命,由秘书长张平衡劳苦奔走,向各方面大力呼吁,终于允准月发口粮款3000元,改变了僧侣们嗷嗷待哺的悲惨状况,使北平官庙喇嘛得庆#生。

蒙旗宣化使署甫立,即调太原办事处处长张平衡为该公署秘书长,主持政务,积极筹备赴蒙宣化事宜,赶制各项宣传用品。

1934年3月间,章嘉率领随员一行70余人,由北平启程,并先由蒙籍处长李寿山,总务处长宫子万为宣传队,先行赴察哈尔。章嘉大师出发前,受到北平各界及宗教团体的热烈欢送。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召开欢送大会,会后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设宴饯行。

章嘉大师到达包头后,由阿王迎请至杭锦旗,下榻在阿王府。阿王召集伊盟各旗农牧民及喇嘛僧侣举行欢迎大会。听章嘉大师讲经布道。

其后章嘉又经土默特旗转赴锡盟。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沿途僧侣络绎不绝,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各蒙旗王公、喇嘛、各族民众反对日寇侵略,抵制德王的投日分裂活动起了很好的作用。

蒋介石败走台湾时,为何带走正一派63代天师,背后原因没那么简单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诚挚地邀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您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成为我最大的动力。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除了将在大陆弄到的黄金白银全部运到台湾外,还带走三样“宝贝”,话说他们的价值赛过5亿黄金。

而蒋介石带走的这三样“宝贝”中,就有道家正一派第63代天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会带着人逃亡呢?蒋介石做这些事情,背后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战成名

1927年秋天,上海发生了七天七夜的特大火灾,无计可施的蒋介石便在别人的建议下找到了张恩溥,希望能够出山。

得到消息的张恩溥二话没说,便连夜收拾行头,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并选择在龙华庙设立步罡踏斗,请求神灵的帮忙。

就在所有人都在质疑张恩溥是弄虚作假,还是真的会做法时,只见随着张恩溥的一旦操作下,不一会儿的功夫,在上海的上头乌云密布,顷刻间雨水如注,打在老百姓身上的雨滴疼的难受,但尽管这样,全城的百姓欢呼雀跃,燃烧了7天的火灾也得到了控制。

很快,这件事情便在民间广为流传,口耳相传,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全部涌入道馆,希望得到仙人的庇佑,而作为此场的操纵者张恩溥也得到无数人的认可,成为人们真真正正的——张仙人。

先创

正一派是由张道陵一手创办的,刚开始,他研读的是儒学,后来,他觉得儒学与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符,于是便开始研究道学。

张道陵自幼聪明过人,七岁便能读通《道德经》,在太学做书生时,便博通《五经》,天文地学,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虽说读的书车载斗量,但张道陵却常常叹息,所读之书中无法解决生死之问题,于是,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他决定放弃儒家教学改为长生之道。

在张道陵的带领下,正一派的地位逐渐上升,甚至还得到当时皇帝的重视,无论是皇帝登基还是国家遭遇天灾人祸,皇帝都会前往正一派进行祭拜。

道教下有五大门派,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所从事的领域,正一派是道教中最早的一个教派,张道陵为其还撰写了《道德真经》,信奉天师道,是一种以道教信仰为基础,具有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经济等着多种综合功能,其中,主要从事蘸仪与符箓。

正一派的符咒天下闻名,作为一门奥妙的武术,在皇家也十分受到关注,也正是这个原因,皇家对道教的重视程度达到了顶峰。

之后,到了唐朝,张道陵羽化登仙,但他的衣钵被他的后代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但天师一族世袭罔替,秉着“非我宗亲不能传”的原则,冥冥之中预示着最后悲惨结局。

从东汉张道陵创立了正一派天师道以来,被皇家重用后就与军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才有了长达一千九百余年的传承,才有了一脉相承,被63代人的传承。

俗话说的好,物极必反,所有的事情都有阴阳两面,到了清朝后,正一派的发展也走向了衰落。

衰落

清朝时期,由皇家自身原因,以满人为尊,而满人信奉是喇嘛教,因此便大大提高此教的地位,而一向受皇家重视的天一派处境困难,以致于后来连天师面圣的权利也被取消了,天一派的也就落入了“传承”一来最低谷。

虽说失去了皇家的支持,但随着时代的更朝换代,让他们也看见希望,当年袁世凯复辟后,再一次将当时62代的天师张天旭请进去宫,使得天一派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当年,张元旭头戴九梁道冠,身穿紫色道袍,脚蹬白袜布鞋,仙风道骨,活像神仙下凡一般,站在一旁的袁世凯有点愣住了。

