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东富西贵)

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东富西贵)

老北京往事:“东富西贵,北穷南贱”说法的由来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它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是一座极富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的城市,老北京人口中随意的一句俗语,可能背后有着深远的历史来由。今天,我们就以"东城富西城贵,北城穷南城贱"这句话为例,来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可以去翻阅以前的资料,就会发现,在明清之际,北京市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东西南北的划分很是清晰。而这句"东城富西城贵,北城穷南城贱"最早见于清朝末年学者震钧的《天咫偶闻》一书中:"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这句话不难理解吧,就是说西城住的都是王公贵族,地位尊崇,所以说"西城贵",而国家的仓库都坐落于东城,因此称"东城富"。

也许有人对《天咫偶闻》这本书并不了解,它是一本北京风土掌故的杂记,它的内容以清代的典章制度和名人轶事为多,也对民间的风俗技艺有着较为详实的记录。再加上作者本人是出身八旗世家,自小熟悉北京的风土人情,更在京师大学堂教书修习,他的著作当然是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

我们先来看看"东城富",之所以有这说法,大概有这么两个原因。第一,当时东城聚集了许多国家的仓库。那时候京城共有13个大型仓库,其中位于东城的就有七个。第二,由于仓库的大量聚集,东城也成为了京城的金融中心。当时享誉京城的"四大恒"钱庄,恒兴、恒和、恒利、恒源,均是坐落于东城。在清朝的末年,洋人更是在这儿设立了许多银行,就如著名的英国汇丰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德国德华银行等。

再来说说"西城贵"。有句俗话叫做"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清朝时北京作为首都,王公贵族多如过江之鲫。而他们的宅邸大多都建造在西城,就如著名的恭亲王府、敦亲王府、郑亲王府等等,都在西城扎堆。根据《寻访京城清王府》一书中所记载,在清朝,贝子爵位及以上的府邸共有132座,其中有超过70座坐落于西城。

恭王府

那么"北城穷"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清代的北城,是现在钟鼓楼一带地区,这里属于居民区。当时一般的穷苦百姓都住在这,可不就是"又穷又破"的"贫民窟"吗?

再说说"南城贱",当时北京的南城,有一个天桥,是曾经北京最为繁华热闹的"平民娱乐场所"。一句"多少游人不忆家"足以描绘出当时的盛况,这里都是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杂耍技艺"的汇集之处,这些聚集的杂耍艺人与戏子们从事的都是"贱业",自然而然,南城也就被冠上了"贱"的名号。

其实除了这句俗语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也值得我们说道说道,叫做"东城富、西城贵、穷崇文、烂宣武",前两句话没什么变化,这后两句的意思则是因为北京的前三门(崇文-前门-宣武门)在解放前未拆除城墙的时候,晚上都是要落锁的。进京的商人们只能滞留于南城,这些商人们大多数经济条件还是不错的,有这个消费需求与消费能力,自然就吸引了相应的小商贩和三教九流的云集,著名的"八大胡同"也是在这儿。

这儿不得不提起还有一句奇怪的俗语,叫做"南城茶叶北城水"。我们前面说过,南城和北城在当时住的都是一些社会地位比较低的人,然而有趣的是,南城除了天桥之外,还有着许多茶叶的加工坊,京城的六大茶庄,就有四家开在了南城,所以南城的茶叶非常有名。

好马要配好鞍,好茶自然也要配好水。别看北城住的都是些"穷苦人家",这儿打出的井水却分外甘甜。京城许多地方打出的水井,它们涌出的水又苦又涩一点也不好吃,可在北城的安定门一带,这儿打出的井却都是甜井,井水清冽甘甜。

当然了,还有说法说是反过来的,叫做"东城富西城贵,南城贫北城贱"。 更有甚者对四九城的定义和划分都存在争议。其实,对于这类民间言谈,都是众说纷纭,不过一家之言罢了。住东城不富的大有人在,西城不贵的也不在少数,往日历史已成云烟,现在这种有些莫名其妙的的"偏见"自然也是无稽之谈了。