随后,两人便进行了道法自然的交流,相谈甚欢,分开之时,袁世凯还下令重建天师府,赠送了张元旭天师的一块牌匾。

但即便是如此,道教的处境依旧是低谷,而重振当年的辉煌,也成为下一代也就是第63代继承人张恩溥的使命。

使命

从6岁的时候,张恩溥便随着父亲学习四书五经,十几岁便已经精通了道教法术,画的符咒毫无瑕疵,堪称完美。

然而,张恩溥生活的时代并不平静,由于国内内战,导致他远大的抱负,扩大道教,重现往日的辉煌的想法便便搁浅了。

但是,就在张恩溥为之殚心竭虑时,一场机遇便悄无声息地到来了。

1937年,上海经历了一场7天7夜的大火都灭不了,蒋介石半信半疑请来张恩溥,谁知在他一番操作后,大雨倾盆,火也得到了控制。

这件事情过后,张恩溥在蒋介石的心中的地位也高出了一截,后来为了彰显他的重要性,还授予他副军长的职位。

本以为,这一次得到蒋介石的支持,道教定会重现光明,但是好景不长,解放战争过后,国民党陷入崩溃的边缘,蒋介石只能匆忙逃回台湾。

在临走之时,蒋介石便向张恩溥抛出了橄榄枝,一起前往,并承诺一定帮他将道教的文化传承下去。

张恩溥经过深思熟虑后,便带着儿子和家族传承宝器跟随者蒋介石来到了台湾。

到达台湾后,张恩溥得到蒋介石的支持,没有几天的功夫便在台湾传教。但是,由于当时的台湾人民有自己的信仰,本土也存在许多“门派”,而想要将本地人信奉道教,也是个坎儿。

好在,一心想要让道教重现辉煌的张恩溥便开始在各个地方讲教,以便吸引他们成为信徒。而这也是蒋介石带着张恩溥的真正的意义,他并没有为了帮他宣传道教,而是招揽人心。

这一点,从蒋介石带领着其他两件“宝贝”中就能看出蒋介石的居心拨测。

出逃台湾时,蒋介石不仅仅带走张恩溥,还将喇嘛教第7世活佛章嘉和孔子第77代孙孔德一同带入台湾。

不得不说,蒋介石的这一招玩的实在是高。

要知道,孔德龙,张恩溥和章嘉七世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儒学,道教和佛教的精神支持,同时也代表了当时儒道佛的顶层修为水平,这是经典文化底蕴的传承者,但带走这三个人,也能看出蒋介石的意图。

随着三个宗教推广的范围越来越大,信徒也变得多了,而这些人便潜移默化地成为蒋介石的“信徒”。

但命自有天定,张恩溥的长子唯一的儿子突然疾病,尽管送去了医院抢救,但还是没有挽留住年轻的生命,儿子的离世,让张恩溥悲痛万分,早些年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就把他当成下一个接班人,谁知居然发生这样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恩溥年事已高,再加上儿子的意外离世,他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以至于到后来直接卧病在床。

1969年,张恩溥因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然而,他的离世成为道家最大的最大的麻烦。

由于张恩溥没有后代,但道家传承有一个铁打的规定,传男不传女,还必须是一脉相承,但张恩博的儿子已经去世。

一时间,张恩溥的后人因为天师之位的传承闹出来不小的动静,还引起了不少的笑话。

虽说最后张恩溥的堂侄继承了天师,但是一些信仰道教的教徒,却觉得他的继承不“正统”,因此觉得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张恩溥的想法。

张恩溥虽然人在台湾,但他一直积极地宣传道教文化,还一直维护两岸和平,但从这一点,他的侄子张源先生并没有完全领悟。

但话又说过来,直到今天,去过台湾的同胞们一直觉得,大多数当地人道德水平还是十分高尚,希望早日回归,这或许真的和当年儒道佛有一定的关系吧。

张子和:章嘉活佛与山西的关系

章嘉活佛与山西的关系

张子和提供资料 辛补堂整理

五台山镇海寺是章嘉活佛常川驻锡圣地。寺内的普乐院,是蒙旗宣化使行署所在地,为章嘉大师的办公处,外院有办公室、秘书处及警卫、电台服务等处。

章嘉是内蒙古宗教领袖,中国四大活佛之一,宗喀巴的传承人,全称是:“大国师章嘉呼图克图”,大国师是封号,章嘉是名,呼图克图是蒙古活佛之意。十九世章嘉活佛,出生于青海塔尔寺。

章嘉和山西的关系很密切,尤其对山西的经济收益有很大影响。因为除章嘉本身的薪俸12万元外,蒙旗宣化使公署及行署的经费年收入40余万元,另外布施的收入也很可观。这些钱财,大部消费在五台山。

章嘉是宗教领袖人物之一,在中国元、明、清诸朝的宗教史上是很有地位和威望的。正如清世祖所说:“我能团结宗教领袖,胜于秦室筑长城万里”,充分说明宗教领袖的影响。

民国初年,由于19世章嘉活佛的劝导影响,内蒙古各盟盟长、王公及贵族、喇嘛、庶民决心内附,抵制了哲布尊丹巴搞“蒙古独立”的分裂活动,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为此,中国政府特准在全国各大城市,如南京、北京、太原、张家口等地设立章嘉活佛办事处。在太原的办事处,处长是张平衡他广泛宣传宗教教义,团结蒙汉人民友好往来。

章嘉在五台山虽系客卿,但曾为山西人民做过一些有益之事。如经章嘉参与处理的一件宗教界历史遗留问题就有很大影响。远在1661年间清朝顺治皇带朝圣五台山时,曾以身许佛,愿入空门。

其子康熙继位,为父尽孝,勒令菩萨顶大喇嘛替天行道,广做善事,加封为“扎萨克大喇嘛”,并赐予“尚方宝剑”,谕旨:(一)凡系不法庶民,有违反教规者,可先斩后奏;(二)菩萨顶祭事所需费用,可随需要征收。

从此,五台山菩萨顶大喇嘛的权限就登峰造极了,给邻近各县人民造成很大的苦难。尤其是五台、繁峙、代县人民沉重的负担更是苦不堪言。这一规定一直沿袭了好多年,从未改变。

民国六年,五台、繁峙、代县三县人民,对大喇嘛的任意作为,忍无可忍,认为民国已经成立六年,皇帝早被推翻,还沿着旧制供应,太无道理。三县人民遂各派代表向山西都督阎锡山请愿,要求停止菩萨顶向三县人民征敛实物的负担。

五台山代表是王进贤,字益三,系前清进士,曾任山西省议会议员;繁峙县代表是陈钰,系清朝宣化府知府,曾任山西省民政厅长;代县代表忘其姓氏。阎锡山对此亦表示十分同情,但因菩萨顶大喇嘛系宗教上层人士,乃请章嘉活佛从中斡旋,各方代表在五台山镇海寺举行会议磋商。

虽仍有争议,但终以国体改革,封建法令业已失效为词,取得谅解,停止对菩萨顶的供应。从此,阎锡山对章嘉非常崇敬,三县人民对章嘉亦怀感激之情。每逢章嘉莅晋,阎锡山必亲自接见,以贵宾礼相待,设宴招待,安排专人迎送,并通令沿途各县给予各种便利。

“九·一八”事变后,东蒙各盟旗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下,内蒙古的苏尼特右旗札萨克王爷兼锡林郭勒盟代理盟长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看到当时东蒙的情况,认为日本的“满蒙政’策”要掌握全蒙,既得东蒙,必然要侵占西蒙,乘机大搞所谓“高度自治’’运动,极力煽动各蒙旗分头派遣代表到北平面见国民政府海陆空军副司令张学良,要求发给枪械武器捍卫内蒙。

又由蒙旗三位王爷及蒙古旅平同乡会等名义致电蒋介石,吹捧德王是“素孚众望,洽顺舆情,是内蒙古有实力的人物”,要求由德王出任“蒙旗宣抚使”,掌握军政大权。因而,引起蒋介石对德王的注意。

蒋介石接电后,即派其亲信桂永清,专程到内蒙古访问,其后国民党行政院也派内政部长黄绍竑、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赵丕廉(字芷青、五台人)驰赴内蒙视察,一时间北国风云异常紧张。

不久行政院特派章嘉为“蒙旗宣化使”,准在北平设立蒙旗宣化使公署,并选择适当地址设立行署,隶属行政院,并由立法院通过该公署组织条例及办事细则等。

此时,北平28处官庙黄教喇嘛,因应领口粮拖欠12年之久未发,僧侣冻馁待毙,章嘉关心宗教,为僧侣请命,由秘书长张平衡劳苦奔走,向各方面大力呼吁,终于允准月发口粮款3000元,改变了僧侣们嗷嗷待哺的悲惨状况,使北平官庙喇嘛得庆#生。

蒙旗宣化使署甫立,即调太原办事处处长张平衡为该公署秘书长,主持政务,积极筹备赴蒙宣化事宜,赶制各项宣传用品。

1934年3月间,章嘉率领随员一行70余人,由北平启程,并先由蒙籍处长李寿山,总务处长宫子万为宣传队,先行赴察哈尔。章嘉大师出发前,受到北平各界及宗教团体的热烈欢送。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召开欢送大会,会后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设宴饯行。

章嘉大师到达包头后,由阿王迎请至杭锦旗,下榻在阿王府。阿王召集伊盟各旗农牧民及喇嘛僧侣举行欢迎大会。听章嘉大师讲经布道。

其后章嘉又经土默特旗转赴锡盟。所到之处,人山人海,沿途僧侣络绎不绝,对内蒙古西部地区各蒙旗王公、喇嘛、各族民众反对日寇侵略,抵制德王的投日分裂活动起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